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突飞猛进,城市现代化建设日益加快,但农村仍然存在很多问题急需解决。本文旨在通过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研究,为农村建设增砖添瓦。 相似文献
2.
浅析我国农业的发展道路——基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民问题是中国近现代政治发展的首要问题,建国后三农问题依然是关系国家政权稳固和政党安全的大计。其中农业问题是三者的基础,它的成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和小康社会的全面落实以及整个社会的现代化的进程。家庭联产承包制是三农问题的核心和关键,是破解三农难题的金钥匙。从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落实出发,通过分析其特点和利弊,找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农业振兴之路。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种农业生产方式逐步显示出一些消极效应。本文对这些消极效应进行了分析,并得出结论:现行的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只能够解决农民的温饱问题。若想进一步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提升我国农业在国际上的竞争力,必须对现有的农业生产组织方式改进和创新。 相似文献
4.
5.
张育楠 《吉林财税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25(3):12-15,19
建国以来我国的土地制度先后经历了一系列变迁,其中从人民公社制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转变是一个重大变迁并取得了巨大成就。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代表人物诺思曾对西方经济的发展史进行分析,并建立了制度变迁理论。制度变迁理论能够很好地分析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取得历史性成功的一些重要原因,同时也能给予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启示。 相似文献
6.
诺斯的制度创新理论极大地丰富和发展经济增长理论,该制度同样对中国农业、农村经营制度的变迁有积极的指导意义。制度创新有助于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7.
本文首先考察了我国建国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历程 ,认为这一历程经过土地农民个体所有、社队集体所有 ,到集体所有、两权分离几个阶段 ,接着重点分析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经营形式下的农地产权制度安排存在的主要问题。最后 ,明确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农地制度改革的思路和方向 ,并提出了明确产权主体及各项功能、稳定农地承包期、建立农地市场流转机制和推进适度规模经营 ,以及完善相关法律法规等各项政策制度 相似文献
8.
王艳平 《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0(3):7-9
寻求最佳的绩效一直是制度变迁的终极目标。制度经济学理论可以用来分析中国农地制度变迁及其绩效,本文通过分析农地制度变迁的原因,得出农地制度变迁的绩效只在短期内存在。 相似文献
9.
我国的农地制度与改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新中国成立以来,农地制度变革经历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人民公社化"、农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四个阶段.实践证明,现阶段的农地制度基本上是适合生产力发展的,但在土地所有制度、土地产权制度、对农地征收税赋制度、国家征收和征用农地制度、村级自治组织制度等方面还存在不少问题亟待解决.为此必须实行农地所有权国有化;农地产权家庭化,同时,国家应及时调整对农村的财政、征用农地和税收政策;制止村民自治组织政权化,大力精简县、乡(镇)、村的机构与人员;逐步取消城乡隔离的各种制度. 相似文献
10.
农地产权社会化是农地产权关系发展的必然趋势,农地产权社会化与农地经营制度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农地产权社会化的程度决定农地经营制度的实现形式,改革开放近30年来我国农地产权社会化程度日益加深,以家庭承包制为主体的衣地经营制度已表现出不适应农地产权社会化的方面,须完善和创新现阶段我国农地经营制度.家庭承包制自身的完善,相应配套制度的确立以及新的经营制度的探索,将是未来我国农地经营制度完善、创新的突破口. 相似文献
11.
农地承包经营权登记与中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基于承包经营权流转的理论与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娟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2005,(5):46-50
土地承包法的颁发与实施是为了赋予农户安全稳定的农地产权,以加快农地市场流转,促进农地有效、可持续利用。但由于农村土地政策在实施上长期过度依赖于农村集体,因而出现偏差。以农地承包经营权证发放为初始形式的农地登记制度的引入,提高了国家对农民合法土地权利的保护力度。农地承包经营权登记或发证在使农民获得完整的合法土地产权、增强农民对土地权益的了解与信心、对抗农村集体干预、降低土地交易成本等方面创造了有利于农地市场流转的条件。江苏南通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农地承包经营权发证率较高的地区,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越发达,农户对农地产权稳定性信心越高,农地交易费用越低。中国有必要按照规范土地登记制度要求,继续农地登记制度建设。以彻底实现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相似文献
12.
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效率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袁铖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14,(3):82-89
针对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效率问题的新制度经济学与新古典主义经济学研究两种路径相互脱节的困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效率是由农村资源禀赋状况、农业生产宏观经济环境和农民生产行为共同决定的。农村土地制度演变是制度创新与资源配置双重合力推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安徽省农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面积稳步增加,规模逐渐加大,对促进农业增产和农业现代化效果显著,对农民增收和工业化、城市化发展也有积极影响。农地规模化流转及经营完善了农业家庭承包的经营结构,在发展现代农业中可以与农户经营互荣共存。促进农地规模化流转要注意保护农民土地承包权益,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相结合。 相似文献
14.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在此背景下农村土地流转信托受到各方关注。相比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等融资方式,土地流转信托在坚持农村土地所有权和承包权不变的前提下,发挥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融资功能,找到了一种既让农民流出土地后获得稳定收益,又帮助各类主体流入土地后获得足够金融支持、实现土地高效利用的模式。农民、农业经营者以及信托公司三方以土地流转信托项目为平台,产融结合,实现了农地集约化、专业化、规模化的经营,推动了农地增值、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相似文献
15.
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现状与完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魏波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7,19(3):17-21,34
针对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存在的现实缺陷,我们一方面应当通过立法明确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物权属性和各项流转方式、扩大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范围、明确流转双方当事人的权利义务关系;另一方面,我们应该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培育农村土地市场,缔造中介服务组织,转变政府管理职能,改革现行户籍制度,加快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城镇化进程,建立"流民潮"防范机制,保持社会稳定。坚持这两方面改革的同时推进,有力推进中国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有序流转。 相似文献
16.
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富平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2):33-40,48
新一轮农村土地改革包括促进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和农村建设用地市场化两项内容,但建设用地制度改革显然是结束城乡二元发展模式、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的关键,是整个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核心。农村建设用地制度改革的基本内容和目标是同地同权,即:使农村建设用地去身份、市场化,最终使农村建设用地与城市建设用地具有相同的性质和流通能力,实现城乡建设用地市场并轨。要实现这一目标,必须赋予农民集体土地开发权,引导农村走自主城市化的道路。 相似文献
17.
中国农村改革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作出了重要贡献,主要表现在:家庭联产承包制的推行动摇了原有的经济体制,价格和流通领域改革为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奠定了基础,劳动力等要素的解放为资源的市场化配置提供了可能,税费改革为城乡统筹发展创造了条件。目前农村中还存在一些不足,改革尚需进一步深化。 相似文献
18.
现阶段我国工业、城市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对现行农地制度提出了严峻挑战,要求必须对现行农地制度在适度稳定的基础上进行一些改革。根据对土地产权界定的成本收益分析,我国农地制度改革应遵循层次性和渐进性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19.
崔伟娜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2007,(5):43-46
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建设势在必行.在有限条件下政府除承担常规责任外,鉴于我国农村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人口众多加之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现状,还必须科学、合理地承担制度建设中的非常责任,即转制成本、利益协调、组织引导的责任,才能保证制度建设的顺利开展及健康、持续运行.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