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CI是英语形象识别(CorporateIdentity)的缩写和简称。这种形象识别50年代发端于美国,并以视觉识别为主要特征,通过某一个标志,使人们认识某个企业并产生好感和深刻印象。对年代,日本企业导人CI,把美欧企业的美容和风格设计思想与其“企业一家”的文化理念相结合,创造了独具特色的CI理论。肥年代,CI逐步成为一种战略,很快风靡全球。所谓CI战哈,概括地讲,就是企业形象策划、设计、传播和管理的一体化战力。实践证明,凡导入和运作CI战略较好的企业,其经营绩效和信誉度及美誉度都有提问。我国目前有许多企业已经或者正在导…  相似文献   

2.
CI作为现代企业决胜市场的有效工具,是管理,营销,形象战略的综合整体。中国企业的CI战略尚处于未成熟阶段,仍存在许多误区,导入CIS对中国企业的成长有着重要意义,中国企业应把握CI设计的原则形成“中国模式的CIS”。  相似文献   

3.
吕未林 《企业活力》2001,(12):42-43
自CI来到中国,就 为很多具有前瞻意识的企业所利用,并发挥了重大作用。但是,CI的中国化并没有完成。一个表现是,企业只重外在包装,其实质性问题并没有解决。于是,好一些企业“出身未捷身先死,常使英雄泪满襟”。中国的企业是得好好反思一下了,包括反思CI。不过,我们还没有发现真正使人信服的新CI理论。我们在理论研究和为企业进行CI导入服务的过程中,形成了一个关于中国型CI的观点:不忽视理念反思,不放弃视觉识别,重行为,重实战。对中国企业来说,强体健身才是第一位的。  相似文献   

4.
企业识别(CI)作为企业形象战略体系,就是企业整体经营的战略措施和塑造企业形象力的有效手段。企业识别,英文为CorporateI-dentity简称CI。最早推行企业识别计划的是美国的IBM公司。IBM公司的成功实例,激起了许多美国的先进企业导入CI。初期导入CI的企业有美孚石油公司、远东航空公司、西屋电气公司、艾克逊公司等。70年代时,可口可乐公司也开始革新世界各地可口可乐标志,采取了统一化的识别系统。上世纪60-70年代,CI开始传入日本。一般认为,企业识别是一种明确地认知企业理念与企业文化的活动。是运用视觉设计与…  相似文献   

5.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日益深入,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CI──企业形象设计已日益受到广大企业的重视。一些企业在CI领域里的成功,更使CI成为企业在管理、营销和竞争中的重要手段,但一些企业由于对CI的认识、理解不够全面或存在偏差,至使CI导入失败和流于形式,甚至有些还造成原有优良形象的破坏,产生了极大的负面作用。这些问题的出现既有CI导入过程中操作上的失误,也有对CI缺乏正确和全面把握的原因,这其中,缺乏对当前CI操作模式的全面了解和把握,是造成一些企业走入CI误区的重要原因。为此,我们在这里探讨这一问题,对…  相似文献   

6.
王林 《企业天地》2003,(3):36-37
加入WTO,在中国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同时,实施大公司、大集团战略是国内许多企业发展的一项重大选择,企业制定一个好的战略,就像一艘战舰确定好一个目标,才能在商海中不断前进。但是,从目前的情况看,一些企业在发展战略上还存在着一些认识误区。误区之一:发展越大越好企业经营的目的都是为了利润与回报,从这个意义上看,“船大”未必有国际竞争力,未必就能产生高效益。我国已有一些大企业,资产有数百亿人民币,有上千名工程技术人员,拥有先进的机器设备,可谓不小了,但这些企业内部管理做得很不到位,即使它做得再大,其产品…  相似文献   

7.
近些年建筑施工企业因“僧多粥少”,我们饱经市场竞争的压力,使我们深深感到没有自己的特色就不会赢得用户,没有良好的企业形象就不能占领市场。方方面面的经验告诉我们:大胆借鉴和吸收国内外先进的经营思想和管理经验,导入“CI”战略,已经成为我公司强化内部管理,求得生存和发展的刻不容缓的新课题。 一、两个文明建设成果为导入CI战略提供了基础保证 CI战略既然是现代管理中的一项系统工程,就要有其导入的基础。我公司通过几年来两个文明的建设,已经具备了三个基础。  相似文献   

8.
<正> 自 IBM 公司率先导入形象策划(CI)以来,美国各大公司纷纷效仿,不断推出各自的策划杰作,形成了代表各公司特点的标志、标准字和标准色。最初的形象设计实质上就是企业形象识别,美国一些公司从公路两旁醒目、简洁明了的交通标志中得到启示,推出了能使公众在瞬间确认的公司标志,不管是在鳞次栉比的建筑群中,还是在繁忙的公路网,只要瞥一眼某一标志就能知道它是属于哪个公司的,如红色招牌上的白色波浪型飘带代表可口可乐,金黄色的 M 字型象征麦当劳等等。公司通过在公路两旁和街区竖立起标志,除了要说明公司的主体个性外,更重要的是让公众在瞬间确认。但形象设计不仅限于形象识别。日本引入 CI后,将其内涵逐步完善,把作为公司形象识别的装饰性设计变为公司内在的价值观和宗旨,通过各种恰  相似文献   

9.
股票期权把期望值理论的“努力——绩效——奖励”关系中的“绩效”变为长期绩效,约束了企业的短期行为。作为一种制度创新,它已经得到我国政府和企业界的重视,并成了理论和实务界的热点。但是,股票期权是西方企业制度下的一种激励机制,而我国的现代企业是在一个特殊的社会经济背景下产生与发展起来的,并且市场经济体制在我国也未完全实现,这就决定了在我国实施股票期权机制目前在法律制度、市场环境和公司治理结构上存在三重缺陷。  相似文献   

