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市场化条件下浙江粮食的安全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
当前 ,我国粮食供给大于粮食需求 ,出现了“过剩”的状况。由于粮食的过剩 ,导致了粮食价格低迷、农民增收困难、粮食库存增加、国家财政对粮食储备的补贴增多等新情况、新问题。笔者以为 ,要很好地解决这些问题 ,必须首先对我国当前的粮食“过剩”现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一、站在“国家粮食安全”的高度来看待“粮食过剩”“国家粮食安全”的涵义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粮食储备安全 ,而是指象我国这样的人口大国 ,必须立足于国内实现粮食自给 ,确保整个国家的粮食安全。这是一个涉及到国家粮食主动权的战略问题。“为政之要 ,首在足粮” ,这是…  相似文献   

3.
入世后,在全面推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过程中,如何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实现粮食供求基本平衡,确保粮食安全,是当前粮食流通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本文结合工作实践,就此谈点粗浅看法,供大家商榷。  相似文献   

4.
5.
本文旨在从中国目前粮食市场的实际情况出发,通过建立粮食供求曲线模型来分析研究国家价格策略对我国粮食供给状况的影响,并通过对一个粮食市场(2000年河南省小麦市场)的断面来研究国家粮食保护价政策的经济学意义及其对各利益部门(政府、消费者、农民)收益的影响。一、粮食供求曲线的一般模型分析(一)粮食的供给与需求消费者对粮食商品的需求量与粮食商品的市场价格呈反向变化,即粮食价格上涨,需求量减少;价格下跌,需求量增加。这是因为粮食价格降低时,可以带来新的消费者,可以刺激消费者购买更多的粮食商品。同样,粮食…  相似文献   

6.
7.
去年以来,我省粮食工作主要是围绕推进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展开的。国务院领导对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十分关心。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社会方方面面也都很关注这件事。省委书记张德江、省长柴松岳多次主持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如何贯彻落实总理重要指示和国办17号复函精神,亲自参与改革方案和政策的研究制定,并对这  相似文献   

8.
2004年全面放开粮食购销市场,是粮食流通领域内一场深刻的、全新的革命。它的重要意义在于:粮食的商品属性得到较全面的恢复,粮食将不再成为附着于政府、政治的“特殊”物质;粮食流通形式将按照正常商品渠道与方式进行:粮食购销价格将以市场需求为主要形战手段与形式;允许和鼓励多种经济成份的单位与个人合法地参与粮食流通市场经营活动:  相似文献   

9.
主产区粮食购销企业放开经营需要解决的问题和矛盾很多,处理不好,将影响粮改深入。一、存在问题1.农民收入还将下降粮价低迷,种粮收入不高,购销企业按市场价格收粮,对大多数靠种粮为生的农民无疑是雪上加霜,处理不好,有可能成为引发农村社会不安定因素的导火线。2.库存粮价偏高,顺价销售困难三项政策头条是按保护价敞开收购农民余粮。我县现有稻谷的库存均价在1.30元/公斤以上,比市场价高出0.40元/公斤。这不是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不高和决策失误,而是企业模范执行收购政策的结果。三项政策的核心是顺价销售。由于收…  相似文献   

10.
从21世纪开始,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时期,粮食供求平衡面临新的形势,解决粮食供求平衡应有新的思路、新的变化。其中有几点要研究明确。粮食供求平衡应由数量平衡转向数量、品种、品质的综合平衡在解决温饱问题之后,人民生活提高对粮食的要求,主要是安全、营养、质量优、品种多、食用方便。当然,城市化进程加快和人口自然增殖,也要相应增加粮食的数量。我们要根据市场需求这种新变化,来研究和组织粮食数量、品种、质量综合平衡。历史经验证明,粮食品种结构不合理,也影响粮食总量的平衡以及市场、价格的稳定。实现粮食数量、品…  相似文献   

