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9 毫秒
1.
不起诉裁量权是与起诉便宜主义密切相联系的,法律赋予检察官对于起诉与否的选择权。各国立法对检察机关享有不起诉裁量权的大小持有不同的态度。我国立法对不起诉裁量制度所蕴含的丰富而深刻的价值内涵予以认可,赋予了检察机关不起诉裁量权。但也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对不起诉裁量权的过度限制从而抑制其功效的发挥,因此,我国应采取有效措施,补正现行制度的缺陷,推动相关制度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2.
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是一项民众参与司法实践的重要举措,其主要职能是对检察机关不起诉处分的监督。日本的民众对不起诉监督主要通过检察审查会进行。尽管两国的司法环境不同,完善我国人民监督员制度仍可借鉴日本民众对不起诉监督的成功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暂缓起诉制度,作为起诉便宜主义的一种具体表现形式,在国外许多国家和地区的立法中有明确的规定。近年来,我国一些检察机关也在司法实务中积极探索实践暂缓起诉制度。然而在我国的现行法律中没有暂缓起诉的直接规定,因而应当采取谨慎的态度。从现代刑事诉讼发展的趋势看,确立暂缓起诉也是历史的必然。我们应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建立符合中国国情的暂缓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4.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社会急剧转型,我国犯罪数量也在迅速增加,虽然法律确立了检察机关具有裁量不起诉的权力,但是立法与实践的完美结合只是一种假设。在现有的绝对不起诉、相对不起诉、存疑不起诉之外增设附条件不起诉是必要的,尤其是对未成犯罪嫌疑人来讲,该项制度具有教育与挽救的双重作用。  相似文献   

5.
附条件不起诉,在不同国家和地区有不同的称谓。德国称为"附条件的暂时不予起诉",美国称为"延缓起诉",台湾称为"缓起诉",在国内普遍称为"暂缓起诉"或"暂缓不起诉"。尽管称谓不同,但这一制度均含有这样的内容:检察官依据其自由裁量权,对触犯刑法需要判处刑罚的犯罪嫌疑人,根据其犯罪性质、危害程度、犯罪情节、犯罪后的表现以及年龄、处境等情况,并考虑公共利益的需要,认为没有立即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必要时,通  相似文献   

6.
处理未成年人犯罪是各界广泛关注的问题,检察机关作为未成年人进入有罪与否判决的门槛,在审查起诉中应当针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在生理和心理方面的特殊性,从有利于其教育、挽救和改造的角度出发,尽量收缩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的打击面,对未成年犯罪嫌疑人采取更为宽松的不起诉标准,扩大未成年人相对不起诉制度的适用。  相似文献   

7.
未来刑事诉讼法有可能完善相对不起诉制度和设立暂缓起诉制度,这两种制度的适用范围关系如何,怎么使其和谐发展,笔者做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支持起诉原则是我国《民事诉讼法》中规定的一项重要原则,但是自其诞生20多年来,由于立法的疏漏,该原则并未在实践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鉴于支持起诉原则对保障民事诉讼目的的实现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从通过分析支持起诉原则的缺陷入手,阐明合理的社会干预原则是其存在的重要基础,指出将该原则具体制度化,并应当从确定检察机关为支持起诉主体、案件适用范围和支持起诉方式等方面加以规则化。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的进步,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未成年人犯罪的状况也日益严重.然而刑事诉讼法学界对如何帮助未成年犯罪嫌疑人改过自新并保护其自身权益的问题,并没有给出完美的答案.2012年修订后的《刑事诉讼法》吸纳了这一实践经验,将其作为未成年人犯罪案件诉讼程序的重要内容.通过重点探究附条件不起诉的内涵,厘清其与其他类型不起诉的区别,阐释了我国不起诉制度的立法内容及其适用,分析了其存在的不足.在借鉴国外立法经验的基础上,提出了进一步完善我国附条件不起诉制度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经过理论与实践长期的论证,我国确立了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并于2013年1月1日正式实施。本文通过分析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应然层面的功能内容,结合刑事诉讼法实施半年多来的真实数据,证明我国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帮助和改造未成年人、体现公诉职能的“起诉便宜主义”等功能上还存在不足和缺陷,因此必须克服所存在的不足和缺陷。针对这些不足与缺陷,文章提出结合刑事实体法的社区矫正制度以及对域外模式的借鉴等措施来完善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之功能。  相似文献   

