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国输入型通货膨胀的特征及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本轮通货膨胀的性质是输入型通货膨胀,是在全球流动性过剩、通货膨胀加剧以及美国次贷危机爆发的国际背景下,在我国经济对外依存度高的国内背景下形成的通货膨胀。本轮输入型通货膨胀的传导渠道主要是国际贸易传导和资本流动传导。治理输入型通货膨胀需要将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以及其他经济政策结合起来,多管齐下;同时需要呼吁全球的大国要履行大国责任,共同治理全球通货膨胀。  相似文献   

2.
张兰 《企业研究》2012,(11):76-78
随着中国经济形势好转和世界经济复苏,在全球流动性过剩的背景下,美元贬值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中国已经感受到来自海外的通货膨胀压力,特别是输入型通货膨胀正成为中国需要面对的又一个问题。与此同时,输入型通胀压力对推动我国物价走高的影响也是越来越直接,如何应对输入型通货膨胀,将会成为我国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主要通过实证分析证明货币供给输入型通货膨胀异常情况的存在,然后就货币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异常原因进行分析。通过对历年我国外汇储备、货币供应量和CPI数据实证分析,证明我国外汇储备的快速增长和货币供应量的增长并没有带来严重的通货膨胀。从货币供应量和物价水平的反常规关系和政府对外汇占款的对冲策略出发,探讨货币供给途径输入型通货膨胀的异常。  相似文献   

4.
叶红梅 《民营科技》2009,(11):29-29
对通货膨胀的传导途径进行分析,发现国外商品的价格传导、货币供给传导、成本传导是三种主要传导途径,在此基础上阐述输入型通货膨胀不但增加了我国国民经济运行风险,而且还带来了扭曲分配关系等诸多影响。根据我国输入型通货膨胀发生的条件及其传导途径,我国要防范和化解这一通货膨胀,必须多管齐下、综合治理,努力减缓国际市场价格上涨的冲击。  相似文献   

5.
输入型通货膨胀主要通过国际产品价格、汇率制度调节机制和国际资本流动这三个路径进行传导。首先,原油、铁矿砂和大宗农产品等初级产品进口价格波动上升的同时,我国对初级品的进口需求不断提高,从而助推了国内物价水平的上涨。其次,人民币升值对国际市场通货膨胀的传递产生一定的抑制作用,但作用有限。最后,我国外汇储备的提高使外汇占款形式投放的基础货币增加,进而产生更大的通货膨胀压力。  相似文献   

6.
当前我国正处于高通胀的不利状态下,百姓的实际购买力大幅缩水。目前通货膨胀的原因为进口原料价格上涨所导致的输入性通货膨胀,由于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的有效供给不足及国家错误的货币政策。政府面对通胀,通常的对策是通过打压经济来减少货币的需求。那么在通胀情况下,个人应如何规避风险。  相似文献   

7.
近期中国出现了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态势,CPI自2010年5月较上月增长超过3%以来连续走高,2010年10月CPI较上月增加4.4%,11月这一数字达到了5.1%。持续上涨的物价给居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压力,物价满意度创11年来新低。通货膨胀的成因主要有需求拉上型、成本推动型和输入型三大类,每一类又有其不同的构成部分。那么,究其原因,我国新一轮的通货膨胀是受哪种类型的影响,近年或内外经济形势以及应对其采取的措施对中国最近的通胀现象又有何影响。文章将以统计指标为依据结合文献资料通过对3种原因的论述分析阐述观点,得出个人看法与结论。  相似文献   

8.
本刊讯 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经济学家厉以宁近日说,如果国际油价、铁矿石价格和粮食价格继续上涨,输入型通货膨胀将不可避免。3%的通货膨胀率警戒线是适用于西方的,而从近期来看,中国维持9%的经济增长率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9.
将货币因素与输入性因素(如汇率、国际石油价格等)引入新凯恩斯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框架构建高阶滞后的混合菲利普斯曲线模型,并利用1995年第1季度至2013年第2季度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结果显示:总需求变化对我国通货膨胀率的影响很小,而货币因素与输入性因素(如汇率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变化)成为影响我国通货膨胀率的重要因素;我国通货膨胀主要受到前瞻性预期的影响,而通胀惯性对通货膨胀水平的影响不大;相对而言,货币因素对我国通货膨胀具有最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目前中国经济明显复苏,世界经济存在向好迹象,与此同时,通胀预期开始抬头。据2010年1月份国家统计局资料分析认为,2010年会导致通胀有三方面,一是输入性通货膨胀,即国际市场上石油、铁矿石、棉花等大宗原材料价格的暴涨,由于我国部分重要  相似文献   

