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分析了气象灾害对农户脆弱性的影响。结果表明,水灾、旱灾、风灾等气象灾害普遍加重了农户的脆弱性。对脆弱性各分解部分影响因素的回归结果表明,农户纯农业经营模式更容易导致分解部分的脆弱性,而教育、劳动人数和固定资产等提高能降低分解部分的脆弱性。这些结论说明,在气象灾害易发地带,扶贫政策应做适当调整;在扶贫对象瞄准方面,增加脆弱性维度的标准;在帮扶方面,特别加大对农户生产性投入的支持,发展多元化产业,促进兼业化经营,建立支持农户增强人力资本和物质资本的长效机制,增强其抵抗气象灾害风险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本文在构建农户农业风险管理策略矩阵的基础上,通过对浙江、山西和甘肃三个省份共987户农户的实地调查,研究发现目前我国农户主要采用非正规机制来规避农业风险。农户缺乏有效的农业风险管理措施,农业生产经营极具脆弱性。面对农业风险,大部分农户在灾害发生之前只能“听天由命”,灾害发生之后只能自担农业风险,缺乏有效的风险化解机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农户贫困脆弱性程度及影响因素,以期为现阶段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返贫提供借鉴参考。[方法]文章基于新疆南疆三地州1 258户农户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VEP方法对少数民族连片特困地区农户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并使用Tobit回归模型实证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南疆三地州农户贫困脆弱性均值为0.331,贫困脆弱发生率为16.93%,且贫困脆弱性呈现出地区差异,由高到低依次为和田地区、喀什地区、克州地区。家庭能熟练说普通话人口占比、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参加农业保险情况、社会资本、是否收入多样化、所在村庄地形、是否通公交车对农户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家庭规模、家庭负担比、健康冲击、自然灾害对农户贫困脆弱性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结论]据此提出加强国家通用语言和职业技能教育培训、促进农户积极投保农业保险、提高农村公共交通服务覆盖范围、重视农户健康贫困脆弱性等建议。  相似文献   

4.
正确把握负债与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关系,有助于为精准扶贫和防范重大金融风险提供政策量化依据。文章借助CHFS2017年农户微观调查数据,采用倾向评分匹配法分析了农户家庭负债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家庭负债与家庭贫困脆弱性呈现出显著的"U"形曲线关系。即当家庭负债低于一定临界值时,随着家庭负债增加会显著降低其贫困脆弱性,但随着负债的进一步增加超过临界值时,则会显著提高家庭贫困脆弱性。同时还引入家庭负债二次项,求出该"U"形曲线拐点对应的家庭负债的1.62万元。另外,农户家庭的农业负债、工商业负债、房产负债与其贫困脆弱性同样呈现出显著的"U"形曲线关系,其拐点对应的负债依次为1.18万元、2.37万元、1.46万元。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我国15个省份50个区县的524户农户的入户问卷调查数据,运用Logistic模型来分析农户对农业灾害赔偿满意度的影响因素以及农户对农业灾害的认识和行为。分析结果表明,农户对农业灾害赔偿总体持肯定态度,政府灾前的预防宣传与灾后救济服务越到位,则农户对农业灾害赔偿的满意度越高;性别、家庭年总收入、主要从事农业类型、所在地区灾害风险发生频率、有关部门对潜藏灾害的预防工作都非常显著地影响了农户对农业灾害赔偿的满意程度;农户受自然灾害风险的威胁越大,对农业减灾的需求越迫切和强烈,对农业灾害的赔偿越满意。  相似文献   

