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江西人口发展呈现人口数量持续增长、劳动力人口持续增长、老龄人口持续增长、人口城市化发展缓慢的“三长一慢”的特点。实现江西人口与经济可持续发展,一要控制人口增长,提高投资效益;二要加快人口城市化发展;三要改进养老保险体制;四要维护和利用江西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2.
城市化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随着工业化而发生的经济和人口分布重心向城市转移,城市数量和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在国家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逐渐加强的历史过程。城市化的发展也将推动一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分析城市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入手来说明要加速今后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市化将是一条必选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3.
区域对城市发展方向和规模的影响主要是城市位置和城市化水平;城市是区域的核心和区域发展主体,对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区域经济结构都有重大影响。在我国,城市与区域发展之间存在显的互动发展关系。  相似文献   

4.
工业化引起城市化,城市化必然推进经济社会走向现代化、信息化的高级阶段,并将引起整个人类社会的重大变化,这是人类生存空间的客观规律,城市化问题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综合性的重大问题,涉及到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尤其是水土资源与耕地保护合理利用等问题);涉及到农村人口转化、乘余劳动力的去向以及城市工业化、第三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城市化的比重最终涉及到城市人口的比重、用地规模及许多地区环境生态的建设保护等问题,涉及到各地区的经济利益,我们要有数学的头脑与科学的思维,这对中国当前的经济建设与社会进步具有重大现实意义与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5.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城市化不断提高,城市规模也不断扩大。尽管如此,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也带来了诸如城市发展与土地资源减少之间的矛盾、城乡差距扩大等社会问题,严重影响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因此必须对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进行更好的规划,以形成合理的城市群,减少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的矛盾。经济发展水平是城市化发展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利用经济学的知识来对中国城市化路径与城市规模进行分析,能够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中国的城市化进程也在不断的深入,我国的城市化水平已经具备了相当的规模,但是城市化的发展不一定意味着对经济增长起到积极的作用。在分析我国近些年来城市化进程的基础上,分析了中国城市化对GDP增长的影响,提出一些相关的意见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面向"三农"--我国城镇发展的历史使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01年我国城市化水平为37.65%(农村人口为62.35%),基本上达到了1998年世界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38%)。城市发展的趋势一是城市结构和规模逐步向大中城市发展;二是向以经济为纽带的大城市为中心的城市群发展(1)。预计到2002年底我国人均GDP将达到1000美元。专家指出,从800美元到4000美元,人们的生活都将处在小康阶段(2)。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和人均GDP的增长,基本上是由于城市非公有经济的增长,并没有给农村带来相应的发展。据中国社科院数量经济和技术经济研究所赵京兴研究员估计,1980年中国大陆城乡合计的基尼系数为0.3左右, …  相似文献   

8.
中国人口城市化率的深层次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世界经济发展过程是工业化与城市化并进的过程。经济发展与城市化水平有一定的相关联系。在本的分析中,中国统计资料计算得到的城市化水平相对于经济发展来说显得滞后,其中差异在于大量未能纳入统计资料的“农进城”就业人口的存在。只有将这部分隐性的人口也算为真正意义上城市化人口,才能真正显示事实上我国的人口城市化水平。本认为人口城市化不应予以政策的限制,而应当配套以相关改革并适应经济规律的应用,真正达到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城市化水平。  相似文献   

9.
观念更新是中国城市化健康而快速推进的前提条件。结合当前城市化进程中的实际,作者认为有以下五个方面的观念亟待转变:是城市化不是一个设市问题,而是社会经济相当发达的产物;二是城市化水平不仅仅是人口和经济规模的扩张,而主要是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高度协调发展的载体;三是市和县分属于两种不同的行政建制,努力破除“市比县优越、市长比县长尊贵”的陈旧观念;四是设市模式上不要陷入形而上学思维的怪圈,而要坚持辩证法思想;五是设市程序上不能过分强调长官意志,而要树立尊重民意的民主理念。  相似文献   

10.
老年型城市长期照护服务的发展及其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包括对城市发展的影响。一般来讲,经济发达程度,城市化水平和人口老龄化程度之间的关系是成正比的。经济发达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而城市化程度越高,城市人口老龄化程度越严重。从全国范围来看,我国60岁以上人口虽然超过人口总数的10%,但在北京和上海,该比例已经超过了城市总人口的15%,城市社会学家认为,城市的组织,城  相似文献   

11.
关于产业结构调整和区域创新有着相互作用的动态变化过程,现有的研究还不能有效地对其进行说明和解释。本文以2002~2008年省际经济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面板数据模型,考察和分析产业结构调整与区域创新的互动机制。结果表明两者确实存在着相互作用:一方面,三产比重对区域创新的影响遵循了“边际效用递减”规律,二、三产比例与区域创新的关系则存在着类似于“库兹涅茨曲线”的性质;另一方面,高技术产业比重和区域创新产出则有着相互促进的动态循环机制。  相似文献   

12.
目前,人口大规模跨地区流动是我国大城市人口膨胀的主要推动因素。利用城市市辖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数估计中国地级以上城市的人口规模,结果表明市辖区人口规模在200万人以上的城市有62个;以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和广州亚运会为例分析非市场手段调控人口规模的效果及其成本,结果表明以地方政府行政手段为主的城市人口规模调控短期内效果明显,但一旦放松调控,城市人口在短期内即迅速回复到其应有的状态;对日本的城市人口空间分布和增长演进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市场经济条件下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是导致人口在不同地区和城市流动的关键因素;对广东省各地级市人口演变进行估计分析,结果表明人口由珠三角核心城市流向外围城市主要是伴随着产业转移的人口回流。在市场经济框架下,不能主要以行政手段控制大城市人口增长,而应主要采用市场手段来调控城市人口结构,如产业升级与转移。  相似文献   

