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奎 《中国农史》2006,25(3):3-12
清末新政时期,晚清政府在改变传统经济政策,致力发展工商业的同时,也加强了对农业的改良。在商部和农工商部的主导下,从农政机构建设,农业政策法规制定,农会组织的倡办,农事试验场和农事学堂的建立以及农产品的改良引进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产生了较为深远的影响。客观上也促进了清末农业向近代转型。  相似文献   

2.
清末民初我国农业教育的兴起和发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十九世纪末,随着维新思潮在中国的传播,兴办近代学堂成为有识之士的普遍要求。特别是二十世纪初年清廷实行新政,进行教育改革,推动了近代学堂的出现,农业学堂也随之而起。提倡农学、振兴农业是清末以来所面临的亟迫问题,农业学堂的设立适应了这一需要,所以得到朝野上下的重视,因而在清末民初得到一定的发展,促进了中国的农业改良。一、近代农业教育的提出清朝末年,由于人口的大量增加,自然灾害的频繁,再加之外国资本主义对自然经济的破坏,中国农业日趋衰败,导致民生日蹙。许多有识之士认识到要中国农业振兴,首先必提倡  相似文献   

3.
从某种意义上说,创业是中国经济社会成功的关键,挑战现有的传统农业二元生产体制,促进农村发展、缩小差距、解决当前三农问题,必须开放农村劳动力扣除,吸纳剩余劳动力,在城乡发展理念的引领下,许多学者有了解决三农问题的方法,是从工业化、减少农民数量、保证农民收入稳定增长等不同角度来探讨的,必须从非农措施和农业措施两方面入手,即从内部解决"三农"问题,要解决农业问题,必须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超越原有思路,促进和推动农民创业,进而解决现存问题,本文分析了农民创业对农村的经济增长的推动作用,最后给出了推动农民创业的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冯小伟 《农业经济》2014,(3):113-114
农业旅游的本质是农业和旅游业的产业融合,农业旅游的发展对三农问题的解决具有积极的意义。河南具有发展农业旅游的有利条件,通过创新思路,提出科学的发展策略,必将推动本省农业旅游的快速健康发展,从而促进经济社会的进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做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易芳 《农村经济》2003,(2):48-49
当前 ,“三农问题”的解决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生活的头等大事。对于如何解决“三农问题” ,经济学家们是各抒己见。有的认为 ,城市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所在 ;也有的认为 ,“三农问题”应从农业自身中加以解决 ,单从外部城市化考虑不能促成农业自身最终的发展 ,更何况是现在已经出现了“城市贫困”的现象。笔者认为 ,两种观点 ,均有其道理所在。在我国农业自身效率低下 ,大量剩余劳动力仍停留在耕地资源上没有出路的情况下 ,城市化为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供了一条有效的途径。只有大量剩余劳动力得以转移 ,农业才有可能得到进一步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清末新政时期的农业改革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吴春梅 《中国农史》1999,18(3):43-47
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振兴实业口号的提出,农业的重要性逐渐为人们所认识和接受,并认为将先进的科学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是振兴农业的有效手段。清末的农业改革在人才培养、品种改良、土性辨别等方面都进行了一定的努力和尝试,尽管由于诸多原因,取得的成绩仍很有限,但它昭示了中国农业的发展方向,开始了中国农业近代化的历程。振兴实业是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内容,对这时期经济改革的研究,论者大多侧重于工商业的发展,未对农业改革给予应有的重视。与清末工商业的发展相比,农业改革取得的成绩虽很有限,但改革本身体现的价值却不容忽视。本文试…  相似文献   

7.
“三农问题”与解决办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对三农问题的认识 1、三农问题的客观必然趋势 国外已经普遍认为中国是21世纪最大的“世界工厂”。根据中国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实际地位,我们客观上只能以劳动力价格低廉的优势保持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力。而这种优势实际上产生于农村高达3个亿以上的过剩劳动力(全国劳动年龄人口7.4亿,其中农村5亿;农业实际需要1.5亿,乡镇企业实际解决5000万非农就业),使我们可以在劳动力无限供给条件下,长期维持劳动力  相似文献   

8.
近日举行的“中国三农问题研讨会暨‘冠成’模式三农实践报告会”上,与会农业问题专家提出,发展特色产业要解决六大问题。农业部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副主任丁力认为:农业产业化经营、农产品加工销售分大宗农产品和特色产业两大块。发展农业特色产业对西部、老少边穷地  相似文献   