6.
中国的扶贫攻坚战略已步入成果巩固阶段,贫困不再仅是物质贫困,还延伸至风险及面临风险时的脆弱性。农业风险是中国农村因灾致贫的根源之一,若政策性农业保险能有效降低农业风险所致损失,就有望降低贫困脆弱性。本文基于典型村庄调研数据,对样本农户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结果显示非建档立卡农户仍具有贫困脆弱性,存在返贫的可能,同时“随机性-暂时性”贫困农户占比较大;农业风险冲击下,政策性农业保险通过提高农户的农业风险保障水平,对降低其贫困脆弱性产生积极影响;区分建档立卡农户与非建档立卡农户后可见,保费补贴对建档立卡农户缓解贫困脆弱性具有更大的边际效用。研究结果表明,以稳定农户农业收入,转移和分散农业风险为目的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对巩固脱贫成果、缓解贫困脆弱性及防范返贫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以黄土高原佳县为例,探究区域农户生计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影响因子及生计脆弱性形成机理。方法 文章根据脆弱性评估框架构建农户生计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分析研究区农户生计脆弱性空间分布特征;采用贡献度模型与灰色关联模型探究生计脆弱性形成影响因子,并据此解析区域农户生计脆弱性的形成机理。结果 (1)中度及高度脆弱性乡村占样本村的70.00%,研究区农户生计脆弱性整体较高,在空间上呈现北部,特别是东北部地区以及交通干线沿线低,其他地区高的特点;(2)适应能力、暴露度和敏感性3个维度对农户生计脆弱性的贡献度分别为43.51%、34.25%和22.24%,适应能力维度对区域农户生计脆弱性的贡献度与其他两维度相比较大,教育压力、医疗压力、灾害频率、抚养比、农业收入比重、负债情况、耕地质量、林果比重、人均收入等是各维度促进农户生计脆弱性形成的主要指标;(3) 自然条件、位置条件以及交通条件与生计脆弱性的整体关联度分别为0.72,0.71和0.73,交通条件与自然条件对农户生计脆弱性影响强于位置条件,等效道路密度、距河流距离、距县城中心距离、地表起伏度、内部连通度等是农户生计脆弱性的主要区位影响因子。结论 研究区农户生计脆弱性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农户生计特点及乡村所处区位条件均对生计脆弱性形成具有重要影响,农户生计脆弱性是区域环境、产业经济特点以及思维观念等多重因素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相似文献   

8.
推进宅基地流转是中国新一轮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的重点任务,而作为农户家庭的核心资产,宅基地流转所带来的资产配置变动势必对家庭金融脆弱性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基于2015—2019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微观面板数据,采用随机效应模型、Ⅳ—2SLS模型与中介效应模型实证研究了宅基地流转是否影响以及如何影响家庭金融脆弱性。研究发现:宅基地流转能够显著缓解农户家庭金融脆弱性,尤其对中高收入组、“农二代”与东部地区农户家庭金融脆弱性的缓解作用更强;金融素养在宅基地流转影响家庭金融脆弱性中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人力资本能够有效降低家庭金融脆弱性,而人口负担尤其是家庭少儿占比对家庭金融脆弱性具有正向影响。在未来政策调整中,应多渠道促进宅基地有序流转,但须警惕并化解宅基地流转带来的新的发展不平衡问题,注重提升农户金融素养与人力资本,建立完善婴幼儿照护及少儿福利支持体系。  相似文献   

9.
在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之际,如何巩固脱贫成果成为未来反贫困工作的核心。而自然灾害的冲击,是其重要的风险因素。本文首先在理论上详细探究了自然灾害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机理,其次基于2010年和2014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数据,采用FGLS和Probit模型实证检验了自然灾害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结果显示,自然灾害显著地增加了农户的贫困脆弱性。从农户个体和家庭特征的异质性分析来看,政府补贴、多元经营、高受教育程度能够减轻自然灾害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在更换贫困线及脆弱线标准后结论依然稳健。机制检验表明,家庭收入因素是自然灾害影响贫困脆弱性的重要途径,农户健康、交通运输因素次之。最后,依据研究结论,本文建议要重视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监测,加大保险力度及完善路面交通体系,并倡导农户开展多元经营、提升人力资本。  相似文献   