13.
产业集群在城市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产业集群对城市功能亦存在诸多依赖,因此,以产业集群为导向来优化城市功能,我们要以城市产业集群为基础规划城市功能定位,强化城市主导功能,优化城市功能空间结构,加强城市功能支持体系建设,并促进城市功能区际协调。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中国1984-2015年外商投资、产业结构和城乡收入差距的时间序列数据,采用时变参数状态空间模型,运用KALMAN滤波算法考察产业结构和外商投资对中国城乡收入差距随时间变化的动态影响。研究发现:外商投资、产业结构与城乡收入差距间存在长期协整关系,外商投资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较小,并不是影响我国城乡收入差距的主要因素,外商投资对缩小城乡收入持续有着积极的影响;第二产业比重、产业结构高级化水平与城乡收入差距始终正相关,第二产业比重增加与产业结构水平高级化都进一步加剧了城乡收入差距。建议进一步利用外商投资发展我国现代化农业,积极发展农业产业化发展,并积极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投入第三产业发展,同时提高农村务工人员的技能与素质,重视农村务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使其可以从事信息咨询、商贸物流等相对高收入的工作;制定政策吸引高素质人才留在农村,提高我国农业现代化生产水平,切实提高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实现持续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相似文献   

15.
基于结构主义的视角,利用中国23个主要省域的地级市2005—2011年常住人口数据,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三个维度来界定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发现,首位度越大、集中度越大、人口分布越不平等,越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且,在区域经济增长模型中,已经出现"要素投入规模报酬递减"的现象,"工业化"倾向的产业结构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的显著作用。说明在促进区域发展的作用动力中,工业化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城市化的作用慢慢凸显。同时,以"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的城市人口融合度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向影响。这表明更开放包容的城市人口政策,不仅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最终也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6.
基于结构主义的视角,利用中国23个主要省域的地级市2005—2011年常住人口数据,从地区生产总值、地区劳动生产率与地区人均生产总值三个维度来界定区域经济发展。研究发现,首位度越大、集中度越大、人口分布越不平等,越能够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并且,在区域经济增长模型中,已经出现"要素投入规模报酬递减"的现象,"工业化"倾向的产业结构对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的显著作用。说明在促进区域发展的作用动力中,工业化的影响在逐渐减弱,城市化的作用慢慢凸显。同时,以"户籍人口占常住人口比重"的城市人口融合度对于区域经济发展具有负向影响。这表明更开放包容的城市人口政策,不仅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和社会公平,最终也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7.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开放,入境旅游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通过促进关联产业发展带动宏观经济增长。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带动作用具有时变性:一方面,入境旅游自身的发展质量及其同相关产业的关联性与经济发展水平相关,随着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趋于增强;另一方面,入境旅游属于资源依赖型(出口)产业,随着其在国民经济中地位和比重的持续提高,可能面临“资源诅咒”困境,尤其是对经济增长带动效应更强的制造业的挤出不利于整体经济增长,进而使其经济增长带动效应趋于减弱。采用1995—2017年107个国家和地区的面板数据,以入境旅游专业化程度(国际旅游收入占GDP的比重)为门槛变量的门槛效应分析表明: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逐渐增强;无论是高收入国家和地区,还是中等收入及低收入国家和地区,入境旅游对经济增长的带动效应均随着入境旅游专业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减弱。因此,应促进入境旅游业的高质量发展,推动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通过积极开发新型旅游资源、持续促进技术创新等路径有效提升入境旅游的经济增长带动效应;同时,要注意维护旅游业与其他产业之间的整体平衡关系,避免入境旅游过度发展对经济增长带来不利影响。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乡差距呈现出明显的地域特点,一方面,城乡差距最小的地区基本都位于我国的东部或东北部,而城乡差距最大的地区基本都位于我国的中西部;另一方面,各地区在城乡差距总指数与类指数之间都存在明显的不协调性,即使是城乡差距最小的地区,也有着城乡差距的软肋。因此,各地区都不能忽视其城乡差距的存在,应该根据自己的软肋去寻找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一体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2013年国内经济整体增速放缓,经济风险、区域风险、行业风险加重,依赖以往顺周期形势下的规模扩张模式已难以为继,国内城商行2013年整体经营情况发生实质性转变。在与业内标杆城商行KPI的对比分析中,样本城商行无论在规模增速、净利增速,还是在盈利能力、资产质量管控方面都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下降趋势。而在利率市场化加速推进、融资脱媒深化的大背景下,样本城商行大力开拓中间业务,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有所上升。未来样本城商行应提升传统业务管理水平,积极探索直接融资业务;全面强化风险管控机制,增强新形势下应对风险能力;不断强化流程创新,着力推动向"流程银行"转变。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特点、前景和对策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基本国情,中国老龄化具有老年人数多、老龄化速度快、未富先老、地区和城乡之间差异大等特点,中国的老龄政策要把健康老龄化作为优先考虑的内容.老龄政策必须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要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和家庭支持三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