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徐效平 《乡镇论坛》2011,(29):17-17
为进一步落实便民服务措施,及时了解群众需求,山东省枣庄市底阁镇印制了“干群直通卡”,发放到群众手中,拉近干群距离,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要想了解湖北省竹溪县南部山区的农业大镇丰溪镇哪位党员干部的责任分工情况,到该镇党务公开栏前就能一目了然。这是该镇自去年以来在解决好新时期农村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怎么干、干什么、干得怎样”工作中建立的一项新制度。党员干部联系服务群众公开承诺制的基本内容为:全镇镇村党员干部到所包点(村),采取入农户、话家常、听意见等形式,搜集村情民意,  相似文献   

3.
财务清理顺了群众的气净了干部的心近几年,农村财务作为干群矛盾的一个焦点.始终困扰着广大干部群众。而财务管理混乱,群众有疑虑,干部背包袱,也确实到了非解决不可的程度。山东禹城市伦镇充分利用去年冬季和今年上半年的农闲时间,先后抽调40名干部和业务人员,组...  相似文献   

4.
百家言     
我们每个干部的工资是谁发给的?有些同志可能从未想过这个问题。有的即使想过,会认为“按月领取的工资,是国家财政支出”,恐怕也没有把发工资者与纳税者直接联系起来,更没想过,工资是人民发给的,人民群众是我们的衣食父母。只知领工资,不知谢人民。更有甚者,以百姓“父母官”自居,却对群众缺感情,不关心其疾苦:有的不仅不为群众办事,反损害群众利益。  相似文献   

5.
为了拆除干群之间的“隔心墙”,山东省临沭县店头镇转变干部工作心态和工作作风,坚持把群众当家人,把群众的事当家事,坚持实事承诺制度、常态走访制度、民主议事制度,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坚持不懈做好事。  相似文献   

6.
给群众一个“明白”还干部一个“清白”戴玉刚农村干群矛盾问题是困扰农村工作的一个突出的问题。而村务不公开,管理不民主,办事不公道又是村民对村干部不信任、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发生矛盾和对立的根源。近年来,山西省潞城县农村普遍推行“两会五公开”办事制度,一方...  相似文献   

7.
王海鹰 《乡镇论坛》2010,(13):14-14
针对部分后进村班子软弱涣散、经济发展滞后、不稳定因素较多的问题,山东省青州市面向社会公开选拔93名村党支部书记,促进了后进村的治理转化;为提高村干部的自身能力,山东省临清市探索实施了村党支部书记与农村实用人才“双向任职”工程,保持与农村实用人才的“角色互换”,切实提高了他们领导农村经济发展的能力。青州市和临清市的这些做法,不仅让老百姓得到了实惠,  相似文献   

8.
李传宝 《乡镇论坛》2009,(25):11-11
针对农民群众白天忙生产的实际情况,山东省莱西市在落实机关干部“驻村工作日”制度基础上,又创新推行了镇级干部“驻村夜访”工作制度。要求驻村干部每周夜访不少于1个晚上,每月夜访农户不少于10户,联系农户不少于20户,做到带思路、带责任、带问题、带感情夜访,帮助农户解决难事。  相似文献   

9.
孙书振 《数据》2013,(1):62-62
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皇上微服私访或委派身边大臣深入民间喑访,以了解民情、惩治贪官。这些也许只是传说或杜撰,但真实地表达了民众的心声:期待执政者能够倾听民声、顺其民意。我们的执政党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始终把扎根人民、服务人民作为一贯的宗旨,始终同人民群众血肉相连,以更好地了解群众的需求,为人民谋福利。尤其是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变化迅猛,新情况不断涌现,需要解决的问题也层出不穷,在这样的背景下更需要领导者关注群众在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干什么,以便真正地读懂群众、读准群众。  相似文献   

10.
毋庸讳言,个别地方在为群众办实事的过程中,由于没有充分征求群众的意见,只是一厢情愿地去做所谓的“实事“,结果出现了“剃头挑子一头热“的现象,一方面群众不配合、“不买账“,甚至激化了干群矛盾;另一方面干部满肚子的委屈:怎么好心没好报,“好事“没有好结果呢?……  相似文献   

11.
前不久,报上登了这样一则事例:一位领导到基层调研,与群众交流时,在问了“家里几口人”、“收入怎么样”、“有没有什么困难”等几个简单问题后,竟无话可说,最后只好尴尬收场。在台下不会和老百姓交流,在台上说话也了无新意,不少干部习惯于重复上级领导说过的话。中央一级是总设计师,省一级是工程师,市县一级是施工队队长,乡村一级是技术员,职能不同,说话的要求也不一样。“上级淡认识,下级拿措施”,在某些地方却反了过来。一些基层干部讲起大道理来滔滔不绝,头头是道,却避而不谈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和办法,见谁都是那一套,让群众心生反感。如今,全党上下正大力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学会用群众语言和群众交流,是确保这项活动取得实效的一项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12.
朱庆国 《审计文汇》2006,(11):45-45
最近,凤城市边门镇审计室对辖区村民上访的20多个经济问题,逐个进行认真核查,依法予以处理或纠正,并主动承担有关责任,给了群众一个明白,还了干部一个清白,有效化解了干群矛盾,为当地农村的和谐发展做出了积极的努力,受到了领导和群众的一致好评。  相似文献   

