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3 毫秒
1.
陈柏涌 《理论观察》2014,(6):115-116
对于一篇好的文章来说,具有生动性十分重要。具有生动性的新闻事实,增强新闻可读性的动词,让事实巧妙地说话,波澜起伏的故事情节,多种表现手法的运用更具个性化,运用白描、修辞手法、群众语言等多种形式体现新闻语言的生动性。新闻所反映的就是活生生的、变幻无穷的世界,要想吸引更多的读者,那么它的语言就必须要准确、鲜明且生动。在新闻报道中,它的语言是以多种不同形式进行综合、交叉运用的。新闻报道是怎样走一条独具特色的生动性之路呢?  相似文献   

2.
魏永玲 《魅力中国》2013,(19):305-305
任何语言都是变化发展的,作为与时俱进的新闻语言,无疑会受到时代环境、人文因素、地城限制等多方面的影响而产生变化。新时期。新闻语言应该具有真实性、亲民性、丰富性和公正性四方面的特性,才能满足人们对新闻报道的新需求和新期待。本文结合自身工作经历和学习积累。就这四方面特性展开论述。  相似文献   

3.
叶明明 《魅力中国》2011,(11):20-20
新闻语言的第一要务是准确,但时下新闻语言却存在诸多误区,主要表现在:夸大其词、概念模糊、称谓不当、乱用陈词、色彩错乱、媚上贬下等。  相似文献   

4.
英语新闻讲究及时、简要、准确报道正在发生的事件。本文通过探讨在顺应视域下,在该新闻特定的语境中,模糊语发挥它的语言自身的特点,从而确保模糊语的运用得当,提高新闻报道的真实性。本文以China Daily中的商业英语新闻为例,对其中的模糊词语进行了分析,依据商业英语新闻的实际特点,新闻工作者把模糊语运用得当,确保了新闻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5.
模糊性是语言的本质属性,它与语言的精确性并存于我们的语言交流中,由于客观事物的复杂性,模糊语言在对客观事物的解释中有时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文章从模糊语言的功用入手,并根据经济新闻特点,对模糊语言在经济新闻写作中的作用作粗浅分析。  相似文献   

6.
作为特殊行业的国有煤炭企业,其新闻语言有新闻的共性,由于其特定的环境、受众、术语等,又有其自身的特点.所谓新闻语言,就是指“通过新闻媒体,向民众报道最近发生的事例,传播那些具有新闻价值的信息时所运用的语言”,它担负着向人们表述新闻事件、传播新闻信息的特殊任务,是构成新闻报道的最主要最基本的元素.  相似文献   

7.
王颖 《魅力中国》2014,(19):257-257
语言的模糊性是语言的重要特征之一。模糊性表现在语言的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跨文化交际产生的模糊性等。商务英语翻译既要力求准确,又要坚持忠实,商务英语中的模糊语言成为翻译的矛盾。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模糊语言在商务英语中的表现和语用功能。研究商务英语中的模糊语言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8.
试谈新闻语言的准确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镝  李伟 《理论观察》2001,(6):83-84
所谓“新闻语言”,是相对“文学语言”、“外交语言”、“文牍语言”、“计算机语言”而言的。新闻报道的主要目标,就是力求使读者阅读报纸(或收看收听广播电视)之后所产生的印象与事实真相一致。要注意词意差别。写新闻稿、遣词造句要恰到好处,词不达意就无法正确地反映客观现实。要注意不要把带有感情色彩的词放错了位置,要讲究“立言得体”,并且落笔要注意把握“分寸”。  相似文献   

9.
新闻报道的基本使命是迅速地把最新发生的事实传达给广大读者,这就要求新闻写作的语言风格应该是简洁、生动,不能拖泥带水。要想使新闻写得短些、精粹些,不妨运用一些白描手法。艾丰在《新闻写作方法论》中指出:“新闻语言应该是一种白描式的语言,或者说是一种以白描为主要特征的语言。”白描,原是中国绘画的传统技法之一,即着重于人和物外部轮廓的描绘,赋形呈意.墨线勾勒,不施色彩,不设背景。后来将其借用到文章的描写上,成为一种描写人物或景物的技法,使文章呈现出质朴实在、简明传神的特点。运用白描手法写入主要通过人物的…  相似文献   

