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通过梳理FDI影响东道国就业技能结构的理论机制,将原始数据归口到直接消耗系数表中的15个相应行业,实证研究发现:总体上,FDI拉动了我国制造业低技能劳动力就业,对高技能劳动力就业无明显影响,恶化了制造业就业技能结构;FDI水平效应抑制了高技能劳动力就业,对低技能劳动力就业拉动作用不明显,是恶化就业技能结构的渠道;FDI前、后向关联效应拉动了制造业总体就业,优化了就业技能结构;随着行业FDI进入程度的提高,FDI前、后向关联对高技能劳动力和低技能劳动力就业的拉动作用均逐渐提高。  相似文献   

2.
我国这次保经济增长,已经不可能象1998年那次那样,依据扩大出口来达到目标了。原因是:首先,如果我们继续试图通过扩大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那就必然回到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上,而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迟  相似文献   

3.
《证券导刊》2012,(36):26-26
“稳增长”信号提振市场回暖 虽然8月份PMI跌破50的荣枯线,但非制造业指数达到56.3%,环比上升0.7%,反映出非制造业经济对稳增长的拉动作用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参与主体的多元化,灵活就业人员“异军突起”,成为拉动赤壁市就业增长的一支重要力量,并将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就赤壁市灵活就业人员参加养老保险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对策思考。  相似文献   

5.
刘欣  林干 《时代金融》2014,(3):57-58
凯恩斯主义认为,进口是国民产值的漏洞项,会阻碍本国经济增长,进而降低就业率。然而,通过研究发现,扩大进口同样能够通过多种渠道对经济增长和就业产生推动作用。本文将在分析进口对就业影响机理的基础上,对我国进一步扩大出口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我国这次保经济增长.已经不可能象1998年那次那样,依据扩大出口来达到目标了。原因是:首先,如果我们继续试图通过扩大出口来拉动经济增长,那就必然回到出口导向型增长模式上,而这种经济增长模式迟早是要出问题的;其次,美国的次贷危机所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已影响到全球的消费和实体经济,国际市场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已开始大幅度下降,  相似文献   

7.
面对产业格局的不断深化,我国需要在产业结构上由主要靠第二产业拉动,转向一、二、三产业之间的协调发展。继续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提升现代农业所占比重:推动工业由大变强,提高先进制造业所占比重;重点提高服务业增加值比重和服务业就业比重。  相似文献   

8.
据专家测算:我国就业增长弹性系数“六五”至“九五”时期分别为0.309、0.331、0.098、0.11。如果扣除27%的隐性失业率,则“八五”时期实际就业弹性系数为0.072,“九五”时期为0.081。预计2001—2010年新增劳动力共计12585万人,按平均经济增长率7%计算,新增就业机会4400万个,就业缺口为7837万个。因此,今后10年可能的失业率水平约在8%左右。  相似文献   

9.
就业问题在当前是压倒一切的问题,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必须把就业问题放在优先位置。实践表明:人为地确定一个既定的经济增长速度是不符合市场经济原则和要求的;中国就业弹性正在不断下降,经济增长对于促进就业增长的作用十分有限;严重的失业会导致巨大的宏观层面的经济损失。实行就业优先、富民为本发展战略,选择“以就业为中心”的经济增长模式是山西经济增长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10.
在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进重点领域有效投资的背景下,测算电力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和就业的拉动作用具有必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通过将电力建设投资对应的主要部门分解为电力设备制造业、电力基建业、电力生产及供应业,构造了电力44部门非竞争型投入产出表,提出了居民消费内生的电力投入产出局部闭模型,测算了电力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的拉动效应和就业效应。结果表明,电力建设投资通过产业关联和拉动消费从而达到推动经济增长的效果,预计"十三五"期间,流入主要生产部门的我国大型电力企业投资将拉动总产出14.63万亿元,拉动GDP 4.82万亿元,拉动完全非农就业人数2710万人,电力直接相关产业部门贡献率达到75%;根据新基建投资倾向,预计"十四五"时期电力建设投资对国民经济和就业的拉动效果将提升23%左右。  相似文献   

