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母亲在世时常说我:“你白上这么多年的学了,怎么连个处方单都看不明白?”面对母亲的责问,我只能报以苦笑。她哪里知道,一看到医生那龙飞凤舞的字,我头都大了。我想,这怕是天下最难认的字了,莫说我看不明白,即便是大学本科生,也没几个能看得明白!  相似文献   

2.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给三个儿子起的乳名里都有一个“星”字,就是期盼他们将来都能发光。但母亲是地主的家庭成分压得我抬不起头,让我的愿望似乎成了白日做梦。  相似文献   

3.
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我给三个儿子起的乳名里都有一个“星”字,就是期盼他们将来都能发光。但母亲是地主的家庭成分压得我抬不起头,让我的愿望似乎成了白日做梦。  相似文献   

4.
不知是什么原因,最近哭了好几次。也许是四川地震在我情感世界里的余震吧。6月6日那天,应邀去大连电视台文体频道录制一个娱乐节目,名叫《浪漫满屋》。据说这是借用一部韩剧的名字。我不喜欢韩剧的磨叽,很少看,对这四个字也就没概念。接了曹英明导演和编辑王平的电话,我也没太明白,  相似文献   

5.
母亲的习惯     
在“瓜菜代”饿死人的年代,母亲在一个鞋底厂上班,那时我刚上小学。为了多赚点工资,母亲常把“工作”带回家,飞针走线纳鞋底。一天,我放学回到家,饿的前心贴后心,浑身没有一点力气,我径直走到盛饽饽的篮子前说:“妈,我吃点东西。”母亲看了我一眼,又看了看空空的篮子,习惯性地用针锥子拔了拔自己前额的发丝,无奈地摇摇头。  相似文献   

6.
何勇 《中国西部》2013,(36):125-127
在进入主题前,我首先得在这里十分惭愧地讲述我的两名学生。其中,一位同学面对他那已被病痛折磨得痛楚万分、不断呻吟的母亲,竟若无其事般地躺在沙发上看电视,甚至连最基本的一个简单问候都没有做到。而另一位同学呢?在面对自己母亲喋喋不休的教导,一怒之下抄起扫帚竟指向了他的母亲……  相似文献   

7.
《中国集体经济》2011,(2):64-64
有一次,在演讲完之后,崔永元还现场客串主持人并即兴发言:“看到和我同台演讲的是吴建民先生和龙永图先生,我心里就打鼓。然后,我看了第一届文化讲坛三位嘉宾的名单——余秋雨、曹景行和赵本山,就明白是什么意思了:每次组合都是‘两个学者加一个农民’。  相似文献   

8.
屈化冰 《魅力中国》2013,(16):39-39
我经常上课时布置作业或让学生拿出纸来用笔写一些东西,等收上来我一看,简直惨不忍睹,学生写的字不堪入目,虽然我的字不怎么样,但是也在十几年前上学期间苦心练过几天字帖,虽说不像书法大家一样值得称赞,自认为还算相对工整。但现在学生的字简直不敢恭维,不但字写的不好,而且错别字连篇,我没当看到这样,气就不打一处来,当堂就把学生训斥一顿,但我刚一开口,就被学生的理由堂而皇之的挡了回来,使我瞠目结舌,无话可说,学生日:现在信息时代了,谁还用纸用笔写东西,’我们都有手机,到处都有电脑,还都能上网,所需资料网上搜索一下,几百条甚至上千条都出来了,我们吸取需要的,汇集整理传至个人邮箱,通过打印机就打出来了,用笔用纸简直浪费时间和精力,还降低了效率,我们打字肯定比写字要快,而且字体可选,可以用最好看的字体打出我们想要的文字材料。  相似文献   

9.
自己去看病     
星期天的早上,我赖在床上不想起来,感觉特别不舒服,头很疼,身上像着了火,口渴得要命,连最爱看的书都看不进去了,字变成了重影。做什么都提不起精神,感觉就像顶着个炸药包脑袋在家里晃来晃去。"起床吧!太阳照屁股了!"妈妈已经叫了我好几遍,可是我还是懒懒的,不想动。"怎么了?"妈妈走过来问我。看我脸色不对,用手摸摸我的头:"不好!怎么头这么热?""妈妈!你赶快带我去医院看病吧。"我紧张地说。"钰章,你已经长大了,现在已经是五年级的  相似文献   

10.
“我饿着,但是我坐着”我赞成这样一种说法:“穷”与“愚”有着互为因果关系,“愚”者多为“穷”,“穷”者多属“愚”,但又不能简单地认为,穷者必愚,愚者必穷。有“穷”者并不“愚”,是因为客观条件限制了他们的发展,也有因天灾人祸造成的,还有主观不努力,甚至有好吃懒做的;有“愚”者也并非“穷”,是机遇和机会使他们获得了富裕。所以,在扶贫工作中不应机械地理解“治穷必先治愚”这句口号。明白什么是贫困?恐怕贫困的人自己也不一定清楚。不知生,何知死?没有见过富,也就不知道穷。家家都没有电视看,也就没有看电视的欲…  相似文献   

