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海洋石油钻井中,大位移井应用广泛,但是该井段易出现井眼清洁问题,易造成卡钻等事故,从而影响机械钻速和井下安全。本文综述了影响大位移井的影响因素,评价井眼清洁的要素,井眼清洁工具的清洁原理和使用情况,研究及现场应用情况表明在钻具中安放井眼清洁工具可有效提高井眼清洁程度。  相似文献   

2.
钻井取心作为获取地质资料最为直观的技术手段,在渤海各油田的勘探及开发阶段应用广泛,利用大斜度井取心可在评价过路层位的同时兼顾目的层位油气开发,是海洋钻井工程提质增效的有力技术手段。相较于直井及常规定向井,在大斜度井取心作业中地层岩性、井眼轨迹、取心工具及工艺技术措施的选择等因素对取心收获率影响很大。针对渤海油田中浅层油藏钻井取心地层岩性疏松、均质性差、井眼清洁难、井壁易失稳等技术难点,并结合大斜度井取心作业实践中的相关措施,介绍了在大斜度井段取心措施完善、钻具组合优选、钻井参数优化及提高岩心收获率等方面所取得的成功经验,对大斜度井及水平井取心作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对于大位移水平井而言,水平段较长,在钻遏岩性方面存在复杂多变的情况,同时,钻井与地层接触的时间较长,这些原因的存在,使得钻井在作业过程中存在较多的技术问题.通常导致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是水平段过长,固井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是由于套管、水泥浆与水平段的延伸方向呈垂直状态所引起的.本文结合作业实践,有针对性地对大位移井钻井井眼轨迹控制对策进行了深入地研究,以此实现对钻进效率和固井质量的提升.  相似文献   

4.
规则、平滑的井眼状态以及较大的套管与裸眼尺寸间隙,能较好地保证整个钻井工程中的起下钻、下套管、固井作业的安全顺利。随着渤海油田调整井的深入进行,大斜度井、大位移井等数量剧增,这给钻井作业带来井下安全的考验,基于上述情况,渤海油田尝试采用扩眼技术。通过对近年来引入的机械偏心式随钻扩眼器结构、原理的介绍,以渤海油田某区域为例,进行应用分析、对比得出实际效果。指出,该工具对清除岩屑床、消除局部狗腿严重度、砂泥岩交接台阶等有较好的效果,同时将原井眼整体扩眼,有利于起下钻、电测以及下套管作业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5.
随着油气井开采需求不断增加,开采周期日渐增多,钻井深度不断加深,井下压力不断增大,各类卡钻事故频发,井下位移不断增长,钻井作业中摩阻成为制约大位移井发展的关键因素之一。结合目前国内外各区块井的施工现状,为保障大位移井施工安全,全面提升钻井工程质量,文章针对大位移井作业过程中需要降摩减阻等问题,对大位移井钻井摩阻进行了深刻分析,推导出一套关于大位移井摩擦系数理论校正方法,对影响摩擦系数的主要因素进行了深入探讨,通过不断优化各类影响因子,使得钻井过程中摩擦系数不断减小,有效减少钻井施工过程中的摩擦阻力,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油气井工程质量,为实现安全优快钻井奠定了良好基础,保障了钻井作业生产效率,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油气田开采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钻井过程中钻井液携带岩屑返出,为了监测井眼清洁情况,减少因井眼不清洁造成钻头泥包、井壁坍塌、卡钻、漏失等复杂钻井事故,影响钻井施工,因此需要实时、连续监测钻井返出岩屑数据。然而由于岩屑计量装置发生仪器失效或者采集数据包丢失时,引发岩屑数据不完整与不连续的问题,为井眼清洁监测带来了挑战。为此研究对比了3种岩屑流量计量预测模型,解决了由于岩屑称重装置失效或采集数据包丢失造成数据异常的问题,为减少非生产时间、井眼清洁监测与评价提供了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7.
高沙307-1HF井是部署于四川盆地川西坳陷高庙子构造东翼的一口开发水平井,完钻井深3693米,水平段长639米,最大井斜92.37°。由于φ139.6mm井眼2554-3693米井段钻井过程中应用密度高达2.05g/cm~3以上的油基钻井液,给完井作业带来众多难题。通过现场实践,解决了完井作业的井壁清洁、安全下入套管、固井水泥浆强度等一系列难点,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8.
鲁克沁油田玉北构造带深层稠油潜力巨大,然而受复杂山地、表层裂缝发育、地层岩性复杂等地质条件影响,导致长裸眼段大位移井钻井中存在诸多技术难点。通过开展井身结构与井眼轨迹优化、长裸眼段降摩减扭、高效PDC+复合导向钻具优配及安全高效钻井液等优快钻井配套技术研究,现场试验及规模应用取得了显著的效果。与2013年相比,平均钻井周期缩短至63.29 d,降幅23.27%。复杂事故时效降为4.35%,降幅41.84%。平均水平位移由1 179.33 m增至1 443.51 m,增幅22.40%。有效解决了制约复杂山地超深稠油大位移钻井的技术瓶颈,建立了不同井型优快钻井模式,为鲁克沁超深稠油高效经济动用提供了技术途径,加快了鲁克沁油田产能建设步伐。  相似文献   

