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23 毫秒
1.
董伟莹 《商》2014,(23):222-222
1993年1月8日,吉林省慈善总会成立,标志着中国慈善事业的大幕彻底拉开。随着中国慈善事业风生水起之势,与之伴随的是对于慈善公信力、机构组织建设的不断质疑和猜测。公众情绪的爆发往往需要很长时间的累积,很多关于慈善丑闻事件,在不断挑战公众对于慈善基本认知的同时,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公信力和机构组织建设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力。本文针对中国慈善事业的公信力问题,机制建构的塑造问题展开论述。通过对引发慈善公信力和机制建构问题的深层次原因探究,提出相应的问题解决办法,对中国慈善事业整体提升具有一定的理论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正>慈善事业是一项社会事业,它的发展需要一种社会氛围, 也就是需要有公民慈善意识和社会慈善价值观的支撑。我国慈善事业落后的状况,一方面与我国政府职能、政策、法律制度和慈善机构自身机制不完善以及慈善机构公信力不够等方面有关,另一方面也与整个社会的慈善意识相关。  相似文献   

3.
我国税收优惠政策对慈善的发展一直起着鼓励和扶持的作用,然而在这几年的慈善事业中,税收的作用不尽如人意,甚至受到诟病,呈现出明显的二律背反现象。即我国税收鼓励和促进慈善基金会和慈善事业的发展,在实践中税收抑制和阻碍慈善基金会和慈善事业的发展。本文通过论述慈善税收优惠政策二律背反产生的现象,分析这种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当前慈善税收优惠政策的思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近几年,慈善丑闻频发,严重影响了慈善组织的公信力。如何在合理制度保障下构建健全的监督机制成为慈善组织持续发展的关键。审计作为基本且专业的监督手段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但现有的制度设计以及整个监督环境都影响了其功能的发挥,慈善组织审计监督配置的缺陷更无法保障其实现应有的监督效果。因此,建立完善的慈善组织审计监督机制迫在眉睫。本文在梳理国外慈善事业发达国家通行做法的基础上,结合我国实际,提出完善我国慈善组织审计监督机制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5.
目前我国慈善公益组织普遍存在公信力低下甚至缺失的问题,严重影响慈善公益组织的正常运作。本文结合慈善公益组织会计规范的相关理论,分析慈善公益组织在会计规范方面存在的不足,并且从会计学的视角提出提升我国慈善公益组织公信力的对策,旨在提高慈善公益组织的公信力,满足社会公众的知情需求,加强会计业务处理能力、细化财务会计报表、完善会计信息披露机制。  相似文献   

6.
<正>"十一五"时期是我国慈善事业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的五年,党的十七大明确了慈善事业在社会保障体系中的补充作用,提出要不断加大对慈善事业发展的指导扶持力度,慈善事业组织体系要进一步发展、服务能力要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要进一步改善,社会公众的慈善意识要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中国特色慈善事业发展格局。因此今后的五年也是加快发展慈善事业,增强全社会慈善意识,积极培育公益慈善组织的大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态势良好,但也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分析其中原因。除了传统低层面的慈善意识影响以外,慈善法律制度体系的缺失恐是主要原因。具体表现在我国慈善事业中专门的慈善组织法律规范、慈善行为法律激励机制、慈善活动法律监管制度和可操作的法律规定的缺乏。为促进慈善事业的发展,可采用集中立法模式,建立以《慈善法》为基础的慈善事业法律体系。具体就是要进一步制定和完善关于慈善组织设立、慈善行为实施、慈善信用法律保障、慈善活动国家激励、慈善行为责任担当等内容的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基于提高慈善组织公信力的视角,探讨如何规范慈善组织会计信息的核算与披露。通过借鉴英国推荐实务公告,提出完善我国慈善组织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的对策建议,从而为制定专门的适用于我国慈善组织的会计规范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现代商业》2014,(16):2-2
美国的慈善事业十分发达,美国慈善事业的广泛性是全球任何一个国家无法企及的。中国慈善事业与美国慈善事业相对,距离就很大了。2012年年美国慈善捐款3160美元,我国慈善捐款817亿元人民币。这巨大数据差异下隐藏的是我国慈善事业存在的众多问题。  相似文献   

10.
闻晶 《中国市场》2010,(48):152-152
随着中国慈善事业渐渐步入正轨,尤其在当前新形势下,慈善组织的内部管理及运作越来越受到公众的关注,本文就慈善组织内部监督管理机制方面的问题进行分析总结,以促进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1.
叶显友 《消费导刊》2009,(23):228-228
公民淡薄的慈善意识、传统落后的财富观念和欠缺的慈善教育理念制约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只有形成良好的慈善人文氛围、完善的慈善激励机制、组织的公信度,才能更好发展慈善事业。  相似文献   

