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财经资讯     
国资监管重点转向上市公司国有股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会议上表示,国有资产监管重点向上市公司国有股份转移,加强国有控股股东行为管理,确保企业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有序流转和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行为规范运作。同时,强化出资人财务监督,切实管好企业账本,加强企业重大财务事项管理,建立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2.
《商业会计》2008,(5):F0002
国务院国资委主任李荣融在全国国有资产监督管理会议上表示,国有资产监管重点向上市公司国有股份转移。加强国有控股股东行为管理,确保企业所持上市公司股份有序流转和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行为规范运作。同时。强化出:人财务监督,切实管好企业账本.加强企业重大财务事项管理,建立资产损失责任追究制度。  相似文献   

3.
股改前,我国上市公司一直存在"一股独大"和"内部人控制"问题,上市公司偏好于股权融资,把股票市场当作用钱工具,控股股东存在严重的资金占用现象.股改后,我国资本市场中存在的同股不同价、同股不同权、同股不同利的现象有所改善,上市公司恶意"圈钱"的动机相对减少,但控股股东的资金占用现象依然存在.本文分别对上市公司股改前后的融资制度环境和融资行为特征作对比分析,探讨了在新融资制度的约束和影响下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特征,并提出了股改后完善上市公司融资行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2002~2007年民营上市公司的数据,实证研究了市场化进程、超额控制和"掏空"的关系并得出以下结论:终极控股股东超额控制程度与控股股东"掏空"行为显著正相关;市场化进程显著影响终极控股股东"掏空"行为;在不同的市场化进程水平上,因"掏空"成本的差异,超额控制对"掏空"的影响也会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5.
传统上,员工持股计划被认为是加强员工激励的手段.本文以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为研究场景,从新的视角揭示了控股股东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的复杂动机.研究发现,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后,上市公司更有可能推出员工持股计划.由于在股权质押情境下推出的员工持股计划动机复杂,员工持股计划未能很好地实现预期的激励效果.因而,员工持股计划在一定程度上演变为在加强员工激励的"公共目标外衣"的掩护下,股权质押的控股股东用以提升股价、防范控制权转移风险的策略性手段.本文的讨论为监管当局和资本市场规范上市公司推出员工持股计划行为和控股股东股权质押行为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和政策视角.  相似文献   

6.
"掏空"(Tunneling)是Johnson等(2000)首次提出的概念,其含义是指能够控制公司的股东为了自身利益将公司的财产和利润转移出去的行为。我国也出台了相应法律抑制控股股东掏空,保护中小股东利益,但掏空行为在我国上市公司中依然猖獗,本文将结合我国上市公司内外部治理现状,并与西方国家进行对比分析,从内部治理、法律原则、监管现状、制度环境等方面分析控股股东掏空行为的原因,并结合实际提出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7.
控股股东与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之间关系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国有企业性质的控股股东所控制的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显著高于民营企业性质的控股股东所控制的上市公司股权集中度。进一步区分不同身份的国有控股股东进行分析发现:政府身份的控股股东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层级与股权集中度之间存在显著倒"U"型曲线关系;国有企业集团控制的上市公司层级与股权集中度之间呈显著正"U"型关系;民营企业性质的控股股东所控制的上市公司层级与股权集中度之间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我国A股市场2007-2012年1386个公司为样本,研究不同特征最终控股股东行为对上市公司盈余平滑程度的影响.研究发现:控股股东的掏空行为与上市公司的盈余平滑程度显著正相关;相对于非国家最终控制的上市公司,国家最终控制的上市公司有较低的财务报告盈余平滑程度;最终控股股东的控制权比率与盈余平滑程度呈现U型关系;财务报告的盈余平滑程度与其他股东的制衡能力负相关.本文首次验证了控股股东行为对财务报告盈余平滑程度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内部资本市场理论和控制权理论,对控股股东通过集团内部市场,对所控上市公司实施“隧道行为”和“支撑行为”的动机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做出了新的解释,并对控制权收益获取路径进行剖析,在进一步认清控股股东行为特征的基础上,探讨如何加强对上市公司控股股东集团内部市场交易行为的规范和监管,以保护上市公司及中小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0.
股权分置改革后,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的行为模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并购重组方式也随之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上市公司与其控股股东之间的资产注入重组成为我国资产重组的一种重要形式.2006年1 2月1 8日国务院转发国资委<关于推进国有资本调整和国有企业重组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积极支持资产或主营业务资产优良的企业实现整体上市,鼓励已经上市的国有控股公司通过增资扩股、收购资产等方式,把主营业务资产全部注入上市公司.在这样的背景下,研究我国上市公司的资产注入重组绩效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1.
基于不完全非合作博弈的上市公司违规行为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王军伟 《财贸研究》2006,(6):94-100
频频发生的上市公司违规实际上是不同利益主体之间博弈的结果。违规上市公司涉及的利益主体主要是控股股东、中小股东与监管者,他们之间的博弈是不完全、非合作博弈。本文建立了违规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监管者之间的博弈模型,发现了影响上市公司及其控股股东违规概率高低的主要因素是制度安排、违规成本与监管力度等,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建立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的治理结构、立法保护利益相关者利益、实施对监管者监管等有效治理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2.
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效力通常并不及于股东的全部权利,而只及于其中的财产性权利即自益权,出质人股东有强烈的市值管理动机维持其控制权,势必对上市公司会计信息质量产生影响。文章以2012—2021年沪深A股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探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存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的上市公司更容易发生财务重述,并且随着控股股东质押比例的增加其财务重述概率加大;同时,融资约束在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上市公司财务重述之间的关系中发挥着中介效应。进一步分析发现,相比国有上市公司,非国有上市公司中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导致其财务重述的倾向性更高。研究结果为加强股权质押和财务重述监管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上市公司2000年年报纷纷披露,由不同的角度,人们尽可以得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论。这里,我们对上市公司同其控股股东之间的"三分开"状况和在分析上市公司年报中现金流量表的作用谈一点看法。中国证监会在其1999年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1999年修订稿)》中明确要求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资产、财务上必须"三分开",就是说上市公司相对于其控股股东必须做到人员独立、资产完整、财务独立。应当说,在监管层的高度重视下。在舆论关于加强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一致呼声之中,上市公司同其控股股东之间"三不分开"的状况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善。但是,仍有某些现象值得关注。例如,"三不分开"的变相表现之一是某些上市公司同其控股股东之间的资产置换。此种情况尤其表现在上市公司出现较严重亏损时,其控股股东用优良资产来置换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为了能够维持上市公司一个适度的盈利水平,使之能在股市上继续融资。  相似文献   