13.
村组干部是党的方针、政策最基层的贯彻者,其素质如何直接影响着党的方针、政策的贯彻质量,影响着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看法和感情。当前,有些乡村在选用干部上方法欠妥,效果欠佳,影响极坏。具体说来有四种错误倾向:唯"胆且"选用。谁的胆子最大,群众最不敢惹,就选用谁。于是,一些盗贼、流氓、无赖、地痞堂而皇之地当上了村组干部,有的甚至刚一出狱就被选用。这些人对群众动不动就恶语相加,武力相逼。结果工作虽然"攻无不克",但是农民的负担却加重了,农民对党和政府的感情却变淡了。唯拳头选用。谁的家庭大、兄弟多、拳头硬、打得赢…  相似文献   

14.
<正>"对党委书记进行集中考核,既是一种鞭策,也是一种宣传,让我们基层干部群众知道书记在干什么,干了些什么,干得怎么样!"提到四川省宣汉县正在进行的乡镇党委书记集中考核一事,干部群众无不称赞。去年12月以来,宣汉县通过大会述职、干群打分、问卷调查、个别座谈、实地走访"五个锦囊",对乡镇党委书记的思想、工作、学习、廉洁自律及自身能力等情况进行全面考核了解,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欢迎。  相似文献   

15.
1995年初,在河南省郑州市金水区各村村民委员会换届过程中,发生了几起农民群众以反映村组干部问题为由的集体上访事件。区领导班子在疏导矛盾的过程中,发现群众集体上访的原因在于:村民参政议政渠道不畅,党员、群众对党支部和村委会涉及全村群众关心的村组事务不了解,要求增加工作透明度;村组经济管理混乱,尤其是财务制度不够健全,造成少数干部贪污挪用公款、挥霍浪费、大吃大喝请客送礼,群众对干部不信任,不放心,要求加强经济管理;村务不公开,致使少数干部以权谋私、弄虚作假,群众要求规范村组管理制度;村组干部作风不民主…  相似文献   

16.
常听一些村组干部这样抱怨:“我们操心费力地为群众办事,群众有时却不理解我们的苦衷。”我不禁要反问一句:“作为一名村组干部,你是否理解了群众?”我看有些村组干部得不到群众的理解,重要的一条是,他们根本不理解群众。比如有个村在征收提留款时,要求群众在5天内交齐  相似文献   

17.
在山东省的第六届村委会换届选举中,有一个比较流行的说法是,村里的干部怕“乱选”,县乡干部怕“选乱”。不少人认为:现在群众各干各的事,开会集合不起人,即使有人参加,让群众按自己的意愿投票,想选谁就选谁,那还不乱了套,“乱造”的结果当然是“选乱”了。事情真的是这样吗?根据笔者的了解,绝非如此。首先,群众是不是真的不愿到会参选?在以前的村委会换届选举中,由于候选人不是由群众直接提名的,选谁不选准他们说了不算,因而参选的积极性受到一些影响。这次不同了,候选人的提名权交给了群众,选谁不选谁真正由他们说了算…  相似文献   

18.
河北省涿鹿县温泉屯乡共辖10个建制村。自2006年村委会换届选举以来,全乡农村两委干部48人,交叉任职的有13人,书记主任一人兼的有5个村。在书记、主任不是一人兼的5个村子当中,都出现了两委关系不协调的问题,两委互不买账,各唱各的调,互相拆台,导致村里各项工作难开展,引发了干群矛盾,造成群众上访事件不断。针对这种状况,  相似文献   

19.
百组万户搞“三评”河南省郑州市南曹乡地处郑州市东南,有26个村委会、137个村民组,1万多户人家。许多年来不少村子没有公开过集体经济收支帐目,群众私下议论纷纷,虽有意见却找不到公道人。有的村组干部有问题说不清,没问题也说不清,说了群众也不信。干群离心...  相似文献   

20.
江西兴国县农业结构调整不下硬任务,不定硬指标,不给干部“压”担子,不“逼”老百姓,而是由县乡选 60个“调整产业结构示范村”, 600户“调整结构示范户”做样板,种什么赚钱,养什么效益好,让农民从田里、圈里瞧,究竟怎样安排生产计划,种养结构调不调、怎样调,让农民自己看典型,再思量定夺。这种方法深受农民的欢迎。 相形之下,一些地方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中,却强按牛头喝水,强替农民当家,硬要求农民种这、种那。很多时候,政府推广种什么,什么就卖不出去;干部号召种什么,什么就不值钱。群众埋怨干部瞎指挥,干部感到自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