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特别是城市商业体制的改革,明显地看出现行的商业统计制度已不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急待改革。目前,城市商业在管理体制、批发体制、经营方式等方面都进行了重大改革。这种组织机构、职责权限、工作任务和经营力式的变动,必将要求统计的任务、范围、指标设置和统计工作的组织、方法、制度作出相应的变更,才能适应新形势下,国家和企业进行计划管理、统计监督、检查的需要。当然,商业统计改革牵涉的面很广,问题很多,本文仅就统计的范围、内容、指标设置和统计方法等提出一些粗浅的看法,供研究参改。一、从全社会出发,统观全局研究商业统计,进行总体设计城市商业体制一项根本性的改革是政企分开,企业成为自主经营的经济实体。各级商业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对自贡市城市发展历程和城市商业经济发展状况的综合分析,讲述商业网点总体框架及其重要性,明确网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关系,指出商业网点规划如何引导商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方法步骤.  相似文献   

3.
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商业建筑,是一个城市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反映,是各种经济信息交汇、交流的重要场所,是构成城市整体环境最亮丽、最具活力的风景线.下面介绍商业建筑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商业概念问题是《商业经济学》中的一个重要理论问题。我国经济学界早在六十年代就对这个问题进行过讨论。当时对什么是商业?商业的涵义应该怎样理解?在认识上存在着分歧。至今在一些公开出版的高等院校教材和商业词汇中,对这个问题的表述也不尽一致。为了进一步开展商业概念问题的讨论,搞好商业经济理论研究,本文将国外有关商业概念方而几种有代表性的学说作简单介绍和评议,以开阔视野,供讨论时参考。  相似文献   

5.
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及其优化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及其优化关系到城市商贸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城市品味的提升。指出了我国城市商业网点布局存在的问题,并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提出了优化我国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城市零售商业网点布局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城市零售商业企业是以商品直接供应消费者用作生活消费,或供应社会集团单位作为非生产性消费为基本任务的商业企业。它处于城市商品流通的最后环节,把产品送到消费者手中。这些商业群体叫城市零售商业网点。一、城市商业在城市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城市从产生的第一天起,首先就是作为经济实体而存在的。任何城市,如果没有经济活动,它也就没有生命了。这种经济活动当然包括生产、交换、分配、消费的全过  相似文献   

7.
<正> 就商业体制改革而言,和整个经济体制改革一样,必须以城市为重点。我国设市建制的城市有三百多个,它们中间有一批是全国或一定经济区的中心城市。本文试就推动中心城市商业体制改革的几个问题略加论述。  相似文献   

8.
商业集聚是产业集聚现象的一个特例,是流通领域的一种特殊现象.本文通过对商业集聚文献的梳理,时商业集聚的形成进行了经济学分析(Hotelling模型分析、集聚经济分析),论证了商业集聚在现代城市、产业园区、商业街、商务中心区等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我国Mall热的发展与城市零售商业的再整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洹 《经济问题》2006,(9):79-80
2002年以来我国流通领域明显地出现了一个建设“Shopp ing M a ll”式零售业态的热潮,给已有的城市商业和城市经济带来了冲击。通过对M a ll业态本身和M a ll热的分析,得出了这是国内城市零售商业的一次再整合,是一次产业内部结构调整的结论。这次整合具有优化产业组织的作用,可能给城市商业甚至城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一个新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商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商业部门在做好城市商业工作的同时,进一步面向农村,集中更大的力量做好农村商业工作,活跃农村市场,繁荣农村经济,更好地把支援农业、支援农业集体经济放在第一位,更好地把商业工作转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在经济上进一步加强城乡联系,巩固工农联盟,这是当前我国商业工作的一个具有巨大革命意义的任务。  相似文献   

11.
商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福建省经济总量的持续增长,福建的商业服务业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可是相对其他行业,目前福建的商业服务业还比较滞后,还没形成一批高素质的商业服务企业。当前,福建省正在全面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在这个战略进程中,加快发展现代商业服务业是落实“海西”战略、构建和谐社会、完善城市功能、提升城市生活品质的重要举措。对此,我们应该将商业服务业提升到更高的战略层面,积极寻求对策,借鉴国内外商业服务业的先进模式和经验,推动商业服务业发展,让它为福建经济作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社会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也加速了我国的经济转型,农业、工业、第三产业的协调发展推动了城乡一体化的实施。商业经济发展既是城市间沟通与区域发展的纽带,同时也是乡镇地区拉近与城市生活水平的重要落脚点。发展商业经济要将地域发展作为首要前提,将城乡作为发展经济的整体来进行规划。  相似文献   

