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各级政府间事权及支出责任决定着其财政支出结构,反过来,各级政府的财政支出结构反映和体现了各级政府间事权划分状况.文章通过分析各级政府财政支出结构以考察事权划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致因,探讨优化各级政府间事权配置的新思路,即在"中央-省-县(市)"三级财政框架下,依据政府间事权划分的科学理论合理划分中央、省及县政府之间事权.  相似文献   

2.
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是当前我国财政体制改革领域乃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大和焦点问题.本文既着眼于财政,又跳出财政的视野,就涉及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的几个深层次理论问题,包括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的理论基础、政府间职能设置、权力配置模式选择、事权与支出责任主体利益表达和平衡、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制度的政策着力点选择、政府间转移支付功能定位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笔者的一些思考,希冀能为推进我国政府间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进而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3.
现阶段我国政府间事权划分存在法律法规缺失、中央和地方政府间纵向事权划分不明确清晰、各级政府间事权和财权不匹配等问题。要推动事权划分改革,明确各级政府职能重心,加快事权划分法治化建设,尽快形成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的总体框架。  相似文献   

4.
财税体制改革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中的关键内容,1994年我国确立分税制财政体制,其在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是关系国家治理现代化的深刻变革.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是推动科学发展和促进社会和谐的正确途径,而政府间事权划分则是继续财政改革的突破口.本文从深化政府间事权划分的角度讨论了我国的财税体制改革问题,在回顾我国财政体制的历史沿革及政府间事权划分在财政体制中的重要作用之后,概述了美、日、英三国的政府间事权关系,从中提取经验方法,针对我国目前事权划分方面存在的问题,寻求解决的方向.  相似文献   

5.
我国目前的教育财政现状存在着总量短缺、地区之间和地区内部差异明显、县级政府财权与事权不匹配的问题。笔者认为政府应在教育资源配置过程中起主导作用,研究政府教育财政职能尤其是财政职能在各级政府间的划分有助于解决存在的问题。因此,本文对政府教育财政职能划分进行了研究,从理论和现存法律法规角度对各级政府教育财政职能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问卷形式研究了省以下政府教育财政职能。  相似文献   

6.
政府间事权的合理划分是现代财政制度有效运转的基础,是处理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逻辑起点.《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为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确立了时间表,要求到2020年基本完成主要领域改革.同时,事权划分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实的改革实践中,事权划分存在许多难点,在短期内难以解决,我们需要以开放的思维,选择多元化的方案,从各种不同角度来探讨事权配置的模式和路径.  相似文献   

7.
财政分权是上级政府给予下级政府一定的税收权力和支出责任范围,允许下级政府自主决定预算和规模的一种财政体制.我国财政分权存在约束和监督力度不够、财权和事权划分不对称、地区间财政支付失衡等问题,本文从传统财政分权理论的角度对我国财政分权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进而提出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8.
中国的财政体制总体上具有分权的特点,但是具体到财政收入和支出,以及财权和事权的划分,又表现出复杂的分权和集权相混合的特征。本文从财政制度与政治体制之间的关系、政府间分权和政府与市场间分权、财政体制的财权与事权划分等方面入手,分析了中国财政分权的特点及其影响。  相似文献   

9.
政府间事权的合理划分是现代财政制度有效运转的基础,是处理好政府间财政关系的逻辑起点。《国务院关于推进中央与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的指导意见》为中央与地方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确立了时间表,要求到2020年基本完成主要领域改革。同时,事权划分又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现实的改革实践中,事权划分存在许多难点,在短期内难以解决,我们需要以开放的思维,选择多元化的方案,  相似文献   

10.
发达国家事权和财政支出划分的国际比较及启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事权划分是财政划分的基础。美国、德国和日本等发达市场国家在事权和财政支出划分上各有特点,但也具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共性。这些对于规范我国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政支出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应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按社会公共需要确定政府事权和支出范围;合理划分中央与地方政府间事权,并据此界定各级政府财政支出范围;完善有关法律法规,以法律的形式固定中央同地方政府事权和支出范围。  相似文献   

11.
大部制下,政府机构数量、层级减少,单一机构职责增加,行政管理效率提高;但是由于权力集中和利益集中,也容易导致部门利益的固化。为防止政府部门利益固化影响改革成效,应该强化府际关系协调:横向上通过权力制衡与利益均衡鼓励同级政府机构的协同合作,纵向上在增加下级政府积极性的同时实现有效的约束和监督。机构改革必须坚持分权的方向,着重考虑部门利益的因素,设计和实施有效的监督制衡制度,建立和完善决策机构、咨询机构、执行机构、监督机构、信息机构之间分工合作机制。除了组建议事协调机构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监督,还应该培育经济中介和社会组织的力量。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式财政分权体制下,追逐本地区经济利益和以GDP为核心的政绩考核机制形成了GDP增长的经济政治激励机制,在促进中国GDP高速增长的同时,也使得地方政府长期忽视公共服务的供给,从而导致了我国公共服务供给的短缺和城乡间、地区间的不平衡。要从根本上改变我国公共服务供给低效率的现状,必须在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建立健全科学的政府绩效评价体系的前提下,进一步调整和完善财政分权体制,明确划分政府间的事权与财权,规范财政支出结构,健全转移支付制度,切实从体制和机制上为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创造良好的制度基础。  相似文献   

