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邓中文 《商场现代化》2005,(36):264-265
伪劣商品犯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违反国家有关商品质量管理法规,实施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严重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其行为对象是伪劣商品.  相似文献   

2.
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的客体是国家对生产、销售商品的质量监管秩序,客观方面是徇私舞弊,不履行法律规定的对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追究职责,情节严重的行为,主体是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负有追究责任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主观方面是故意。认定放纵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行为罪应注意其和放纵制售伪劣商品一般违法行为的区别,以及在和徇私枉法罪、受贿罪产生竞合情况下的认定和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以打击为主的“末端治理”方式对抑制伪劣商品的现象难以奏效,提出了“防打结合.以防为主”的治理思想。从控制流通环节的角度剖析了伪劣商品流通中消费者和中间商之间的博弈关系,构建了中间商的声誉模型,分析了中间商在伪劣商品治理中的行为选择。得出的结论是:中间商只有选择与消费者合作,尽力杜绝购进和销售伪劣商品,才能获得最大的效用。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随之而来的是某些不法分子利用经济体制和法律体制的不完善和不健全之处,大规模地进行伪劣商品的生产和销售的违法犯罪活动。这种生产和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不但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也给守法企业的经营带来了困扰,严重的破坏了市场经济的秩序,阻碍了经济体制的改革进程,形成了不良的社会风气。为了严厉打击生产和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活动,我国在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的第五次会议时,审议并通过了新刑法。本文从刑法中关于生产和稍售伪劣商品罪及其处罚规定的角度研究了刑法对这种罪的处罚定论及由此带来的经济、社会、国家等方面的效益。  相似文献   

5.
随着我国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利用体制转型中存在的漏洞,生产,销售伪劣产品,侵害消费者权益牟取暴利的案件大量出现.从几年前的苏丹红事件到三鹿奶粉案件,制假贩假现象的愈演愈烈,均彰显了制定相关法律法规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进行威慑制裁的重要性.囿于低下的生产力和计划经济体制,我国1979年刑法仅对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惩治进行了粗放规定.立法的不完善,导致在现今实际的司法实践中,关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仍然存在着许多问题.本文从当前立法中归于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的研究出发,分析了当前立法中存在若干问题,对这些问题进行了相关的阐述和界定,并提出解决方法和完善建议.  相似文献   

6.
论我国的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犯罪牟延林近年来,在我国的部分区域许多行业以及相当一部分从业人员中,生产和销售伪劣商品的现象屡禁不止,伪劣商品横行于市,严重地损害了国家、集体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直接或间接地危及广大群众的人身和财产安全。生产和销售伪劣商品的...  相似文献   

7.
生产、销售伪劣商品行为,是刑法第一百四十条至一百五十条调整的行为,共有九个罪名。工商机关应用《产品质量法》第四十九条、五十条、五十二条处理的产品质量责任案件,对达到刑事追诉数额标准的案件,工商行政执法与刑事执法的衔接点,就在于移送公安机关的这类案件能否证明当事人实施违法行为时的主观故意。  相似文献   

8.
<正> 过去,对已经大量生产但尚未销售的伪劣商品,法律上没有具体的处罚办法;现在,为强化打假力度,执法权力机构又重新作出新的司法解释,并开始施行。即伪劣商品没销售,但货值金额在15万元以上,其责任人将以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罪(未遂)定罪处罚。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不久前作出的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品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对刑法第一百四十条、第一百四十九条规定的"销售金额"界定为"是指生产者、销售者出售伪劣产品  相似文献   

9.
公安部自今年11月部署开展"亮剑"行动、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以来,全国公安机关协同作战,各警种密切配合,对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伪劣商品犯罪进行了严厉打击,成功破获了一批案值较大、情节严重的犯罪案件。  相似文献   

10.
《现代商业》2001,(7):5-6
为了进一步惩治打击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现象,清晰界定生产、销售伪劣商品的责任,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于最近联合发布了<关于办理生产、销售伪劣商店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称<解释>,自2001年4月10日起施行.)  相似文献   

11.
董桂清 《财贸经济》1991,(12):39-40,10
伪劣商品进入市场,严重地损害消费者权益和社会主义国家的信誉,污染了社会风气,成为我国消费品市场的一大公害。其原因主要是: 1.伪劣商品产生的必然性。综观世界经济发展史,在社会经济大变革初期,在从旧的经济机制转向新的经济机制,从农业国转向工业国,从自然经济转向商品经济的过程中,都曾  相似文献   

