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企业会计准则实施的交易成本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企业实施政府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就其本质来说反映了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契约关系。这种契约安排的交易成本包括:准则制定成本、准则培训成本、准则执行成本以及准则疑难解释成本。新会计准则中,有完善的会计准则、相对完善的会计准则以及不完善的会计准则,实施完善程度不同的会计准则,政府和企业所产生的交易成本不同。非上市企业是否选择执行新准则,将会视交易成本的大小而定。  相似文献   

2.
吴伯凡 《经济论坛》2006,(18):134-135
2006年2月15日,国家财政部发布了39项新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准则)将于2007年1月首先在上市公司中推行。新会计准则与中国国情相适应,同时又充分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涵盖各类企业各项经济业务、能够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毫无疑问,我国新会计准则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这种趋同对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发展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可以说新会计准则重建了我国会计帝国地位。新会计准则规定各企业透明披露财务信息,这是建立投资者信息的基石,同时将会吸引越来越广泛的投资者投资中国企业。  相似文献   

3.
新《企业会计准则》与旧准则在框架结构、初始投资成本计量、成本法与权益法的适用范围、披露内容等方面存在差异。在执行新准则中应完善新会计准则的各项配套措施,加快内外部环境建设,提高会计人员的专业素质和能力。新会计准则借鉴了国际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对会计处理方法及其相关信息的披露等方面进行了规范,引入计税基础和暂时性差异概念,要求企业采取资产负债表债务法,与旧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对税会差异的处理采取了与旧规范完全不同的方法。会计重心由原来的以利润表为重心转向以资产负债表为重心。本文从完善基本会计准则的必要性出发,将新发布的基本准则与1992年发布、1993年7月1日起施行的《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进行比较与分析,对改进基本会计准则的构建与发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所得税准则主要从内容出发,以理论为依据,确认了暂时性差异"取代"时间性差异.本文探讨了新所得税会计准则的主要内容、新旧所得税会计准则区别以及新所得税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新会计准则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已与国际会计报告准则实现了趋同.本文主要分析介绍了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和对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刘大明 《时代经贸》2007,5(8X):106-107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正式实施。新会计准则主要在六个方面体现了大的变化,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给企业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新会计准则能够在财务层面上解决我国企业走出去及引入外资投资者的障碍问题,在为我国企业实现准则国际化的同时,也给准则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本文主要分析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不同方面对企业带来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7.
新会计准则明晰了中国会计准则体系的框架,体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的趋同,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核心,能够在财务层面上解决我国企业走出去及引入外资投资者的障碍问题.作为企业或投资者,应及时了解新会计准则的变化,并及早适应新会计准则带来的影响.文章主要分析了新旧会计准则的差异以及对企业带来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8.
王玉蓉 《当代经济》2009,(22):134-135
2007年我国开始实施新企业会计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的建立是以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为前提的,是涵盖企业各项经济业务并可独立实施的会计准则体系.既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又有明显的中国特色,与旧会计准则相比有继承也有发展、创新,本文就对新旧会计制度做些对比,为企业恰当运用新会计准则提出一些参考性意见.  相似文献   

9.
财政部发布的新会计准则已经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实施,并鼓励其他企业执行新准则。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执行后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对此,本文就新会计准则对企业利润的影响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0.
新会计准则对企业的影响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财政部于2006年2月15日颁布了新会计准则,将于2007年正式实施.新会计准则主要在六个方面体现了大的变化,基本实现了与国际准则的趋同,给企业带来了不同的影响.新会计准则能够在财务层面上解决我国企业走出去及引入外资投资者的障碍问题,在为我国企业实现准则国际化的同时,也给准则的执行带来了一定的难度和风险.本文主要分析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在不同方面对企业带来的主要影响.  相似文献   