9.
组织起来     
《中国改革》2004,(12):30-30
从历史上来说,中国最初的农会是与近代社会自治思潮联系在一起的,在清末“新政”改革期间就产生了。民国元年(1912年),国民政府农林部公布了农会暂行章程,要求各县成立农会,“以图农事之改良发达”。也就是说,在清末和民国初,中国最初的农会。是一种社会经济自助组织,其主旨是推进农业的发展。今天的农民提出建立农民协会,是在寻找一种社会协商和整合组织。认为农民协会是革命组织,对社会秩序和稳定具有破坏作用,这是目前许多人反对成立农会的理由。这种担心可以理解,但作为反对成立农民协会的理由不能成立。因为无论从历史和现…  相似文献   

10.
当前中国的三农问题,呈现出许多良好的发展因素。取消农业税是一个影响深远的政策创举,已经使大量农民受惠;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纲领,正在引动中国农村的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深刻变化……。但是,在推动解决三农问题的良好环境中,也出现了一个令人并不乐观的问题:农村就业转移增长的困境,以及由此带来的一系列深层次发展矛盾。我认为,这是中国三农问题的一个逆向趋势。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路,不可能离开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转移的外生性发展战略,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解决中国三农问题的战略思路,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的探索、研究,现在…  相似文献   

11.
清末农业试验机构的兴办,掀开了中国近代农业试验和科研史的第一页,是中国农业史上的新生事物及重要研究课题。长期以来,史学界有关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极少,是一个有待填补的空白领域。清末东北试验机构的兴办,近代农业技术的引进以及农学与技术传播的提倡等一系列活动,对当时的农业改良和发展产生了一定的积极作用。本文主要就以上问题作了初步考察。  相似文献   

12.
构建公平有效的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吴璠 《农村经济》2005,(12):26-28
消除城乡差距、统筹城乡发展,对于解决“三农问题”和二元结构具有重要作用。本文针对城乡差距和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从质和量以及机制的完善上建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体系的思路与措施。  相似文献   

13.
解决三农问题,提高农村人民的生活水平既是中国梦、又是农民梦。当今农村社会和农业生产中,农民个体经营和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之间的矛盾日益明显。三农问题的根本在于土地,解决农村土地问题关键在于解决对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问题。虽然国家层面支持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但是有很多的问题存在和困扰着土地流转的进程,如在流转过程中各方的利益诉求多元化,市场信息不通彻,法律法规不健全等使得土地承包流转出现许多问题,另外由于传统思想中土地是生产生活的根本,还有农民本身知识水平低的问题对流转产生主客观方面的障碍。这些问题的存在,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分析和解决这些问题则有助于促进"三农问题"的解决,提高广大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促进社会稳定和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一、发展农村循环经济是我县农村可持续发展、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 首先,循环经济是解决我县农业问题的有效途径。我县近年来曾出现的山体滑坡、泥石流、旱涝已经给我们敲响了警钟,因此实施农业循环经济,减少生态环境对农业的影响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生态农业的发展是目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分析三峡库区农业资源状况的前提下,论文探讨了建设生态农业及旅游农业的发展方向,使农业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形成良性循环,以促进三峡库区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阿怀联 《青海农牧业》2009,(3):32-32,31
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首先要解决好三农问题,发挥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创造性,形成农村经济自身发展。其次政府要给予投入。使农民得到实惠,解决好农村义务教育,农村医疗卫生,大力发展乡村企业。  相似文献   

17.
"三农问题"的症结究竟何在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小农经济与市场经济的矛盾才是“三农问题”的症结所在;“三农问题”所引发的社会危机其实是内在于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逻辑之中的;农民的破产、农业的凋敝、农村的衰落是市场经济在中国展开的必然结果。中国的国情和农村改革的实践证明,消灭小农经济的道路选择并没有最优解,因此“三农问题”的解决只能是标本兼治。  相似文献   

18.
农业和农村经济是中国国民经济的基础 ,稳步提高农民收入是发展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当前我国农村普遍存在着农业增产不增效和农民增收缓慢的问题 ,寻找增加农民收入的有效途径是解决三农问题的关键。本文在对我国近年来农业发展变化的基础上 ,剖析了农民增收缓慢的原因 ,从实际出发对当前增加农民收入问题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张文凤 《农业经济》2007,(10):75-76
本文从清末财税制度的变迁谈起,讨论了清末时期中国农业经济的发展状况,深入分析了清末农业发展不利的财税制度原因和体制机制原因,并对我国发展现代农业提出了相应的借鉴和建议。  相似文献   

20.
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党的十七大再一次重申“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事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大局,必须始终作为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胡锦涛同志在十七大作的工作报告从回顾成绩、总结改革开放经验到剖析存在问题,从阐述科学发展观到提出奋斗目标,从论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直到党的建设,直接涉及三农问题多达二十余处。党中央对三农问题的关注和重视是前所未有的,作为从事三农工作的同志更应该深刻领会十七大精神,始终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工作抓紧抓好,在认识上做到四个深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