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文章评估了价格支持政策对不同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变化的平均效应与动态效应,并测度多种价格支持政策的交叉政策弹性。[方法]基于1998—2016年实施粮食价格支持政策省份面板数据,设立对照组,利用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方法(PSM DID)评估价格支持政策平均效应与动态效应,并构建粮食作物供给反应(Nerlove)模型测度价格支持政策的交叉政策弹性。[结果](1)价格支持政策对水稻、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增加具有不同程度的推动作用,按大小依次为玉米>水稻>小麦,对大豆播种面积变化影响不显著; (2)价格支持政策持续时间越长,对水稻、玉米播种面积增加的推动作用越大,对小麦播种面积增加的推动作用较为稳定; (3)小麦、玉米播种面积变化主要来自自身价格支持政策,水稻播种面积变化除了受到自身价格支持政策影响外,还受到其他作物政策影响,大豆播种面积变化对玉米临储政策反应敏感,对自身价格支持政策反应不敏感。[结论]在制定粮食政策时既要区分政策及其持续性对不同粮食播种面积变化的影响差异,又要注意在同一地区实施多种粮食政策时,可能对不同作物产生交叉影响。  相似文献   

2.
从供应弹性的视角看我国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建立Nerlove模型,利用1978—2011年的数据分析了我国稻谷、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籽和棉花等六种农作物种植结构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原因。结果表明,上期供应和上期自身价格是影响主要农作物种植结构的主要因素,价格变动对农产品供应具有正向影响,但影响程度因品种、地区及时间跨度而异;大部分农作物在主产区的生产短期内对价格变化的反应不如全国总体显著,粮食作物短期供应弹性小于经济作物。在上期供应、作物自身上期价格等因素的长期交互作用下,小麦、玉米和油菜籽的长期供给表现出更大的弹性,而稻谷、大豆和棉花的长期供应弹性较低。不同作物的供应弹性差异从供应反应的视角对我国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提供了解释。  相似文献   

3.
中国玉米供给反应:基于Nerlove模型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依据1988年~2006年共19年中国玉米播种面积和价格的时间序列数据,应用Nerlove规模型,测算了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对价格的反应程度.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玉米播种面积对价格的反应程度短期较小,但长期较大,这说明玉米供给对价格的反应存在滞后性.因此,国家应加大对玉米生产直补力度,同时考虑到玉米对价格的反应滞后,政府价格支持政策应该保持一定连续性,以使农户对价格产生稳定的预期.  相似文献   

4.
中国小麦成本收益及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近几年我国小麦成本收益比较优势越来越小,并伴随着小麦占耕地比例和小麦播种面积的下降,小麦产量也不断下降。各种农作物,特别是有耕地竞争的农作物间的经济效益对小麦布局、播种面积和产量的影响较大。该文通过对不同地区小麦与其耕地竞争作物成本收益率进行比较,并考虑小麦品质和国家政策等因素的影响,找出目前我国小麦播种面积下降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口粮之一,在粮食安全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其价格波动直接影响主产区农民和小麦消费者的利益。1990年以来,我国小麦价格波动呈现出明显的周期性规律,但相对于其他大宗农产品其价格较稳定。本文通过构建小麦局部均衡模型进行结构分析和情景模拟,检验传统供求因素对小麦价格波动的影响程度,并找出价格相对较稳定的原因。研究结果表明:2007—2012年物质与服务费用、人均GDP的增长是小麦价格波动主要影响因素,且物质与服务费用的影响更大;补贴和最低收购价政策保证了小麦生产的稳定,贸易小国地位较大程度上规避了国际小麦价格波动对国内的传导,从而平抑了国内价格波动。  相似文献   

6.
由于 2000/2001年度小麦减产以及进口量继续保持较低水平,国内小麦市场的供给格局开始出现转机,即供大于求的程度已经略有缓解,小麦价格上涨也就顺理成章。以下从供需平衡的角度对当前及今后小麦市场的走势作一初步判断。  一、播种面积逐年减少   近几年由于国家加大了调整种植结构的步伐,许多产粮区开始“缩粮扩经”,导致小麦的播种面积出现政策性的调减;同时,由于小麦价格持续低迷,极大地影响了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同样促使农民主动调减小麦种植面积。 1999/2000年度小麦播种面积为 2885万公顷,比 1998/1999年度减少 3%; 2…  相似文献   

7.
本文通过时间序列分解法对我国小麦价格的变动特点进行识别可知,我国小麦价格存在较明显的周期波动,波动周期平均长度为30个月。2001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小麦价格呈现出持续上涨的长期趋势;季节因素对我国小麦价格的变动不显著。随着粮食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和粮食市场的全面放开,小麦价格波动的幅度有越来越剧烈的趋势。国家政策对小麦价格的波动幅度尤其是价格下跌幅度有一定的控制作用,但是在国家政策对小麦市场特别加强管制的时期,波动周期会异常延长。  相似文献   

