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中国的视觉传统文化中充满了丰富的隐喻思维。丰富的隐喻使得广告更加生动、形象、富有乐趣,它甚至被认为是现代广告基本传播形式的核心。本文主要分析了当代广告创作对中国传统隐喻图像和符号的借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和哲学观念与广告视觉传播的整合以及中国传统视觉隐喻在广告中的现代转化几个方面。广告对传统视觉隐喻资源的借用要做到取"形"延"意"传"神",传统资源在如今新的文化形态、审美风尚和社会语境中还需要获得与现代性特征的新的结合,以此来适应当今消费者的文化心理口味。  相似文献   

2.
视觉文化语境下的网络狂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视觉文化这个古老的话题,从来没有像电子传播时代这样被重视,今天,人类已从“读字时代”迈入了“读图时代”。本文论述了网络传播时代视觉文化的历史回归与电脑网络传播的先天视觉特征,分析了网,络的视觉狂欢现象及其对人的影响,并提出要努力使网络视觉文化得到不断升华。  相似文献   

3.
现代社会各种文化错综交杂在一起,人们的思维方式、艺术诉求呈现复杂、求新、多元化的发展趋势,微观摄影正以一种特殊的视觉体验被艺术家所关注。论文从微观影像的定义、起源、在现代摄影中的表现形式等方面阐述了微观影像对现代摄影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文章从视觉文化理论和教育传播理论两个方面理论入手,主要探讨教育传播过程诸要素与视觉文化的关系,并探讨如何在教育过程中发挥视觉文化的作用,协调教育传播过程诸要素以形成完美的视觉文化,最终实现教育过程的优化。  相似文献   

5.
进一步搞好东北文化建设,是振兴东北经济和增强社会发展向导力和内推力的不可缺的“软件”,而这就要汲取传统的、国际的与共性的三个文化源泉,同时要彰显东北自身的人文特色、时代特点和地域风情,即彰显东北自身的文化“个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分析中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探索了中国本土文化对外传播的重点与难点。强调我国跨文化传播的宗旨首先是要保证本土文化对外交流渠道的畅通,在此基础上推动文化的进步与发展。同时论证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必须以文化间性主义为理论依据,抓住契机,讲究方法,巧妙传达本土文化精髓。这样才能更好地顾全共性与个性两个层面的客观实际,拥有更深更广的文化交际的可能与发展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纵观中国慈善事业经历了古代、近代和现当代的演进过程。遵循我国慈善事业发展的历史轨迹,挖掘其深层次的慈善文化基因,立足于传统与现代、历史与现实的逻辑进路,以期识别慈善事业发展的共性与个性,为当代慈善事业与慈善文化的传承与创新提供借鉴与启示。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艺术理念涉及伦理、道德、审美、与宗教等方面。其本质特征是人们适应生活的写照.是对民族传统生活和情感的视觉写照,是一种视觉语言对传统生活的写照,而把这些传统理念运用于现代视觉设计的有:文学、文字、书法、工艺美术、民间艺术、水墨画等。中国传统文化理念绝不是狭隘的、片面的传统膜拜和崇尚.而是视觉设计在世界的“国际风格”多元化潮流之后形成的传统在现代中的延伸。  相似文献   

9.
视觉文化理论是以视觉的概念为主轴讨论现代与后现代社会中所产生的文化意义与主体体验。本文选取了传播范围较广,观众较多的电影《风声》作为例证,从多重凝视的角度来进行分析,以较通俗的方式展现视觉文化理论的一角。  相似文献   

10.
电子媒体传播技术的出现引发了人们生活方式和交流方式的巨大改变,社会文化出现了多元化和视觉化的新特点,在此背景下的艺术教育要突破狭隘的精英文化的局限,贴近现实生活,注重培养学生的多元文化理解能力和视觉解读能力。  相似文献   

11.
"金融文化"一词1934年被陈岱孙在题名为"金汇本位与战后之欧洲金融"中提及,在当时并未引起理论界和实践界的关注。至今80年中很长一段时间少有人提及,直到最近20年才日益受到追捧。但发展至今,理论界对于金融文化的认识并未达成共识。从金融文化内涵、结构和核心要素等几个方面总结分析,对于解读"金融文化"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  相似文献   

