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敬告读者     
《北方经济》1993,(1):1-1
在邓小平同志南巡重要谈话和十四大精神指引下,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已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各项事业都开创了新的局面。十四大在总结十四年改革开放经验的基础上,确定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指导地位,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  相似文献   

2.
1992年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年份。年初万物萌生的时候,邓小平同志的南巡谈话和中央政治局全体会议,在华夏土地上掀起了新一轮的思想解放热潮。金秋时节,党的十四大确立了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相似文献   

3.
一、新一轮城市综合配套改革取得重要经验 以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为标志,我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了新的阶段。在这个阶段,我们明确提出了我国改革开放的总体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勾划出新体制的基本框架。我国的改革尤其是城市改革,为建立新体制进行了卓有  相似文献   

4.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以后的20多年来,我国律师制度伴随着法制建设的发展,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经历了一个恢复、重建、改革和发展的过程。特别是1992年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讲话发表以后,全国律师界认真学习邓小平同志关于进一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精神,在深刻认识国情、重点解诀姓”社”姓”资”和”三个有利”问题的基础上,解放了思想,澄清了种种疑虑,并明确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法制建设的丰富内容和历史必然性。在律师工作中,不再使用生产资料所有制模式和行政管理模式,对律师机构和…  相似文献   

5.
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党的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大会作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大决策。一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二是明确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是要抓住机遇,加快发展。党的十四大是一次肩负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重大历史使命的大会。这次大会和邓小平南方谈话,成为中国社会主义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新阶段的标志。  相似文献   

6.
六年前的5月28日,是中国改革开放中一个不平常的日子,随着上海金属交易所开业的第一声铜锣,标志着中国的期货交易正式登上了世界的历史舞台。这是一个可喜可庆的日子。六年前的5月,也正是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谈话不久。“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不能像小脚女人一样。”“改革开放迈不开步子,不敢闯,说来说去就是怕资本主义的东西多了,走了资本主义道路。”小平同志对姓“资”姓“社”的问题上作了精辟的论述,冲破了“市场经济就是资本主义”的思想羁绊。南巡谈话像春风一样吹拂了中国大地,使亿万人民在改革开放的进军号角…  相似文献   

7.
20年前,邓小平同志的南方谈话,是在中国改革开放进程面临国内外形势严峻考验下,对改革开放发展路向的高瞻远瞩的理论昭示,是对中国发展道路所作的深谋远虑的政治交代,是邓小平同志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巅峰之作. 一、坚持改革,才能干出“新的事业” 坚持改革,是南方谈话的关键词之一.小平同志把改革提升到解放生产力的意义上,强调不能只讲发展生产力,还要讲通过改革解放生产力.他提出:“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看准了的,就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否则“就走不出一条好路,走不出一条新路,就干不出新的事业”.  相似文献   

8.
从党的十四大确立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提出用这一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任务以来,全党掀起了一个学习《邓小平文选》三卷以及《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学习纲要》的热潮。在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江泽民同志在会上还作了重要讲话。结合学习五中全会文件,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领会小平同志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小平同志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丰富的体系。小平同志关于发展的理论和思想,是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关于发展目标的积极的发展观、关于发展途径  相似文献   

9.
改革开放的实践证明,我们每前进一步都是解放思想,冲破思想误区的结果,例如,1978年我们冲破"两个凡是"束缚,摆正了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带领我们走出姓"资"姓"社"的误区,摆正了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的关系,纠正了长期以来流传的"社会主义是计划经济,资本主义是市场经济"错误观点,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模式.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四大后,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已走向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也即已从传统的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转变.做为改革开放先导的经济特区,要在经济建设方面超常规发展,敢为天下先,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这对领导干部的工作来讲,桷是一门新课题,有必要进行深入的探考.下面仅以个人的一些见解,浅谈特区领导干部的种种基本素质.一、要具有有坚决拥护和全面贯彻党的基本路线的高度觉悟,致力于国家的改革开放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同志,“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指导下,我国走向了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尤其是在党的十三大上,以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为旗帜,制定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强国富民的基本路线,并提出:“新时期党的一切工作,都必须保证党的基本路线的贯彻执行.”党的十四大又再次强调:“党的基本路线要毫不动摇地长期坚持下去,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要搞得列好更快.”可见,坚持和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山东省同全国一样,全面实行改革开放,不断开拓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新局面,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历史时期。特别是1992年以后,在邓小平同志视察南方重要谈话和党的十四大精神指引下,垒省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取得显著成就。对外贸易快速增长.对外经济已经成为山东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四大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为我国各族人民指明了一条走向繁荣富强的发展道路。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小平同志紧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论邓小平的﹃市场经济理论﹄思想胡金焱/山东大学经济学院党社会主义经济理论认识的一次重大飞跃的“十四大”以来,我国正沿着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模式加快改革开放的步伐,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而社会主义市场...  相似文献   

14.
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是改变当代中国历史进程的一件大事。如果不是这次视察,中国的市场经济改革或许还要耽搁很多年。幸运的是,在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精神的推动下,中国正式确立了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经过20年发展,创造出令人惊叹的经济奇迹,使人民生活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定富足。回顾这段历史,我内心难以平静。我是1992年1月底得到这个讯息的。在1992年1月27日、30日举行的两次北京经济学家高层座谈会上,邓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一些要点已经悄悄传开了。大家都有说不出来的兴奋。那年春  相似文献   

15.
汤在新 《南方经济》2002,10(6):10-12
邓小平南方谈话关于市场经济理论是我国和国际社会主义建设长期历史经验的总结,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大发展。它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模式的确立提供了理论基础。建立市场经济体制是一项艰巨任务。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从局部开始,"点一线—面"地推进,既经历了重大的观念突破和理论的创新,又得到地方实践的有力推动。邓小平依据实事求是这一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领导和支持了关于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大讨论,解决了党的思想路线问题。邓小平"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说法,明确解释了社会主义能够实现市场改革。当地方实践取得成功时,邓小平及时做了总结,并向更多的人推广。党的十四大在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基础上,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使改革不可逆转地朝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方向前进。  相似文献   

17.
任何一个社会都有自己推动社会发展,民族进步的主导思想,借用一个音乐术语来表达,叫做主旋律。我们当今社会的主旋律,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党的基本路线,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人民群众从事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创造精神,以及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中,最中心的部分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为落实十四大提出的“要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武装全党”的战略号召,为完成新时期宣传思想工作的基本任务,提供了最好的教…  相似文献   

18.
自小平同志视察南方发表重要讲话和党的十四大之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又进入了以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特征的新阶段,这给法制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如何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加强法制建设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大问题。 一、切实把法制建设提到重要议事日程  相似文献   

19.
党的十四大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为我国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从而进一步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框架。在这种形势下,国有大中型企业如何运作和发展,已经成为当前改革的重点和难点。现结合沈飞公司的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转变思想观念 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尽快使企业进入市场,从根本上说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实现“第二次创业”战略目标的客观要求。只有大中型企业成为市场主体,才能真正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可以说,大中型企业搞好之日,也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成之时。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我省大中型企业发生了很大变化,但经过十几年的实践,我们与南方先进地区相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我认为,关键还在于思想不够解放,观念更新得慢,甚至传统的计划经济观念还很严重。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四大确定的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提出,是由我国14年来改革开放的实践而得出的结论,它的理论依据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关于“计划与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观点。在党的十四大的政治报告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已成为全党的共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目标的确立,必须依靠理论上的突破,而这一目标的实现,更离不开理论的指导,因此,研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探讨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基本特征、基本框架、分配制度等四个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