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东辛东油田目前套损概况及套管损坏特征 (一)概况 东辛东油田是层状复杂断块油藏,经过四十多年的开发生产,地层的流体场、应力场发生了很大变化,加之频繁的油水井增产增注措施和修井作业以及完井固并质量、套管材质与腐蚀等诸多因素的影响,使油水井套管技术状况变得越来越差,每年新增套管变形、穿孔、破裂等套损井近30多口.全矿油井停产井122口,其中套损、落物造成停产58口,占停产油井的48%.全矿水井停注井115口,其中套损、落物造成停注96口,占全部停注井的83.5%.套损井增多,严重削弱了油田的稳产基础,降低了油气产量,增加了修井作业成本,造成局部井区地质储量得不到合理利用,最终影响了油田的正常生产和经济效益.套损井的防治工作已成为油田刻不容缓的一项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2.
一、课题的提出提高油田开发的经济效益已成为油田各项工作的中心。港东二区一断块是港东油田主力区块,日产水平占油田的29%。该断块为多断层构造岩性油藏。1967年投入开发已30年,进入高含水后期开采阶段,低能井占总井数的481%,年平均自然递减大于20...  相似文献   

3.
二矿管辖的东辛东油田是一个复杂断块油田,油稠、结蜡、出砂、高含水、低能等矛盾和问题相当突出.油井的各种问题和矛盾体现在功图上,使得功图分析分析难度大.2011年我们通过精细示功图分析与应用,功图分析符合率由2009年的76%上升到2011年的84%,油井检泵周期延长45天.精细示功图分析与应用为更好的为油井服务,延长油井免修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利用水平井技术开发油藏,是油田提高油气采收率的重要技术手段,特别是在低渗透油藏、裂缝性油藏、薄油层油藏、断块油藏、稠油油藏、气顶底水油藏以及砾岩油藏中,由于水平井有着钻达目的油层井段长,泄油面积大,流体流入井筒阻力小等特点,产油能力远高于直井、定向井,以及水平井较直井、定向井具有其采油指数高,生产压差低,无水采油期长,含水上升慢,受到广泛重视,并在各油田得到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5.
抽油机井管杆偏磨问题是各大油田生产过程中遇到的严重问题,随着临南油田进入中后期开发,油井普遍含水增高,平均含水已经达到87.7%,偏磨问题日益严重,加速管杆泵的损坏,造成作业井次逐年增多,增加维护工作量和采油成本,已经影响到临南油田的原油稳产.  相似文献   

6.
随着油田步入开发后期,综合含水越来越高,低产液井逐年增多,开采难度加大,应用节能新产品提高机械采油系统效率和降低开采能耗成为十分重要的研究课题。文章结合油田实际分析、评价和探讨机械采油节能产品应用现状及效果,为企业选择使用最佳节能新产品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李兵 《价值工程》2010,29(2):102-103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采油井单井生产的效益如何将直接影响整个油田的开发经济效益。因此,对油井单井特别是那些产油量低、含水高的低效井进行投入产出效益分析,将为优化油田开发调整方案、提高油田开发经济效益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对超稠油开发中单井的费用构成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单井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建立了单井效益评价模型,并结合某区块单井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8.
李兵 《价值工程》2010,29(1):102-103
在油田开发过程中,采油井单井生产的效益如何将直接影响整个油田的开发经济效益。因此,对油井单井特别是那些产油量低、含水高的低效井进行投入产出效益分析,将为优化油田开发调整方案、提高油田开发经济效益提供可靠依据。本文对超稠油开发中单井的费用构成进行了分析,建立了单井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建立了单井效益评价模型,并结合某区块单井数据进行了实证分析。  相似文献   