13.
我国政府间税权划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税权的划分缺乏规范性、税收立法权过分集中于中央 ,造成地方政府不能因地制宜处理当地的税收及其他经济问题。完善政府间税权划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合理确定税收权限划分模式 ;实现税收管理体制法律化 ;赋予地方一定的税收立法权和税收政策制定权 ;构建地方税权的制度约束机制  相似文献   

14.
地方政府为获取经济效益和政治绩效而对金融资源展开争夺,进而形成地区金融竞争。基于省级区域数据采用空间计量经济模型的实证分析表明,我国存在互补型地区金融竞争,即各地区采取同样或相似的行为进行金融竞争。当前,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竞争方式趋于多样化,并随着经济发展环境的变迁而不断更新,从通过行政权力直接干预国有银行的信贷资源配置到做大做强本土金融,既有行政职能部门(地方金融办)的隐性资金安排,也有政策推动性的金融话语权争夺(区域金融中心)。中央与地方间应合理分权和分责以正确激励和适度约束地方政府行为,避免过度的地区金融竞争;也要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政府引导与市场效率相结合以实现金融资源合理配置,深化地方金融改革以活跃和规范地方金融发展。  相似文献   

15.
集权还是分权或如何集权和分权,是厘清财政体制改革思路和确定未来财政体制改革方向需要讨论的焦点。自上世纪70年代末经济体制改革以来,中国财政体制经历了包干制改革和分税制改革两次由中央政府主导的以利益诱导为主要手段的强制性变迁。两种方式的改革都有自身的成本和收益。财政包干制的制度特征决定了其具有中央政府难以控制的交易成本,并具有成本递增机制。分税制是一种长期的合理制度安排,但其成本机制也确实阻碍了中央和地方理想收益目标的实现。进一步的制度变迁方向,是在坚持分税制分权化制度变迁路径的前提下,通过改进分税制的具体制度设计来使更多的外部收入内部化,并须以实现中央与地方政府的分级行政和奠定中央与地方财政关系的制度规则的宪法基础为基本条件。  相似文献   

16.
论我国乡镇的建制规模、职能定位与机构设置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乡镇"作为国家依法设置的一种地方行政建制,已成为当今世界许多国家管理农村行政事务和为农民提供公共产品服务的通行做法.但在中国,自秦朝至清末的两千多年,"皇权止于县政",乡里制度集中地反映了宗法性与行政性的高度整合.历史上许多朝代的乡镇建制规模、组织原则、层级划分、职能定位、机构设置等等远不像县政权那样整齐划一,表现为地域性、宗法性、自治性、间断性、跳跃性等等特征.进入20世纪的100年,"乡镇"虽然成为我国县以下的地方行政建制,但是一直存在着政党政治与政府政治互相交叉,国家政权与农民自治互相渗透,乡镇行政体制与财政体制互相脱节的严重问题.因此,我们应站在政府体制创新与经济市场化进程相适应的高度去认识和把握乡镇改革的基本方向,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坚持"以人为本"的价值取向,科学地、审慎地对待"撤并乡镇"的问题,决不能再搞"一刀切".  相似文献   

17.
当前的县乡财政体制存在一系列问题:事权划分不清,支出责任模糊并倾向于向县乡政府推移,地方支出主要依靠中央政府转移支付,收入权高度集中等.研究表明:"省管县"和"强县扩权"有助于改善县乡财政管理体制,但只有与地方民主建设相结合,才能做到面向县乡居民的偏好和需求提供公共产品与服务.解决县乡财政困难的关键在于:减少政府级次,细分各级政府事权和财权,实施彻底的分税制,扩大基于财力均等化公式的一般性转移支付补助占转移支付总额的比重.  相似文献   

18.
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与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的长效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计划型的征地制度和政策都规定,政府对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负有主要责任。然而,现行财政体制和晋升锦标赛的政府管理模式使得地方政府既没有充足的财力,也没有足够的动力为失地农民提供应有的社会保障。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缺失导致征地型群体性事件难以平息且极易反复。要构建征地型群体性事件的长效治理机制,必须合理分配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责任,并充分发挥村集体和农村新型社会组织的功能,为失地农民提供合理、规范、多元的社会保障。  相似文献   

19.
“市场失灵”致使政府具有弥补“市场缺陷”的必要性,适应市场化进程的政府职能体系的目标表现为秩序、活力、和谐。政府职能的规划包括即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政府职能规划的即期目标是重构政府,其核心是政府职能的规范化,标准和目标是“秩序”,包括政治秩序、经济秩序、社会秩序;中期目标是引入第三种力量,其核心是政府职能的科学化,标准和目标是“活力”,包括政治活力、经济活力、社会活力;远期目标是建立“市场 政府 第三种力量”的运转机制,其核心是政府职能的民主化,标准和目标是“和谐”,包括政治和谐、经济和谐、社会和谐。  相似文献   

20.
土地财政是近年来中国地方政府行政管理的热点问题,然而学术界对其生成机制尚未有一致的结论。使用动态多阶段博弈模型分析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以及开发商的土地收益函数与战略选择,揭示地方政府土地财政形成的内在机理与演化过程。研究结果表明,地方政府越来越依赖于土地财政,既与我国的财政体制与税收结构有关,也与中央政府的目标变化以及地方政府的目标构成密切相关。改善分税制的制度设计,创新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加大违法征地的惩罚力度,加强土地管理工作,是缓解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依赖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