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发展的重点和难点都在农村。在公共体育文化建设中,着重建设农村公共体育文化、以城镇文化带动乡村文化发展是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本文在分析了农村公共体育文化的内涵和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之后,从完善农村公共体育服务的供给主体、创造利于农村公共体育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促进城乡公共体育文化的融合和搭建农村公共体育文化信息服务体系平台四个方面,分析农村公共体育文化体系的构建。  相似文献   

2.
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不仅能满足农村广大群众及其子女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有利于实现教育公平、体现社会公正,也是建设城乡一体化、推动新农村文化建设的客观需要。指出城乡教育差距之现状,剖析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发展农村教育,缩小城乡差距对策思考,以便能更好地推进新农村文化建设。  相似文献   

3.
农(牧)家书屋作为改善农村文化生态的主力军,在新时期的城乡一体化发展中承担着三大使命: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史料中心、城乡一体化的信息交流中心、农村地区的人才培养基地;同时也面临着三大机遇:基本设施建设的机遇、占领农村市场的机遇和与城乡一体化同步发展的机遇。  相似文献   

4.
要推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大发展大繁荣,就必须认真分析我国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及时采取针对性措施克服城乡文化建设中存在的难题,其重点是要加快农村文化建设的步伐,进而实现城乡文化一体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新时代,国家和政府越来越重视城市和农村地区的统一协调发展,同时也出台了相应的政策予以鼓励和支持城乡地区的发展.在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发展过程中,应该要有针对性地做好城市和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并借助基础设施建设来促进和推动城乡商贸流通一体化的建设和发展.城乡商贸流通市场一体化关系到城乡的建设和发展速度,对于提高城乡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地区居民的生活质量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城乡商贸流通市场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往往存在诸多问题,如何解决并完善这方面的问题是值得思考的问题,基于此,本文主要结合加快推进城乡商贸流通市场一体化发展展开了研究分析.  相似文献   

6.
城乡文化协调发展建立城乡文化互动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了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缩小城乡文化差异,积极建立城乡文化互动机制是新时期社会建设的重大历史课题.建立城乡文化一体化体制,需要落实城乡文化发展政策、统筹资源、构建文化发展新格局;需要积极培育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协调文化传播渠道、加强人才培养和交流、创新城乡文化活动方式;需要尝试多种农村文化发展模式.同时,组织保障、制度保障和服务保障也可最大限度的为建立农村--城市文化互动的长效机制提供有力支持.  相似文献   

7.
通过统筹城乡发展从而实现城乡社会经济一体化问题不仅仅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问题,也是文化社会进步的问题,本文从我国目前实际情况出发,从传媒产业这一角度分析了城乡一体化进程中传媒产业对新农村建设中经济、文化、信息的促进作用以及目前我国相关产业在农村发展中遇到的问题,同时结合目前实际情况从政府支持、媒体自身建设、发展县域媒介等方面提出了一定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是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基本措施。文章针对河北省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的不均等问题,从政策层面和经济层面进行原因分析,从而提出推进河北省城乡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的措施,以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9.
吕培艳 《中国市场》2022,(34):38-40
在我国长期的城乡建设过程中,二元分离机制占有主导地位,使得城乡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在新时代下,城乡一体化建设成了社会的主要任务,其中基本公共服务作为一体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对于缩小城乡发展差距有着重要作用,因此必须重视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文章主要通过对目前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改善措施,以此加快农村地区的基本公共服务建设进程,从而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体系的均等化建设。  相似文献   

10.
在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我国城乡商品流通也必然会走向一体化的发展道路。但是,目前我国城乡商品流通在总体消费、流通市场、商品物流体系等方面存在很大差异,阻碍了城乡商品流通的一体化发展。为促进城乡商品流通一体化,应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积极促进农村流通组织建设,完善商品流通市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现代农村物流体系,坚持城市化发展战略等。  相似文献   