9.
潜油电泵采油技术在油田二次开发时应用广泛,特别适用于油田开发中后期的高含水油井,具有采油作业占地面积小、施工操作简单、排液量大、采油效率高等优点,在国内外油田都得到广泛应用。根据潜油电泵应用中的难题展开分析潜油电泵配备变频调速装置的必要性,介绍了变频调速技术的工作原理和应用特点,分析潜油电泵系统变频调速技术在油田应用的优点,此技术对提高油田采油质量和产量,减少现场维护费用,降低原油开采成本,节约能源以及提高油田综合经济效益,促进和推广相关产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前言
  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综合含水高、采出程度低、采油速度低、无效低效循环严重。目前已采出可采储量的86.03%,剩余可采储量只有4368×104t,水驱综合含水已高达93.85%,在现井网条件下剩余油难以有效动用,常规的综合调整方法只能减缓产量递减,提高采收率的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1.
文南油田区域构造位于文留构造的南端,由近NNE向的文西、文东和徐楼三条主要断裂带控制形成东西分带的构造格局。文95块沙一段储层主要位于文95块地垒带边界断层文东断层和文西三号断层的下降盘,是由次一级西掉和东掉断层组成的断块。由于沙一段原油具有密度高、粘度高、含硫高和低含蜡"三高一低"的特点,对沙一段研究相对比较薄弱,但是随着注水开采的进行,文95块沙三中等主要剩余油富集区已经逐渐水淹,见效井含水上升,区块产量持续下降。文95-46等井沙一段补孔出油显示了在老油田主力含油层系产能下降的背景下对沙一段构造储层研究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2.
韩华君 《科技与企业》2013,(14):216-217
修井作业是维护油气水井正常生产,保障油田有效开发的重要工程技术。一直以来,无论井口压力高、低,作业过程中均存在井口压力失控、污染环境的风险,现场通常采用灌液压井、洗井的措施控制险情发生,但对储层造成污染,增加采油成本,不利于油田有效开发。近年,随着带压作业技术的应用,解决了高压井作业的有关问题,但低压漏失井的作业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油田开发到了中后期,低压井越来越多。所以,需要开展低压井可控不压井作业技术研究、推广。  相似文献   

13.
面对作业工作量居高不下、成本紧张、原油产量不足等现实,人们正在努力寻求一种以提高作业质量,减少无功低效作业井,确保完成原油产量,实现采油、作业双赢的运行新机制.文章阐述了通过采用"联产联保"创新管理方式,使得采油与作业单位双方找到最大利益结合点,达到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4.
随着海洋石油的不断发展,老油田产量逐渐降低,为提高油田产量,需要对老油田采油平台剩余槽口进行调整,因此越来越多的钻井平台则需要就位采油平台进行作业。本文以海洋石油924钻井平台就位渤中25-1-F平台为例,对调整井作业过程中钻井平台就位采油平台存在的风险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有效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胡海洋 《科技与企业》2014,(16):220-220
随着我国油田开发技术的不断提高,油田的采油方式也呈现出多样化发展趋势,各油田根据自身特点,采取了不同的采油方式。针对油田开发后期低产低效井的增多,考虑采油成本及经济效益等众多因素,提捞采油这种方式在油田开发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提捞采油技术在近几年也得到了飞速的发展。本文主要介绍提捞采油技术工艺原理,并积极在实践中探索,在提捞采油工艺技术、提捞采油管理以及相应的配套技术措施方面,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并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固井作业是钻井工程的关键环节,一旦固井质量出现问题,将会给试油、采油等油田后续工作带来被动,严重时还会造成油井的报废和资源的浪费.鄂尔多斯盆地内储层大多数有低压、低渗、低产以及水敏性较强的特点,探索和开发适合此类油层的固井水泥浆配方和固井工艺技术对于油田的开发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7.
针对某区块油层渗透率低、注入困难、层间矛盾突出、含水上升快等问题,以提高采油速度为主要目的,开展现场试验,在剩余油分析的基础上,通过转注、补孔、压裂、细分调整等技术手段,采取多项综合治理措施,对现有井网进行综合利用,努力搞好低产低注井、高含水井的调整挖潜,从而改善水驱开发效果。总结出了一套井网综合利用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该区块的采油速度,改善油田开发效果,对该区块高含水后期水驱开发有一定指导意义,为油田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8.
面对作业工作量居高不下、成本紧张、原油产量不足等现实,人们正在努力寻求一种以提高作业质量,减少无功低效作业井,确保完成原油产量,实现采油、作业双赢的运行新机制。文章阐述了通过采用“联产联保”创新管理方式,使得采油与作业单位双方找到最大利益结合点,达到双赢的目的。  相似文献   

19.
华北油田公司第四采油厂别古庄采油作业区京九断块是位于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南端的一个小断块,属于断块构造油藏。断块原油黏度191~350 m Pa·s,胶质沥青质含量33.25%,具有大比重、高黏度、高胶质沥青质的特点,是典型的稠油油藏。稠油断块原油输送一直是生产中的难题。本文从解决生产实际难题、降低员工工作量、降本增效方面入手,优化计量间流程,安装柱塞计量泵,提高集油干线原油温度,从而达到降低集油干线稠油输送阻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20.
特高含水油田水驱采收率的提高,对降低采油成本、稳定我国油气产量、满足国内经济发展要求意义重大。从水驱采收率定义出发,基于现场应用的角度研究了胜利断块油藏特高含水期提高水驱采收率影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过水倍数的高低及层系井网的合理与否是影响特高含水期断块油藏水驱采收率的主要因素。结论为特高含水期断块油藏提高水驱采收率指明了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