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关于商洛市生态移民搬迁工作情况的实践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态移民是通过对生态环境恶劣、生产条件差而不适合人居住地方的贫困人口实施移民搬迁,尽而从根本上解决贫困人口脱贫问题,并实现生态环境改善的一项扶贫措施,也是党和政府在新时期探索实施的一项重要的扶贫政策。商洛市从2001年起开始生态移民工程试点,截至2008年底,国家累计安排国债资金1.73亿元,搬迁9097户3.9397万人。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北京市民委认定的116个少数民族村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12个区县、54个乡镇,对其中人均劳动所得低于万元的低收入民族村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水平、思想观念、产业结构等进行分析,明确了北京少数民族村低收入问题的本质原因及发展对策。结果表明,北京山区交通干线通达性很强,山区的环境优势和生态功能凸现,生态搬迁、新农村建设等政策实施力度较大,因而,偏远的自然环境不是限制低收入民族村发展的关键因子。人力资本不足、自我发展能力弱,使得社会分工发展缓慢,是北京少数民族村收入低下的原因。如何快捷、有效地解决北京市18个民族村的低收入问题,必须依靠政府、民族村、村民等多方力量,加大定向扶助;同时,把农民组织起来,促进集体土地适度规模经营,提高人力资本效用;充分利用好偏远山区丰厚的生态资产,发展市民参与的农业休闲产业,增强农民自身的自我发展能力,提高北京少数民族村发展实力。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三峡工程坝区库首宜昌县太平溪镇3个村将生态环境建设与移民安置结合进行所取得的改善库区移民与政府关系、增加移民收入和改善移民居住环境等成效,以及政府在其中应起的作用和职责,包括:正确处理生态环境建设与移民安置的关系、综合治理、资金捆绑使用、统一核算标准、用好统调工和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等。  相似文献   

4.
恭城瑶族自治县第一个水库移民搬迁建成的黄竹岗自然村,距所在乡镇莲花镇22公里,进村道路十八弯,全村40户198人居住在海拔700多米的山坡上。这个曾经有名的贫困村、上访村,去年人均纯收入7000多元,37户建起了钢筋结构楼房,现有小型卡车及时风农用车60  相似文献   

5.
怒江州作为全省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州,其贫困具有明显的地理性特征,特别是在该州生态环境脆弱与经济发展极度落后相耦合的情况下,实施异地开发与生态移民是解决生态和生存这一对难以化解矛盾有效途径。本文对怒江州实施异地开发与生态移民存在的种种障碍和制约因素进行具体分析,并提出有针对性的解决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本文依据对河南省3村346户农户的调查数据,从农户现住宅更新情况、住宅迁移类型、建宅原因、居住满意度、未来居住意愿五个方面对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农户的居住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的地理环境条件下农户相应的居住特征既表现出一定共性,又存在一定差异。具体表现为:农户现有住宅更新情况与所在村庄整体社会经济发展水平较为相符;原地重建是多数农户进行住宅改造的主要方式,新建住宅由村内向村外迁移是农户主要的居住迁移方式;家庭内部因素是促茂农户建宅行为的主要原因;未来具有居住迁移意愿的农户多倾向于在本村内迁移。同时,农户对未来住宅投资的热情较高,但多数农户在现住宅投资中超前和预支消费现象突出;此外,不同类型的村庄,影响农户建宅的外部原因与当地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不同地理环境条件下农户对其住宅满意度评价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7.
开发扶贫瞄准机制的调整与完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长期以来国家将扶贫目标瞄准为县,再调整为乡镇、村。以村作为瞄准目标使开发扶贫目标更具有针对性。问题在于村庄内贫富差距同样是巨大的,在贵州省的一些村内部农户之间的基尼系数达到0.74,组内则高达0.78,远远大于0.4的警戒线;依托开发扶贫项目进行目标瞄准,项目覆盖的贫困人口过低;开发扶贫项目瞄准与贫困村庄、贫困农户的需求偏离。应对开发扶贫瞄准机制进行调整,瞄准村庄与瞄准农户相结合,制定目标规划,强化责任机制,突出扶贫重点,明确扶贫环节,建立完善扶贫项目评审机制,确保项目瞄准科学性与公正性。  相似文献   

8.
该项目实施范围为居住在偏僻山区的25万特困人口,具体对象为:(1)距村、镇所在地较远,人畜饮水难、通路难、通电难、通讯难的;(2)人均25度以下耕地等农业资源占有量低,开发潜力很小,目前仍处于绝对贫困之中,即使给予扶持也难以脱贫致富的;(3)缺乏社会公益事业,上学难、就医难的;(4)少数农户居住在深山沟里,影响小康建设总体规划,不利于生态建设的。工程实施期为2003-2007年,每年规划移民5万人左右。我省移民搬迁增收工程的实施范围@夏草  相似文献   

