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和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条例。 1.本条是对制定本条例的目的和依据的规定。 2.制定本条例的目的:一是为了保证《中华人  相似文献   

2.
第一条(目的和依据) 为加强产品的标识管理,促进公平交易,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上海市产品质量监督条例》以及其他法律法规,结合本市实际情况,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3.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正确、及时处理产品质量申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属于《产品质量法》调整范围的产品,用户、消费者发现有质量问题,有权向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第三条 各级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应当设置专门的工作机构或者专职人员,负责处理产品质量申诉。 第四条 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处理产品质量申诉,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 (三)行政合法性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四)行政高效和便民原则。  相似文献   

4.
产品质量申诉处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正确、及时处理产品质量申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属于《产品质量法》调整范围的产品,用户、消费者发现有质量问题,有权向技术监督行...  相似文献   

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正确、及时处理产品质量申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属于《产品质量法》调整范围的产品,用户、消费者发现有质量问题,有权向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提出申诉。第三条各级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应当设置专门的工作机构或者专职人员,负责处理产品质量申诉。第四条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处理产品质量申诉,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三)行政合法性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四)行政…  相似文献   

6.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用户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第二条凡在本市行政区域内从事产品生产、销售以及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活动,必须遵守本条例。本条例所称产品,是指经过加工、制作,用于销售的产品。建设工程不适用本条例,但建筑材料、装饰材料适用本条例。军工产品不适用本条例,但军工企业生产的民用产品适用本条例。第三条鼓励推行科学的质量管理办法,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鼓励企业产品质量超过地方标准、行业标准、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第四条县级以上技术监督行政管理部门负责本辖区内的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其他有关行政管理部门和行业主管部门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负责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工作。  相似文献   

7.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正确、及时处理产品质量申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属于《产品质量法》调整范围的产品,用户、消费者发现有质量问题,有权向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提出申诉。第三条各级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应当设置专门的工作机构或者专职人员,负责处理产品质量申诉。第四条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处理产品质量申诉,应当遵循以下原则: (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 (三)行政合法性和行政合理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第一章 总则第一条 为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正确、及时处理产品质量申诉,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以下简称《产品质量法》),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属于《产品质量法》调整范围的产品,用户、消费者发现有质量问题,有权向技术监督行政部门提出申诉.第三条 各级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应当设置专门的工作机构或者专职人员,负责处理产品质量申诉.第四条 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处理产品质量申诉,应当遵循以下原则:(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二)保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原则;(三)行政合法性和行政合理性原则;(四)行政高效和便民原则.  相似文献   

9.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提起诉讼的期间内不行使其权利,即丧失了请求法院依诉讼程序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的权利。《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三条就产品质量案件的诉讼时效作出了专门规定。与《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一百三十七条相比较,《产品质量法》第三十三  相似文献   

10.
任何法律的产生都有它的立法原则,《产品质量法》也不例外。《产品质量法》第一条明确规定:“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本法。”从该条规定可以看出,我国《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原则是多方面的,但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就是“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这一原则就像一根红线贯穿于《产品质量法》的始终。  相似文献   

11.
第一章总则[本章概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总则共十一条,对产品质量法的立法目的,适用范围,内部产品质量管理制度,生产者、销售者的产品质量责任,有关产品质量的禁止性规定,推广科学的质量管理方法,各级人民政府的质量管理责任,产品质量监督体制以及检举、奖励制度和不得排斥非本地区或者非本系统企业生产的质量合格的产品等作了原则性的规定。第一条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提高产品质量水平,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制定本法。[释解] 本条是关于产品质量法立法目的的…  相似文献   

12.
第一条 为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有效性,扶优扶强,避免重复检查,规范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产品实行免予政府部门实施的质量监督检查(以下简称免检)制度。免检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免于各级政府  相似文献   

13.
《巴蜀质量跟踪》2002,(19):60-6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对产品质量的监督管理,明确产品质量责任,保护用户、消费者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经济秩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结合四川实际,制定本条例。  相似文献   

14.
《产品质量法》在规定生产者、销售者承担产品质量责任和履行义务的同时,也赋予生产者、销售者一定的权利。一.申请质量认证权 1.申请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权申请企业质量体系认证是《产品质量法》第十四条第一款赋予生产者、销售者的权利。企业有权根  相似文献   

15.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完善本市土地有偿使用制度,规范土地使用权出让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上海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办法》等法律、法规的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 (适用范围)本办法适用于本市行政区域内国有土地使用权的出  相似文献   

16.
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告第五十九号《上海市标准化条例》已由上海市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五次会议于 2 0 0 1年 12月 2 8日通过 ,现予公布 ,自2 0 0 2年 3月 15日起施行。上海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2 0 0 1年 12月 2 8日第一章 总 则第一条 为了加强本市标准化工作 ,促进技术进步 ,保证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提高社会经济效益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实施条例》和其他有关法律、行政法规 ,结合本市实际情况 ,制定本条例。第二条 本市行政区域内的单位和个人 ,在生产、经…  相似文献   

17.
《监督与选择》2006,(4):2-2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提高产品质量监督检查的有效性,扶优扶强,避免重复检查,规范产品免于质量监督检查工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产品质量工作若干问题的决定》,制定本办法。第二条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对符合本办法规定条件的产品实行免予政府部门实施的质量  相似文献   

18.
原《产品质量法》对监督抽查结果的公告,只有一句话:“产品质量抽查的结果应当公告。”规定过于简单。新《产品质量法》对此作了较多的补充,特别是对质量不合格的产品怎样公告作出了较详细的规定: “第十七条 依照本法规定进行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不合格的,由实施监督抽查的产品质量监督部门责令其生产者、销售者限期改正。逾期不改正的,由省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部门予以公告……”  相似文献   

19.
第一条 为加强对产品质量认证机构的管理,使产品质量认证机构的认可工作规范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认证管理条例》的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产品质量认证机构的认可是指国家根据统一的审查、评定条件,对申请开展产品质量认证工作的机构进行审查、评定并颁发证书,证明其有资格面向社  相似文献   

20.
2000年7月8日,第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决定》,该《决定》自2000年9月1日起施行。根据该《规定》,新的《产品质量法》共74条,在原法的基础上新增了25条,删除两条,修改20多条,原法三分之二的内容有所改动。修改后的《产品质量法》更加规范了企业产品质量约束机制,加大了对企业产品质量违法行为的法律制裁力度,同时也为企业营造了更为平等、轻松的竞争环境。为全面提高我国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