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18 毫秒
1.
我国地下钱庄的成因、危害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下钱庄是民间对从事地下非法金融业务等组织的俗称。它具有银行的业务性质,能够实现大量资金的划转,是具有一定规模的、有组织的、跨地区或跨境的人民币和外汇非法交易活动的组织。地下钱庄的滋生和蔓延不仅扰乱了正常的金融管理秩序,直接影响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社会稳定,也向我国的外汇管理T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2.
刘源 《现代金融》2010,(4):44-45
一、地下钱庄生存现状和组织运营特点 地下钱庄是对从事地下非法金融业务一类组织的俗称。广义的地下钱庄指非法经营本外币业务而牟取暴利的体系,其业务范围包括金融体系之外的高息揽存、人民币借贷、非法买卖外汇、本外币资金汇兑以及资金非法跨境转移等。狭义的地下钱庄一般是指从事非法外汇买卖、本外币汇兑以及资金非法跨境转移的体系。  相似文献   

3.
《南方金融》2012,(6):89
2010-2011年,国家外汇管理局广东省分局与广东省公安厅联合打击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等外汇领域违法犯罪活动取得显著成果,共破获17起地下钱庄非法买卖外汇案件,涉案金额  相似文献   

4.
地下钱庄是民间对从事地下非法金融业务的一类组织的俗称,是地下经济的一种表现形态。根据地区的不同,地下钱庄从事的非法业务有很多。从东宁边境地区地下钱庄经营方式看多以炒汇的形式存在(也称为民间外汇市场)。民间外汇市场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利用或部分利用金融机构的资金结算网络,从事非法金融业务,破坏国家外汇管理秩序、增加了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严重干扰正常的金融市场的秩序,也为其他违法犯罪活动提供了便利,应当严厉打击。 东宁地区民间外汇市场总体情况 东宁民间贸易外汇市场是伴随着上世纪八十年代东宁边境口岸的设立,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的发展、金融业的繁荣以及技术手段的日新月异,涉及金融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水涨船高”。非法集资、地下钱庄、信用卡透支、伪造货币、保险诈骗、非法经营、骗取银行票据等犯罪多发、频发。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地下钱庄之所以屡打不绝,主要是因为交易需求不再停留在本外币的汇兑上,而是更多地满足违法犯罪活动的非法资金跨境流动方面的需要。从近年外汇局广东省分局查处的地下钱庄来看,主要涉及以下非法活动:网络炒汇(非珐境外外汇保证金交易)。此类违法经营活动近年在广东省部分地区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7.
匠年来,尽管相关部门不断加火打击力度,但地下钱庄经营活动依然屡禁不止。究其原因,一方面是由于其赖以生存的客观需求一直存在,另一方面,地下钱庄自身也在不断寻求适应金融监管法规和逃避打击的经营模式。运行新特点功能多元化。地下钱庄经过长期运作和发展,逐步发展为集"汇"(跨境转移资金)、"兑"(非法买卖外汇)和"贷"等综合功能于一身的多元化复合型金融实体,其经营范围甚至远超一般金融机构。  相似文献   

8.
史秀芬  何平 《中国外汇》2013,(23):36-37
11月14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剐局长邓先宏一行赴黑龙江省就边境地区非法从事汇兑业务的地下钱庄问题进行调研,并出席了由外汇局黑龙江省分局组织的打击边境地区地下钱庄工作座谈会。外汇局黑龙江省分局局长王迅。  相似文献   

9.
严厉打击地下钱庄 健全金融稳定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地下钱庄”是犯罪分子用于洗钱的重要方式之一,这些资金游离于监管之外,脱离了银行的监管系统,资金的走向相当复杂,有可能用于走私.贩毒等其他违法行为,从而破坏金融秩序。为了打击地下钱庄的嚣张气焰;维护金融安全与稳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和公安部联合行动,采取多种措施全面打击。预防和控制地下钱庄违法犯罪活动。破获了多起重要案件。本期刊登这组稿件,便于人们更深入地了解国内外地下钱庄的基本现状,反映国家有关部门在打击地下钱庄上的决心和力度。  相似文献   

10.
<正>地下钱庄作为一种非法金融组织,根据所在的地区经济金融发展特点,从事不同类型的地下金融活动,破坏一地区正常的经济金融秩序。地下钱庄之所以屡打不绝,一方面是因为其赖以生存的客观需求一直存在;另一方面,地下钱庄也在不断寻求逃避金融监管和打击的经营模式。本文结合黑龙江省中俄边境地区经贸特点,通过分析现阶段中俄边境地区地下钱  相似文献   

11.
吴燕生 《中国外汇》2009,(19):12-12
近年来,地下钱庄之所以屡打不绝,主要是因为交易需求不再停留在本外币的汇兑上,而是更多地满足违法犯罪活动的非法资金跨境流动方面的需要。从近年外汇局广东省分局查处的地下钱庄来看,主要涉及以下非法活动:网络炒汇(非珐境外外汇保证金交易)。此类违法经营活动近年在广东省部分地区有愈演愈烈之势,  相似文献   