13.
中央苏区商业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史学界及经济学界对中央苏区经济史进行了可贵的探讨,有不少论著,但对这一时期的商业情况述及甚少。本文拟就这一问题略作述论。 商业是组织商品流通的一种经济形式,它是生产和消费,农业和工业,农村和城市之间经济联系的不可缺少的纽带。地处农村的中央苏区,农业和手工业占绝对优势。因此,红色区域的农副产品同白色区域(敌占区)工业品(主要是布匹、食盐的、煤油、药材等)的交换,就必然形成敌我之间的尖锐的经济斗争。与此同时,苏区的商业受到奸商地富的残酷剥削。因此,中央苏区的商业经历了极为艰苦的历程。它是在激烈的革命战争和落后的农村环境中产生的。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前无借鉴到积累了丰富经验的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14.
当前中国经济处于高速发展阶段,与之相随的是人口大量向中心城市涌入。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中心城区的人口与就业日趋饱和,城市发展向郊区拓展。上海的轨道交通建设对城市人口和产业向郊区转移的过程起到了重要作用。在郊区基于轨道交通站点进行的城市开发中,合理的站域商业开发有利于形成“郊区居住/办公+商业开发+大规模公共交通”的稳定的发展局面。因此,对于上海郊区站域商业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为跟上我国第三产业迅速发展的客观形势,积极开展中国商业地理学的研究和教学、科研活动,中国商业地理研究会于1986年8月5日至9日在河北省秦皇岛市召开了第二届学术年会。出席会议代表共213名,他们大都来自全国各地大专院校、中等专业学校从事经济地理与商业地理教学的工作者和财贸系统从事规划工作的专职干部:中国地理学会《经济地理》编辑部、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编辑部、甘肃人民出版社的有关编辑,也应邀参加了会议。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33篇。研究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地理系杨吾扬教授致  相似文献   

16.
中国商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综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由香港大学亚洲研究中心主办的中国商业史国际学术研讨会于1996年7月12-13日在香港举行。日本、英国、澳大利亚、美国、中国大陆和香港等地的近30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这是国际学界首次以中国商业集团为焦点,讨论明代以来中国商业集团的勃兴演进,商业网络的建构、运作及其所依托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围绕着(1)传统中国的商业集团:形式。结构和演化;(2)晚清改革中的近代型公司;(3)民国时期的大型企业;(4)中国的商业网络;(5)香港的华人商业;(6)海外华人商业及其网络等6个方面,有历位学者在大会上作了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7.
上海商业作为中国改革开发的前沿城市,同时作为中国第一大商贸城市,商业发展有上千年的历史,目前国际上出现的各类业态在广州上海都已出现.当前席卷全球的金融危机在冲击世界经济的同时,使上海商业在信心、融资和经营等受到影响,但与此同时,也给民营企业带来了一系列机遇.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涌入城市,享受良好的生活。基于这种潮流,城市商业化建设不仅有利于市民的出行、购物,而且可以促进城市经济快速发展。而只有给商业提供一个稳定、安全可靠的场所,才更有利于商业建设,因此,商业建筑的安全问题,也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本文根据实际情况,对当前商业建筑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西部中小城市目前普遍存在资源吸附能力弱、发展内生动力不足的问题,如果固守工业优先、大项目优先的发展战略,必然会一再失去发展机遇。商业是城市的固有特征,在城市经济中起着基础性作用,但长久以来对其重视程度不够,导致产生了诸多短板。西部中小城市在明显的相对劣势面前,只有重新认识商业之于城市的作用,注重商业经济的合理布局,才能有条件实现内部资源的优化组合,从而激发新的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20.
无锡必须通过发展商业流通的途径,来实现城市现代化的宏伟目标。 一、无锡向商业流通城市发展的基本条件 1、经济基础 无锡已基本形成了一个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第三产业通过近几十年的发展也有了良好的基础,已具备了由工业城市向商业流通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城市工业逐步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大量的技术含量较低的加工工业将逐步向苏北腹地转移,这就需要发展各类市场,使之成为连接生产和消费的纽带。 2、地域条件 无锡地处苏锡常大城市圈的中心,是我省、也是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主要交通枢纽城市。特别是江阴长江大桥、锡澄高速公路建成后,无锡直接向苏北地区畅开了大门,成为长江南北经济联系的门户和纽带,地域优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