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 财政分配作为国民收入分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在调整各方面利益关系时起重要作用。改革后的物质利益分配关系,尤其是现实的财政分配关系,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和矛盾。其主要表现是:财政本身所具有的分配职能与它所具有的宏观调控功能的矛盾;财政  相似文献   

2.
当前,集中讨论一下财政和银行关系问题,很有必要。它对进一步明确各自的职责和工作范围,做到既有明确分工,又同心协力,为国家管好用好资金,提高资金使用的经济效益有重要现实意义。一、改革财政银行体制的障碍长期以来存在的“大财政、小银行”的分工思想,是目前改革财政银行体制一个比较敏感的问题,是一个涉及到财政和银行性质范围和活动领域的问题,也关系到如何处理财政、银行、企业三者关系的大问题。这个问题不讨论清楚,不用说财政与银行分工协作问题难于解决,就连改革企业管理体制也  相似文献   

3.
随着社会的发展,政府间的关系从集权与分权模式逐步向网络模式转变。由于财政关系是国内政府间关系的核心,它直接决定着政府间关系的状况,因此改革政府间财政关系适应网络社会发展的要求是西方各国的普遍选择。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间的关系也出现了网络模式的特征,但是由于我国财政管理体制改革滞后,我国政府间财政关系不能适应网络模式发展的要求,因此调整政府间财政关系是今后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4.
<正> 随着经济运行模式的转换和所有制关系的变化,财政分配关系需要作什么样的改革,怎样改革,这是当前必须研究回答的重要课题。一、所有制关系的变革与现行财政体制的摩擦经过几年的改革,我国的所有制关系和全民所有制的具体存在形式及实现方式出现了许  相似文献   

5.
<正> 一、财政必须通过改革转移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全新轨道上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体制是一项涉及政治、经济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财政是这一系统工程的组成部分,必须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进行全面改革。按照市场经济要求进行财政改革,大体包括以下4个方面: (一)转变财政职能。财政职能是财政本身所固有的,它虽然随社会生产方式的变革而发展,但其基本职能是不会改变的。这里所说的转变职能,既不是要扩大其职能,更不是要缩  相似文献   

6.
范林录 《当代经济科学》1992,14(2):55-58,68
本文从企业、财政、银行三者关系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我国银行企业化改革的问题。作者认为,要规范企业、财政、银行的关系,应明确银行是国家分配的主渠道,变财政“暗补”为银行自主性投资,下放财政事权;建立“反倒逼机制”,将企业挤进自求发展的轨道;实行参股制,规范企业、财政、银行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财政会计关系是由财政史与会计史的交叉研究所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主要研究财政发展与会计发展的结合部分。研究这一问题,是为了明确财政会计关系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及演变规律,创立一门财政会计关系比较学,为各级政府的经济决策提供咨询。财政会计的关系体现在三个方面:财政管理是会计核算的前提;会计核算是财政控制的基础;财政改革与会计改革相互促进。研究这一问题,是为了说明财政会计关系史复杂的演变过程,进一步说明市  相似文献   

8.
国营企业的流动资金由财政和银行两家分口供应和管理改为银行统一供应和管理,是继利改税后的一项重大改革,它直接涉及财政和银行的资金分配关系,影响财政信贷平衡,对此不能掉以轻心。本文就银行统一供应和管理流动资金和综合平衡的问题作粗浅探讨。  相似文献   

9.
以中央与地方、政府与企业关系变迁为切入视角,在中国式分权和市场化改革的背景下探究地方政府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激励动因。研究发现,地方财政压力对非国有经济规模的影响关系是倒U型的;政府财政压力在一定范围内促进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但财政压力过大容易产生负向效应。换句话说,中国式分权和市场化改革是地方政府推动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因。此外,地方政府竞争、市场化进程对财政压力与非国有经济规模的关系产生正向调节作用。市场制度环境较完善的地区,有助于地方财政压力发挥对混合所有制经济发展的促进效应。  相似文献   

10.
进一步完善税制改革的措施张小军(邢台市经济管理干部学校):税制改革已于今年元月一日顺利出台,它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内容,是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和今后经济发展、关系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重大措施,它对全国和各地区的财政经济发展将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正> 专业银行商业化改革能否“化”起来,与客观环境有密切的联系。因此,应处理好三方面的关系。一是理顺与财政的关系。财政资金与信贷资金本应是两种职能不同的资金,但信贷资金财政化的现象日趋严重,阻碍着专业银行企业化的发展。首先应妥善处理已经积存的信用财政化的资金,通过清理,逐步加以解决,让专业银行卸下沉重的包袱。其次,改革目前专业银行交税又交利的体制,同其他企业一样实行依法纳税。二是理顺与中央银行的关系,一方面  相似文献   

12.
吕建锁 《生产力研究》2005,(6):104-106,F0003
企业改革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与政府财政改革相辅相成。一方面,通过重新构造企业制度使之成为独立的市场营运主体,以改变政府财政状况和促进公共财政模式的建立;另一方面,政府财政通过规范内部运作方式、明确支出范围和完善监督机制,以推动企业发展。两种改革的最终目标是: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企业制度与财政模式。  相似文献   

