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发展模式的历史理论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经济发展中,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因其有力地推动过一些国家和地区的经济起飞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赞誉;亚洲金融危机爆发后,这种模式又受到众多的否定和非议。从历史和理论角度分析,我们认为,政府主导型市场经济发展模式对当今发展中国家仍然具有启发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权威主义政体、薄弱的经济基础和特殊的地缘政治经济环境是韩国政府主导型经济发展模式形成的背景。在"经济发展第一"思想的指导下,以高素质、高效率为特点的"强政府"遵循"指导资本主义"原则,对经济进行了有效地政府干预,使韩国政府主导型发展模式取得了巨大成功。鉴于现阶段我国实行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韩国政府主导型模式存在很多相似性,认真研究其模式的形成、变化及成功要素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技术引进的日韩模式分析及我国发展战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技术引进是落后国家取得后发优势的重要手段,也是国家创新体系建立完善的关键。二战后,中、日、韩都从国外引进了大量的技术,但成效却相距甚远。本文通过分析日、韩模式的成功之处,结合我国技术引进中存在的缺陷,为今后我国的技术引进提出了相应的策略建议。  相似文献   

4.
1994年广西荔浦县全年接待游客5.7万人次,旅游收入60万元,在桂林地区旅游工作会议上被列为旅游开发第二梯队。1995年开发了丰鱼岩之后,全年接待游客剧增到34.5万人次,旅游收入达660万元。1996年,游客人数继续增长到49.3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372.7万元。纵观荔浦旅游发展态势,我们不禁要提出一个问题,荔浦县的旅游业在这么短短的一两年内怎么获得了如此突飞猛进的发展呢?  相似文献   

5.
东亚经济的高速增长令世人瞩目,高速经济增长的不平衡诱发金融危机,科技进步发展缓慢、国际竞争力下降,资本市场的过早开放,引发泡沫经济等等,成为引发金融危机的深层原因,政府应发挥主导作用,进行必要干预,以弥补市场失灵。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关于政府干预经济的各种主张。重点分析了东亚各国家、地区经济腾飞的经验,分析了政府在其经济发展中的积极作用、对经济进行干预的正确决策;总结了他们遭遇金融危机的教训,指出正是他们的政府对经济进行的不恰当干预导致了金融危机的发生。以此为基础,指出了为保证本国经济的健康、快速发展,政府该扮演的角色和采取的政策。  相似文献   

7.
“东亚模式”和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分析了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起源,政府发挥经济主导作用的范围和正确实施政府主导型旅游发展战略的要点。  相似文献   

8.
从浙江民营经济的发展看政府作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人曾被派赴浙江短暂学习考察了一段时间,感受颇深的是浙江民营经济发展与政府作为的良性互动,特别是政府准确把握作为与不作为的度很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9.
从“租金导向政策”看政府的“善意创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主流寻租理论在寻租活动分析中基于的前提假设和分析方法存在不完善之处,结合我国普遍存在的政府运用“租金政策”有效干预企业运行的现象,提出了政府“善意创租”的观点;阐述了在特定政治、经济条件下,发展中国家政府实行“租金导向”政策,对提高企业运行效率和促进经济发展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政府模型经历了专制型政府、放任型政府、管制型政府、服务型政府的历史演变,通过对政府模型演化的历史考察,不仅能深化我们对服务型政府的理解,更能加深我们对建设服务型政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1.
网络问政:民意的舆论诉求与政府的规制供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迅速成长的网络公共领域成为民意诉求的重要舆论阵地,"网络问政"成了信息时代政府汇集民智、了解民意、消解舆情以提升执政能力的重要形式。然而网络具有信息工具载体的属性决定"网络问政"只能对民主政治制度建设供给不足起到发现作用和对政府的廉政建设起到补充监督作用,网络舆情又会产生夸张放大效应且缺少有效的管理规制,由此影响政府的"善"治,甚至形成公共政策失误的管理陷阱。政府应当重视对网民"问政"的素质与能力培育,强化对网络秩序的监控与规制供给,完善对"网络民意"的政府应答机制。  相似文献   

12.
时下,在网络产业领域,分拆式改革的呼声甚高,有的网络产业已经进行了分拆,如电力、电信、民航等,有的正在紧锣密鼓地制定方案,如铁路等。由于网络产业绝大多数属于基础产业,事关国计民生,所以,对其改革应慎重研究、对症下药。本文认为,致使我国网络产业存在诸多问题,运营绩效较差的深层次原因是网络产业的行政性垄断经营而不是网络产业的垄断结构,故而,对网络产业的改革应立足于政企分离而不是分拆。  相似文献   

