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纵观洋酒在中国的发展,大体上是一种由点及面的轨迹。当然,这并不是刻意为之,而是适应市场的一种策略。从区域上看。洋酒先是从广东、福建一带开始拓展市场。这两个区域属于开放较早的城市,且对外交流比较多,所谓得风气之先。而从渠道上看,洋酒先是高消费开始做起,随后夜场兴起,洋酒进入夜场。  相似文献   

2.
杨坤日先生是上海优势统合洋酒贸易公司的执行副总经理,他们经营的产品是苏格兰马谛氏威士忌,这个品牌从2004年开始在大陆市场运作,目前已经是第四个年头了。马谛氏威士忌的广东、广西、福建、湖南等省市场有较大的影响力,不久前把公司总部从深圳迁到上海,以便在下一步重点拓展江浙市场。杨坤日先生在中国台湾地区运作洋酒多年,对洋酒和白酒的交锋、洋酒在华人社会逐步渗透的过程有着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3.
在本世纪初,洋酒市场逐渐回潮。也为品牌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机会。与外来洋酒品牌相比,本土洋酒在此次回潮中,基于操作层面暴露出了许多问题,比如在渠道拓展局限性、酒种发展的不均衡性以及洋酒厂商急功近利的心态等。福建龙马1993年开始生产洋酒,见证了洋酒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和近几年的两个发展热潮,结合多年本土洋酒的运作经验,我谈一谈对这一轮洋酒热潮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目前,国内洋酒运作中国市场主要集中在夜场,即使在商超和酒店所占的比例也不大。但国内夜店大多被一些国际大品牌牢牢掌控,普通洋酒品牌从财力上无法效仿这种运作模式,所以生存状态很差。广东肇庆的张经理表示,虽然自己代理洋酒已经有四五个年头了,但是由于夜店几乎被像芝华土、尊尼获加等大品牌垄断,无法实现有效终端的突破,所以很难上量。很多洋酒二线品牌代理商也反映了这个问题。  相似文献   

5.
随着国内洋酒市场回暖,作为三大洋酒种群之一的伏特加亦呈现出较大增长。2006年上半年比去年同期上涨幅度超过40%,着实让国内伏特加代理商精神为之一振。  相似文献   

6.
市场     
《糖烟酒周刊》2006,(29):71-72
照片放于酒中 婚宴市场再出新品,洋酒冲击福建红酒格局,法国葡萄酒上海拓市,江西红酒六分天下有望被打破,新疆市场新品上市忙,华南市场洋酒追根溯源,浏阳河喜洋洋石家庄郊县铺货忙,口子窖大连餐饮市场畅销,[编者按]  相似文献   

7.
“从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正在成为洋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国外品牌纷纷加大对中国市场的投入,本土洋酒品牌也面临着巨大的商机。”在接受本刊记者专访时.福建龙马酿酒公司臧世德总经理如是说。  相似文献   

8.
浙江宁波是洋酒风潮最突出的市场之一,与福建厦门并列成为洋酒公司除省会城市之外的两大重点地级市场。这里几乎是洋酒在中国的一个缩影。据估计,在宁波酒吧中洋酒消费比例占到80%,KTV中洋酒消费比例占到60%。当前宁波市场上表现突出的洋酒品牌主要为芝华士、黑方、轩尼诗和人头马。[第一段]  相似文献   

9.
于悦 《糖烟酒周刊》2007,(33):82-83
众所周知.洋酒这几年在中国的发展出现了快速增长的趋势。针对洋酒的发展形势.业内观点不一。有的认为这几年大的消费环境出现了变化,白酒同样增长很快,洋酒不会带来多大的冲击,也有的认为洋酒的发展最终将和白酒形成针锋相对的局面,威胁会越来越大。不过有一点业内都已经形成共识:抓紧学习洋酒先进的操作经验,尽快提升自己的酒水经营水平。[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成波俊 《糖烟酒周刊》2005,(2):A002-A002
中国人口众多,酒的消费市场潜力巨大。2005年洋酒进口关税下调,洋酒争先涌人中国市场,似乎是抢占了市场,就赢得了消费者。但我看来未必如此。中西方文化有着巨大的差异,消费观念和习惯也有着很大的区别。洋酒在进入中国市场最先要做的是文化宣传,必须先培养起中国人消费洋酒的习惯,让中国人对洋酒的口感及消费理念,逐渐适应,  相似文献   

11.
阿罗 《糖烟酒周刊》2007,(10):48-50
如果说以前我们还可以把洋酒作为一个竞争层面之外的样本,予以研究学习开阔思路的话,那么现在我们则需要把洋酒作为一个重量级竞争对手认真对待了。洋酒的快速发展态势表明,国产白酒、葡萄酒和洋酒的直接竞争和互相渗透正在开始。从洋酒发展最好的广东市场看,不仅仅是以威士忌为主的洋酒在夜场大出风头,在国产酒的根据地餐饮渠道,干邑的销售也已日益普及,已经在中高端市场直接威胁到了白酒和葡萄酒的发展。原来行业内关注的白酒和国产葡萄酒互相渗透的局面正在演变为白酒、葡萄酒和洋酒的三方演义,洋酒作为后起力量正越来越强大。除了餐饮渠道之外,在各类流通渠道,洋酒礼盒的热销也在不断蚕食国产酒的市场。更需要我们关注的是,从全国范围看,洋酒的渗透速度在加快,渗透范围正越来越大,许多二线城市的洋酒销售也在快速的增长。而从更深层面来看,洋酒的发展不仅体现出洋酒在针对新成长起来的年轻消费群体的营销取得了成功。也体现出洋酒所引导的品牌文化正在被新一代酒类消费群体所认同。在关系未来前途的新兴消费群体的争夺中,洋酒正成为国产酒的有力竞争对手。 本文以洋酒市场操作的相关调研和分析为主要内容,以寻找洋酒营销理念与国产白酒和葡萄酒的区别为目标,以广东市场为样本,力图向您全面展示一个正在加快发展的洋酒世界,以对正在征战的国产酒商有所借鉴。[编者按]  相似文献   

