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杨宏图 《新智慧》2005,(6):56-57
一、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5号——分析性复核》的意义 本准则是针对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活动时,如何运用分析性复核这一方法进行审计所做的规范。分析性复核是现代审计中常用的一种基本技术方法。分析性复核是将审计对象的信息、资料与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对比或计算,并对发现的异常情况进行解释、查证的方法。通过分析性复核,可以迅速找到应当进行重点审查的领域。提高内部审计工作的效率。本准则对分析性复核的执行和分析性复核结果的使用等相关事项进行了规范。  相似文献   

2.
《新智慧》2005,(5):79-80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性复核的行为,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相似文献   

3.
分析性复核是一种重要的获取审计证据的手段,但在实践中并没有得到有效地运用。本文主要从分析性复核的基本概念出发,在对目前制约分析性复核在审计实践中运用的原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分析性复核在实践中的具体应用进行初步的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4.
分析性复核在国内外审计领域里,以其独特的技术性分析方法在审计方法的理论研究中占有重要地位,是获取审计证据最基本的审计技术与8方法之一,但在目前商业银行的内部审计实践中,由于技术等种种客观因素的影响,制约着分析性复核的有效运用,这也是造成商业银行内部审计效率低下、审计质量不高的原因之一。本不如何在审计计划阶段、审计实施阶段、审计报告阶段,灵活掌握并有效运用分析性复核技术、提高审计效率与质量、降低审计成本方面进行了探讨和研究。  相似文献   

5.
分析性复核又称“分析审计”、“分析性程序”、“比较审计”,是各国注册会计师在审计实务中常用的一个技术方法。1980年颁布的《国际审计指南》将分析性复核确定为审计计划阶段和报告阶段必用的测试方法,我国在(独立审计具体准则11号──分析性复核》中,具体规范了分析性复核的使用。但我国注册会计师界对此并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在实践中不能大胆运用,往往将分析性复核的“分析”重点忽视了,而将精力只用于“复核”上,结果使得注册会计师陷入烦闷的重复计算中,没有发挥出分析性复核应有的作用。其关键原因是对分析性复核的优点和重要性,及其在审计中如何运用还理解不透。本文就此作以下分析。 一、分析性复核的优点 分析性复核的优点,概括地说就是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具体来说,与一些更传统的审计测试方法相比,它具有如下优点: I.可以在更短的时间内提供相同的咸更好的审计证据。分析性复核有时被描述成发现和形成证据的技术,以将其与传统的会计报表细节抽样审计方法相区别。细节抽样方法主要是通过对已存在的证据进行搜集和检查,来证实注册会计师对财务报表的判断。由于分析性复核是利用客户信息间的内在关系来判断数据的合理性,因此不用搜集大量的资料,仅靠模...  相似文献   

6.
管理层舞弊、审计失败与现代风险导向审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上市公司审计失败经典案例的分析可知,管理层舞弊是审计失败的上市公司的主要特征,而事务所审计失败的主要因素是缺乏对客户业务经营的深入了解及分析性复核运用不够。传统审计方法在发现管理层舞弊方面存在缺陷,而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是避免审计失败的新型审计方法。  相似文献   

7.
杨宏图 《新智慧》2004,(6A):40-41
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7号——审计报告》(简称“本准则”)的目的在于对内部审计报告(以下简称“审计报告”)的质量要求、要素、内容、编制、复核、报送等相关问题进行规范,对内部审计人员出具审计报告提出明确要求,以提高审计报告质量,有效地发挥内部审计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从审计风险的内涵着手,通过对风险模型及其应用的分析和阐述,探讨审计人员在审计各操作步骤中所关注的审计风险不同内涵与审计证据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制约我国政府开展绩效审计的因素较多。从产生绩效审计交易成本的原因看,开展绩效审计面临的困境主要为定位不清、职责认定不清、对被审计单位了解不清三个方面。博弈模型能够推导出节约交易成本的绩效审计模式,该模式要求被审计单位出具绩效水平评价报告,而由审计人员对绩效水平评价报告的真实性进行复核,然后提出审计意见,这就为突破现有绩效审计困境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娄贺统  洪剑峭 《新智慧》2003,(12B):38-39
分析性复核是指注册会计师分析被审计单位的重要财务比率或趋势,包括调查这些比率或趋势的异常变动及其与预期数额和相关信息的差异。分析性复核的实质是通过分析资料之间的相互联系或逻辑关系,找出异常变动或重大差异,并就异常变动和重大差异形成原因做出实质性的测试或解释。对于异常变动项目或重大差异,应引起注册会计师的  相似文献   

