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焦继军 《经济问题》2001,(11):29-30,40
法定准备发挥作用的前提是中央银行以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但货币供应量和经济增长及通货膨胀的关系并不确定。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成为中介目标,法定准备金存在的基础即被削弱,随着央行宏观金融调控方式的转变,中国法定准备金制度的改革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2.
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研究——一个文献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一些西方发达国家相继放弃了货币供应量目标,转向了利率、通货膨胀等目标,进而在我国也引发了货币供应量能否继续充当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争论.本文认为,尽管大多数实证研究均已表明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的有效性正不断降低,然而从我国当前的经济金融发展情况来看,选择利率或通货膨胀目标还缺乏可行性.因此,我国面临的现实选择只能是继续以货币供应量为目标,同时稳步推进金融体系、金融制度的改革,为中介目标的转变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3.
规则行事、泰勒规则及其在中国的适用性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相机抉择带来的动态不一致性 ,使得规则行事在货币政策实践中被广泛应用。泰勒规则描述的是利率与通货膨胀之间的线性关系 ,其隐含的理论基础是弗里德曼规则和货币当局的最优化行为。泰勒规则的实施受限于政策目标及有关金融制度。由于利率的非市场化形成机制和现行的传导机制 ,泰勒规则在同阶段无法应用于中国的货币实践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相关性分析,得出中国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目标之间具有高度的相关性,认为中国宜选用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指标。文章同时给出了基于货币政策目标的中国货币需求函数,认为货币的超额供给是导致当下通货膨胀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5.
刘宁 《经济师》2010,(4):8-10,14
文章在普尔基本模型和引入金融创新的扩展普尔模型的基础上,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进行了实证分析。普尔基本模型实证结果表明1996-2009年中央银行应选择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而引入金融创新的扩展普尔模型实证结果得出了截然相反的结论,认为1996-2009年我国应选择利率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特别是在2003年以后,利率作为中介目标的优势更趋明显。总之,在金融创新和利率市场化改革的推动下,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优势在逐渐下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逐步由货币供应量向利率过渡。  相似文献   

6.
一、泰勒规则及其政策含义 20世纪90年代以来,利率逐渐取代货币供应量成为西方国家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利率水平在货币政策体系中的作用不断加强。泰勒(Taylor 1993)根据多国的数据模拟结果发现,根据产出和物价水平与设定目标值之间的差距来调节利率的货币政策规则最有利于央行保持产出与物价稳定,泰勒用一个简单的政策规则来说明货币政策的制定,即著名的“泰勒规则”(Taylor rule),其模型表达式为:  相似文献   

7.
随着经济与金融的不断发展,货币供应量与通货膨胀率等最终目标的相关性以及货币供应量自身的可控性和可测性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干扰。为此,自1990年代起,一些国家相继改弦更张,把货币政策目标由货币供应量转为通货膨胀率,由此形成所谓的通货膨胀目标制。本文运用模型分析,在封闭经济的假设基础上分别讨论了严格通货膨胀目标制和灵活通货膨胀目标制。针对我国目前的货币供应量目标缺乏有效性状况,本文认为可以借鉴通货膨胀目标制对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进行重新界定。  相似文献   

8.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是货币政策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合适的货币中介目标对保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增长具有重要意义。采用基于ARDL模型的协整分析方法,对货币中介目标与中国国民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通货膨胀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幅度最大、货币供应量对国民收入的影响次之,而利率对国民收入的影响相对较小。认为在目前条件下,我国应从过于强调货币供应量指标,转向综合利用多种金融变量来指导货币政策的操作,但在将来市场体系完善后,可考虑采用通货膨胀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  相似文献   

9.
通过采用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以及格兰杰因果检验的方法,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同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研究,进而对我国现行货币政策中介目标选择的合理性进行分析.实证结果表明,货币供应量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而利率与最终目标之间并无显著影响,从而说明我国目前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中介目标是合理的,而利率尚不具备可选择性.  相似文献   

10.
文章运用新凯恩斯框架下的DSGE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福利损失进行分析,研究表明:(1)名义利率对通货膨胀的反应越是敏感,则福利损失越小,因此,货币当局应该充分利用利率政策稳定价格水平;(2)名义利率对产出的反应越是敏感,则福利损失越大,因此,货币当局不宜运用利率政策影响经济增长速度;(3)利率平滑对福利的影响不大,货币当局的利率政策应该直接针对通货膨胀,而不应该追求利率本身的稳定;(4)在一定条件下,不同的利率政策规则造成的福利损失差别不大,货币当局可以从便利的角度出发,根据上期的通货膨胀率和产出水平来设定当期的名义利率;(5)与利率变动相比,货币供应量的变动造成福利损失更大,因此,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应该逐步由货币供应量转向利率。  相似文献   

11.
易纲 《资本市场》1999,(10):6-11
<正> 中国正处于从计划经济走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与此相适应,中国人民银行的货币政策也在从直接调控走向间接调控。一般说来,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目标是保持币值的稳定以促进经济增长。为了达到稳定币值的目标,有些中央银行主要以调控利率为工具(比如美国);有些中央银行主要通过调控货币供给量为中介目标。中国在过去和现在都一直采用主要通过调控货币供应量的手段达到货币政策的目标。在90年代以前,中国人民银行主要通过现金计划和信贷计划来控制货币供应量。进入90年代以后,中国的货币政策逐步由直接调控走向间接调控。为理解这一过程,我们必须对货币的创造  相似文献   