12.
从“文化”到“文化生产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是作为与经济、政治相并列的三大形态之一而存在的,并反映和反作用于人类经济活动和政治活动,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深层支撑。发展文化生产力是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3.
企业文化的全球视角及其本土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企业文化在全球视域里被普遍关注,这是基于其共性,即它对企业发展的重要作用.企业文化也有其个性,即本土化特征.企业文化的本土化实质上就是企业的地域性、人文背景及历史文化积沉等因素所限定的结果.中国要进行企业文化本土化建设,应该研究中国特色的企业文化内涵,形成高凝聚力的企业核心价值观;认真研究企业文化的内在机制,通过严格的制度管理整合培育观念文化;跨文化企业可以通过建立共享文化,加强不同文化的沟通与融合.  相似文献   

14.
《白鹿原》中白嘉轩形象对儒家文化的阐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白嘉轩是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塑造的一位儒家道德传统的忠实实践者,是一个极为复杂的审美创造的典型。白嘉轩是儒家文化渗透到旧乡村伦理道德的化身。他身上既有我们民族非常优秀的文化品格,也有着无法摆脱的心灵缺陷。面对艰难世事,面对生存的挑战,’白嘉轩内心无法平衡理想与现实之间的矛盾,生存的强烈欲望必然战胜道德的教义,从而显现出人的本我面目。生存状况的无奈使他不能成为独立于环境之外的理想范畴的仁义圣人。儒家文化使他身上交织着美与丑、善与恶,他既美丽又丑陋,既崇高又渺小。  相似文献   

15.
旅游文化研究是旅游学研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关于旅游文化的研究起步比较晚,历史比较短,对于一些基本问题的看法,由于理解、角度的不同,各个学者观点不一,分歧很多,呈现出纷繁复杂的局面.总结了目前关于旅游文化结构体系的几种观点,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看法,以期对理论探讨和实践指导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多维视角旅游文化研究简论   总被引:9,自引:2,他引:9  
以多维视角研究旅游文化,应当成为一种值得提倡的基本研究方法,可以全面、深刻地把握旅游文化的本质、内涵和各方面的内容,对于深入全面地研究旅游文化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7.
中国的戏曲艺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如果说叙事抒情是戏曲艺术的表现目的,程式化的唱念做打,生旦净丑就是她的过程了。不管时代怎样发展,艺术表达形式如何变迁,程式都是构成戏曲的灵魂所在,没有程式就不成其为戏曲。本文将从戏剧艺术对生活之美的"夸张性放大"及其对"中国之美"的依托两个方面,探讨戏曲程式存在的必要性,并且分析在当前的艺术条件之下,戏曲艺术程式所面临的挑战及其原因。以期中国的传统艺术瑰宝———戏曲,能够更广泛的吸取时代的气息,在不改变立场的前提下,更广泛的深入大众、展现魅力,并且得以传承。  相似文献   

18.
在英汉两种语言中,方位名词"东"和"西"的联想意义不尽相同,由此可折射出中、西民族文化心理差异。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草根文化"在社会各领域中频繁出现,尤其是在高校中,"草根文化"以其丰富多彩的形式、五花八门的内容和纷繁复杂的种类受到了当代大学生的喜爱。"草根文化"自身具有两重性,它的广泛传播影响着当代大学生价值观念的形成。探索如何利用"草根文化"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具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沧浪之水》深刻揭示了中国传统"权力"文化对"人性"的扭曲与消解。池大为面对的,不仅仅是"权力拥有者"与"权力消费者"层面,更重要的是需要面对家庭、亲友及整个社会对权力的崇拜心态。当他身处的整个社会都以"权力"作为思维的出发点,来衡量池大为的所谓的健全人格和精神操守时,池大为所有操守的意义都被彻底化解,他与周围群体之间也完全失去了"精神对话"的可能。池大为要融进这个群体,惟有选择屈服。池大为不是屈服于权力,而是屈服于"权力"思维体系即"权力文化"。这是池大为的悲剧,但更是中国传统"权力"文化的悲剧。小说的深刻意义就在于揭示了这种文化悲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