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报载:江西省兴国县4000多名干部走出机关,到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疾苦,坚持写"民情日记"。每人都随身携带一本袖珍小本本,随时将群众疾苦、民事纠纷、群众关心的"焦点"问题等几大项详细记录清楚。全县29个乡镇党委、政府普遍将干部的"民情日记"作为工作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桥梁"和"纽带"。笔者认为,应大力提倡干部写"民情日记"。共产党干部与人民群众有着鱼水之情,因此,坚持走群众路线始终是一个"法宝"。然而,当前确有不少干部放弃这一"法宝",严重脱离了人民群众,甚至凌驾于群众之上,摆不正自己的位置。表现之一:不愿了解民  相似文献   

2.
"民情日记"一直是农信社信贷员开展工作时一项必不可少的记录工具,它既能记载客户的资金需求,又能反映客户的信用情况,但是,随着近年来信息软件的开发和电子网络的普及,一些信贷员背包里的民情日记本记得少了,坚持记民情日记的更少了。有的人认为,现在记民情日记不仅麻烦,而且巳经过时,应该"下岗"了。  相似文献   

3.
“民情日记”敢情也不管用!日前在某镇政府机关 ,笔者遇到了这样一位自言自语的农民。原来 ,这位农民将一个久拖不决的难题 ,反映给下乡调研的一位镇干部 ,而且真真切切地看到那位干部把这个问题白纸黑字写在“民情日记”上 ,并当场答应三天内一定给回音。谁知一晃半个多月过去了 ,不见丝毫动静 ,只好找上门来。这篇“民情日记”没有“下回分解” ,到底哪个环节出了纰漏 ,且不细究 ,可它暴露的问题 ,却很值得重视。应该说 ,在当前开展的改变干部作风 ,提倡记“民情日记”的活动中 ,不乏真正把百姓的事儿挂在心头 ,民情记到哪儿 ,问题就解决…  相似文献   

4.
一段时期以来,许多地方为进一步转变干部工作作风,加强工作针对性,使干部更贴近群众,倾听群众的呼声,更好地为群众排忧解难,而推行“民情日记”。此举着实令人称道。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有的干部虽记下“民情日记”,却对群众的所思、所盼、所需解决的问题搁在一边,使实际工作无多大改变,问题依旧。群众所盼的“事事有着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信用社,从主任到信贷员,每人都有一本“民情日记”,里面详细记载着农民生产和生活中的困难及资金需求,写着群众对信用社的建议、要求。看了这些“民情日记”,无不让人对该社人员联系群众的务实作风所感  相似文献   

6.
<正>1998年严清华回到家乡黄金村担任村支书以来,爱岗敬业、不畏困苦、勇于创新、乐于奉献,一心一意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放弃节假日加班工作,写成工作笔记和民情日记上百本计300多万字。他带领群众迁并空心自然村5个,复垦整治土地3000亩。千方百计筹措资金1100余万元兴办村级公益设施,新建桥梁12座,村组道路32公里,实现了"轿车通家门,机械到田头",彻底改变了老区农村交通闭塞的状况,为农民致富打开  相似文献   

7.
"作"者,制造也;"秀"者,突出也,以矫揉造作的手段哗众取宠,人们称之为"作秀".如今在一些地方,干部写日记已蔚然成风,如富民日记、民情日记、驻村日记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对干部转变作风,锤炼思想,积累工作经验产生了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李立华 《上海农村经济》2011,(7):48-48,F0004
昆山市周市镇市北村党委、村委会为不断深化创先争优活动,从今年元月开始,紧紧抓住村里群众关心关注的急事、大事、难事,扎实开展以记“民情日记”、建“民情台账”为主要形式的“访民情、听民意、解民忧、助民富”主题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使党群关系进一步密切,各类纠纷进一步化解,干部作风进一步转变,和谐氛围进一步形成。  相似文献   

9.
编者按:县委书记刘朝瑞轻车简从深入农村调研,了解到真实的民情,听到了农民群众掏心窝的话,从而引发了深层次的思考:为什么交通工具先进了,干群关系却疏远了?为什么干部文化素质高了,反而不会做群众思想工作了?为什么群众脱贫致富了,却对政府和基层干部意见多了?正是深入基层、深入群众,使西峡县找到了干部思想和工作中的差距,下决心抽调党员干部组成300个工作队,深入农村,利用三年时间开展"双深入三到户"活动,扎扎实实为农民服务,现已取得初步成效,并得到中共河南省委的肯定.  相似文献   

10.
<正>近日,笔者与一名某大专院校"三下乡"社会实践服务队负责人详聊,发现他们的"三下乡"活动内容只是在某山区乡镇待了3天,走访了一下敬老院,与农村"留守儿童"聊聊天,并没有开展多少真正扎实有效的活动。不少群众对走过场的"三下乡"活动颇有微词:一些"三下乡"服务队成员虽下了乡,但却没有真正走进农村、深入基层。他们召集农村孩子开个座谈会,美其名曰关注农村"留守儿童",热热闹闹不到  相似文献   