11.
《中国经贸导刊》2004,(14):38-39
城乡一体化是指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城市与农村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地域实体,在一个区域范围内相互依存、互补融合、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过程。它充分体现了城乡改革的客观要求,也反映了城乡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其内涵十分丰富,涉及到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各个方面。城乡作为一个相互依存、有机联系的统一体,一体化既包括城乡产业布局一体化、城乡建设规划一体化、城乡政策措施的一体化,也包括城乡就业和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城乡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等  相似文献   

12.
城乡一体化是我国现代化和城市化发展的一个新阶段,是减少和消除我国当前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基于对城乡一体化的内涵界定,可知城乡一体化与新农村建设并不矛盾,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提出实现城乡一体化要在承认城乡差异化,认清城乡的本质差别的基础上,城市反哺农村,促进城乡发展平衡,农村更要走一条适合自己特色的差异化道路,重视特色小城镇建设,带动周边农村发展。  相似文献   

13.
顾燕新 《北方经贸》2012,(10):34-35,40
在城乡一体化建设的时代背景下,苏州有幸成为江苏省唯一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改革试点市。经过多年的实践和探索,苏州在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中走出一条新路子,通过采取发展规划城乡统筹、基础设施全面覆盖、文化资源合理配置、服务方式不断创新、城乡文化共建共享等有效途径,苏州实现了城乡之间文化权益同等、文化发展协同、社会文明同步,为全国新农村文化建设、城乡文化一体化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相似文献   

14.
刘德武 《中国市场》2014,(6):102-104
随着统筹城乡的发展,城乡公交一体化成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新的战略目标。近年来,我国的农村公路网发展迅速,在传统的客运模式下,居民的出行越来越得不到满足。本文主要描述我国推行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情况、城乡一体化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及相关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城乡经济发展一体化是我国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路径。在错综复杂的城乡关系中,我们看到农村的社会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基础设施建设有了很大改观,农民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极大改善。同时,我们还需要关注城乡一体化经济发展进程中的现实问题,直面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状,采用有效的策略和途径,加速农村建设进程。并在马克思主义城乡关系理论的引领下,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最终实现城乡发展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16.
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增加农村公共服务,是缩小城乡差距和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手段。城乡一体化将经历战略转型阶段、以城带乡阶段、城乡融合发展阶段。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不同阶段,农村公共服务供给模式也将发生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城乡一体是农村全面繁荣振兴的必由之路,也是一个浩大恢宏的历史性工程,需要从多方面坚持不懈地进行努力。其中,小城镇建设应摆在一个突出的地位。 (一)小城镇建设是具有中国特色城乡一体化的现实道路 城乡一体,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和文明进步的方向和结果。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指出:“城市的建筑是一大进步”。列宁也说过:“城市是经济、政治和人民精神生活的中心,是前进的主要动力。”城市的发展水平,标志着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经济社会的发育程度。城乡一体化,最终体现为城乡关系的进化,即由传统的城乡分割的二元结构进化到现代的城乡融合的一体结构;农村由“乡土社会”进化到  相似文献   

18.
论城乡一体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今后30年,我国改革的重点将是消除城乡二元体制,进而实现城乡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应该是双向的,即农村居民可以迁往城市,在城市工作或经营企业,城市居民也可以迁往农村,在农村工作或经营企业.我国目前的城乡一体化之所以是单向的农村居民向城市迁移,关键不仅在于城乡居民户籍分列,更重要的在于土地制度的二元结构.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是双向城乡一体化的体制障碍,应该尽快消除这种体制障碍,赋予农村居民财产权,发放房屋产权证,将承包土地和宅基地的所有权与使用权分离.双向的城乡一体化,有利于中国经济走向以居民消费拉动为主,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9.
城乡一体化是经济发展后城镇和乡村最高的融合境界.近几年,随着党中央明确提出"城乡统筹"发展的规划之后,各地纷纷掀起了城乡一体化、新农村建设的热潮.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城乡一体化成功建设的经验基础上,结合四川省农村的特点,对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模式做了一些探计,指出在城乡建设的不同阶段政府的不同角色地位.  相似文献   

20.
在工业化、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农村建设与发展问题是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难题。论述了发达国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中,采取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重视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推进农村非农产业的发展等措施。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发达国家在推进城乡一体化所取得的经验对我国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