12.
基础货币、短期利率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两种工具与实际GDP增长率、通货膨胀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中央银行可以根据这两种货币工具来分别设定满足双重目标要求的货币政策规则.在规则约束下,利率对通货膨胀偏差的反应程度要高于经济增长偏差,而基础货币对经济增长偏差则表现出更高的敏感性;基础货币规则能够实现逆经济风向调节,而利率规则却表现出顺周期调节特征.在实现经济增长与物价稳定的目标时,可在规则中将两个目标值设定为点或区间,由于点目标在操作中缺乏灵活性,所以,适宜将目标设定成一个区间.在货币工具规则的选择上,基础货币规则要比利率规则更适合作为我国货币政策操作的规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利用1998年1月到2006年6月的经济金融月度数据,主要运用VAR模型对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传导渠道进行实证检验和理论分析,发现:(1)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的重要指标,它对经济变量的解释(预测)能力远高于其他货币变量;(2)货币供应量M2对工业增加值和CPI作出系统性的反应,且M2新息是由央行决定的,表明货币供应量M2是货币政策中介目标;(3)我国基本不存在货币传导渠道,主要的传导渠道是银行贷款,信贷规模是事实上的中介目标,直接调控经济,并引导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因而,我国的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实际上是两个——信贷规模和货币供应量M2,这种调控模式在1998年前后没有发生根本性的改变;(4)两个中介目标调控不同的领域:信贷规模主要针对实体经济,货币供应量主要针对金融市场,这是我国央行的一种现实选择,央行也较为成功地实现了两者之间的一致和协调。上述结论对于货币政策实践是有意义的,表明我们更应关注信贷规模指标并以此为核心来调控经济。当然,这种货币传导模式存在缺陷,只是阶段性地起作用。从未来的发展模式来看,要采用包含更多信息的利率作为政策中介,其前提条件是利率和汇率的市场化改革。  相似文献   

14.
论当前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型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何运信 《经济论坛》2005,(24):37-39
我国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在当前基本上还是有效的,但其有效性在逐步下降,对于这一点学界基本上已达成共识。而利率和汇率又不具备充当主要中介目标的条件,在这种情况下,当前还应该以货币供应量作为主要的中介目标,但也要做好放弃传统的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和中介目标转型的准备。在目前继续实施以货币供应量为主要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框架中,怎样提高它的有效性呢?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转型的过程中应该采取什么措施?  相似文献   

15.
利用亚洲十个国家的面板数据,对汇率、国际大宗商品价格、国内工业产出、M2以及利率等因素同通货膨胀的关系进行了实证分析,以验证货币升值能否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国内的通胀压力。研究发现对于包括中国的部分亚洲国家而言,货币的升值是能够有效缓解通货膨胀的,另外还发现中国的通货膨胀与汇率、工业产出、货币供应量、国际石油价格、国际非能源商品价格和利率是具有长期均衡关系的。  相似文献   

16.
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择是货币政策能否发挥作用的关键.货币供应量、利率及汇率等指标都不再适合做我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通货膨胀率必然成为可行的选择.通货膨胀目标制的货币政策框架短期内在我国不可行,而在长期内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17.
影子银行的过快发展会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可测性、可控性和相关性,不利于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实现,影响货币政策的有效性。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我国影子银行发展削弱了货币政策的可控性,不利于维持物价稳定,与经济增长、通货膨胀、货币供给量之间存在长期的协整关系。对此,应完善货币供应量的统计口径,注重社会融资总量指标,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应向利率中介指标倾斜。同时,调整准备金的统计口径,提高再贴现工具的效力,加强对影子银行的监管。  相似文献   

18.
李宏瑾 《金融评论》2012,(2):43-53,124,125
本文利用泰勒规则方法对我国货币市场利率偏离程度进行了估算。对我国货币政策反应函数的经验分析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并不符合稳定货币政策规则要求。标准泰勒规则具有良好的稳健性。根据泰勒规则原式及稳定货币政策规则最低条件计算结果表明,我国货币市场利率长期存在负的利率缺口,货币政策对通胀和产出缺口并不是稳定的,更不是最优的,货币政策存在着长期偏误。这对进一步理解我国的通货膨胀和宏观经济波动,合理评价货币政策,提供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9.
货币供应量作为我国货币政策中介目标虽仍具备合理性,却面临一系列困难和障碍;同时,由于利率形成机制并不完善,利率暂时不能作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目前我国应将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直接中介目标,而以利率作为辅助中介目标,发挥利率在货币政策体系中应有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由于中国以货币供应量为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效果并不尽如人意,许多学者主张中国应该放弃货币供应量中介目标而采用利率中介目标。凯恩斯因其以利率为关键变量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而主张以利率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不过,凯恩斯也认为利率目标有其局限性,那就是当经济中出现流动性陷阱时,货币政策会失效,但后来的实证分析及西方国家的货币政策实践表明,货币需求的利率弹性趋向无穷大的流动性陷阱在现实中并不存在,在以利率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货币政策操作中倒是存在“零利率限制”之虞。另外,单纯的利率目标还会因为缺乏货币政策“名义锚”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