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海尔集团是世界第四大白色家电制造商、中国最具价值品牌.海尔在全球建立了29个制造基地,8个综合研发中心,19个海外贸易公司,全球员工总数超过5万人,已发展成为大规模的跨国企业集团,2008年海尔集团实现全球营业额1220亿元.  相似文献   

2.
"莱茵河畔海尔潮","海尔现象"从此成为中国民众的骄傲,张瑞敏也因此走上了哈佛的讲坛,"海尔文化激活休克鱼"的案例也由此写进了哈佛教材;另一个具有原创思想的大师德鲁克,关于经济,关于组织理论、人力资源理论、激励理论都提出了自己很多独到的见解.因为海尔,使得这两位大师在中国民众的心中得以同现.本文从张瑞敏对德鲁克的组织、人力资源、激励等理论的引入、消化、吸收、创造与创新整个过程,探讨海尔文化是如何成为一个必然的中国经济奇迹的,从而对管理道路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经济的一个必然趋势就是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是中国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海尔10多年来的企业国际化道路形成的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国际化理念形成、市场进入战略、本土化战略和企业四大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对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有多方面的启示和借鉴作用。一、海尔国际化的发展历程海尔跨国际化的主要路径可分为  相似文献   

4.
当今世界经济就是经济全球化,企业国际化是中国 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海尔10多年来的企业国际化道路 形成的丰富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其国际化理念形成、市场 进入战略、本土化战略和企业四大核心竞争力的保持,对 中国企业国际化发展有多方面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海尔国际化的发展历程 海尔跨国际化的主要路径可分为三个阶段,即播种  相似文献   

5.
海尔集团是目前中国企业中国际化最成功的先行者之一,通过分析海尔国际化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可为更多的中国企业"走出去"提供许多有用的建议.  相似文献   

6.
作为海尔冰箱、海尔洗衣机的忠实拥趸,我体验过海尔优质的产品和周到的售后服务,知道海尔冰箱和海尔洗衣机的市场份额不仅仅是中国第一,而且是全球第一.带着探究成功背后原因的好奇,我与XXX同学一起来到了青岛海尔;为期半天的考察,让我产生了对海尔商业智慧的浓浓敬意.海尔,是“微笑曲线”的中国成功样本.  相似文献   

7.
谁是中国最优秀的企业?我们的印象里再不能只有海尔、联想、TCL.历经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一批土生土长的中小企业身上有着中国民营企业20多年来最健康的轨迹,他们周围没有光环和喧嚣,但他们高度专注于某一领域,产品创新遥遥领先于同行,甚至占据了某个市场一半以上的全国或全球份额.正是包括这些不广为人知的"中国隐形冠军"企业在内的一大批企业,构筑了民族产业的基础.他们是振兴国家经济的希望所在,他们也是中国经济的脊梁.  相似文献   

8.
日前,国际著名信息公司Euromonitor公布白色家电最新市场报告,在全球冰箱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海尔冰箱以5.3%的市场份额名列第二,与第一名Whirlpool仅隔一个百分点,而名列第三到第五位的分别是Electrolux、Kenmore和GE:在全球洗衣机品牌市场占有率排序中,海尔洗衣机名列第三。 此次Euromonitor的市场报告为海尔的国际化战略做了最好的注脚,海尔以十七年的发展超越上百年历史的国际大公司,让入世的中国家电业拥有了属于自己的全球品牌!  相似文献   

9.
提起海尔,无人不知,而海尔的总裁张瑞敏的名字更是如雷贯耳,可以说海尔缔造了一个中国电器业的神话.可以说,海尔是将"科学管理"与"人本管理"完美结合的典范.人们被海尔人执着、认真、勤奋的精神所感动,也被海尔所散发出的一种团结和谐、务实高效的文化气氛所感染.  相似文献   

10.
许多到海尔参观过的人回来后都有一个感觉:“海尔的许多口号我们都提过,很多制度我们也有,为什么在我们企业没有效果,在海尔却这么有效呢?”很多人甚至认为:“海尔让人参观的都是‘公开部分’,还有许多管理的秘密是不公开的”。其实,这是天大的误解。海尔成功的秘密就是没有秘密--  相似文献   

11.
上篇:"三工"转换让员工共担企业建设的义务和责任 在海尔,很流行的一句话是"今天工作不努力,明天努力找工作."海尔为什么会有这种紧迫感呢?这要归功于张瑞敏的"三工并存,动态转换"管理办法的实施.  相似文献   