11.
我国存在通货膨胀这一客观事实,已被经济理论界普遍接受。随着物价全面上涨的持续化,通货膨胀逐步形成人们的预期,这对我国当前正在进行的政治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都将产生极大的不良影响,必须及时控制通货膨胀。下面我将分别从通货膨胀的含义、通货膨胀的分类、通货膨胀能否刺激经济增长、以及治理通货膨胀的对策等四个方面对在经济理论界有代表性的一些观点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2.
通货膨胀是一个具有历史重演性的经济现象。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的同时,也反复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我国在经济发展进程中已经遇到并且今后可能还会遇到的难题。由于我国的经济发展既处于经济起飞的初始阶段,同时又处于体制变革的转轨时期,诸多因素的变化相互交织,使我国的通货膨胀问题显得更为复杂。鉴于我国改革开放以来经历了多次通货膨胀,并且最近通胀压力又有所加剧,从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状况入手,分析通货膨胀的成因,提出减缓目前我国通货膨胀的对策。  相似文献   

13.
于光耀 《经济界》2011,(5):75-79
本文在介绍我国通货膨胀预期指数构建方法的基础上,分析了通货膨胀预期与经济运行、通货膨胀的周期性与因果关系,从历史的角度研究了经济滞胀时的通货膨胀预期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特征。研究指出,为了避免经济摆脱“滞胀”后又陷入“衰退”的泥潭,当前必须先改变我国经济下行的态势,并在此基础上合理引导通货膨胀预期。  相似文献   

14.
在经济转轨与产业升级的历史进程中通货膨胀一直是焦点问题。本文将中国分别纳入与代表性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构成的经济系统,提炼双向通胀溢出特征,认知中国输入型通胀的程度、来源和主要传导渠道。实证结果表明:中国受到来自发达经济体和发展中经济体两个方面的通胀影响,与内源性形成四六开格局;输入型通胀的影响在三个季度到一年的时间段尤为突出;并且来自贸易渠道的影响强于来自外国直接投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论货币、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货币既是推动经济增长的动力,又是诱发通货膨胀的直接原因。通货膨胀在短期内能刺激经济的增长,从长期看有害无利。治理通货膨胀要继续实现稳健的货币政策,经济增长要摒弃依靠货币推动的速度型方式,转移到效益型轨道上来,这就必须转变投资观念,严格控制投资规模,努力提高投资效益。本文拟从货币、通胀与经济增长的内在机理出发,探讨抑制通货膨胀、稳定经济增长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6.
自2007年8月美国"次贷危机"全面爆发以来,美国宽松的货币政策、国际需求的旺盛以及全球各地不断的战乱和自然灾害,使得大宗商品价格居高不下,作为一个外贸经济依存度偏高的经济大国,中国面临的输入性通货膨胀无疑是对国内通货膨胀火上加油。此外,中国处于一个高速发展时期,巨额的信贷量、国际收支双顺差以及国外"热钱"的涌入,造成了国内流动性过剩,给资产泡沫的形成提供了温床。本文重点探究了中国输入性通货膨胀的传导机制和形成根源。  相似文献   

17.
美国政府第18次关门于10月16日宣告结束。此次政府关门给美国居民基本生活带来的影响虽然不大,但对美国经济还是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此外,伴随着国债上限问题,我国也面临着承担美国违约和通货膨胀输入的风险。  相似文献   

18.
自2010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大宗商品、国内农产品、房价的持续升高,我国的物价指数不断攀升,我国经济进入通货膨胀周期已经得到各方的一致认同,社会各界的通过膨胀预期不断加强,政府也将防止通货膨胀作为当前经济政策的主要任务。在上述背景下,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同通货膨胀的现状、成因并简要分析了在当前情况下应对通货膨胀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通货膨胀是市场经济运行过程中难以避免的一个客观经济现象,而掌握好认定通货膨胀的科学方法并采取切实可行的应对措施,对于保持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无疑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结合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通货膨胀治理经验,再谈最近几年我国通货膨胀现象,得出我国治理通货膨胀方法。  相似文献   

20.
通货膨胀是指物价水平普遍、持续上升。有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推动型通货膨胀、结构性通货膨胀等几种类型。关于通货膨胀对经济发展是否有利,经济学家对此没有一致的看法。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观点:有利论认为,通货膨胀,尤其是温和的通货膨胀有利于经济发展,在他们看来“通货膨胀是经济发展必不可缺的润滑剂”。不利论认为通货膨胀是不利于经济发展的。中性论认为,通货膨胀与经济增长并没有什么必然的联系。他们认为货币在经济中是中性的,从长期来看决定经济发展的是实际因素(如劳动、资本、自然资源等),而不是价格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