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张颖 《浙江经济》2006,(13):18-19
积极而有选择地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是浙江今后一个时期工业发展的新增长点。浙江“十一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积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国外发展重化工业已有几十年的历史,综观世界著名的重化基地特别是亚太地区重化工业发展,有许多经验和教训值得浙江借鉴。  相似文献   

2.
省“十一五”规划《纲要》已明确提出要“积极发展临港重化工业”。本文认为,在重化工业产业国际转移加快和全国部分重化工行业产能过剩的背景下,依托浙江深水良港等优势条件,积极而有选择地发展新型临港重化工业是关系浙江今后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选择,也是“十一五”期间工业发展的战略重点。[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浙江正处于产业结构变动加剧、重化工业发展步伐加快的时期。迈入世后过渡期,进口关税的进一步降低,有利于浙江购置国外更加先进的技术和装备,加快重化工业、临港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浙江经济结构调整。同时进口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国外一些技术先进、质量过硬、性能卓越产品的大量涌入,我们也将面临省内产业合理保护的更强挑战。  相似文献   

4.
金谷 《浙江经济》2004,(12):9-11
在浙江工业化、市场化推进到新的阶段后。重化工业的发展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与过去及全国一些省市发展重化工业道路明显不同的是,这一发展需求不仅是在人均收入提高、区域经济一体化强化等阶段。陛特征背景条件下产生的,而且是浙江以加工工业为基础的产业结构演进中内在关联产业相互扩张的自然结果;与广东、江苏等省市相比,浙江重化工业发展已显滞后。应顺势应时。抓住机遇。加快发展重化工业。  相似文献   

5.
《北方经济》2012,(1):17-19
一、我国现有重化工业布局存在的缺陷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了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战略,优先在沿海地区布局了一批重化工业项目,导致对能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十五”以来,东部部分省市再一次提出工业“适度重型化”和“重型化”战略,在政府主导下,纷纷扩大重化工业规模,延续传统重化工业发展道路,从西部地区调人能源的规模不断扩大,对一次性能源的依赖度进一步提高,能源资源和环境形势变得日趋严峻,成为制约东部地区重化工业发展的突出“瓶颈”。  相似文献   

6.
着力打造环杭州湾重化工业基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占恒 《浙江经济》2003,(13):36-37
建设先进制造业基地,是构筑浙江产业发展新高地,增强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大战略举措。实施这一战略的一个深层问题是,如何认识和把握浙江制造业的先进性,尤其是如何根据国际经验和浙江发展阶段的变化,推动浙江经济逐渐由轻加工阶段向重化工业和高加工阶段转移,往强化传统优势产业的同时,集中力量打造若干重化工业基地。  相似文献   

7.
重化工业在整个工业中的地位逐步提升是个趋势,但是不能简单照套西方经济学关于产业结构演进的传统理论,把发展重化工业作为浙江工业结构高速的战略重心。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抓住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历史机遇,着力发展高附加值加式制造业,进上步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产业结构和动态比较优势,实现发展路径创新,应该成为新时期浙江工业的战略追求。  相似文献   

8.
黄晓莉 《特区经济》2006,(1):162-163
该文阐述了西方经济学关于产业结构]进的传统理论,以及国际国内工业结构调整经验。指出浙江省工业结构调整战略的选择,不能简单照搬产业结构]进的传统理论,把发展重化工业作为浙江工业结构调整的战略重心。应从浙江实际出发,根据浙江省的资源特点、正视浙江工业发展的历史、重视区域经济的发展规律,选择与区域的要素禀赋条件相适应和市场需求相协调的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一向以轻工业为主的浙江制造业,正在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结构性变革:重化工业增长速度连续五年高于轻工业。2003年重工业产值近10多年来首次超过轻工业产值。当我们把正在浙江大地上发生的一些重化工业化的事件串连起来的时候.会发现市场需求、民间力量和天然的海港资源,这些至为关键的因素正在紧紧地糅合在一起。重化工业为何能在浙江省得到了超高速的发展7它将给浙江省制造业的未来带来什么影响——  相似文献   

10.
朱利敏 《特区经济》2005,(12):99-100
在市场经济国家的工业化过程中,工业结构显示了由低级向高级有序变化的规律,即一般都从轻工业的发展起步;然后向以能源原材料为主的基础性重化工业变动;在基础工业充分发展的基础上,工业中心又转向加工组装工业,进入高度加工度化的最高发展阶段。经历了从轻工业——重化工业——信息工业——后工业化的发展过程。目前广东省工业重型化趋势已日益明显,重工企业增幅明显大于轻工企业(表1),长期以轻型为主的广东工业结构也加快了向重型化演进的趋势,工业增加值的轻重工业比逐年下降,重化工业所占的比重已经超过轻工业(表2)。  相似文献   