12.
耿永芝 《糖烟酒周刊》2005,(37):B0024-B0026
江苏中糖德和酒业销售公司:江苏省内最大的酒类专业经营公司之一,销售规摸两亿,是贵州茅台酒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宜宾五粮液股份有限公司、四川绵竹剑南春酒厂的江苏特约经销商;先后是五粮液一马当先、仰天长啸、五粮液熊猫瓶型酒、百鸟朝凤、锦绣前程等高档礼盒酒的江苏总代理商,销售业绩居全国前列。公司洋酒经营品种齐全,是人头马、轩尼诗、马爹利三大国际品牌洋酒公司授权的江苏省一级代理商。下设5个茅台专卖唐和1个五粮液专卖店;五粮春南京餐饮终端渠道商拥有完善的客户网络和较强的品悼运作实力。  相似文献   

13.
吴迪 《糖烟酒周刊》2006,(12):54-55
多品牌、多元化是经销商发展了的必然途径,而经销商进入此阶段又受到一定的市场环境影响。2006年3月的成都春交会上。北京海福鑫商贸有限公司、广州龙程酒业公司以及福建吉马集团等葡萄酒代理商的全线参与,令我们感受到在葡萄酒市场迅速发展的烘托下,葡萄酒代理商正在进入多元化发展的新阶段。  相似文献   

14.
洋酒在天津的消费表现不像北京、上海那么火。天津的洋酒无论是从进口情况还是消费情况来看,都表现的不太均衡。在进口方面,以散装酒为主,瓶装葡萄酒较少;消费方面表现在200元左右价位的洋酒市场火热。600元甚至千元以上的洋酒主要用于一些外事活动的商务宴请等,百元以下和200~500元的洋酒市场不太景气。洋酒的主要走货渠道仍然集中在夜场,但天津市场上促销和价格对洋酒走量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前,洋酒在中国市场仍处在自身发展的第二个阶段。但在未来10年,随着洋酒与中国市场的相互适应,洋酒势必会迎来—个集中爆发期。[编者按]  相似文献   

16.
阿罗 《糖烟酒周刊》2006,(39):50-51
近几年,国内洋酒市场呈现出强劲的增长势头,很多城市的洋酒呈现出销售与消费的“井喷”现象,太原市场也是如此。  相似文献   

17.
作为北方洋酒消费比较集中的城市,青岛的消费表现不像北京、上海那么火。青岛的洋酒无论是从进口情况还是消费情况来看,都表现的不太均衡。在进口方面,以散装酒为主,瓶装葡萄酒较少;消费方面价位在200元左右的洋酒市场火热,600元甚至干元以上的洋酒主要用于一些外事活动的商务宴请等,百元以下和300-500元的洋酒市场不太景气。洋酒的主要走货渠道仍然集中在夜场,但青岛市场上促销和价格对洋酒走量起到重要的作用。餐饮终端、商超等作为洋酒走货的副渠道表现也不一样。  相似文献   

18.
洋酒在中国市场的成功绝对不是一种偶然,它是在默默采用并调整着一些营销策略,复合式的品牌传播、渠道关联性的拓展、产品线组合攻击、厂商之间的深度合作、市场布局的下沉、体验式营销争夺终端消费群等。当单独来看这一个个营销策略的时候,还无法凸显洋酒的优势,但当他们合并在一起的时候,洋酒市场长期蕴藏的巨大消费力马上爆发了出来。洋酒的成功,带给业内人士的思考是深刻的。  相似文献   

19.
孙群  张梦麒 《国际市场》2006,(11):11-12
烈性酒.法、英两国占上海口岸进口八成以上 随着洋酒最忠实消费群体——外籍人士和海归人员的逐年增多,以及追求时尚和格调的人士对洋酒的兴趣越来越浓,洋酒文化在社会上越来越得到认同,洋酒消费在中国市场有了巨大的上升空间,上海更是以国际大都市的特殊地位和海派文化背景而备受国际洋酒集团的青睐和关注,备品牌洋酒商纷纷将上海作为其抢占中国市场的桥头堡。  相似文献   

20.
有人说,离开夜场,中国市场上至少有70%的洋酒卖不出去,这话一点儿都不夸张。洋酒在中国夜场的强势源自洋酒生产国夜场消费的成熟。中国市场上的洋酒表现出了它“入世”的一方面,引导消费潮流,借道终端买断商等。同时还具有自身的特点,区别于进口葡萄酒和洋啤酒。洋酒在国内夜场操作中到底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