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数字     
6000元 从去年开始,中国已经成为小麦、大米和玉米等农产品的净进口国家。中国今年进口粮食产品增加,预计进口粮食总量将超过6000万吨,全世界出口的大豆有一半将运往中国。  相似文献   

2.
中国粮食安全与粮食进出口的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中国粮食安全状况评价 粮食安全是一个相对的和动态的概念,粮食安全状况可以通过一定的数量指标反映出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粮食的安全状况有一系列指标,包括粮食自给率、粮食储备水平、粮食生产波动系数、人均粮食占有量等。本文通过对上述指标的测算,进而对中国的粮食安全状况做出客观评价。  相似文献   

3.
1 确立和谐社会条件下的粮食安全观需要考虑的因素 1.1 国际因素国际因素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更多是体现为粮食的外贸依存系数。所谓粮食的外贸依存系数,是指年度内一个国家粮食需求出现缺口或富余时, 假定缺口(富余)量全由进口(出口)量来实现,粮食进口(出口)量占粮食总需求量的比例。建国以来,中国的  相似文献   

4.
中国粮食进出口贸易近年的发展及特征回顾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粮食类产品是中国传统贸易商品,进出口规模巨大、波动显著。在对中国粮食贸易入世前后几年的发展趋势、进出口产品结构以及国别特征回顾的基础上,着重分析了重点粮食产品进出口的发展趋势及贸易特征,最后还提出了优化中国粮食贸易格局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新冠疫情爆发导致部分国家粮食减产并伴生粮食出口国相关农产品限制出口政策,同时因贸易活动减少及疫情防控原因造成了相关农产品海关停滞时间长、物流效率低,使我国粮食进口成本增加且损耗增多.在当前疫情常态化的背景下,保证国际粮食市场供应链的稳定是我国针对部分品类进口粮食保持最低规模的重要手段之一.本文将根据目前疫情常态化背景下...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分析我国入世五年来粮食贸易及政策的发展和变化,重点分析粮食关税配额利用情况。本研究表明入世后我国粮食贸易政策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粮食进口配额量较大,但使用率相对较低,其他农产品的配额使用率较高。不同粮食品种配额使用率差异也较大。过去几年里我国粮食进口主要受国内粮食供求的影响。未来我国粮食贸易政策的发展及贸易量主要取决于国内粮食供求状况、国内政策调整及我国与主要粮食出口国的多边以及双边贸易谈判进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农业入世带来的影响很大,归纳下来主要三个方面:在贸易效益上,这十年来我国利用开放的环境确立了农产品贸易的新战略,对出口进口的方式做了较大调整。在今后可预见的几年之内,进口规模会达到1500亿,或将超过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农产品进口国。  相似文献   

8.
加入WTO对粮食主产区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粮食问题是我国“入世”谈判的主要内容之一,粮食领域是“入世”后受到冲击较大的领域,加入 WTO必然要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业产生重大的影响。下面就“入世”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的影响和对策问题,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   一、加入 WTO给我国粮食主产区带来的冲击和机遇   我国是粮食生产和贸易大国,根据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及我国在“入世”谈判中的承诺,加入 WTO后,我国必须遵守世贸组织的有关准则和规定,扩大粮食市场对外开放程度,降低关税率,逐步取消非关税壁垒和粮食出口补贴,这将对我国粮食主产区的粮食产业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主体功能区规划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重要规划,长江三角洲地区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相对集中,为此,分析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域粮食生产效率及其特征,提出保障粮食生产的对策建议。[方法]利用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等省(市)主体功能区规划数据,首先构建DEA模型测算2013—2017年长江三角洲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域县(市)的粮食生产效率,分析各县(市)粮食生产效率的差异特征;然后利用Malmquist指数模型分析全要素生产效率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2013—2017年综合效率均未达到DEA有效,规模效率均高于纯技术效率,总体上呈现远离集中连片的优化开发区域、重点开发区域的县(市)粮食综合效率较高的空间格局。全要素生产率下降0.7%,技术进步效率下降0.8%,技术效率变化上升0.1%,纯技术效率指数上升0.4%,规模效率下降0.2%。江苏、安徽两省的技术效率变化、纯技术效率变化、规模效率变化以及Malmquist生产率变化均高于长三角地区农产品主产区均值。[结论]国家应分类施策,加强科技投入,强化长江三角洲地区粮食生产合作机制。  相似文献   

