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佳澄 《光彩》2014,(9):68-68
正《爸爸去哪儿》《后会无期》与《小时代3》因粉丝捧场收获的数亿票房与其惨淡的口碑形成鲜明对比电影市场规模持续增长,单片票房过亿元已经不算个事儿。根据某产业论坛的统计,如今中国市场影片的默认"成功"标准已经是4亿元起跳。按照这个标准,今年有8部影片成功,除了《大闹天宫》独霸春节档、《分手大师》凭口碑效应等营销方式收获高票房,更值得一提的是年初《爸爸去哪儿》狂揽6.6亿元,以及至今硝烟弥漫的《后会无期》与《小时代3》票房擂台。《后会无期》已入账5.8亿,排片量高居不下,《小时代3》以5亿人民币完美收官,加上《小时代》前两部,票房总量达到惊人的13亿,成功让导演郭敬明腰杆倍儿直,郭导身材都显得高大了些。这3部"成功"的电影,真的是好电影吗?以豆瓣网评作为  相似文献   

2.
陈静 《成功营销》2014,(11):78-79
正文艺青年虽然多,但是文艺电影却屡屡遭遇票房"滑铁卢",文艺片究竟该如何营销?品牌广告主怎样借影片的势来进行延伸营销?十一黄金周已然成为各大电影摩拳擦掌的"黄金时期",黄渤系—《心花路放》、《痞子英雄2》、《亲爱的》分列排片率和单日票房的前三,10月1日开始公映的许鞍华导演的电影《黄金时代》,这部影片关注度虽高,但票房成绩却并不理想,令人大跌眼镜。  相似文献   

3.
杨璐 《中国广告》2006,(1):46-47
从《英雄》开始,中国电影不仅看到了在市场上赚大钱的机会,也从制片人张伟平的强势宣传运作上, 感受到影片宣传的重要性,并印证了营销在影片票房上举足轻重的地位,靠一张海报,一个广告拉动电影票房的时代已经过去了,整合营销才能为影片创造票房奇迹。进入2005年,电影界开始有些摸到影片整合营销门路的发行方,操作起各种营销手段来开始有些得心应  相似文献   

4.
王涛  常志斌 《商》2013,(9):62-63
电影《人在囧途之泰囧》以12亿票房收入创下国产商业电影的新纪录,一部从制作到宣传仅3000万元的总投入却取非凡票房的影片。《泰囧》的成功并不仅仅因为占据了好档期或者好运气,它的成功绝不能忽略背后强力的自媒体营销手段,这也给国产影片在营销上提供了借鉴。  相似文献   

5.
正"小时代、土豪金、阴道说、"炫"营销",这四者之间看似风马牛不相及,暗地里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小时代》,是由青春文学作家郭敬明自编自导的一部电影,没人想到,这部被《人民日报》评论定性为"商业包装的伪理想"的电影,在2013年成为中国电影产业的一个特殊案例,它的票房收入竟超5亿!这部电影《小时代》,肆意挥洒的消费符号,有人形容"就像一袭华美的袍,上面爬满了虱子。"看了电影《小时代》,我从中看到了一个词:"炫"!  相似文献   

6.
可一 《华商》2014,(14):67-69
2014年暑期,电影院里的凉爽掩不住电影票房之争的火热!《变形金刚4》(以下简称《变4》)打响了暑期档电影营销战的头炮,尽管吸金如潮,但未能像当年《功夫熊猫》《疯狂原始人》那般获得排片延期,预计在华将斩获20亿元票房。接下来,这场票房争夺战不再是《变4》一枝独秀,多部影片的票房抢夺战愈演愈烈。  相似文献   

7.
许多创业公司的成功就是利用公众甚至分析师不知道内幕,把特殊资源渠道的贡献归到所谓的营销创新、产品创新上。冯小刚的贺岁新作《私人订制》一上映即遭遇到和《小时代》、《富春山居图》一样的尴尬境况:票房极好而口碑很差。一方面是网友在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上纷纷大骂影片缺乏诚意、糊弄观众,在豆瓣这类评分网站上,号称国内最专业的影迷群体打出了5.4分的低分;另一方面则是在不停刷新票房纪录,它破了华语片首映纪录,刷新华语2D电影单日票房纪录、单日观影人数纪录、以及四天票房纪录。  相似文献   

8.
《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是著名影星赵薇执导的处女作。其营销团队以赵薇为主导,借助全方位整合营销模式,使该片在短短一个月内获得了7.26亿的票房,成为2013年度最为成功的影片之一。本文深入分析了影片使用的营销手法及启示,旨在为新时期电影营销提供可以借鉴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正只有1500万营销费用的《北爱》,通过与40多家品牌的合作,创造了10亿元以上的宣发价值,达到了品牌与电影的双赢,其整合营销的规模再创内地电影史新高。《北爱》创造了哪些品牌电影营销的新模式?广告主看过来!2011年中小成本影片《失恋33天》引爆社交媒体营销,意外创下3.5亿元票房的奇迹,使得国产爱情电影看到创新营销对于"光棍节档、情人  相似文献   

10.
《中国广告》2006,(1):25-27
《功夫》整部影片运筹策划得严谨细腻,不是靠恢弘的营销概念取胜,而是靠扎扎实实的营销技巧,做点滴细节工作胜出,把《功夫》的相关信息如海水层涌一样一浪一浪地推给电影消费者。这部影片最后取得了将近1.6亿票房,获得了巨大的成功  相似文献   

