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水体pH值是由氢离子浓度决定的,它们是水产养殖用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养殖用水的水质时通常都要测定其pH值。  相似文献   

2.
一、水体pH值的作用 氢离子浓度一向被认为是水产养殖用水的一个重要因素。分析养殖用水的水质时通常都要测定其pH值。这是因为氢离子浓度从多个方面影响着养殖生产。  相似文献   

3.
养殖水体富营养化污染的危害及其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近几年沿海频频爆发“赤潮”现象,说明了富营养化的恶果。富营养化是天然水体普遍存在的现象,对于池塘这样的小型养殖水体来说,由于水流缓慢,水质更新期长,养殖期内又接纳大量的氮(总N>0.2mg/l)、磷(总P>0.01m/l)、有机碳等营养元素,更易引起藻类等浮游生物的迅速增殖,需氧有机物增多,导致水质恶化(BOD_5>10mg/l),形成富营养化污染。据资料表明,在养殖水体中微囊藻为主的有害藻类大量滋生泛滥(俗称“水华”、铜锈水、蓝绿藻等),严重抑制水产养殖动物的正常生长,微囊藻所产生的毒素可导  相似文献   

4.
<正>近年来,水产养殖户普遍通过增大放养量的方式以求获得高产和高效益,由于放养密度加大、投喂量也随之加大、养殖水体中排泄物和残饵的积累,水质极易恶化,从而诱发各种疾病,特别是纤毛虫病,它是幼蟹养殖过程中困扰水产养殖户最常见的病害之一,它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养殖整过程的成败,加之目前又是纤毛虫病的多发季节。笔者现就多年以来在幼蟹培育塘口中对福尔马林使用情况谈谈个人感受与大家分享。  相似文献   

5.
<正>在水产养殖生产实践中,经常碰到施用碳铵、磷肥或生物有机肥后,实际发现养殖水体并没有立马肥起来或者好几天都没看到水体变绿,究竟怎么回事,有些养殖户不理解,很纳闷,明明施了肥,肥都跑到哪里去了呢?鉴于以上问题,笔者根据自己在工作中的切身体会,就养殖水体肥不起来的原因与解决措施作一浅析,以期为养殖户和水产同行做参考。  相似文献   

6.
“鱼儿离不开水”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道理,水作为渔业生产重要的基础物质条件之一,随着“健康养殖”、“无公害养殖”等新的养殖技术在水产生产领域的运用其重要性不仅不削弱,而且作为传统池塘精养方法的“八字精养法”中的第一法——水对渔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和对单产量的限制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强对养殖水体管理的重要性,大家对于水体管理的综合分析和研究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7.
浅论池塘养殖与水的十大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鱼儿离不开水”这是一个众人皆知的道理,水作为渔业生产重要的基础物质条件之一,随着“健康养殖”、“无公害养殖”等新的养殖技术在水产生产领域的运用,其重要性不仅不削弱,而且作为传统池塘精养方法的“八字精养法”中的第一法——水对渔业生产的促进作用和对单产量的限制作用越来越显现出来,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加强对养殖水体管理的重要性,大家对于水体管理的综合分析和研究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8.
<正>"养鱼先养水",培养优质的养殖水体在水产养殖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育藻肥水是水产养殖中培养优质养殖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合理施肥,培育优良藻相,对整个养殖过程的成败起到了决定性重要作用。(1)可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培育的优良藻类,通过光合作用,白天能有效增加水体溶解氧。  相似文献   

9.
<正>如何避免药害事故的发生是水产养殖动物疾病防治工作者与养殖生产者都十分关心的问题,而弄清药害事故产生的原因与采取合理的对策是水产养殖生产上急需解决的问题。一、水产养殖动物药害事故表现形式因施药不当而引起水体养殖动物中毒或发生死亡的现象就是药害事故。(1)毒害作用:在施药后的短期内水  相似文献   

10.
<正>伴随着养殖者对水产养殖高产出、高效益的追求,放养密度和载鱼量逐年增加。为了保证鱼类生长对营养物质的需求,养殖者不得向养殖水体中大量投喂饲料和投施化肥,造成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加剧,水体中产生大量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致使  相似文献   

11.
<正>近年来,随着高密度集约化水产养殖的不断加深,鱼类疾病的频发率也相应提高,为了有效地防治鱼病,减少防治过程中用药的盲目性,笔者现将多年来从事指导养殖生产中总结的水产用药注意事项汇总如下,以供广大渔民参考。一、盲目加大药量俗话说:是药三分毒。对于池塘环境来讲,无论是杀虫药物还是杀菌药物都会杀死养殖水体内的浮游生物,使水质变清,水体透明度增加,溶解氧含量下  相似文献   