12.
慈善组织是慈善事业的有效载体,慈善事业的发展需要有专门的社会组织机构去推动。我国的慈善组织尚处于初创和复苏阶段,在发展中还存在着专项法规和政策不健全,自身管理体制不健全,对慈善组织认识缺失等问题。为此党和政府要抓紧完善我国慈善立法结构;全社会需要重视和支持公益慈善事业,慈善组织要建立公开、透明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队伍建设和管理创新。  相似文献   

13.
发展慈善事业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目前,我国慈善立法的滞后已经制约了慈善事业的进一步发展,国家应尽快建立和完善促进慈善事业发展的法律体系,增强相关法律法规的可操作性,正确处理政府与慈善组织的关系,以推动我国慈善事业的发展与和谐社会的构建。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较大成就,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相对缓慢。过去发展慈善事业仅仅依靠政府的力量,这是不够的,还需要用更深层次的思想即慈善理念去指导慈善事业的发展。大学生是民间慈善力量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社会参与慈善事业的主力军,而且大学阶段是个体慈善理念发展的关键时期,其慈善理念的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社会慈善理念的发展趋势,对培育社会慈善理念的研究具有借鉴意义。因此,为了引导大学生用正确的慈善理念提升自己的价值观,结合问卷调查,总结了当代大学生慈善理念的特性及其原因,并以学校层面为主探讨了慈善理念的培育途径。  相似文献   

15.
方泽  王志 《商场现代化》2009,(25):118-118
<正>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存在诸多问题,但尤为重要的是缺乏基础理论。慈善理论研究的滞后制约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慈善事业的升温,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慈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6.
方泽  王志 《商业科技》2009,(25):118-118
目前我国慈善事业存在诸多问题.但尤为重要的是缺乏基础理论。慈善理论研究的滞后制约了中国慈善事业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慈善事业的升温.一些有识之士开始关注慈善理论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慈善捐赠与经济增长关系——基于1997-2011的数据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汪大海  南锐 《中国市场》2012,(46):76-82
慈善捐赠是慈善事业的重要基础和组成部分,具有直接转移财富、缓解收入水平悬殊的功能。本研究基于1997—2011年的慈善捐赠收入和经济增长(GDP)的数据,运用平稳性检验、协整分析、误差修正模型和Granger检验等计量方法,对我国慈善捐赠与经济增长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我国慈善捐赠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并形成了双向正向刺激机制;当滞后期为1年时,二者具有双向因果解释关系。因而,当前阶段需要积极完善慈善捐赠环境,构建慈善捐赠与经济增长均衡发展的动态自动调节机制;加强慈善组织公信力建设,定位慈善捐赠的再分配功能,最大限度发挥慈善捐赠与经济增长的相互促讲作用。  相似文献   

18.
发展慈善事业可调节贫富差距、缓和社会矛盾,是社会保障体系的必要补充。近年来我国慈善事业发展迅速,但仍存在法制不健全、慈善组织的独立法人地位缺失、政府角色定位偏差以及文化环境缺失等方面问题,解决对策即是制定专门的慈善事业法、确立慈善组织独立的法人地位、转变政府角色以及给予慈善事业宽容和理解,这样必将能促进我国慈善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9.
尹秀荣 《消费导刊》2014,(6):197-197
法律是保障慈善事业顺利运行的最强有力的后盾,但我国慈善事业法律制度尚有很多不足,捐赠人、受益人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证,慈善组织合法地位难以认定等一系列问题阻碍着慈善事业的良好发展。因此,本文从我国慈善事业现有的法律问题出发,并由此提出相应的法律建议,促使相关法律制度可以逐步完善,以期为我国慈善事业的长远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20.
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到2020年建立人人有保证的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社会慈善制度体系,让慈善成为一项进行社会再次分配的合理事业。述说我国慈善发展事业的历史,介绍外国同类的事业的实践和成功的经验。分析当前我国慈善与社会保障事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产生的原因,为推进我国慈善与社会保障事业人力资源机制构建的提供路径选择:完善的法律体系为当代慈善事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人力资源构建提供坚实的法律保障;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体系,促进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不断深化人事制度改革,规范人事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慈善事业发展的制度环境,增强慈善组织的自治性和自主性;大力引进与培养专业化从业人才,为我国慈善事业以及社会保障的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弘扬慈善文化传统传统,建构一种适应社会转型要求的古今贯通、中西汇聚、博爱宽厚的现代慈善价值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