11.
《成功营销》2013,(8):20-20
最近火爆的话题电影是什么?答案非《小时代》莫属。自从《失恋33天》开始,国产电影一度迎来了票房的春天,无论是刚刚走过的《致青春》、《中国合伙人》高口碑,还是最近引发"坏品味消费"讨论的《小时代》,它们在进行以小搏大过程中,都有着一只叫做数字营销的手,引发网民对电影进行话题热议,吸引着他们的观影兴趣,对于国产电影而言,在互联网时代,不玩营销就OUT了。  相似文献   

12.
无论是诸家影视企业开始联合电商平台做电影推广还是越来越多的营销公司整合线上、线下双重资源为电影做宣传,无不预示着这种O2O(即线上选择服务、线下享受服务)的产品推广模式已经成为当下电影营销的新趋势。以电影《小时代》为例,电影上映前所发起的“时代宣言”制作专属杂志封面、“闺蜜纪念册”等活动,在电影上映后都会在影院启动相对应的线下活动。让电影收获高关注度的同时,也赢得了高票房。目前,乐视影业、华谊兄弟等影视企业也纷纷将目光投向了时下正流行的O2O领域。  相似文献   

13.
电影制作成本的膨胀速度,不亚于票房的攀升速度,加之各个环节的信息不透明,如何保证稳赚不赔几乎成为伪命题。7天春节长假的电影总票房超过17亿元,这让2015年的"春节档"相当热闹。但相比去年"春节档"的票房主要被《大闹天宫》和《爸爸去哪儿》两部电影垄断,今年"春节档"则是包括《天将雄狮》、《澳门风云2》、《狼图腾》、《爸爸去哪儿2》在内的7部影片角逐,其激烈程度超乎以往。各部影片投资人看到如此景象,不禁为自己付出的真金白金忐忑不安,因为中国电影制作成本的膨胀速度,并不亚于电影票房的攀升速度,加之各个环节的信息不透明,如何在电影圈内保证稳赚不赔几乎成为一个伪命题。"如果计算电影行业的整体毛利率,也许还没有一些被称为夕阳产业的制造业高。"有电影制作人如此调侃。  相似文献   

14.
赵静 《中国报业》2017,(12):33-35
2016年,林超贤执导的故事片《湄公河行动》以11.84亿元的票房佳绩成为一部现象级电影。在当今电影市场商业化、娱乐化、明星化现象愈演愈烈的大环境下,此类电影以全新的创作理念、独特的创作风格在电影市场洪流中逆流而上,成为叫好又卖座的主旋律影片,让我们看到了主旋律商业电影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5.
继2006年《疯狂的石头》用三百万的投资,创造了2300万元的票房奇迹,为中小成本电影开辟了道路之后,2010-2011年中国的小成本电影开始在国产影片中逐渐占领一席之地,产量日渐增多,票房投资回报率上升,影响力日趋扩大。从2010年《杜拉拉升职记》《人在囧途》,到2011年的《将爱情进行到底》《观音山》《孤岛惊魂》《失恋33天》,中国的小成本电影正在一步步地扎实前行,屡创佳绩。  相似文献   

16.
本月头条     
《中国广告》2014,(11):16-17
《心花路放》票房破10亿:"电商+传统营销"组合拳 从国庆档领跑每日票房大盘开始,《心花路放》一路保持喜人的票房增速,早在该片以平均每天35%(首映日排片率为46.64%)以上的高排片率9天创下8亿票房的时候,制片方、猫眼电影(独家网络预售平台)、麦特文化(负责该片全案营销的传媒公司)就一致表示,票房超过了预期的6—8个亿!在影片上映10天,累计收获8亿票房的时候,王易冰说,所有电影放映用的数字拷贝在制作时都带有密钥,期限一般是30天,从影院发行的角度来说,如果一个月以后我们的影片仍然有市场需求,还是会有少量排片。  相似文献   

17.
蓉蓉 《商业文化》2006,(5):49-52
最近三年,国产电影均以每年增加5亿票房的速度飙升,《英雄》《无极》等国产大片上演动辄2亿的票房奇迹,让贫血已久的中国电影,看起来红光满面,但是另外一组数据却折射出中国电影“虚胖”的尴尬——每年“失踪”的国产电影高达100多部,占年产量的一半甚至更多。2004年,国产影片共有212部影片通过审查,但真正在影院上映的只有43部;2005年,国产电影产量高达260部,平均每1.4天就有一部新电影产生,但其中却有38.5%不能在电影院放映。  相似文献   

18.
你可以不喜欢《小时代》这部电影,但却不能忽视这部电影面向的观众群。当成本2000万元的《小时代》收获5亿元票房时,电影人应该好好想想了。在这个属于年轻人的小时代里,各大车企似乎也看到了新的机会,争相推出小型SUV。作为一台应势而生的产品,ix25的出现标志着北京现代正式进军小型SUV市场。至于它能否像《小时代》这部电影一样收获超高票房我不敢断言,但昂科拉、创酷等小型SUV要提高警惕却是真的。  相似文献   

19.
汪恩 《网际商务》2011,(9):84-84
传统的广告让目标消费群体麻木甚至是反感,面对这一闲境,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加入到植入式营销的探求行列中。在最近上映的电影《变形金刚3》中,中国品牌的集体式植入成为此部影片的一大亮点,植入式营销再次成为商家关注的热点话题。如何成功地将广告植入到影片中,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抢占目标消费人群的心智呢?  相似文献   

20.
陈静 《成功营销》2014,(6):72-72
正每年的五月,迎来毕业季的同时,也迎来五一电影档,不管是怀旧还是感伤主题,都不乏出现小成本逆袭的青春系电影。这些影片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营销秘诀?在各种类型的电影中如何实现突围?如今小成本电影逆袭已经不是新鲜事儿了,回想当年的《失恋33天》、《那些年我们一起追的女孩》(以下简称《那些年》)、《小时代》、《致我们终将逝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