8.
[目的]价格是影响农民生产决策和提高农民种粮收入的关键因素,价格支持政策是促进粮食生产稳定发展的最有效措施之一,通过价格支持政策对种植面积影响机理的理论和实证分析,为政策效果评价及政策调整提供参考和借鉴。[方法]基于理论框架的构建,采用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并借助1998—2016年全国15个小麦主产省的相关数据,实证分析了价格支持政策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价格支持政策能够通过提高农户对价格的预期增加小麦的种植面积; 最低收购价政策对面积增加的政策效应强于之前实施的保护价政策,且在政策执行区预期价格提高带来的面积增加效应显著大于非执行区; 种植习惯对小麦种植面积的影响最大,价格因素是农户生产决策的关键因素之一。[结论]价格政策可以作为种植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价格调整应该兼顾农民预期价格的变化,加快构建多元的政策支持体系,采取诸如保险、直补、科研等多种措施,提高我国小麦产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9.
学术界对粮食收购双轨制的影响存在不少争议,尽管该政策已退出历史舞台,但探讨其对粮食生产的影响仍有极其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借鉴价值。本文以小麦为例,基于1985—1996年的数据,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分析了粮食收购双轨制下定购和议购政策变动对小麦主产省小麦种植的影响。研究表明,以降低国家定购量、提高国家议购量和农民自留量以及提高议购价为主要措施的双轨制改革,促进了小麦生产;同时,双轨制期间农民没有对低于边际价格的定购价格做出反应,这同理论预期一致。这些研究结果进一步证实了市场改革在我国粮食生产中的作用有其历史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中国小麦生产布局演化及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小麦作为我国重要的口粮作物,其生产布局变化影响市场供给的均衡性,关系小麦生产稳定,也关系国家粮食安全。[方法]采用1978—2014年全国省级面板数据,运用生产规模指数、集中度指数、生产重心指数及重心转变路径全面分析中国小麦生产布局空间演化特点,通过莫兰指数检验各区域小麦播种面积的空间相关性,构建空间杜宾模型分析小麦生产布局的影响因素。[结果](1)随着时间迁移,小麦生产布局由分散逐渐变集中,主要集中于中部、黄淮海地区,该地区的面积和产量对全国小麦生产的贡献最大;(2)无论是从播种面积还是产量角度,中国小麦生产重心都表现出自北向南再向东的趋势;(3)小麦生产的空间集聚效应随时间变化越来越显著;(4)灌溉水平和化肥投入对该区、相邻地区和全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均有正向作用,机械投入、政策和技术水平对该区、相邻地区和全国的小麦播种面积均产生负向影响,比较收益和非农就业机会对该区和相邻地区的小麦播种面积均有影响,但作用方向相反。[结论]建议小麦生产布局优化要注重发挥相邻区域农民的学习效仿能力,促进小麦品种研发技术提升,增强小麦生长的环境适应性,提高小麦生产的要素配置效率,关注非农就业导致的小麦播种面积波动,保障主产省农民收益。  相似文献   

11.
<正>无论从供需基本面以及政策面来看,小麦市场价格长期上涨的主基调不变,但随着小麦市场化的推进,其价格波动空间以及频率的不确定性加大,这将加大粮食企业把握市场行情的难度和市场经营风险,挑战中蕴藏机遇。小麦市场化氛围渐为浓厚市场与政策博弈仍将持续  相似文献   

12.
农村人口老龄化导致农业劳动力体力和人力资本下降,考虑到不同作物对劳动者体力与人力资本约束条件不同,老龄化对不同作物的影响程度可能有所不同。本文从农户采取集体决策和机械替代劳动的视角,通过两步实证结果表明,对于集体决策和机械化程度高的小麦作物,老龄化对小麦的种植决策以及种植决策实施的结果(单产)均没有影响,而对于集体决策程度高但机械化程度低的棉花作物,老龄化对作物种植面积决策具有负向作用,但对其他要素投入决策甚至种植决策实施结果均没有显著影响。可以进一步推论,随着作物集体决策与机械化程度由高到低的变化,老龄化对作物的影响呈由完全没有影响到部分有影响再到有显著影响的阶梯变化。  相似文献   

13.
2011年我国小麦夺得"八连增",总产量达11792万吨,增产的同时,小麦品质也有所改善;国内消费量显著增长,归因于小麦用作饲料替代数量大幅增加;在2011年小麦最低收购价"预案"未启动的背景下,我国小麦累计收购5731.6万吨,较上年提高10.4%;国家再次提高2012年小麦托市收购价格水平,三级小麦提高到1.02元/斤;全年市场行情整体涨幅有限,但阶段性明显。展望2012年,由于我国小麦产量基数大,继续增产难度进一步加大,但在政策扶持、气候稳定的条件下,丰收依旧可期;整体行情将在政策规范下,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价格趋势以稳为主,适度提升,年度平均价格将在2150-2250元/吨区间运行。  相似文献   