11.
进行厂长 (经理 )离任审计 ,首先要做好离任审计准备 ,选择好审计人员。在实施离任审计时 ,要做到重点审计与一般审计相结合 ,账内审查与账外调查相结合 ,定量考核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在进行离任审计评价时 ,要遵循客观公正、标本兼治和严格执法等原则。  相似文献   

12.
审计的过程就是不断收集审计证据的过程。首先详述了常用的审计技术及其获取的审计证据类型,然后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审计证据的充分性、合适性、可靠性问题及其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最后,对信息化环境下的电子审计证据与审计风险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分析结果为审计人员在审计项目中合理应用这些审计技术、设计合理的审计证据收集程序、减少审计风险打下了基础。  相似文献   

13.
《新智慧》2005,(13):79-80
第一条 为了规范内部审计人员执行分析性复核的行为,提高审计效率,根据《内部审计基本准则》制定本准则。  相似文献   

14.
当审计人员用分析性程序来评估会计报表错弊风险时,审计人员的职业判断发挥重要作用。审计人员本身的特征(专业背景、职位、职称、年龄、性别和从事审计工作年限等)对分析性程序评估会计报表错弊风险的有效性是否会有影响这个问题值得研究。对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的结果表明:应用分析性程序来评估会计报表舞弊风险是有效的;专业背景、职位、职称、从事审计工作年限对审计人员判断有效性产生显著影响;年龄和性别对审计人员判断有效性无显著影响。因此,在组建更为有效的审计小组时,需要考虑上述因素的搭配。  相似文献   

15.
熊守春 《新智慧》2006,(11):47-48
一、我国存货审计中存在的问题 1.对存货审计重视不够。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注册会计师在编制审计计划时忽视对存货项目的审计,认为对存货的审计工作比较简单,主要就是盘点、检查其数量,所以在编制预算时在时间、经费上都比较紧张,安排的从事存货审计的人员的经验相对不足,且缺少必要的监督和指导。②忽略对存货内部控制的检查测试。注册会计师往往将检查的重点放在相应的内部控制的规章制度是否存在和是否完善上,而对其执行情况和执行效果不够重视,未能认真地进行检查,这势必会加大审计的风险。⑧未能很好地运用分析性程序来把握审计的重点。如未能将存货与销售、购货、生产耗用、应收和应付款项等联系起来并加以分析,对指标的异常变化缺乏应有的职业谨慎。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政府投资审计存在的风险,着重研究了防范审计风险的办法,并就如何正确处理好防范审计风险与落实审计责任的关系,提高审计机关的审计权威、审计形象和审计结果的公信力提出了:加强审计复核,严把审计质量关等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7.
对中期财务报告进行审计是合理保证中期财务信息质量的一种可行方式,由于中期财务报告本身的一些固有特点,使得注册会计师对中期财务报告信息质量的鉴证与年度报告有所不同,主要以复核为主。我国中期财务报告的复核问题,应在引进西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对我国中期财务报告信息进行质量鉴证。  相似文献   

18.
杨宏图 《新智慧》2004,(1A):40-40
制定《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2号——审计通知书》的意义:本准则对内部审计通知书的编制与发送进行规范。内部审计通知书是内部审计人员在实施内部审计之前知会被审计单位的媒介。被审计单位事先根据内部审计通知书作好准备,可以减少内部审计人员的现场工作时间,提高审计效率。内部审计通知书的编制与发送是内部审计活动的一个必要的组成部分。内部审计通知书的发送可以视为内部审计现场工作的开始。  相似文献   

19.
内部控制可以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严肃财经法纪,保护财产安全、完整,提高经济效益;可以帮助审计人员正确确定审计重点,降低审计成本,提高审计效率。  相似文献   

20.
陈婉玲 《新智慧》2006,(1):45-46
在信息化时代,审计人员必须使用计算机来跟踪电磁化的审计线索,即使被审计单位打印输出了所有的审查资料。因为计算机可以更加快速、有效地对电磁化的资料进行抽样、检查、核对、分析、比较和计算,利用计算机辅助审计能有效提高审计效率、扩大审查范围、提高审计质量。通用审计软件是具有常用计算机审计功能的通用计算机程序,它是审计人员广泛使用的审计工具。但是,我国审计人员大多还不熟悉通用审计软件及其应用,笔对此作以下介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