10.
一、从CI理论层面来认识、理解企业形象塑造 要不要导入CI理论来思考企业形象塑造,我认为应该导入这一理论。CI理论是关于企业形象总体设计和实施的一整套理论。塑造企业形象最终目的是让我们的企业在公众面前留下一个深刻的印象,进而形成一个良好的形象。要达到这个目的,就需要一定手段,一套方法。CI理论为我们如何塑造企业形象提出了一套新的理论。即采用什么手段,什么方法,让公众识别你这个企业。  相似文献   

11.
王鹏 《企业文化》2005,(10):17-18
当CI进入中国之初,国内企业无不对之奉若神明,大家都以为找到了一副可以强壮企业体质的大补丹。然而,结果却事与愿违,随着中国最早导入CI理论的企业巨头们接二连三地轰然倒下,CI理论也遭受了众多非议,甚至有人认为CI理论已经过时。  相似文献   

12.
在中国导入CI战略的企业中,成功的例子很多。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企业在市场上具有良好的形象,就会使企业产生‘级差效应’,就会在产品中形成附加值”。一个企业在社会公众和用户中产生了良好形象,用户就会慕名而来采购企业的产品,就舍得出高价来购买企业的产品,而不愿去采购企业声名狼藉价格便宜的产品。所以,企业引入CI战略,应当说是企业自身  相似文献   

13.
七十年代盛行于欧美,八十年代风靡日本的CI战略的兴起,是企业竞争白热化的必然结果。在经历了“价格战”、“质量战”之后,愈来愈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仅有价格、质量优势是远远不够的,它并不能保证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长治久安”。日本最大的CI设计所兰德社(Landor Associates)的Kawada曾评论道:松下电器和日立电器在质量、价格等方面并不存在什么差别,消费者之所以购买松下电器或日立电器,说到底是因为他(她)们喜欢这家公司。这段评论明确的告诉我们,在企业竞争中,除了价格、质量等竞争手段外,还存在着第二种竞争工具,即企业形象的竞争。国外企业管理实践证明,企业形象竞争最为有效的方法就是CI战略。 所谓CI战略,简单地说,就是指企业所进行的一种塑造企业统一形象的活动。或者说,它是一种以刻画企业个性,突出企业精神,把现代设计观念和企  相似文献   

14.
周前 《活力》2005,(12):61-61
近几年来,CI——企业识别系统,又称企业形象战略,这个舶来品风靡了华夏大地,由于这只装扮企业的魔手。使一些企业的形象由朦胧变为清晰,由平淡无奇变得美丽动人,为企业赢得了社会公众的信赖,从而取得了市场竞争的优势,于是企业纷纷导入CI。然而,一些企业对CI的性质、运作和作用缺乏全面的理解,容易陷入误区,必须注意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5.
企业识别"CI"它作为一种企业形象的战略理论最早诞生于欧美,后在日本得到了广泛应用。这二、三年我国许多企业导入CI,大有形成"CI"热的趋势。"CI"作为一个系统"CIS"、包括视觉识别(VI)、行动识别(BI)与理论识别(MI)三个方面,其总体目标就是要把企业自我认同的独特的经营理念和经营行为,以信息化的方式传达给社会公众,从而在企业内外突出表现出自己区别于其他企业的鲜明个性。"CI"作为企业经营的一种技法要使它获得成功;企业首先必须认识自己整体形象的重要性。企业形象实际上就是企业实态在市场上的反映。以往这  相似文献   

16.
许多企业的创办者、经营者认为,公司是以营利为目的经济组织,以最大的利润回报股东,才是公司的根本。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是公司外部性的成本和代价。因此,许多企业把社会责任,当成了企业对外宣传和公关的文章,并没有放在公司健康发展的角度去思考。笔者认为,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也是企业健康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公司应主动培育企业的社会责任感,选择企业发展与社会责任的担当相平衡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17.
企业形象是公众和内部职工对企业经营管理理念、行为、状况、成果及发展的看法、评价和认定,是企业素质整体性、综合性、系统性的集中表现。在市场竞争已由单项竞争进入整体竞争的时代,塑造企业形象就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重要竞争手段。如何树立个性化的企业形象已成为现代企业营销管理的重要课题。企业形象设计和导入的误区由于企业形象的树立关系到公司的未来发展和企业竞争力,所以作为企业形象战略的第一步,CI的设计和导入就显得尤为重要。只有基于企业的实际,融合本企业文化的CI才能够真正适合企业,给企业带来实惠。而在企业…  相似文献   

18.
CI战略的文化本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CI战略在我国有了较大发展,但仍有许多企业在运用CI时,只注重外在形式,忽视了文化内涵. 企业形象简称CI,它发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欧美,80年代中期导入我国.但现在有一些企业对CI的认识仍旧存在误区,认为CI不过是"包装"企业的手段和技巧,结果由于失去了企业文化的支撑和依托,往往"昙花一现".所以CI的运用必须要有正确的策略和方法,必须要突出企业的文化本质.  相似文献   

19.
(3)有科学、有效的管理模块导入。如上所说,全球兼并而真正成功的企业,大约也就是1/3左右。中国,成功率可能更低一些。君不见,有多少公司因兼并背上了大包袱;或别人弄不好这个企业,你抓到手,同样失败。而海尔之所以能真正激活“休克鱼”,则尤其表现在收购过来之后,导入一个卓越的海尔“管  相似文献   

20.
新产品导入是当代公司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得以生存的关键,是企业不断进步的基石,但是新产品导入的高失败率成为了困扰许多公司的难题。文章依托半导体行业内以新产品导入而闻名的H公司的背景与实践,结合六西格玛精益设计理论,力图从导入流程的角度去思考并解决这一难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