11.
田书立 《魅力中国》2014,(8):114-114,117
今年是母亲去世的23个年头,也是母亲诞辰85周年。我记不清母亲的生辰,母亲自己也记不清她的生日。母亲6岁时就已失去双亲,靠比她年长8岁的兄长(我的舅舅)抚养成人,这些是在我母亲去世多年后舅舅告诉我的,之前我不清楚母亲成长的生活背景。这些年,我目睹女儿一天天长大,已满二十岁的女儿还被父母含在嘴里,捧在手上,受到父母的关爱,仍在享受着家庭的幸福与温馨,我无法想象母亲年少时是怎样度过了那峥嵘岁月。  相似文献   

12.
“不是我不明白,是这世界变化快”,在一首摇滚歌曲里,崔健指出这样一个事实:我们生活在一个变化的世界,而且稍不留神,就会被它抛弃。如果用经济学术语来诠释崔健的歌词,我想应该是这样的:“不明白”指涉的是信息的不对称,“变化快”指涉的是信息的流动性极强。在这个高度信息化的社会,有时候不明白也要装着明白,凡夫俗子们只能用装着明白的姿态来表达这种无奈,因为,他们已别无选择。  相似文献   

13.
早上八点,办公桌前的电话铃响了。从满桌文稿堆中抬起头,我拿过话筒,习惯性地接话道:我区委办,请问你──”不等我说完,电话里就响起了一个遥远而熟悉的声音:“你是二娃呀,我是你妈妈。”“妈──!”我惊喜万分,随口叫出一声好久没有叫过了的这个字。电话那端母亲用家乡的口音大声说道:“二娃你听得到不?我是你妈妈。”“听见了,听见了,妈您……”当母亲确信我能听清她的声音后,才大声地告诉我:“二娃呀,你记得到不?今天是你过生日,你今天满三十岁──今天是古历的二月十四。”“生日”这个有特别纪念意义的日子,已被我…  相似文献   

14.
三重门     
《广西经济》2009,(4):61-61
从前有一位王子.他问他的老师——一位年长的智者:“我的生活之路将是什么样的呢?”智者回答说:“在你的生活之路上.你将遇到三道门,每一道门上都写有一句话.到时候你看了就明白了。”  相似文献   

15.
小刀 《浙江经济》2009,(4):63-63
儿子在寒假里看了好多本书,不过这些书都是斯蒂芬·金写的。老师想让他看的书他一本都不看,宁愿去玩电脑游戏,我只好对他说,你总得看点书吧,哪怕是看闲书,至少也要养成读书的习惯。  相似文献   

16.
<正>见素第一次听哥哥这样痛心疾首地剖析自己。他激动地打断哥哥的话:"别说了,别这样说了!你是个好人,比我好多少倍。你往狠里骂自己,我真害怕……哥哥,你是老大,老隋家的苦你受得最多,多不容易。我明白你,我比什么时候都明白你……"抱朴的额头上渗出了密密的汗珠。他发冷似地磕着牙,说:"你不明白我。谁也不明白我。这也怨我自己,想的太多,告诉别人的太少。我跟桂桂夫妻几年,也没说完心底的东西。不是怕什么,是想得太多太多了,说  相似文献   

17.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在哪些崇尚个性化的今天,什么新鲜事都可能发生,也许只差一笑而过,因为每个人都有选择的权利。生活中,或许辛苦是相同的,快乐是一样的,但每个人体会的方式不同。  相似文献   

18.
新界的乡郊     
邓键一 《沪港经济》2012,(11):72-73
无论跟香港人还是外国人,以至跟香港的政府官员,要介绍香港的乡郊,让他们明白香港的乡郊是怎么一回事,都不容易。困难在于:其一,讲到香港,大部分人理所当然只联想到纸醉金迷的大都会、车水马龙的皇后大道,“香港”二字,跟农村风貌沾不上边;  相似文献   

19.
《中国经济周刊》2012,(37):40-41
《孽债》只不过是个缩影,是我知青人生中的一阕感怀,代表的是与共和国一同成长的那批人,在一个特定阶段的历程和心路。1989年3月,母亲双目失明,不能再执笔给我写信。家书是亲戚代写的,信里说,老人天天盼望着我回上海。距离母亲第一次要求我回去已经过了四年。当时,由于各方挽留,我也就继续留在了贵阳做知青。不过这次,为了母亲。我趁着赴京开会,火速绕道上海,看了看她。  相似文献   

20.
孝心无侈     
《宁波通讯》2011,(18):64-64
我不喜欢一个苦孩求学的故事。家庭十分困难,父亲逝去,弟妹嗷嗷待哺,可他大学毕业后,还要坚持读研究生,母亲只有去卖血……我以为那是一个自私的学子。求学的路很漫长,一生一世的事业,何必太在意几年蹉跎?况且这时间的分分秒秒都苦涩无比,需用母亲的鲜血灌溉!一个连母亲都无法挚爱的人,还能指望他会爱谁?把自己的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