12.
地下钱庄因"地下"性而神秘,近年来,活动频繁,对社会造成诸多不良影响,我国将其界定为非法金融,是打击的对象。主要研究我国地下钱庄的存在和业务特征,并剖析危害性,展示了地下钱庄的运作实际。  相似文献   

13.
一、走私资金交易途径 (一)通过地下钱庄等非法跨境汇兑机构转移资金走私分子为逃避正规汇兑渠道外汇管理的监控,选择地下钱庄等非法汇兑机构汇兑走私资金。通过地下钱庄收付、汇兑走私资金,适用金额大,快捷方便。例如,W市走私铁合金案中,走私犯罪分子利用出口服装的集装箱夹藏钼铁、铬铁、硅铁合金出口到韩国,在韩国收取走私款后,将近亿元资金通过跨境地下钱庄等非法途径汇兑回国。  相似文献   

14.
随着互联网支付的快速发展,以从事货币汇兑为牟利手段的地下钱庄非法经营活动也从传统的店面和街头交易方式转向网络交易方式,并由此带来地下钱庄在组织形式、交易手段、交易特征等方面的新变化。  相似文献   

15.
<正>面对地下钱庄迭代变异带来的挑战,外汇局浙江省分局联合浙江省公安厅等七部门开发建设“中岛”平台,借力监管科技有效提升打击精准度,多维度发力,强化综合治理,不断探索治理地下钱庄的“浙江方案”。地下钱庄是一种特殊的非法金融组织,游离于金融监管体系之外,利用或部分利用金融机构结算网络从事非法买卖外汇、资金清算等非法金融业务,其本质是未经金融监管部门批准的非法金融业务。  相似文献   

16.
有资料显示,地下钱庄已对社会经济环境构成相当威胁。庞大的地下财富透过地下钱庄流到境外.伴生的非法集资、发放高利贷、非法买卖外汇以及专为违法犯罪资金流动提供服务的洗钱犯罪行为,对我国的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17.
我国反洗钱工作目前还存在一定不足:一是处于反洗钱斗争第一线的金融机构,对工作人员的反洗钱教育还不够深入,工作人员普遍缺乏反洗钱的意识和经验,与反洗钱工作的要求差距较大。二是个别商业银行为拉存款、保客户,违规经营。如将客户的不明资金转入储蓄账户,违规为客户多头开户、提取大额现金、办理票据承兑及贴现业务,为身份不明的人提供保险箱业务等,给洗钱犯罪提供了可乘之机。三是监管洗钱技术手段落后,各银行综合核算系统缺少反洗钱分析系统,无法做到对异常支付交易进行及时的监测、记录、分析,监控洗钱活动的手段较为落后。四是对参与洗钱活动的地下钱庄等非法金融机构打击不力。五是对跨国资金流动缺乏有效监管等等。  相似文献   

18.
广东省辖内各外汇局近年与公安等部门携手合作,破获了一系列有影响的地下钱庄案件.如截流行动、惠州刘氏地下钱庄案件,汕头许氏地下钱庄案件,断流一号等.分局曾多次成立课题组对地下钱庄问题进行深入调研,发现庞大客户群体的各种需求激活、促成了非法外汇交易市场的发育与形成,应运而生的地下钱庄,发挥了满足各种需求的资金媒介功能,地下钱庄的根源正在于此。要有效治理这一顽症,有两大难题亟待破解:其一,证据的收集及适用问题。  相似文献   

19.
有资料显示,地下钱庄已对社会经济环境构成相当威胁.庞大的地下财富透过地下钱庄流到境外,伴生的非法集资、发放高利贷、非法买卖外汇以及专为违法犯罪资金流动提供服务的洗钱犯罪行为,对我国的经济金融安全和社会稳定造成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20.
2004年11月2日,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了《2003年中国外汇领域反洗钱报告》,这是我国反洗钱行政部门发布的第一份工作年报,表明管理当局对洗钱及地下钱庄非法活动的高度重视,今后将采取更为严厉的措施予以打击。《金融机构反洗钱规定》中明确表述,洗钱是指将犯罪活动的违法所得和收益,通过金融机构以各种手段掩饰、隐瞒其来源和性质,使其在形式上合法化。地下钱庄是从事非法外汇金融服务的中介机构,它在沿海地区已成为资本猖獗外逃的一个重要渠道。近年来仅中国国内每年通过地下钱庄洗钱的金额就高达2000亿元。面对暗流涌动的地下钱庄,国家有关部门组织了连续不断的打击活动,但收效甚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地下钱庄之所以能够长期存在并呈蔓延之势,有其客观的土壤。地下钱庄多出现在外向型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进行非法外汇交易的大部分是企业。这些企业对外汇的需求量很大,而通过正常渠道得到的外汇数额有限。随着我国金融市场的逐步开放,个人用汇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但由于通过正常渠道往往无法满足需求,一些人便只有通过地下钱庄等非法机构来获得外汇。按照正常做法,外汇从申请到真正能够使用需要经过几个月甚至更长的时间和繁琐的手续。正是这些企业对外汇需求所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