9.
<正>内容简介生态问题与贫困问题通常表现为互为因果、互相制约的关系,实施生态移民已成为我国消除区域性贫困和改善生态环境而采取的重要战略之一。塔里木河流域自然资源的相对丰富与生态环境的极端脆弱交织在一起,面临着生态退化和农牧民生活两难的矛盾,生态移民工程的实施对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扶贫开发和生态保护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书首次系统地研究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移民,基于民族学、人类学视角对塔河生态移民生产生活方式变迁进行个案分析,以翔实的个案来展现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移民与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以北京市民委认定的123个少数民族村(2014)为研究对象,通过实地走访12个区县、54个乡镇,对其产业发展和现状、存在问题进行了分析和研究,结果表明,北京少数民族村产业结构符合"配第-克拉克定理",其主营业务收入和劳动力在产业间的分布符合库兹涅茨产业结构演变规律,从2006~2012年,随着时间的推移,一产及一产从业人员比重下降;而三产从业人员和三产比重相对上升;由于坚持发展产业、多途径推动村庄改造、促进民族文化传承、加大政策集成等措施实施,少数民族村民致富能力得到加速发展;但仍存在远郊、近郊、城区少数民族经济发展很不平衡、产业发展特色不明显、少数民族村从业人员受教育程度较低,组织化程度滞后等问题,据此提出了结合资源禀赋优先发展民族特色产业、突出民族文化特色、创意性提升生态宜居功能等针对性对策,为分层次、分类别、有针对性地推动全市少数民族村的建设与发展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彝良县辖15个乡(镇),137个村(居)民委员会,2921个村民小组。其中,有少数民族乡5个,少数民族村26个。2008年末全县共有146486户561736人,其中农业人口531223人,占总人口的94.51%,有少数民族16种,人口75019人,占总人口的13.35%。人均有粮260公斤,人均纯收入2001元。目前还有30户以上自然贫困村448个,  相似文献   

12.
为恢复生态环境,2005年国家正式启动了三江源区生态保护和建设异地安置生态移民5万多人工程。如今14年过去了,这些移民现状如何,为此笔者对跨州迁移的果洛新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分析,得出以下结论:与14年前相比,2019年移民的生产与生活状况,收入来源与支出结构均发生了较大变化;由于知识和技能的欠缺,移民谋得一份稳定的工作较难,对乡镇的生产生活方式还没有完全适应。围绕上述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居住文化的变迁是生态移民的必然结果。以红寺堡区弘德村为例,面对统一规划建设的移民新区,与迁出地截然不同的居住环境,以及新的社会关系,必然引起新旧文化的碰撞与调适,居住文化的变迁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引发的。问卷调查、实地调研结果显示,移民后居住文化的变化,主要与居住环境及经济条件的变化有关,而与民族文化的交融关系较小。本研究旨在为宁夏生态移民安置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并为全国其他地方的生态移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生态移民是西部生态脆弱地区现实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协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之一。文章概括了塔里木河流域生态移民状况与迁移类型、流域生态移民的相关政策,分析生态移民实践中面临工程建设周期长及资金瓶颈、水土资源紧张、移民参与和社会适应等方面的问题,结合流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环境情况,从民族文化、水土资源规划、移民人力资本、非农产业发展、城镇化战略等角度探讨流域生态移民可持续发展的思路。  相似文献   

15.
农民奔小康,难点在哪里?通过对江西省上饶地区7个县28个村的调查来看,难就难在那些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人均收入低微的贫困村上。笔者认为,贫困村如何奔小康应当成为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6.
在过去几十年里,我国经济取得了巨大的发展。然而,多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退化问题也日益突出。为缓解人与自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尖锐矛盾,我国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了生态移民计划。生态移民政策旨在将生态环境脆弱、经济落后地区的人口搬迁到宜居地区,这必然导致生态环境的改变。西北地区拥有多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屏障。因此,本文从草地生态资源、水资源、森林生态资源、耕地生态资源以及地区生物量等方面总结了生态移民对西北地区生态环境的影响,为后续生态移民规划及生态环境保护政策的制定提供了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17.
马玉成 《农业经济》2007,(12):29-30
保护和建设三江源地区生态环境,关键是解决好生态移民的后续产业。本文针对三江源生态移民规模和已实施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现状,分析了后续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三江源”生态移民后续产业发展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8.
<正>曾因"夫妻同穿一条裤"而闻名的贫困村寿宁县炭山村,两年多来,在省委组织部下派驻村干部李烈青的带领下,探索出一条"党建领村、生态立村、养猪富村、文明兴村、民主治村、旅游旺村"的发展新路子。  相似文献   

19.
长期以来国家将扶贫项目瞄准为县,再调整为乡镇、村。以村作为瞄准目标使开发扶贫目标更具有针对性,问题在于村庄内贫富差距同样是巨大的。如在贵州省的一些村内部农户之间的基尼系数达到0.74,组内则高达0.78,远远大于0.4的警戒线。依托开发扶贫项目进行目标瞄准,项目覆盖的贫困人口过低,也与贫困村庄、贫困农户的需求偏离。  相似文献   

20.
一、加强宣传 ,转变观念 ,走移民致富之路。《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 0 0 1— 2 0 1 0年 )》明确提出 :“对目前极少数居住在生存条件恶劣 ,自然资源贫乏地区的特困人口 ,要结合退耕还林还草实行搬迁扶贫”。山西山区的实践表明 ,实施移民扶贫是一个投资少、见效快的好办法 ,是从根本上彻底改变特困村生存环境的有效途径 ,也是使特困村农民尽快摆脱困境 ,走上富裕的捷径。因此 ,要把移民扶贫列为新时期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 ,以移民为突破口 ,以区域为基础 ,充分发挥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 ,自强不息 ,不等不靠 ,苦干实干 ,改变贫困落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