10.
在后扶贫时代,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的关键。本文基于2014—2020年秦巴山区集中连片特困地区3个贫困县的建档立卡贫困户数据,构建“反事实对照”测量并比较精准扶贫时期有无帮扶项目情境下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动态变化,解析了不同类别帮扶项目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及其异质性。结果发现,2014—2020年样本地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快速下降。与无帮扶项目情境相比,有帮扶项目情境下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下降更快,且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并未使当年样本农户贫困脆弱性出现较大波动。实证结果表明,直接增收类、提升生产性基础设施水平类、提升人力资本类和易地扶贫搬迁四类发展型项目,以及非直接增收的保障类项目均通过直接或者间接提升农户生计资本显著降低农户贫困脆弱性。同时,各类项目的影响也因致贫原因不同存在异质性。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可能增加因病或因残致贫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但非直接增收的保障类项目对降低该类家庭的贫困脆弱性有更好作用。提升人力资本类项目对缺技术致贫家庭有更好的效果。基于上述发现,本文提出了后扶贫时代建立贫困“事前”预警机制并采取针对性措施防止规模性返贫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农村相对贫困的治理事关全国共同富裕目标能否如期实现。文章根据中国家庭追踪调查2018年、2020年数据,使用预期贫困脆弱性方法测算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相对贫困脆弱性,实证检验社会资本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进一步运用倾向得分匹配法进行稳健性检验,基于中介效应模型分析社会资本的传导机制。研究结果表明:(1)2020年较2018年农户相对贫困发生率下降了1.13个百分点,务农型农户的相对贫困发生率显著高于其他两类农户,分别提高了5.83个百分点、7.43个百分点;中国农村相对贫困多以暂时贫困为主,占比20.24%,远高于长期贫困的12.83%。(2)社会资本对缓解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具有正向显著作用,机制分析表明社会资本在农户生计策略转型中能够降低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尤其对务农型农户的缓解效果最为显著。(3)个人及家庭特征、村庄等因素对不同生计策略农户的相对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存在显著差异。基于脆弱性理论,文章结合农户生计风险及外部环境冲击,构建社会资本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缓解分析框架,并采用基于预期贫困脆弱性方法识别农户相对贫困,按照不同生计策略进行分类,探索社会资本对农户相对贫困脆弱性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脆弱性是贫困的深层次原因,也是贫困的重要表现,识别和降低农户的脆弱性是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性脱贫问题的关键。[方法]文章基于湖北、湖南、安徽3省974份农户调研数据,运用内生转换模型,分析了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对其脆弱性的影响。[结果](1)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能切实降低其脆弱性,采纳该技术的农户较未采纳时脆弱性降低280.659%,未采纳该技术的农户若采纳该技术脆弱性将降低44.255%。(2)非农就业水平在农户技术采纳和脆弱性之间起到正向的调节作用。(3)农户的个体特征、家庭特征、社会服务便利性及村庄特征均会显著影响农户的稻虾共作技术采纳决策和脆弱性。[结论]农户采纳稻虾共作技术能有效降低其脆弱性,但随着农户非农就业水平的提高,稻虾户反而更脆弱,因此要完善农技推广机制,健全非农就业保障和帮扶机制,进而发挥稻虾共作技术长效脱贫功效。  相似文献   

13.
测度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脆弱性,对贫困进行事前干预,不仅能增强扶贫政策的精准度和长效性,还能降低减贫政策成本。本文利用8省16县1050户农户实地调查数据,基于期望贫困的脆弱性测度方法,对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的贫困脆弱性进行测度。研究结果表明:在现行中国农村贫困标准下,2015年、2016年农户的平均贫困脆弱率分别为54.29%、47.62%,且整体上处于下降趋势;与未搬迁农户脆弱率变动相比,已搬迁农户的脆弱率下降幅度更大;搬迁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具有明显的地区差异;户主年龄在65岁以上、未上过学、家庭抚养比在75%及以上、劳动力数量在6个及以上的家庭未来最容易陷入贫困。  相似文献   

14.
全面脱贫后,防止返贫将成为我国下一阶段扶贫工作关注的重点。而农民合作社作为解决农村贫困的有效工具,科学评估其能否降低农村家庭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从而有效阻断贫困至关重要。本文基于中国劳动力动态调查数据库(CLDS)三期微观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PSM-DID)及三重差分(DDD)的方法检验加入农民合作社对农村家庭贫困脆弱性的影响,以期测度其在未来阻断农村家庭贫困的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加入农民合作社能够显著降低农村家庭的贫困脆弱性,进而有效阻断贫困;并且户主受教育时间越长以及农村距离市场越近,农民合作社降低农户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效应越大。此外,不同类型的合作社以及不同地区的合作社影响家庭贫困脆弱性的效应也具有异质性。进一步的机制检验表明,农民合作社通过增加农户收入、增加农户对社会的信任度以及提供隐性担保等方式来降低家庭的贫困脆弱性,从而能够有效降低家庭在未来陷入贫困的概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四川省4个重点贫困县为调查样本,探讨贫困地区民生脆弱性问题,研究发现:贫困地区农户家庭资产积累水平低、生计资产相对单一、教育落后以及社会资本弱化.在此基础上,论文进一步运用LISREL8.7模型验证了民生脆弱性各变量间的路径关系以及影响效应,实证检验表明:农户社会资本对农户年纯收入影响显著、农户受教育程度对农户社会资本和农户年纯收入均存在显著的直接影响效应.因此,政府和金融机构应运用多种扶贫手段,能帮助农户增收,缓解贫困地区的民生脆弱性.  相似文献   

