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作为探讨国民经济总体运行规律的一门学科——当代宏观经济学,在西方国家已经有了50多年的历史。在我国,由于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视野,西方宏观经济学也愈来愈引起我国经济学界和宏观经济决策者的重视。可以说,从凯恩斯主义、后凯恩斯主义到货币主义、理性预期学派直至80年代风靡美国的供应学派理论,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在我国形成了一道又一道冲击波,极大地影响着我国宏观经济理论的研究和实际宏观决策。那么,在中国能否应用和怎样应用西方宏观经济学。  相似文献   

2.
凯恩斯的有效需求理论曾一度成为西方市场经济国家克服经济衰退和制定宏观经济政策的理论基础。凯恩斯的理论把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归于心理预期,忽视了制度因素,尤其是产权制度和分配制度对心理预期的决定性影响。本文提出预期是制度的函数的理论命题,并指出要保证我国宏观经济稳定运行,必须建立非歧视产权制度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改善贫富两极分化的局面。  相似文献   

3.
菲利普斯曲线是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主张的重要分析工具,也是西方经济学流派论争的焦点,构成了西方宏观经济理论发展的一条重要脉络.菲利普斯曲线理论发展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方发达国家经济发展的现实.同时,也反映了西方各经济学流派对宏观经济理论研究的前提假设和分析视角的差别.  相似文献   

4.
在西方经济理论的发展史中,利率理论一直居于重要地位,尤其在凯恩斯创立宏观经济学以后,利率作为一个宏观经济变量的地位显著提高。但理论界在利率对宏观经济的调节以及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等问题上却存在着很大的分歧。凯恩斯本人及其追随者大都强调低利率对投资的刺激作用。他们认为当流动陷阱有效时,实际利率已超过充分就业的均衡利率水平,从而使充分就业水平的计划储蓄超过计划投资,这一不平衡状态只有通过实际收入水平下降引起计划储蓄减少才得以重新实现平衡。  相似文献   

5.
战后日本进行宏观经济管理的重要理论之一是凯恩斯主义。然而在战前,凯恩斯主义在日本的传播并不广泛,直到2941年才翻译出版了凯恩斯的代表作《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1936年出版),当时日本已进入战时经济体制,凯恩斯主义在日本没有得到应用。战后,凯恩斯主义在日本迅速普及,第一个利用凯恩斯主义理论分析日本经济,并制定经济政策的就是石桥湛山。石桥湛山(1884~1973),早年学习哲学和宗教,1908年11月进入东京每日新闻社,1911年转入东洋经济新报社,从事经济评论工作35年。战后,石桥湛山转入政  相似文献   

6.
凯恩斯的宏观经济理论是在上世纪三十年代西方世界严重的经济危机人员大量的失业的社会背景下产生的,他的理论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为分析宏观经济运行机制,建立宏观经济管理的政策,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有效需求”是核心概念,他认为“总供给函数与总需求函数相交点之值,为有效需求”。有效需求受“消费倾向”“资本未来收益预期”和“流动偏好”三个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7.
从确定性到复杂性——经济理论和分析方法的变革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边际革命后的一百多年中,经济理论与分析方法的变革自始至终贯穿着由确定性到复杂性的演变特征:马歇尔和瓦尔拉斯的新古典微观经济 建立驻足于确定性经济现象;凯恩斯把不确定性带入宏观经济舞台的中心,造就了宏观经济理论大厦的多姿多彩;近年来经济学的发展开始关注复杂性经济现象,体现了经济理论与分析方法更加贴近现实,也预示着整个经济学体系正经历着一次大的重构。  相似文献   

8.
宋杨  黄如意 《科学决策》2021,(8):154-168
货币政策预期管理对于我国防范金融风险、稳定经济增长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构建含有托宾Q的新凯恩斯DSGE模型,在不同货币政策规则下引入预期冲击,运用贝叶斯方法对模型进行估计并分析货币政策未预期冲击和预期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政策实验分析发现,经济系统受到货币政策预期冲击之后,各主要宏观经济变量产生了消息冲击驱动的经济周期波动,表明货币政策预期管理能够影响到宏观经济运行,经济主体预期在经济系统中能够起到一定传导作用.此外,相对于未预期的货币政策冲击,货币政策预期冲击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更为平缓,更能起到抵御资产价格巨幅震荡、平滑经济稳定运行的作用.因此,我国央行有必要加强货币政策预期管理,进一步完善货币政策预期管理机制.  相似文献   

9.
我国外贸依存度问题新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运用一国开放经济条件下投入产出分析法和借鉴凯恩斯主义对宏观经济的分析方法,对外贸依存度计算方法进行修正和完善,力图给出一个更加科学合理的新计算公式,使新公式克服现行公式计算结果在理论与现实间的诸点不符及矛盾。  相似文献   

10.
凯恩斯理论奠定了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基础,而凯恩斯理论的提出是嵌入在当时整个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环境中的。从当时背景入手,在传统经济学面对经济危机无力的情况下,介绍凯恩斯针对当时经济危机中的各种问题在质疑传统观点基础上提出的新的解释和应对措施:国家宏观调控干预经济。凯恩斯理论深受当时经济危机这样一个时代的影响,其理论和应用存在着局限性。  相似文献   

11.
新老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政策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自80年代以来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界崭露头角,颇有重振凯恩斯主义昔日雄风之势.新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既不同于沉缅于非真实世界抽象思辩的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也不同于"空中楼阁"式的传统凯恩斯主义经济学,它试图把宏观经济学建立于坚实的微观基础之上,并在经济当事人最大化原则和理性预期的假设前提下,以不完全竞争、信息不完全和相对价格刚性等实际市场的不完全性来解释宏观经济波动.  相似文献   

