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群众文化也随之朝着多元化方向发展,所以,应该高度重视对各个地区优秀文化的挖掘,确保在经济健康运行的背景下,及时满足人民群众对群众文化的实际要求。新时期的群众文化在发展过程中遇到了很多问题,需要利用科学有效的措施加以应对,为群众文化的创新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以群众文化建设管理创新的路径为重点进行阐述,首先分析新时期的群众文化特点、群众文化建设的意义与现状,其次从拓展资金途径、合理化运用建设资金、满足人民群众精神需求、大力弘扬传统文化、加强人民群众道德素质建设、落实多元化的结合与融合等方面深入说明并探讨,旨意在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
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如火如荼的发展时期,进一步加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满足了我们广大农民群众们日益增长起的文化需求,已经成为推进当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和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近年来,国家不断加大对农村群众文化事业建设发展的支持,改扩建乡镇综合文化站,发展村级农家书屋,极大满足了广大农民群众的文化需求。但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农民群众对文化生活有了新的认识,这需要我们不断改变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形式,丰富农村群众文化活动内容,创新农村群众文化发展思路。  相似文献   

3.
文化与人民群众息息相关,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是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和增强群众体魄的客观要求,也是搞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阐述群众文化及分析加强基层群众文化建设的重要性,针对期间出现的问题提出策略,以期通过本文的有效阐述提高基层群众文化工作者自身的水平和业务能力,使群众文化落实到千家万户。  相似文献   

4.
王永芳 《活力》2011,(16):35-35
当前,随着形势的发展,人们的思维空前活跃,文化生活也越来越丰富,因而越来越认识到文化在其生活中的意义。基层文化工作中只有不断推进群众文化创新,以创新为动力,不断提升群众文化工作的整体质量,才能适应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和新要求。  相似文献   

5.
王延波 《活力》2013,(19):20-20
群众性文体活动一直是工会工作的传统优势职能,文化体育活动对于陶冶职工情操、振奋职工精神、促进企业精神文明建设具有重要作用。长期坚持开展群众性的文体活动.既培养了职工间的团队意识和集体荣誉感.又增进了相互了解和队伍凝聚力。作为农场群众文化体育活动的组织者。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三贴近”,即贴近实际、贴近群众、贴近生活。发挥职工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从凝聚职工、协会带动、社会联动的角度出发.开展好群众性文体活动。  相似文献   

6.
郝洪澄  林春静 《活力》2009,(12):67-67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切实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群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撑,是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必要条件。我们就是要通过文化生活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但是如何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发展群众文化工作,这是我们当前应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7.
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是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的重要途径.近年来,我省切实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发展群众文化,是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精神生活的重要支撑,是物质与精神相结合的必要条件.我们就是要通过文化生活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的需要,但是如何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发展群众文化工作,这是我们当前应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王弘 《活力》2010,(10):228-228
一、群众文化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1.群众文化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和先进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和谐文化建设的基础。加强群众文化建设.不仅是提高群众文化素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需求的客观要求。也是搞好基层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手段。在新时期新阶段.充分发挥文化的教育、引导、激励功能,大力发展群众文化,对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加强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之间的血肉联系,巩固基层政权建设,维护社会稳定.提高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王志蒸  王强 《活力》2013,(14):30-30
群众文化,是人们职业外,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其中,包含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工作、文化事业和文化队伍建设。庆丰农场工会在黑龙江垦区弘扬北大荒文化精神进程中,充分发挥“八大协会”作用,组织开展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北大荒文化内涵,总结探索出了一条适应现代企业发展、切合垦情、符合民意的群众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0.
韩仁洪 《活力》2014,(2):57-57
建设新农村是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事关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安康以及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文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灵魂,加强文化建设是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的基础,也是维护群众基本文化权益、全面提升群众文化素质,加快建设小康社会,促进农村社会和谐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随着国内企业不断转型发展,对企业文化建设也提出了新要求.尤其在现阶段,在地域文化影响下的企业文化建设应充分利用其带来的优势并规避消极因素,使完善的企业文化得以构建,为企业发展提供服务.本文主要对地域文化对企业文化建设的影响、地域文化影响下的企业文化特征以及如何在地域文化影响下创新企业文化进行探析.  相似文献   

12.
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软动力,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是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3.
程丽 《活力》2011,(1):85-85
当前在农村,与迅速发展的经济和Et益提高的物质生活水平相比.文化生活的发展表现较为滞后,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和谐社会的目标极不适应。各级政府在狠抓物质文明建设的同时.也绝不放松精神文明建设.把文化建设放在突出位置,农村群众文化工作获得了较大的发展,但是随着经济建设的不断深人,农村群众文化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并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4.
企业职工文化建设主要包括发展职业教育、科普教育、体育、艺术和丰富的职工业余生活等等。通过生动灵活的宣传教育工作和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艺术生活,达到提高职工素质,陶冶员工的情操,使员工以更饱满的热情,以更丰富的知识,更积极的姿态投入到企业的建设和创新中去,从而造就一支有文化、懂技术、有理想、守纪律、素质高的职工队伍。本文对于如何推进企业职工文化建设,从而构建和谐企业上发表了个人看法。  相似文献   

15.
黄进文 《民营科技》2010,(12):152-152
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加强农村文化建设,满足农民群众日益增长文化需求,是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而图书馆不仅是一个教辅部门,又是一个服务性职能部门,因此应该努力创新图书馆的职能,更好地发挥其作用,实现知识创新、知识扩散和知识增值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文化建设开创了新局面。公民思想道德教育深入开展,未成年人及大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生动活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正在建立,新闻媒体牢牢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在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方面取得明显成效;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文化及相关产业蓬勃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扎实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成效明显;“汉语热”、“国学热”席卷世界,中华文化“走出去”、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所有这一切都清晰地告诉我们:当代中国文化正呈现出一个绚烂多姿、生机勃勃、和谐稳定的新面貌,一个文化建设的新高潮正向我们走来。  相似文献   

17.
袁玉芳 《管理观察》2017,(20):57-59
村文化室是农村基层文化服务的重要平台和阵地,是农民群众就近参加文化活动的重要场所,是满足广大农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最贴近农村群众的基层文化阵地。建立以村文化室为中心的农村文化综合性服务平台,夯实农村基层文化建设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坚强的文化保障。本文以桂林市S村为例,针对目前农村村级文化室建设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立和完善S村文化室建设的相关举措。  相似文献   

18.
冯莉 《价值工程》2012,31(19):320-321
结合当地农村群众文化工作实际,分析了现状及存在问题,对如何打造区域文化品牌、推进农村群众文化建设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9.
通过对武汉东湖高新区创新文化建设调查分析基础上,对东湖高新区创新文化建设和特征进行评述,并提出进一步发展东湖高新区创新文化的对策建议,包括兼容并包的武汉文化利用、创新制度文化的完善、服务和激励结合的创新文化营造等。  相似文献   

20.
范淑梅 《活力》2007,(8):133-133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发展,在广大人民群众物质生活水平得到提高的同时,出版业如何与时俱进,跟上经济发展的节奏,提供满足人们精神文化需求的产品,以适应新时代的要求,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服务,是摆在全体出版人面前的课题。因此,作为出版业主体的编辑,必须适应新时期出版业发展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