13.
财政改革始终内嵌于中国经济改革进程中并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已有财政理论缺乏将中国改革作为一个特殊过程、从改革发展全局视角对财政改革的逻辑进行探讨,导致关于中国财政理论基础的讨论缺少相应的实践对照和改革语境。探寻中国改革发展过程中的财政逻辑,是构建和发展中国财政理论在方法论层面的有益探索。本文以40年改革实践的特殊过程为基础,系统梳理了财政改革与经济改革的内在逻辑关系。以回答"财政在中国改革发展中的贡献"为理论命题,总结了财政作为国家治理工具为改革进程承担成本和提供发展激励的实践逻辑。这种归结形成了中国财政理论认知区别于既有财政理论的特殊性,有助于进一步阐释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国家和财政关系的实践形态,有助于客观评价40年财政改革绩效、展望未来财政改革方向,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财政观的继承与发展,是构建契合中国改革发展实践的财政理论基础的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4.
朱莹  黄轲 《当代财经》2022,(2):41-53
财政治理和审计治理皆为政府治理体系的基础和重要组成部分。以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为契机,研究了财政治理和审计治理两种政府治理方式对地方政府财政违规的影响。研究发现,财政“省直管县”改革提高了县级政府财政违规金额,但该影响会在5年内逐渐衰减直至消失。机制分析表明,改革在短期内引起的审计监管放松是县级政府财政违规金额上升的主要原因,而审计监管环境趋严和审计技术效率的提高能够有效约束其财政违规行为;缺乏证据支持财政激励是改革影响县级政府财政违规行为的渠道。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财政“省直管县”改革也会提高地级市政府财政违规金额,但其影响机制主要是不参与县级税收分成和丧失财政截留机会而产生的财政激励。因此,建议平衡政府间财政分权关系,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独立性,重视财政体制改革和政府审计体制改革的政策协调。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对法律供求分析发现,我国省以下地方政府间财政关系法治化程度较低,省与县(市)之间进一步的财政分权呈现出无序化、随机化和封闭化的特征。"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是以财政收益权、财政支出权和预算配置权为核心的财政权分配与重构,其法治化路径应以省级人民代表大会通过地方性法规为宜,完善分税制改革,实现财政收益权法治化;进一步明晰事权划分,实现财政支出权法治化;改革预算管理体制,实现预算配置权法治化。  相似文献   

16.
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处理中央与地方之间财政关系以及地方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模式。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与影响一个国家经济改革与制度创新的公平与效率。我国现行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是分级包干中转移支付和分税制下的转移支付的混合体 ,具有过渡性 ,存在不足之处。建立规范化的转移支付制度可以有效调节社会分配不公 ,尽可能实现公平分配。可以有效的缩小地区间经济差距 ,促进本国经济协调发展。可以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提供较好的、公平的、宽松环境  相似文献   

17.
中国财政承包体制的激励和再分配效应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正> 中国财政承包体制开始于1980年,完结于1993年底,总共经历了14个年头。从现在的眼光来看,虽然财政承包体制只是经济体制转轨时期的一种过渡的财政体制形式,但是它所引发的两个问题仍具有一般意义。第一,它的承包性虽然已被财政体制试验所证明不再适用于中央—地方政府之间的财政关系,但是它仍然存在于其它的管理体制中,特别是企业管理体制中。第二,财政承包体制把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政利益纳入到同一个分配机制中,使得  相似文献   

18.
1.财政专项资金管理的改革原则。(1)安全与效率并重。要始终将资本金安全放在首位,坚持稳健投资,同时要坚定不移地导入资金效益的观念。(2)局部必须服从整体。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必须为财政整体改革服务,特别是要配合国库集中收付改革的需要,以实现财政资金收益最大化。(3)妥善处理财政与银行的合作关系。改革  相似文献   

19.
完善中央与地方税收划分的思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税制财政体制实施10年的实践证明,合理科学地划分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的税收,是正确处理中央与地方分配关系的重大问题。它一方面关系到中央政府的宏观调控力度,同时又关系着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政府职能的发挥,二者必须兼顾。1994年分税制改革在中央与地方的税收划分上基本上是合理的,对规范政府间财政关系、提高国家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和中  相似文献   

20.
财政体制是处理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之间财政关系的基本制度,是政府间财政关系的具体体现。建国后我国的财政体制伴随着经济体制的变迁经历了四个阶段:统收统支财政体制阶段、财政包干体制阶段、分税制财政体制阶段、公共财政体制阶段,每一次财政体制发展阶段的调整既蕴涵着新制度的创新,又有旧制度的保留,财政体制在渐近式制度变迁的推进过程中产生了路径依赖。要破解财政体制变迁中的路径依赖问题,完善现行公共财政体制,体制创新是必由之路。其基本思路是:推进财政制度的宪政变革,建立与完善本国的宪政体制,建构"有限"兼"有效"的现代政府;因地制宜实施政府层级改革,在区分经济发达和经济不发达地区的基础上,对政府架构进行变革;"财政职能-财政体制-财政管理"的改革三位一体协调共进,只有三者相互协调,才能保证财政体制改革的效果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