11.
为鼓励企业走向国际市场,扩大出口贸易,依照国际惯例,我国对出口商品实行零税率,并对生产型企业实行“免、抵、退”的优惠政策。这一政策维护了纳税人的合法权益,促进了出口贸易,拉动了经济增长。但是,一些不法分子却在办理“免、抵、退”的过程中,通过一些非法手段,骗取出口退税。  相似文献   

12.
技术进步与就业的关系是一个长期争论的问题,技术进步可以拉动经济增长进而带动就业,但另一方面也反向影响就业弹性系数。本文利用索洛余值法分析经济增长,技术进步与就业间的关系.探讨和研究技术进步给我国就业总量带来的影响,为解决我国的就业问题.尽量减少由于技术进步给就业带来的负面作用提供一定的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就业型”复苏和“失业型”复苏,前者表现为就业增长与经济增长步伐的基本相同,后者则是就业增长的严重滞后。  相似文献   

14.
房地产业拉动的就业可分为直接就业和间接就业,利用计量软件和线性回归模型对房地产业创造就业能力进行数量分析。研究发现,房地产业不仅具有稳定增长的直接吸纳就业能力,而且具有引致间接就业的“乘数效应”,即由于房地产业具有较强的关联作用,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引致直接就业数量几倍的增加。通过对房地产业创造就业机会能力的定量分析,深入剖析了房地产业对就业影响的乘数效应,为当前我国房地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上的佐证和引导。  相似文献   

15.
阳桂桃 《中国外资》2014,(6):234-234
始于2007年的国际金融危机,至今仍然余威犹存。金融危机所引起的连锁反应,导致了欧债危机与美国经济复苏乏力,这些都深刘地影响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全世界经济形势变化。目前,世界正处于后金融危机时代,新型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低碳与环保的“绿色主义”壁垒被强化,使得我国原来拉动经济发展“三驾马车”(投资、出口、消费)中的出口的作用大大降低,笔者认勾,要实现我国经济的科学持续发展,就要坚决地由外向型增长方式向内向型增长方式转变,这就为扩大内需,增加就业提供了强有力的内部保障。  相似文献   

16.
本文基于31个省(市、自治区)2010—2019年的面板数据,对数量型货币政策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就业拉动效果进行了实证检验,在检验中运用系统GMM模型剔除内生性,运用面板门槛模型验证阶段性.实证分析发现,总体而言,提高实体经济融资总量和降低利率的货币政策均可以拉动总体就业规模的增长,以社会融资规模衡量的数量型货币政策工具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存在门槛特征,拉动效应随货币政策规模的扩张而下降,LPR下降对私营主体就业的拉动作用不显著.据此,建议引导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加,加快LPR改革进程,制定差异化的货币信贷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7.
石萌  徐溯 《金卡工程》2008,12(12):139-140
经济增长是解决就业问题最基础的途径,而经济增长动力的影响更为明显.在新的经济增长周期中,经济增长的动力主要体现为工业结构,特别是重化工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以及相应的居民消费结构演进和城市化中投资和需求拉动.因此在就业政策设计中,着力点应当在资本和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平衡发展,发展生产性服务业;通过职业教育和培训提高劳动者素质,消除知识贫困.  相似文献   

18.
文章循序对国际金融风暴对我国出口贸易及制造业就业的影响进行定量评估。首先通过经验模型定量分析我国出口贸易的决定因素,根据主要贸易伙伴经济形势变化的预测值定量评估我国出口贸易受到的影响。然后,通过对我国出口与就业历史数据的经验分析,评估我国出口增长的变化对制造业就业的影响,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江月  谢丽芬  余素珍 《投资与合作》2011,(6):161-161,163
“就业导师制”是通过专业教师对学生在校期间的全程引导,挖掘学生潜能,使其自主学习能力、实践技能、沟通能力、合作能力等综合能力得以提高,从而提高其就业能力,并充分利用教师的专业特长和社会资源,提高学校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一种学生就业能力培养模式。“就业导师制”的运行,有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就业观念,从根本上提升大学生整体的就业质量。而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保证及提高“就业导师制”的师资。  相似文献   

20.
涵养需求     
供给与需求组成市场经济的基本构架,两者相互作用带动经济增长。国情不同,经济增长模式也就不同,有的靠需求拉动,有的靠供给推动,美国属于前者,而中国则属于后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