12.
<正> 在水产动物的养殖过程中,为了控制各种传染性疾病对水产养殖动物的危害,通常都需要采用各种消毒剂对养殖水体和工具,养殖动物的苗种、饵料以及食场等进行消毒处理(即水产养过程中“四消”)。消毒的目的就在于消灭各种有害微生物,为水产养殖动物营造出卫生而又安全的生活环境。理想的水产养殖用消毒剂应该具有用量少、消毒效果好、不会导致病原体产生耐药性和作用后无有害残留物生成等特点。而在现有的众多的消毒剂中,只有二氧化氯(ClO_2)具备这些特点,是特别适合用于水产养殖业的消毒剂,已经逐渐成为水产养  相似文献   

13.
<正>生石灰以其来源方便,价格低廉,用途广泛,无毒副作用而深受广大水产养殖户的喜爱,然而对其使用不当时,也会对水产养殖业造成较大的危害,所以我们必须妙用,慎用之。生石灰在养殖水体中的作用机理在于:一、进入水体后迅速溶解于水并产生大量的热量和使水体pH值瞬间达到11,高温和强碱性能迅速杀灭水体中的细菌、病毒、寄生虫等病原体。  相似文献   

14.
在养殖水体中,溶解于水中的氮素养分主要以氨态氮和硝态氮形式存在。这些氮素养分是浮游植物所需要的。有了它游浮植物才能生长,为鱼类提供天然饵料。另一方面,水体中的氨态氮含量过高又会破坏水生动物的鳃组织,并渗透进血液,降低血液载氧能力,使呼吸机能下降。值得一提的是,以氨气分子形式存在的氨态氮对鱼几乎没有毒性。在池水pH值小于7时,水中的氨态氮几乎都以离子形式存在;pH值大于11时,则几乎都以分子形式存在。在水产养殖过程中,要严防水体氨态氮过量,造成鱼、虾、蟹等养殖对象死亡。夏秋季水温高,大量动植物死亡腐烂、鱼虾粪便和残…  相似文献   

15.
<正>对养殖水体超过1.8米的池塘来说,养殖风险相对容易控制,而对于养殖水体低于1.5米浅水池塘来说,想得到高产高效就没有那么得心应手了。湖北省孝感市朱湖农场的胡云明有一个50亩鱼塘,水深1.4米,水体70亩米。每年到了6月份是养殖烦恼不断,鱼病频繁  相似文献   

16.
<正>汛期过后,要及时修复池埂、围网、机械等生产设施,通过清塘、拉网或投饵诱鱼的方式检查、摸底,测算养殖水体中养殖水产动物的留存量,采取正确补救措施,把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在水产养殖管理上,要抓好以下工作:  相似文献   

17.
宝应县地处里下河地区,水面资源丰富。为了充分利用水体,增加养殖效益,降低养殖风险,许多养殖户将栖息水层空间不同、食性或摄食方式有异、相互间生存竞争矛盾较少、甚至是共生共栖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不同品种的养殖对象放养于同一水体中进行混套养殖,取得了较好的养殖效果。由于水产养殖的特殊性,通常在水体中某一养殖品种发生病害,要针对所有养殖对象用药。而不同的养殖对象对防治病害药物的忍耐性各不相同,给用药防病治病带来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我县混套养殖面积较大.时间较长。在生产中取得了一定的经验。  相似文献   

18.
<正>水是水产养殖动物赖以生存的外在环境,亦是水产养殖动物生长和发育的生命源泉。近年来,随着养殖水体集约化的规模发展和化学肥料的大量施用,少施有机肥或不施有机  相似文献   

19.
pH值是养殖水体重要的水质指标之一。其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水体诸多的生物学过程。最终对水生生物(包括鱼类)的生长繁殖造成影响。同时,pH值尽管容易被测定.但却能较好反映出水体的养殖水化学性状,如pH值的变化可反映出某些水化学反应的强弱或养殖水体的水质是否正常。因此,充分了解pH值的有关原理及其在养鱼牛.产中的作用与意义.有利于养鱼者正确判别水质好坏,从而自觉地对水体的pH值进行凋节。  相似文献   

20.
湖北省水产养殖水体资源和产业地理分布格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文章分析湖北省宜养水体资源禀赋、探究水产养殖业地理分布格局,旨在为该省水产养殖产业区划布局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高新遥感技术准确解读水产养殖水体资源分布状况;基于水产统计年鉴数据,综合利用空间自相关和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研究湖北水产养殖特征及其地理分布格局。[结果](1)湖北具水产养殖功能的水体资源面积合计81.4万hm~2,其中大水面和养殖池塘为主要养殖水体类型,两者所占养殖水体总面积的比重分别为51.5%和41.9%;(2)湖北水产养殖业表现出了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其空间分布呈现非随机的地理集聚格局,武汉、仙桃和鄂州等市所辖的长江沿岸县域单元是该省水产养殖业的集聚区;(3)湖北水产养殖类型存有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襄阳、十堰、恩施、随州等西部地市以水库和精养池养殖为主,其余地市则以精养池养殖占据主导地位。[结论]在"湖泊拆围、水库限养"政策背景下,湖北省水产养殖业面临的资源环境刚性约束日益凸显,优化产业布局、探寻集约化发展模式是实现该省水产养殖业可持续发展的必循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