11.
一、粮食政策目标的不同主张粮食政策有两大目标:安全、效率。粮食政策的目标从来都是一个经济学与政治决策者研究和思考的重要课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粮食政策目标的选择无论是在经济学界还是在政治决策层面上都存在着相左的意见和激烈的争论。从不同意见的争论中可分为两派:安全论派和效率论派。安全论是中国传统粮食政策目标的主要理论基础。由于粮食缺乏可替代性,鼓励农民种植积极性,确保粮食的供给具有特殊的政治意义,并成为我国传统粮食政策的核心目标。《汉书》中常被引用的“王以民为天,民以食为天”的说法体现出了为政者决不能…  相似文献   

12.
一、加强粮食生产调控力度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粮食生产有了很大发展 ,上了几个新台阶。 1984年和 1990年还先后出现了局部的“卖粮难” ,似乎我国粮食问题已经过关 ,不少地区对粮食生产有所放松 ,结果粮食价格与其他农产品价格剪刀差越拉越大 ,种粮效益低 ,挫伤了农民种粮的积极性 ,这一失误 ,影响到 1992年以后的改革 ,在条件还不成熟的情况下 ,急于把粮食全面推向市场 ,严重地影响了粮食工作的“三个稳定、两个平衡”的实现 ,而且还引发了 1993年冬波及全国大部分地区粮价暴涨风波。这个深刻教训 ,证明越是放开越要加强对粮食…  相似文献   

13.
5月31日至6月1日,全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出席会议并作重要讲话他强调,必须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深刻认识搞好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认识,住确把握政策,认真抓好落实,确保粮食流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国内粮食供求关系的变化,沿海部分省市加快了粮食购销市场化的改革进程,粮食购销市场化是粮食购销市场化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粮食流通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是粮食流通体改革的必然趋势和重要目标,但是,实行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后,如何保证粮食安全,是这些地区各级政府和粮食部门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拟就这一问题做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全国小麦收获全面进入高潮,一条令人振奋的消息传出:在中央一号件激励下,在夏粮产量连续4年下降而引起各方对中国粮食安全问题产生忧虑和关注的今天,9亿农民在今年夏粮生产中再次品尝到丰收的喜悦,他们用粮食增产来真情回报中央一号件。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在粮食生产和流通过程中,对有关粮食的几个问题总是争鸣不休,甚至在有的问题上出现截然相反的观点。为此,笔者认为有必要从理论上对有关粮食问题作点思考。一、粮食是不是特殊重要商品的问题。粮食是特殊重要商品,在我国的粮食白皮书中是这样认定的,在大多数人的判断中也是这样肯定的。但是在前一段时期,特别是粮食购销走向市场化的过程中,有不少学者,甚至有的官员也说,粮食不就是一种食物商品吗?或者说粮食就是一种普通商品。对此,我想用“似是而非的逻辑理论”方法,即用假设缺少了某一要素的后果来判断。也就是说如果缺少粮食,会有…  相似文献   

17.
18.
在国发[1994]31号《粮食风险基金实施意见》文件中,第一次明确提出要建立粮食风险基金制度。粮食风险基金是指中央和地方政府用于平抑粮食市场价格,补贴部分吃返销粮农民因粮食销价提高而增加的开支,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增长,维护粮食正常流通秩序,实施经济调控的专项资金。这是我国针对关系国计民生的重要商品而建立的第一个专项宏观调控基金。粮食风险基金的用途主要有:用于国家储备粮油、国家专项储备粮食的利息、费用支出和在特殊情况下需动用中央储备粮调节粮食市场价格时所需的开支,用于地方政府为平抑粮食市场价格吞吐粮食发生的利息…  相似文献   

19.
20.
“粮食漫谈”栏目给大家提供了一个交流非主流观点的园地,大家可以畅谈个人体会,甚至可以发点牢骚。作者借此抒发己见,话说出来,好使积蓄已久的郁闷深得以缓解,也好轻装上阵,走好今后的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