14.
融资需求是上市公司运行面临的重要问题,在银行信贷和大股东减持受到限制、资本市场并不活跃的情况下,股权质押以其独有的灵活性、轻资产性成为上市公司控股股东缓解融资约束的首选方式。本文实证分析2011-2015年沪深两市上市公司控股股东股权质押对公司绩效产生的影响,发现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比国有上市公司控股股东更倾向于股权质押;控股股东的持股比例与股权质押呈负相关关系,并受到股权性质的影响,民营上市公司控股股东"对赌"意愿更加强烈,负相关关系更为显著;控股股东股权质押与公司绩效呈正向相关,这种相关性会因为股权性质不同有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15.
秦琴 《现代商业》2011,(9):223-224
我国大多数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比较集中,控股股东侵占中、小股东利益的行为非常频繁。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手段方式也有很多种,本文主要从关联交易的角度研究了控股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问题,其中包括控股性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原因,以及在关联交易中控股股东进行利益输送的具体方式,最后针对控股股东的这种剥夺侵占行为提出一些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6.
《财经界》2001,(5)
上市公司2000年年报纷纷披露,由不同的角度,人们尽可以得出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结论。这里,我们对上市公司同其控股股东之间的"三分开"状况和在分析上市公司年报中现金流量表的作用谈一点看法。中国证监会在其1999年公布的《上市公司年度报告的内容与格式(1999年修订稿)》中明确要求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在人员、资产、财务上必须"三分开",就是说上市公司相对于其控股股东必须做到人员独立、资产完整、财务独立。应当说,在监管层的高度重视下。在舆论关于加强上市公司法人治理结构的一致呼声之中,上市公司同其控股股东之间"三不分开"的状况已经有了相当大的改善。但是,仍有某些现象值得关注。例如,"三不分开"的变相表现之一是某些上市公司同其控股股东之间的资产置换。此种情况尤其表现在上市公司出现较严重亏损时,其控股股东用优良资产来置换上市公司的不良资产。这样做的目的显然是为了能够维持上市公司一个适度的盈利水平,使之能在股市上继续融资。  相似文献   

17.
阮梓坪  陈学进 《商业时代》2007,(31):82-82,84
全流通时代,上市公司的财务行为在一定程度上是多个控股股东之间博弈的结果。本文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的股权结构与控股股东的演变趋势以及控股股东的制衡与财务行为的关系,并探讨了在相互制衡和控制权争夺的背景下,控股股东的财务行为选择及变化。  相似文献   

18.
当前上市公司的控股股东通过各种"掏空行为"对中小股东的利益进行侵占的现象十分普遍,控股股东与中小股东之间的代理问题已经成为当前公司治理研究的核心。文章主要是通过构建不完全信息静态博弈模型来分析控股股东在实施利益侵占行为时会面临来自与其利益不一致的组织或个人的博弈行为,在此基础上探讨对控股股东的制衡机制,提出对控股股东利益侵占行为的治理举措。  相似文献   

19.
不正当关联交易在我国上市、司中普遍存在,形式不断翻新,操纵手段变化多样.其对上市、司、投资者、股票市场等都会造成不良影响.由于我国国有控股股东行为模式的特殊性,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关联交易的公平性和公正性亟待规范.本文在对不公平的关联交易产生的根源及控股股东行为模式进行论述的基础上,通过分析上市公司与控股股东不公平的关联交易,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规范措施.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公司治理的视角分析了我国上市公司控股大股东实施"隧道行为"的原因、方式及其危害,并从公司治理入手找到适合防范与治理"隧道行为"的措施,以期在一定程度上抑制控股大股东的"隧道行为",保护广大中小股东和上市公司的利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