11.
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不仅涉及加害人的利益保护,也与被害人的权益保护相关。我国刑诉法修正案增设的未成年人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侧重于对未成年加害人的挽救保护,在被害人权益保护方面存在不足,易造成负面影响。完善被害人权益保护问题,应在附条件不起诉制度中引入恢复性司法理念,在此基础上,与刑事和解制度相衔接,发挥刑事和解在附条件不起诉中的积极作用,并注意正确把握被害人权益保护的限度。  相似文献   

12.
在我国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背景下,在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指导下,在刑事和解中探索附条件不起诉制度,是恢复性司法在我国的有效适用,不仅是必要的,也是可行的。本文主要阐述附条件不起诉制度在刑事和解制度中的定位与价值,从与刑事和解制度相互配合的角度,对创建恢复性司法制度提出初步的设想,以期为社会的和谐、健康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3.
谭晔 《企业家天地》2013,(11):57-58
本文以刑事和解不起诉的听证程序为主要研究对象,详细探讨刑事和解不起诉听证程序的基本框架和操作规程,以期为完善刑事和解不起诉制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暂缓起诉制度是一种对本应被提起公诉的犯罪嫌疑人,因其符合特定条件而暂不起诉,对其规定一个考验期并课以一定义务,如果他能顺利通过考验就不再对其提起公诉的制度.这种制度对节约诉讼资源以及挽救、改造社会危害性低的犯罪嫌疑人有巨大优势,而且它并不与我们向来所推崇的平等与公正的法律观念相冲突,我国应建立此制度.  相似文献   

15.
在我国适用暂缓起诉制度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可以在我国现有的刑事诉讼模式之下,构建有中国特色的暂缓起诉制度。  相似文献   

16.
酌定不起诉作为不起诉制度的一种,在保障无罪的人不受追究,及时消化积案,合理配置司法资源,实现诉讼经济方面有重要意义,但是却容易侵犯到被不起诉人的实质性权利,并且在救济途径上也存在着问题,导致讼累,不利于被不起诉人的权利保护。  相似文献   

17.
十七大提出了深化司法体制改革,优化司法职权配置,规范执法行为的新要求,检察机关的不起诉裁量权是刑事诉讼法再修改的重点之一,2007年11月在广东珠海召开的"不起诉制度改革与完善理论研讨会"对刑事和解进行了深入探讨。本文在刑事和解立法构建的基础上,以创新检察工作机制为动力,减少社会对立面,构建和谐司法为目标,对我市开展刑事和解制度进行了实证分析,使检察工作更好地服务大局,为重庆大开放、大开发、大发展创造良好的法治环境。  相似文献   

18.
公诉机关提出的起诉裁量建议,如不起诉决定,由于较少考虑其他诉讼主体的利益而往往不能被广泛接受。运用经济学的博弈理论来分析不起诉裁量行为中检察官、被害人与犯罪嫌疑人的利益关系,可以准确认识不起诉裁量决定的形成机制和运行规律,也使我们发现设立不起诉听证制度是解决困境的一种较好的对策性制度。  相似文献   

19.
为原告成为当事人设置了苛刻的门槛,在案件受理上法院权力设置过大,把诉讼要件误作起诉条件,受案范围的限制排斥了某些新型纠纷进入法院的可能性,这是我国起诉制度的现状.这是因为在理论认识重实体轻程序、重权力轻权利、重国家轻个人,究其原因是中国传统民事纠纷解决的理念和习惯,原苏联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的深刻影响及改革的环境所限.因此应在树立程序保障理念的基础上取消现行《民事诉讼法》第108条第(一)(二)项的规定,把现行起诉条件改造为诉讼要件,修订起诉状的法定形式要件,成立民事诉讼登记服务机构.  相似文献   

20.
我国建立公益诉讼制度,应赋予检察机关提起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的权利,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建立以检察机关提起公诉为主,检察机关支持起诉相结合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二元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