16.
厘清农业技术进步减贫的贡献及机理对相对贫困治理和乡村振兴意义重大。本文基于湖北省1119个农户实地调研数据,采用超越对数形式的随机前沿生产函数(SFA)测度农业技术进步,运用贫困脆弱性方法计算农户相对贫困,并基于IVTobit模型和门限模型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户相对贫困的影响及作用机理。研究表明:(1)农业技术进步能显著提高农户人均收入的2.397%和降低农户相对贫困0.338%,样本选择偏误和内生性问题会低估农业技术进步的减贫效应;(2)从异质性分析来看,农业技术进步对农户相对贫困存在一个门限效应,农业技术进步更能降低门限后土地经营面积较大农户的相对贫困,且农业技术进步的减贫效应存在明显的群体差异,减贫效应由大到小依次为高、中、低学历组农户;(3)从作用机制来看,农业增产、农业节本和外出务工在农业技术进步减贫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大小分别为20.92%、18.2%和18.97%;(4)未考虑家庭内部结构会使农业技术进步的增收和减贫效应被严重低估,从而造成“虚假贫困”问题,家庭等值规模系数能较好处理此问题。  相似文献   

17.
[目的]科学评估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方法]文章基于中国家庭追踪调查(CFPS)的4期追踪数据,运用VEP法测算了我国农户的贫困脆弱性,然后运用双重差分法研究了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贫困脆弱性的影响效果及中介效应机制。[结果](1)近年来我国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显著降低,中西部地区农户的贫困脆弱性比东部地区高;(2)精准扶贫政策显著降低了农户贫困脆弱性,政策效应明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政策效果愈发显著;(3)实证估计结果通过了连续型DID法与PSMDID法的稳健性检验;(4)异质性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对农户脆弱性的作用在中西部地区比在东部地区更为显著,对贫困户脆弱性的影响大于对非贫困户脆弱性的影响;(5)中介效应机制分析表明,精准扶贫政策可以通过提高农户社会资本的方式降低其贫困脆弱性。[结论]在贫困状况较为严重的地区,应保持帮扶政策持续稳定,降低农户的贫困脆弱性。在识别贫困户和制定扶贫政策时,需关注未来可能陷入贫困的农户,提升其应对外界风险冲击的能力,同时应注重发挥各种社会组织与非正式制度的作用,形成多方面减贫合力。  相似文献   

18.
基于湖南衡阳县三湖镇、金溪镇小农户的问卷调研,分析小农户对农业社会化服务的现实需求,选取家庭人力资本、经济资本、社会资本、自然资本、小农户个体特征五个方面的自变量和产前服务、产中服务、产后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灾害应急六个类型服务的因变量,构建了六个Logistic模型,对小农户农业社会化服务需求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9.
小规模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影响因素的综合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小规模农户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重要主体,是各种农业生产灾害的承灾主体,迫切需要通过农业保险增强其抵御和防范农业生产灾害风险的能力。但小规模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低的问题仍普遍存在。因此,拟在整理关于我国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的影响因素的调查研究的文献信息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制约我国小规模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的重要因素。[方法]首先按照严格的筛选标准,确定105篇文献为研究基础文献样本;其次,逐篇采集文献信息,筛选显著影响因素指标,建立数据库,并按照全国和东部、中部、西部、东北的区域划分进行数据统计;最后,对各个指标的统计结果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结果]农户购买农业保险意愿问题越来越受重视,2015年后进入相关研究的井喷发展时期。研究的产品主要集中在种植业,包括大田作物、经济作物。显著影响指标包括户主受教育程度、农业收入占家庭年收入比重、农户对灾害风险的了解程度、灾害发生及影响产量频度、农户对农业保险的了解程度、农户对农业保险作用大小的认识、农业保险服务质量、是否有政府救灾补贴、政府承担保费水平等。各区域的影响因素趋势与全国区域趋势基本一致,没有明显差别。[结论]基于主要影响因素的分析,提出完善农业保险和惠农金融的法律法规并加强监管,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农户对农业保险的认知,提高农业保险的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等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选择适合于贫困地区农户需求的农业技术对于贫困地区农产品脱贫致富尤为重要,而贫困地区农户的生计脆弱性决定了其对农业技术服务存在现实和潜在的需求。本文通过分析认为,当前贫困地区农户需要的农业技术服务涉及到产前、产中及产后的各环节,呈多样化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