12.
在1929-1933年经济大萧条背景下,凯恩斯于1936年发表了《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一书,奠定了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基础。在凯恩斯之前,经济学家自然也讨论和研究宏观经济问题,但注意力是放在以市场机制为中心的经济资源的微观配置上,因而考察的主要对象是微观经济行为人(厂商和家庭)的行  相似文献   

13.
应对中国的一句老话,时势造英雄。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创立与发展,是得益于20世纪的三大特别经济事件的推动,即所谓“大衰退”、“大滞胀”和“经济增长的扩散”,应运而生的5个关键性经济学家,即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密尔顿·弗里德曼、小罗伯特·E·卢卡斯、罗伯特·索洛和保罗·罗默。从而形成3大经济理论流派来解释当代的宏观经济,即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和……  相似文献   

14.
宏观经济统计也被称作国民经济统计,它主要是对整个国民经济运行过程中体现的数量关系进行描述和分析。而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则是以宏观经济理论为指导,运用统计资料对宏观经济运行规律进行认识,在我国经济发展的历程中,宏观经济统计分析一直处于改进和完善中。本文将就现阶段宏观经济统计分析发展的基本问题及发展对策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5.
在当代西方经济学说中,恐怕没有比IS-LM模型更富有争议的了:它既受到西方经济学界的高度评价,被称为是凯恩斯理论和新古典瓦尔拉一般均衡理论的综合,同时又受到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的严厉批评。连希克斯自已亦对这一模型不甚满意,但长期以来,他本人也并未说明不满意IS-LM分析的原因,直到70年代末出版的一部著作中,才从存量、流量分析的角度批评了IS-LM分析。更为有趣的是:尽管希克斯先生自己不满意于IS-LM分析,亦很少利用它,但在现代西方经济学中IS-LM模型作为一种设计精巧的宏观经济均衡分析工具仍被广泛采用,甚至在进行发展中国家宏观经济分析时亦被作为“目前广泛使用的凯恩斯理论精华”谨慎地引入,尽管“比之低收入国家,IS-LM分析可能更适合于高收入国家和工业化国家的环境”。  相似文献   

16.
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以下简称《通论》),宣告了"凯恩斯革命"的来临,开启了经济学中对"宏观"世界的探索之路。80年过去了,虽然经济形势在不断的变化,但凯恩斯留给世人的思想财富依然熠熠生辉。利息理论作为凯恩斯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西方经济理论和货币政策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本文在分析凯恩斯利息理论的主要贡献与意义的基础上,针对当前"供给侧改革"背景下有些学者提出的"凯恩斯主义无用论"进行辩驳,提出当前经济背景下,学习和研究凯恩斯利息理论对于我国的经济实践实践仍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兼以纪念。  相似文献   

17.
三、经济周期的驱动力  在过去的 2 0年里 ,有关经济周期的理论和实务研究 ,更一般地说是有关经济周期现象的主流观点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战后早期的凯恩斯主义分析依赖一系列总体变量间的关系 (简化形式 ) ,这些总体变量试图把不同结构关系间的相互作用“加总”在一起。尽管每一种总量关系是通过有关消费者和厂商行为的微观经济理论来得到的 ,但通常无法直接从这些理论中推导出来。更重要的是 ,当把这些不同的宏观经济关系一起用于实际的宏观经济分析时 ,它们不是建立在一个共同的微观经济结构之上。  这类经济周期模型的估计形式在实际…  相似文献   

18.
市场有效、还是政府有效——公共选择学派的公平效率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共选择学派通过把经济人假设引入政治领域的分析,探讨政府行为的有效性,否定凯恩斯主义政府干预的宏观经济政策的有效性和收入均等化意义上的公平观,坚持新国家经济理论。公共选择学派的理论、政策主张及其公平效率观对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推进我国的政治体制改革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经济思想史上,经济学分析范式历经多次转换,特别是19世纪70年代的"边际革命"和20世纪30年代的"凯恩斯革命"分别促成了新古典微观经济学与凯恩斯宏观经济学的主导地位.这种宏微观理论的割裂使经济学研究存在不合理的悖反,推动了西方经济学寻求"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的理论探讨.20世纪70年代资本主义滞胀问题的出现,令西方学者在新古典主义和凯恩斯主义之外另觅宏观理论的研究基础,由此掀起复兴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学热.与强调实物经济技术关系分析的主流新古典理论不同,以资本主义货币经济之社会关系为分析线索的马克思经济学基于市场经济的竞争博弈规则,认为资本主义生产目的在于获取按货币价值计算的利润或货币增殖.在价值与剩余价值理论及其统一利润率的古典一般均衡基础上,马克思深刻剖析了资本主义再生产矛盾和利润率下降、有效需求及经济周期与危机等宏观经济问题.依据马克思经济学的研究视角,这些问题不仅可以通过由市场经济或现实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决定的国民收入核算体系统计变量的性质体现,而且其发生发展及相互之间也必然存在各种联系,从而能够经由微观基础到宏观经济的逐层推理建立逻辑一致的理论体系进行论证和预测.这是马克思经济学科学阐释资本主义现实经济的重要内容,完全不同于"剑桥资本争论"揭示的存在一系列逻辑悖论的新古典经济学在排除真正市场竞争前提下所给予的错误阐释.  相似文献   

20.
财政支出也称公共财政支出.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为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满足社会共同需要而进行的财政资金的支付。财政支出作为政府分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实施财政政策,用来调控宏观经济运行的重要工具。正确的财政支出结构是调节经济与社会发展和优化经济结构的强大杠杆。凯恩斯主义理论认为,财政支出对GDP的增长存在乘数效应,在过去的三十年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