12.
论不正当竞争的刑法规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观国际上市场经济发展比较成熟的国家,大都制定了旨在保护自由、公平、诚实信用的市场竞争的配套法规,不仅对不正当竞争和垄断行为规定了民事的、行政的救济方法和制裁手段,而且将其中情节严重的行为纳人刑法规制。我国为了保障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公平竞争和健康、有序的运行,1993年12月1日《反不正当竞争法》正式施行。该法列举了我国当时经济生活中存在的11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但在法律责任章节中,只规定了三种行为,即经营者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的行为,销售伪劣商品的行为,经营者采用财物或者其他手段进行贿赂以销售或者购买商品…  相似文献   

13.
行为会计、会计行为与行为经济学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为会计是运用行为科学的方法对会计行为的研究。随着行为经济学的重大进展,行为会计学将会受到行为经济学更多的影响,从而采用更多的心理学的知识研究会计行为。  相似文献   

14.
国家技术监督局最近规定14种商品为伪劣商品。 这14种伪劣商品是:1.失效、变质的;2.危及安全和人民健康的;3.所标明的指标与实际不符的;4.冒用优质或认证标志和伪造许可证标志的;5.掺杂使假,以假充真或以旧充新的;6.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明确规定禁止  相似文献   

15.
财产行为概念是民法的基本范畴,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则构成了法律行为理论的重要类型我国物权法虽然采用了区分原则,但长期以来财产流转以合同法为基础,在债法领域存在着对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界定不清的问题,在立法与社会现实之间造成脱节.从债法视野出发,廓清财产行为尤其是负担行为与处分行为,在当前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6.
行为金融是金融学与认知心理学的结合,个体投资决策行为研究是行为金融理论的基础.本文通过认知心理学关于人类认知--行为过程的分析认为,投资行为偏差及行为模式是产生非理性个体投资决策行为的根源,而投资行为偏差及非理性的行为模式也是形成证券市场异象的重要因素.因此,研究非理性个体投资决策行为可以为中小投资者科学投资提供指导,并为规范和促进资本市场的健康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7.
研究投资行为主要是研究投资者的决策过程,投资者在之前的研究中认为是理性的,才开始的研究,因此结论与现实有很大的差距。但是经研究,决策者的决策行为不全是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的,很多的认知误差存在于现实生活中,所以人们的金融投资行为不免要受到影响。行为金融学分支于经济学,主要是研究投资者决策过程的心理特征主要包括投资者对证券市场的认知、情绪、态度,以及这些作用于市场的效应。中国的证券市场比较独特,而且还处在初级阶段,行为因素和非理性的心理必将广泛影响这样的一个市场。行为金融学从投资者的心理和行为出发,以证券投资行为理性程度有限,投资者存在许多认知偏差为基础。本文研究投资者的行为是用行为金融学的理论来展开的,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识别伪劣商品的法律依据国家技术监督局日前规定十四种情况下的商品为伪劣商品。它们是:一、失效、变质的;二、危及安全和人民健康的;三、所标明的指标与实际不符的;四、冒用优质或认证标志和伪造许可证标志的;五、掺杂使假、以假充真或以旧充新的;六、国家有关法律...  相似文献   

19.
司法机关在认定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金额时,为了突出犯罪金额的巨大,往往不顾法律法规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一律采取强行鉴定的方式来认定犯罪金额,这是不实事求是的。依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对于销售伪劣商品是否进行鉴定,分别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果对于不应该进行鉴定的案件强行鉴定,不仅在法理上也不能成立,而且会造成同样金额的犯罪,对未遂犯的处罚高于对既遂犯处罚的悖论结果。  相似文献   

20.
杨冶文 《商业科技》2011,(11):103-104
司法机关在认定销售伪劣商品的犯罪金额时,为了突出犯罪金额的巨大,往往不顾法律法规和相关司法解释的规定,一律采取强行鉴定的方式来认定犯罪金额,这是不实事求是的。依据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对于销售伪劣商品是否进行鉴定,分别做出了明确的规定;如果对于不应该进行鉴定的案件强行鉴定,不仅在法理上也不能成立,而且会造成同样金额的犯罪,对未遂犯的处罚高于对既遂犯处罚的悖论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