12.
海尔的管理层常说一句话:"要让时针走得准,必须控制好秒针的运行."这句话说明对小问题加以管理的重要性.比如,张瑞敏称赞执行总裁杨绵绵就很善于抓事关全局的"小事",通过一个很容易操作的模式,把"小事"变为大局面.当海尔老总们在北京商场的海尔专柜上具体过问某些事的时候,一些同行业的老总说,你们都做到这么大的老板了,还抓这么细小的事,真是不可思议.张瑞敏回答,企业管理中我信奉这么一句话:每天只抓好一件事就等于抓好了一批事,因为每一件事都不是孤立的,抓好了一件事会连带着把周围的一批事都带动起来.  相似文献   

13.
张瑞敏带领海尔创造了"海尔神话",海尔品牌成为中国最有价值品牌之一、世界最有影响力100品牌之一;张瑞敏也因此被评为世界最有影响的25位企业领袖之一,被誉为"中国第一CEO"、"中国最优秀的管理大师"、"中国管理教父"。张瑞敏的成功备受世人关注,每年有数万人前来海尔学习、取经,试图移植海尔模式然而人们发现,海尔一直在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创新,使得海尔模式无  相似文献   

14.
陈涛 《现代企业》2002,(7):16-16
提到中国企业开发海外市场,就不能不提海尔.从1995年首次向美国出口冰箱到今天美国的"海尔路",应归功于其成功的一系列海外市场的开发战略,如"先易后难"的战略,"三位一体"的经营模式,以及海尔所特有的营销方式及售后服务.海尔打入国际市场的策略是成功的,但这样的企业在中国是凤毛麟角.海尔的成功是建立在对自身实力的正确评估,并针对海外消费群体的需求特点制定适当的市场开发策略.这并不是说任何企业在开发海外市场时都可以照搬海尔的模式,企业应因地制宜、寻求适合自己的战略.  相似文献   

15.
虎年新春即将来临之际,在网上读到海尔集团董事局名誉主席张瑞敏先生的新年演讲《海尔文化纵横谈》.张瑞敏的演讲笔者听过多次,每次都大有收获,不仅逻辑性强,而且蕴含着很多企业发展的新思想,引发了我不少思考.  相似文献   

16.
企业简介 海尔空调是目前中国技术水平高、规格品种多、生产规模大的专业化空调生产基地,拥有青岛、合肥、武汉、大连等六大空调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1200万套,在2003年"中国市场主导品牌质量跟踪调查"活动中,海尔空调一举囊括"市场占有率"、"品牌知名度"、"质量美誉度"、"服务满意度"五项第一.2004年海尔空调以低能耗、低噪音获得"世界最高节能标准"的认可;并获中国节能协会授予的"节能明星"称号.2005年,海尔空调再次显示在健康节能方面的技术优势,率先推出了全球首台直流高效变频双新风空调,引领了中国变频空调换代步伐的加快.  相似文献   

17.
格兰仕三年前进军空调业,目前已与海尔、格力、美的一同成为中国空调出口四强。但跻身空调业四强后格兰仕才发现,空调行业其实存在不少问题,格兰仕老总赵为民先生将其概括为“四大病症”:  相似文献   

18.
汪菲 《现代企业》2003,(12):49-50
作为行业的领先者和佼佼者 ,在其他竞争对手还忙着千方百计降低制造成本以赢取打价格战的资本时 ,海尔已经超前一步 ,不断地追求创造新的消费热点“定制冰箱” ,就是海尔占领市场的又一王牌。对于海尔打出“定制冰箱”这一王牌的市场反应如何 ,下面的数字清楚明白地提供了有力的说明 :从 2 0 0 0年 8月海尔推出“定制冰箱”只一个月时间 ,就从网上接到了多达 10 0余万台的要货订单。这个数字的涵义是什么 ?1995年 ,海尔冰箱年产量首次突破 10 0万台 ,不到 5年时间 ,现定制冰箱一个月便刷新了这个记录。相当于海尔冰箱全年产销量的 1/ 3。定…  相似文献   

19.
海尔集团作为中国最早的取得 ISO9001认证的企业,在十几年的发展中也经历了ISO9000族标准的变化和更新,从引入质量保障到倡导质量经营,持续改进和创新成为企业快速、准确满足用户需求的必须手段。尤其在信息化时代以及经济全球化的今天, 如何满足全球不同地区用户的需求、使海尔成为当地化的知名品牌,已成为海尔基于标准之上创新发展的目标和课题。  相似文献   

20.
经理书架     
《企业研究》2008,(6):80
《海尔的高度——中国领袖企业海尔的最新变革实践》海尔研究权威胡泳最新解读海尔经验国内第一本系统反映中国本土企业先行者海尔管理革命最新成果的作品,全面客观记录海尔对全球化路径、信息化再造、产权改制、治疗大企业病等诸多难题的探求,独家披露张瑞敏在没有道路的地方开出道路的真实心声,首次详尽解读外界对海尔和张瑞敏的众多非议背后的是非曲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