10.
适度的专项粮食储备规模,是专项粮食储备充分发挥作用的基础和前提。当前,我国正在加紧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专项粮食储备制度,为此,科学地确定专项粮食储备的规模就更显得迫切和必要。一、影响粮食储备规模的因素分析要合理确定专项粮食储备的规模,须考虑以下因素:1.安全界限安全界限就是粮食储备规模要能确保国内粮食产量在因为自然灾害、政策约束和投资轻农化等因素而出现周期性波动并处于波谷、以及其他紧急情况时的粮食稳定供给。为此,要考虑三种因素:一是常年产量和一个波动周期内最低产量间的差额,它是确定合理…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粮食进口战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经济界对中国未来粮食的进口(以下都是指净进口)有各种估计,占主导地位的看法是在几百万吨到三四千万吨之间。有更乐观的说法是中国有可能成为粮食的净出口国。这种种判断必然有其依据,本文无法把他们的依存务件一一列出,更无法将每一种预测所暗示的成本进行量化的比较。但在讨论粮食进口的时候,我们必须回答以下几个最基本的问题:进口粮食就是不能养活自己吗?进口粮食是弊大利小吗?中国粮食进口的理论规模可以有多大?粮食进口有没有警戒线?怎样的进口战略最符合国家的利益?我们要澄清那些似是而非的说法,必须从国内外的现实出发。  相似文献   

12.
确定国家粮食储备规模主要是为了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但储备规模并非越大越好。构建我国粮食储备规模预警等级模型体系,可以及时有效地把握我国粮食储备的吞吐量,在储备决策过程中为主管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促使粮食供求总量趋于平衡。本文立足于我国粮食储备规模的现状,通过粮食储备规模预警模型的建立,为我国粮食储备提供更主观的参照。  相似文献   

13.
变“出口农业”为“出口农民”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相当于非洲 56个国家人口二倍半 ,超过欧洲 44个国家人口总和的 9亿农民的中国 ,可以称得上是世界上最大的农业国。但是 ,中国直到近几年在农民温饱问题有所解决后 ,才想到靠种粮食卖钱奔小康 ,这种迟来的“觉悟”却正好迎面碰上入世“海水倒灌”的新问题 ,特别是美国采取的农业补贴政策 ,使其卖进来的粮食比中国自产的还便宜 ,从而失去了农民的挣钱机会。一些有幸能够卖到国外的蔬菜、水果、茶叶和肉食品 ,因欧日美等国对中国农药残留量高和激素多采取了“技术壁垒”阻击而举步维艰。在中国入世后“出口农业”遇到严重问题之际 ,我们应该采…  相似文献   

14.
今年上半年,国际主要农产品价格再度飞涨,粮食供求吃紧、农业危机四伏,一些农产品出口罔迅速转为进口同;相比之下,我嗣农业和农村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一个拥有13亿人门的大国依靠自己解决吃饭问题,就是对世界的最大贡献。  相似文献   

15.
入世不仅使中国粮食的市场化进程必须加快,也使中国的粮食生产、粮食安全、粮食流通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构建符合WTO规则的新流通机制就成为燃眉之急。笔认为人世后中国粮食宏观调控的新机制是:以粮食银行为平台,以粮食利率为主要工具辅之于适时的进出口和储备粮吞吐的事前调控机制。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加入世界贸易组织,我国农业将置于其规则的约束之下,在享受缔约国应有权利的同时,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在入世的谈判过程中,我国政府已承诺按乌拉圭回合农业协议要求,减让农产品关税,并根据多边贸易规则调整国内政策。粮食是我国的主要农产品,它在国民经济中具有特殊重要地位,其政策可能发生的变化尤其值得关注。笔者认为,入世给我国粮食政策带来的影响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入世本身对我国粮食政策与体制的要求;二是入世后要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我国粮食政策与体制提出的要求。第一个要求意味着我国必须按世界贸易…  相似文献   

17.
王静 《粮食科技与经济》2002,27(2):17-18,22
“入世”既给中国粮食贸易带来大好的机遇,又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因此,要正视“入世”对中国粮食贸易所产生的正、负两方面的影响,并据此制定出相应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入世”必将引起中国粮食政策较大范围的调整,这种调整压力来自于两种要求;一是“入世”本身对粮食政策与体制的要求;二是“入世”后要提高中国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对中国粮食政策与体制提出的要求。从政策的适应性和对策性两个方面分析入世后中国粮食政策可能作出的一些调整。  相似文献   

19.
声音     
整体来看,农产品的形势逐渐地由过去的出口逐渐地转变到了现在的进口,这是由中国的人口与土地、水资源的矛盾所决定的,是中国走向富裕国家的必然。从全世界来看,中国进口一部分粮食,也是国际分工的必然。  相似文献   

20.
粮食干燥作为粮食生产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后一个工作量大、作业时间短、要求高的工作环节。传统的粮食干燥一直依靠人工在阳光下翻晒,不仅劳动强度大、浪费多、生产效率低,而且受气候影响常会导致大量粮食因干燥不及时而损失严重。随着机械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规模经济的发展,粮食干燥机械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就成为中国农业生产中的重要课题,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