9.
S163-X1井是部署在三肇凹陷升平油田的一口评价井,通过对该井钻井施工难点分析,进行了井身结构和井眼轨迹的优化设计,钻井施工中应用井眼轨迹控制技术和安全钻井技术,保证了该井施工的安全、高效和优质.  相似文献   

10.
大位移井关键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大住移井钻进过程中经常遇到的几项关键技术研究进展情况,包括降低摩阻和扭矩技术、井眼清洗技术、井身剖面和钻柱优化设计、井壁稳定技术、套管磨损预测与防治技术等,并对未来的大位移井总体技术发展方向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11.
长庆油田钻井施工中裸眼井段较长且跨越多个地层,井眼在泥浆中浸泡时间较长及施工时间较长,导致钻井过程中发生粘吸卡钻几率大增,尤其是深井、大斜度井、水平井,后期下套管作业易发生粘卡处理难度大。本文主要针对吸附阻卡介绍了常规处理方法,为提高钻井时效提供了保障。  相似文献   

12.
大位移井技术可以增加单平台控制面积、减少平台个数、降低开发成本,实现边部区块高效开发,能够解决油田开发与生态保护、航运等方面用海矛盾,实现油田经济有效开发.渤海浅层大位移井延伸主要受井眼稳定、水力工程、机械装备三方面制约,特别是浅层泥岩水化膨胀坍塌、砂泥岩缩径阻卡严重制约了大位移井的推广应用.水力工程和机械装备延伸极限...  相似文献   

13.
大位移水平井钻井工艺及其相关的各项技术,在全球范围内的石油勘探开发领域里,都具有较为广泛的的使用前景。但在其具体实施时,因为会受到目标地区环境等的制约,往往会造成钻井的效果远远未能达到计划的预期。针对这一问题,本文首先建立了大位移井磨阻扭矩的计算模型,进而通过推导得到了各个工况条件下,磨阻扭矩的计算方法,从计算磨阻扭矩这一问题出发,为大位移井技术在现场的合理实施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在华北油田开发后期,很多的老区块采取的是滚动扩边的办法来提高产量.丛式井钻井技术在国内各大油田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华北油田近年来丛式井也越来越多,对于丛式井的提速也是大家一直在追求的.丛式井的开发需要获得几个重要的技术支持,如何快速的进行丛式井的钻井施工,如何在丛式井施工时既能做好防碰工作,又能安全高效的完成任务,都是提速需要考虑的问题.楚18断块采用了五段制井眼轨迹设计剖面,该区块布井多,井网密,整托距离5m,上直段并行井段长,井间碰撞因素较多,钻井施工过程中绕障难度大,对井眼轨迹控制和监测技术要求高.施工过程中,全局考虑丛式井的井眼布局,优化剖面设计、优化钻井参数、简化钻具结构、严格控制轨迹、优化钻井液体系等技术措施实现了安全快速钻井.  相似文献   

15.
随着石油钻井技术的发展与逐步深入,深井、定向井和大斜度井数量越来越多,在这类油气井的开发过程中,常会出现钻井时间长,钻杆对套管施加的侧向应力大等状况,这是造成套管磨损的根本原因。过度的磨损可能导致套管被磨穿、挤毁,引发局部井段甚至整个井眼的报废,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因此深井、定向井和大斜度井施工过程中的套管磨损问题将会成为目前钻井施工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本文主要针对石油钻井套管磨损机理以及防磨保护措施进行分析,为相关工作者提供一些套管防磨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定向井施工中要想同时保证多个靶点中靶,必须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措施。在分析SX井钻井施工难点基础上,对SX井的井身结构、井眼轨道、钻头优选、钻井液性能优化和井眼轨迹控制技术等进行了详细的探讨,对施工同类型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为了实现FX1602井的安全与高效施工,在充分研读钻井设计中的井身结构和井眼轨道设计要点基础上,施工中详细制定了井眼轨迹控制措施和安全钻井施工技术措施,保证了该井的施工安全与高效。  相似文献   

18.
顺北4井五开次为却尔却克组大段的灰色含灰质泥岩,施工困难,共施工了3个井眼,周期长,主要难题是井壁稳定性差、掉块携带困难。除因传统的大段硬脆性泥岩外,还有井眼在两断裂带之间,裂缝发育,地层倾角大。对井眼轨迹、钻井液性能、钻井施工措施等可能因素和泥岩岩性、地层倾角和地应力等不可控因素两方面进行了分析,为以后在该断裂带上的开发井施工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9.
T井是盆地中央凹陷区某凹陷某向斜上的一口大位移井,在介绍T井设计简况的基础上,对T井施工中的轨迹控制和安全施工技术进行了详细的阐述,T井施工的成功,为油田大位移井钻井施工提供了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20.
中石化中原石油工程有限公司钻井三公司在中原区块每年接到十多口侧钻井生产任务,但随着油田的开发,经多年注采作业,井下地层压力系数紊乱,施工井周边注水井多,地层岩性复杂,侧钻井井眼环空间隙小,井眼净化困难,井漏、溢流、粘卡时常发生,给钻井施工带来很多困扰,对钻井液性能提出更高的技术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