13.
企业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发展、壮大、成熟 ,实施名牌战略是其必然选择。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区域名牌战略面对的局势及不足之处 ,提出了通过企业名牌创新和政府的适度干预来发展区域名牌 ,繁荣区域经济的策略与措施。  相似文献   

14.
国有企业的改革是市场取向的,有了第一步产权改革后,并不意味着政府可以不管企业,而是应该合理界定政府介入企业的途径。从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来看,政府在国有企业制度变迁中负有义不容辞的职责,政府在国有企业制度变迁中应发挥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15.
企业文化建设及其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文化的核心内涵是企业价值观。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管理现代化的必然要求。在我国的企业文化建设实践中,已形成"三层次说"、"一本三涵"、CIS构建等五种企业文化构建模式。  相似文献   

16.
熊鹭 《西部金融》2011,(6):43-45
日本政府债务占GDP的比例已连续多年居发达国家之首,且这一比例仍在不断增长之中.通过分析日本的债务困境,对我们有几点启示: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适度;二是通缩环境中要有意识的控制政府债务规模;三是经济危机过后要警惕债务危机.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从公司治理理论的视角出发,通过分析国有企业公司治理的现状,治理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原因,提出了完善国有企业内部和外部治理机制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随着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数字经济释放的发展红利日益凸显。现有文献研究表明,数字金融的发展通过缓解企业融资约束显著促进了企业创新,然而较少从资金来源角度深入探究数字金融缓解企业融资约束的市场机制与政府作用,更缺乏相关经验证据。本文认为,在数字金融通过缓解融资约束促进企业创新的路径中,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同时发挥作用,进而选择用商业信用和政府补贴分别作为反映市场机制和政府作用的代理变量进行理论探讨和实证检验。数字金融的发展会降低企业之间和政府与企业之间的信息不对称程度,这将有利于企业获得更高的商业信用和政府补贴,进而更好地满足企业创新的资金需求,促进企业创新活动。相比之下,政府补贴对企业创新的促进作用比商业信用更为直接和有效,其在数字金融促进企业创新中的正向中介效应通常也比商业信用更强;商业信用的中介效应会因市场环境的变化而变化,表现为当宏观经济上行、市场处于扩张状态时更强;政府补贴的中介效应受到政府发展战略的影响,表现为政府越重视和鼓励创新则越强;国有企业比非国有企业、大型企业比中小企业更容易获得更多的商业信用,因而商业信用的中介效应在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中可能相对更强;而政府补贴中介效应的企业异质性与政府补贴偏好相关,政府更倾向于支持哪类企业的创新活动,则在该类企业中政府补贴的中介效应较强。利用2012—2020年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数据的经验分析结果支持上述观点。相比现有文献,本文基于资金配置的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对数字金融促进企业创新的机制进行探讨,并对商业信用和政府补贴的中介效应进行比较和异质性分析,从资金配置方式角度拓展了数字金融领域的研究视角,也从数字金融角度深化了资源配置机制(市场与政府的关系)的研究。本文研究发现,数字金融对企业资金配置的改善存在市场机制和政府调控两种方式,进而数字金融对企业创新的促进具有市场力量和政府作用两条路径。因此,在积极推动数字金融健康发展的同时,一方面要进一步完善市场机制,挖掘和发挥数字金融的共享和普惠优势,使所有经济主体在统一的大市场上平等地享受资金配置优化带来的红利;另一方面要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继续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并增强政府补贴、政策优惠等的针对性、导向性和信号性。  相似文献   

19.
要提高农民收入,政府职能转变到关重要,目前,我国政府在提高农民收入中存在着体制的城乡差别化,管理目标的自利化,行政指导的指令化,服务的滞后化等问题,其根本原因在于;公共政策失败,政府本身是经济人,缺乏激励约束监督机制,政府没有跨越从管制的管理走向服务的管理模式等,基于此,入后,中国政府应扮演好三个角色,即社会角色,裁判角色,服务角色。  相似文献   

20.
日本小泉政权的行政结构改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泉纯一郎于2001年当选为日本首相,上任伊始就开始实施从社会系统到经济体制的结构改革。2004年的小泉二期内阁依然以行政构造改革为主要任务,力图使日本经济重新走上长期健康发展的轨道。本文在对这一改革的时代背景、主要内容做出综述和评价的同时,对改革的前景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