11.
“无规矩不成方圆。车子安全行驶,离不开方向盘,财务正常运转,离不开珠算盘。今天,我被推上村会计岗位,决不负群众厚望,把多年来‘方向盘’的优良技能运用到‘珠算盘’之中,当一名让农民群众放心的好管家。”这是福建省莆田市黄石镇凤山村郑祖国于1995年6月走马上任会计第一天写下的日记。九年前.他是这样想的,九年来,他也是这样做的。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各地每年都搞科技下乡,比较典型的一个问题,就是理论传授多、实践示范少,农民群众想学,但因为知识、信息多来自于资料、讲座,或者一知半解,不得要领,或者看不懂,不敢付诸行动。从表面看,这是一些农民文化素质较低,但深究起来,却反映出了科技下乡中存在的轻实效问题。俗话说:"说一千,道一万,不如亲自干一遍。"  相似文献   

13.
每届村"两委"换届选举,都不可避免出现一些"难点村"。面对难题,如何解决?藤县以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为契机,县委书记亲自组织县四家班子领导分头深入各乡镇的重点村、难点村,面对面接访群众,倾听群众呼声,从解决群众最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入手,营造"和谐换届"氛围,使全县村"两委"换届选举工作如期推进。  相似文献   

14.
《林业经济》2016,(5):8-9
3月是我国的两会时间。每年这个时候,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都肩负着人民的重托来到北京,履行神圣的使命,共商国是。2016年全国两会即将召开,来自各行各业的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政协委员们正为开好"十三五"开局之年的盛会做着精心的准备。走基层、察民情、搞调研、写议案,用民情、民心、民意作为支撑,代表委员们积极履职,用自己的行动向人民群众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  相似文献   

15.
在生意场上,他是一名出色的"弄潮儿",每年仅石材贩运一项就能收入五六万元。可他放着大钱不挣,甘愿到一个偏僻的小山村当"支书",每年仅拿4000元的工资。他说,人不能光为钱而活着。在群众心中,他是一名难得的"领头人",正直、无私、吃苦、能干,在短短一年零八个月时间里,让一个四年换了三届村委的落后村,面貌大变。群众说,咱盼的就是这样的"村官"。他就是异村任职的山东省平邑县临涧镇涝滩村党支部书记张龙。作为一名行伍出身的共产党员,在追逐个人财富与群众根本利益之间,张龙作出了自己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一个月来,调查组同志进村入户到田头、宣讲调研察民情,圆满完成了任务,并在调研过程中记录了许多基层故事以及自己的所思所想。本刊选登部分同志的调研日记,与广大读者共享。 农业部“百乡万户调查”活动已开展两年,第三年继续开展似乎已无全新素材可挖、无突出问题可调研。但经过十几天来的深入基层、进村入户访谈,深感其实不然,且不论深入基层调研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  相似文献   

17.
《农村经济导刊》2002,(2):48-49
从1999年开始,龙游县在全县乡镇干部中全面推开记“三薄”(民情日记薄、理论笔记薄、科技知识笔记薄)活动,经过近三年的不懈坚持和不断深化,记“三薄”,不仅成了乡镇干部的重要工作内容之一。也成了干部联系、团结群众的重要纽带,特别是在农村产业结构进行大调整的今天,更加显现出其服务经济的特殊功能,成为知民情、解民忧、帮民富的重要载体。  相似文献   

18.
blog考古     
我现在拥有几个blog,但我身边不再会有属于我的日记。日记传统上定义为属于个人使用,以日期为排列顺序的笔记。据考证,最早日记是用于记录生意,后来人们用日记记录天气、事件,一直到心里活动、思想总结。在时间轴上,大部会人会记录已经发生的事情,也会有一部分人记录将要发生的事情。blog的出现并没有改变日记的记录属性,但在承载媒介,传播媒介以及写作方式上凸显出极大的不同,或是创新。经学家俞樾认为中国最早日记起源于东汉(如马笃伯《封禅仪记》,就已逐日记叙登泰山之事),两宋时成了日记的繁兴期(如南宋陆游和范成大的日记),清代李慈铭日记逾百万字,近代也有薛福成的《出使四国日记》(1890年)、梁启超访美的《新大陆游记》(1903年),这些日记存在并没有超出"纸"的范畴,在传播媒介上也不存在革新。  相似文献   

19.
<正>2011年2月16日上午,2011年湖北水产"下基层、访民情、办实事"暨渔业科技下乡活动启动仪式在麻城市中馆驿镇隆重拉开大幕。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省水产局局长王兆民,湖北省水产局副局长郑国蓉,省水产局副巡视  相似文献   

20.
正7月9日下午,从网上传来令人悲痛的消息:湖南溆浦县委书记蒙汉下乡调研时突发心梗,不幸殉职,55岁的生命永远定格在扶贫路上。又一位党和人民的好干部倒在了一线战场。溆浦县政府官网显示,近日来,蒙汉的工作行程满满当当:7月1日,卢峰镇召开脱贫攻坚联合党支部书记"七一"专题民主生活会,他到会指导;7月2日,到扶贫联系点北斗溪镇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