14.
[目的]价格政策是影响农户供给行为的重要因素,研究小麦价格政策对小麦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影响,有助于理顺小麦价格形成机制,科学制定补贴方案,合理调控市场供求,确保口粮安全和农民增收。[方法]文章选取小麦产量、播种面积、综合价格政策等指标,分别构建C—D函数模型,以衡量各变量对新疆小麦产量和播种面积的影响。[结果](1)对小麦产量有正向影响的指标按其作用由大到小排序依次为农业机械总动力、小麦播种面积、化肥使用量,而农业劳动力和农作物成灾面积对小麦产量具有负影响。(2)有效灌溉面积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大,农作物受灾面积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影响最小,综合价格政策对小麦播种面积的弹性系数为019。(3)综合价格政策对新疆农户供给行为的影响机制是通过影响小麦播种面积进而影响小麦产量供给。[结论]扩大绿色有机小麦生产规模、增强价格政策调控、提升小麦有效灌溉水平和加强农业科技应用是提升新疆小麦供给水平和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我国玉米供需形势变化需要国内玉米供给适时作出调整,通过分析玉米供给的影响因素及其背后的农户行为,为国家制定政策并引导农户根据市场需求调整玉米种植决策提出建议。方法 文章利用2008—2019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省级玉米播种面积和出售价格的面板数据,加入替代作物比较效益和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虚拟变量,基于Nerlove 模型对玉米供给反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 (1)东北地区玉米短期缺乏价格供给弹性,长期则富有弹性;(2)东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短期内具有一定的刚性;(3)玉米与大豆、水稻的比较效益是影响东北地区农户玉米种植决策的重要因素;(4)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对东北地区玉米播种面积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结论 短期内仅通过市场价格变化调整玉米供给能力有限,还需要一些配套支持政策及时引导农户调整种植决策;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后要加快建立优质优价机制,引导农户种植适应市场需求的玉米品种从而增加种粮收入;通过加大“两区”政策支持,将土地、资金、设备等生产要素向优势产区集中,提升优势产区产能。  相似文献   

16.
2012年8月份以来,全国小麦价格不断上涨,至今涨幅已超过20%,河南、山东等主产区的部分地区涨幅达到30%。小麦价格上涨,不仅直接影响到下游面粉企业的生存,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物价总水平的走势和百姓生活。专家认为,短期供求关系是影响小麦价格上涨的主因,长期来看保证粮食价格稳定还需加大对农业的补贴扶持力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棉农棉花播种面积决策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从棉花供给的微观主体——棉农的角度分析中国棉花供给的影响因素,发现棉农的棉花播种面积决策受对未来相对收益的预期以及已往决策的影响,而相对收益的预期由棉花与替代作物的相对价格、相对单产的预期来决定。由于相对价格和相对单产预期的形成需要较长时间,加上已往决策的滞后影响,任何政策措施都要全面考虑其长期的后续作用,不能过分关注当前的目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吉林省是以玉米为主要粮食作物的产量大省,吉林省玉米生产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2016年国家取消玉米临时收储政策,实行“价补分离”政策(既市场化收购+补贴)。在玉米价格逐步市场化的形势下,为探究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对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方法]文章利用1985—2015年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玉米平均出售价格、玉米的物质成本投入、玉米与大豆的每667m2收益比值、玉米与水稻的每667m2收益比值的时间序列数据,通过运用Nerlove模型,测算吉林省玉米播种面积对价格、物质成本、与大豆和水稻的每667m2收益比值的供给反应。[结果]吉林省玉米的短期供给弹性为049,长期供给弹性为063,短期供给弹性和长期供给弹性均小于1,缺乏弹性,吉林省玉米种植面积对价格变动的反应较为迟钝。[结论]提出完善农业耕作制度,推进玉米目标价格制度改革,优化玉米收购市场结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9.
文章根据1992~2014年中国7个苹果主产省的面板数据,应用Nerlove模型测算了苹果生产的供给反应。研究发现,苹果种植面积受到前一期价格影响,但短期供给弹性较小,长期供给弹性较大;果农种植决策受种植习惯影响较大;物质与服务费用及非农就业机会对种植面积有显著负影响;替代作物价格对苹果种植面积影响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了稳定苹果种植面积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以粮食主产区黑龙江省为例,应用计算实验方法,基于蛛网理论及农产品成本收益分析,探究"市场定价、价补分离"的收储政策对微观农户的种植决策以及区域种植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收储政策对黑龙江省农户的种植抉择以及区域种植结构的调整规模与方向有影响,影响程度和影响方式因作物不同而有差异;水稻种植面积的变化与价格波动关系密切;旱作农户的种植抉择多是基于玉米、大豆的价格及利润进行博弈,其中,随着利润权重增加,玉米、大豆种植规模变动幅度增大;大豆种植决策对价格的敏感程度高于玉米,大豆种植面积变动受自身价格、利润及玉米价格的共同影响,且受玉米价格的影响大于受自身价格的影响。因此,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种植补贴标准等措施,有助于实现大豆扩种计划和大豆品质提升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