11.
重化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脊梁”,是实现经济现代化的强大物质基础。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提升工业化水平,构筑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业基地,推动经济跨越式发展,必须加快重化工业发展,把内蒙古建设成为国家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基地。  相似文献   

12.
张涛 《唐山经济》2005,(6):35-37
随着首钢东迁和曹妃甸港建设的大规模展开,曹妃甸临港工业园区,将成为中国北方发展大型钢铁、石油、化工等重化工业最为理想的地区;成为21世纪京津唐地区重化工业改造、迁建和持续发展的产业基地。由于依托着经济效益巨大的港口资源,港口码头成为多条现代工业生产线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将最大限度地节约各项生产成本,极大增强园区内重化工业的产业竞争力,所以,曹妃甸临港工业园区不仅将成为唐山实施蓝色战略中,发展重化工业的主要形式和成功范例,  相似文献   

13.
徐大可 《浙江经济》2003,(19):39-41
从工业化发展的一般规律看,大力发展重化工业和装备制造业,实现以重化为特征的产业高度化,是浙江制造业发展一个不可逾越的阶段。  相似文献   

14.
从2004年起,江苏GDP增速连续八年快于浙江,不断拉大对浙江的领先优势,2011年江苏国民经济总量已相当于1.52个浙江。在转型升级的道路上,江苏抓住了工业化、科技化的有利时机,发展大工业园区、重化工业和新兴产业,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发展,而浙江却满足于“小而快”的经济模式,“温州模式”在国际经济危机中更显疲软,转型升级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5.
宁波临港重化工业基地建设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浙江发展临港重化工业的背景一向以轻工业为主的浙江制造业,正在发生具有历史意义的结构性变革:重化工业增长速度连续5年高于轻工业。浙江省统计局发布的公告显示,2003年重工业产值近10多年来首次超过轻工业产值。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达到2000~3000美元时,工业结构呈现出从轻型制造业为主转向重型制造业为主的高级化趋势。这个世界工业史的普遍现象在浙江省有了越来越明显的显现。2003年,浙江省人均GDP达到2384美元,重化工业发展速度开始加速。浙江缺乏矿产和能源,但拥有港口资源和发达的国际航运系统,浙江海域,能够建设万吨级以上深…  相似文献   

16.
我区经济增长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十五”时期全区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5.8%,快于全国平均水平6.6个百分点,结构上呈现出了重化工业(泛指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物质技术基础的主要生产资料工业,包括能源、机械制造、化学、冶金及建筑材料等工业)加速发展的特征。“十一五”期间,重化工业将是自治区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支撑。重化工业相对于其他行业,资源消耗大、环境污染严重、就业弹性系数小,如何在进一步加快发展自治区重化工业的同时,解决好资源、环境和就业等问题,对促进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当前发展重化工业化不能走传统意义上”粗、笨、重”粗放型重化工业化道路。必须加快从产业结构政策、产业组织政策、产业布局政策、产业技术政策等方面实施创新。充分发挥产业政策的引导作用,进一步完善产业发展的体制与政策环境,促进新型重化工业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沿海省市重化工业发展思路对浙江的借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纪平 《浙江经济》2006,(13):15-17
“十一五”时期,沿海各省市重化工业的发展主要是围绕港口规划布局,十分强调产业与港口的联动发展,认为重化工业发展与港口航运中心建设是一个互为支撑的有机整体。[编者按]  相似文献   

19.
1.合理增加建设用地是浙江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与建设用地增加间的动态关系分析表明,在工业化中期.随着经济高速增长,经济总量大幅增加,产业结构向多元化发展.主导产业向重化工业演进.是建设用地扩张最快的时期。“十一五”时期.浙江仍将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充分利用浙江较发达的产业基础、较灵活的体制机制优势、较充裕的资本与企业家资源和优越的区位交通条件.  相似文献   

20.
傅白水 《浙江经济》2004,(24):21-22
2004年,宏观调控虽然使民企放缓了重化工业之路,但活跃的浙江民企却悄然转道,全面加速突入以前被称作“垄断领域”的禁地,这无疑有助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发展与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