10.
浅析新闻写作中模糊语言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闻事业的特性决定了我们在执行新闻写作活动时必须遵循“真实、及时地反映现实变动”的原则。真实要求事实和语言客观、准确,及时又限制了我们往往不能待新闻事件的全过程发生之后再作报道。在具体的新闻实践中,我们所面临的新闻现象往往是处于运动和变化之中的,不同事物之间又往往是相互交叉、包容的,因而,在新闻写作中适当运用模糊语言成为客观的必须。让我们来看看这样一则新闻: 隔窗眺望川流不息的街道,记者顿生感慨:50年代纺织女工红天下,60-70年代不爱红装爱武装,参军卫国圆了多少女儿梦,80年代读大学、当空姐…  相似文献   

11.
谈新闻报道中视觉新闻的写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们的新闻报道中离不开视觉新闻,视觉新闻就像音乐中的音符和绘画中的线条一样,它在新闻报道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它滋润、丰富着新闻报道的内容,提高新闻报道的社会效果。那么,何谓视觉新闻?据《新闻学大辞典》的解释,视觉新闻就是运用形象化的手法来表现事物,而取得的视觉效果的新闻。就是说,视觉新闻重要特点是表现,不是陈述。这是新闻作为一种“时代的艺术”的语言标志,也是一个美学的标志。在我国新闻界较早提倡视觉新闻写作的是新华通讯社原社长穆青。1983年9月IO日新华社国内新闻编辑部召开编前会议,穆青在谈起新闻写作…  相似文献   

12.
常华 《黑河学刊》2012,(7):21-21
所谓视觉因素就是要观察,用眼睛采访。新闻采访作为记者职业的首要任务,几乎是每个记者每天都要做的一件事情。新闻采访活动时间的限制性,项目的突发性等特征和属性,表明采访过程千变万化,采访机遇稍纵即逝,因此,在采访中,是否具备迅速敏锐的观察能力非常重要,现场观察所得的材料往往使新闻报道更加形象。  相似文献   

13.
新闻摄影可以包括抓拍和视频拍摄.新闻抓拍一般用于平面新闻报道中,主要说明的是事件发生的关键点;而视频拍摄用于数字化的新闻报道,加入了视听等一系列的画面效果,赋予了新闻内容的客观真实性。  相似文献   

14.
王梓 《理论观察》2011,(2):174-176
语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它随着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也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发展。新闻语言是用于表达、传播新闻事实的规范化语言,它是社会语言的反映,因此,新闻语言也是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的。这就是说,历史的演变,时代的变化,推动了新闻语言的改革,  相似文献   

15.
增强新闻用语的色彩作用,是写好新闻报道的重要一环,也是一名优秀记者写作上的真功夫。增强新闻用语的色彩作用要求语词精确、态度明朗、叙述独特及科学选择事实和报道的角度,而核心是客观性。  相似文献   

16.
梁德和 《魅力中国》2014,(7):285-285
新闻口语化成为当前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发展的新方向。随着口语化在新闻语言播报中的不断渗入,其语言交流方式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显而易见,广播电视新闻语言口语化能给新闻传播带来巨大的发展前景,但其在口语化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问题。基于此,本文对新闻的口语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探索。  相似文献   

17.
王冰 《理论观察》2014,(1):103-104
时政新闻在媒体的报道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但长期以来,由于时政新闻报道内容单一、形式僵化,缺乏亲和力,导致受众不愿意看,影响了新闻的传播效果。因此,应通过对报道思维、报道视角、报道内容、报道形式、报道语言几个方面来增强时政新闻的亲和力。  相似文献   

18.
新闻语言是在艺术语言、科学语言和生活语言的基础上一步步演变而形成的语言。新闻语言是新闻作品写作的基础语言材料。为了在更大范围传播,并在传播过程中不致产生误解,新闻语言在使用丰富多彩的表现手法的同时,又要求记者必须尽量使用规范化语言。这使得中俄两国新闻语言具有多语体渗透、褒贬词交织、隐喻、转喻、借代、新词和标点符号语义化等风格。  相似文献   

19.
以新媒体语境下经济新闻报道模式研究维度为视角,从新媒体和经济新闻的概念梳理入手,研究经济新闻传播存在的可读性差、信息服务水平较低、新闻报道缺少分析性以及互动性弱和虚假新闻较多的问题,提出在新媒体语境下经济新闻报道要传播真实准确的信息,增强更多的经济语言、加强深度经济新闻报道和选择民生视角报道经济新闻等策略,满足受众理性思考.  相似文献   

20.
《史记》被誉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与史学和文学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的新闻报道,当然会从中汲取不少营养。从新闻角度看,《史记》中的篇章,从立意、角度、选材、结构到语言,无不对我们今天的新闻报道有许多可资借鉴之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