11.
2006年2月财政部在结合中国实际,同时又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合理内容的背景下,制定和颁布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和合并财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20号——企业合并》和《企业会计准则33号——企业合并报表》。在合并准则中明确规范了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新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的不同会计处理原则能否共存,笔者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动机下,对新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的不同会计处理原则能否共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新会计准则的实施不仅仅是记账规则的简单转换,更是企业经营管理理念和管理流程的再造和变革。本文通过对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实施进行了分析,探讨了新准则对企业管理带来思维和理念的变革,希望对企业全面实施新会计准则体系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新企业会计准则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保险行业实行.在新准则中,一些与金融行业相关的准则,尤其是涉及保险企业的准则在保险行业中产生了重大影响,对正处在高速发展中的中国保险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本文通过阐述新会计准则颁布后逐步出台的各项法规或制度,分析了保险行业在执行新会计准则过程中发现的问题,旨在通过本文使保险企业对新会计准则的理解更加准确,执行更加到位.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企业合并业务日益增多,合并会计业务的处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2006年2月15日,财政部颁布了包括《企业合并会计准则第20号——企业合并》在内的39条企业会计准则,对企业合并会计业务作出明确规范,实现了与国际企业会计准则的基本趋同。本文对新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做简单的解析,并将其与旧企业会计合并会计准则及国际会计准则进行对比分析,深化对新准则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自2006年财政部颁布新准则,2007年在上市公司初步实施后,新会计准则对公司的财务产生了重大影响.新会计准则更加满足市场化和国际化的要求,确立资产负债表的核心地位,更大限度地限制了企业内部人为追逐短期利益进行利润操纵的空间,新会计准则的实施将有助于进一步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以新会计准则为出发点,探讨上市公司财务由此引起的变化,让新会计准则更好地为企业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6.
2006年2月财政部在结合中国实际,同时又借鉴国际会计准则合理内容的背景下,制定和颁布我国企业合并会计准则和合并财务准则<企业会计准则20号--企业合并>和<企业会计准则33号--企业合并报表>.在合并准则中明确规范了企业合并会计处理的基本原则.新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的不同会计处理原则能否共存,笔者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和动机下,对新会计准则中企业合并的不同会计处理原则能否共存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7.
2006年2月15日,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以下简称"财政部")颁布了39项企业会计准则(以下简称"新会计准则"),已于2007年1月1日在上市公司施行,这标志着会计更加适应中国市场经济发展要求、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趋同的新会计准则体系的正式建立。新会计准则由一项基本准则和38项具体准则组成。与财政部之前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及相关16项具体准则(以下简称"旧会计准则")相比,新会计准则是一个较为完整的会计准则体系,不仅弥补了旧会计准则中有关企业合并、衍生金融工具等事项规定的空白,还充分借鉴了国际财务报告准则的规定,汲取了发达国家对于复杂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经验,并充分考虑了中国转型市场经济的特点。新会计准则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深远的,对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资本市场发展和加速中国融入全球经济都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我国新会计准则体系下计量基础的多样化、新所得税会计处理方法两个方面的分析,初步探讨研究新准则的实施对企业纳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后,企业的会计处理相应的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这些变化对企业实施会计准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主要根据新企业会计准则实施以后对企业会计管理活动提出的新要求,谈一些新会计准则实施过程中的一些心得体会,希望能够对企业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2006年2月,国家财政部颁布了新的会准则。新会计准则体系强化了为投资者和社会公众提供决策有用的会计信息的新理念,实现了与国际惯例的趋同,首次构建了比较完整的有机统一体系,并为改进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提供了有益借鉴,实现了我国企业准则建设新的跨越和突破。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由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应用指南三个部分构成。和旧的会计准则相比,新准则从基本会计准则到具体会计准则都作了较大的改动。  相似文献   

20.
新旧债务重组会计准则的比较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债务重组会计准则在很大程度上适应了企业走向世界的时代需要,顺应了会计准则与国际惯例趋同的新趋势,新准则既是对中国理论和实务的总结,也是对国际理论的科学借鉴。本文比较新准则和2001年的债务重组准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