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季璇  俞婷 《大陆桥视野》2021,(1):107-110,112
为引导大学生积极健康的网络行为,采用人际关系诊断量表和网络行为问卷对全国四大经济区共1 025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研究不同社交能力的大学生在网络空间的行为差异,并根据现实空间和网络空间的差异性分析其行为差异的原因.结果表明:不同社交能力的大学生在网络社交的花费时间、使用软件、社交平台行为、真实信息透露和社交需求都存在...  相似文献   

2.
我们基于大学生网络交易的角度,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式,结合相关访谈,对大学生网络交易现状进行调查,运用定性和定量研究的方法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寻找出大学生网络交易的行为特点和偏好,并为其发展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3.
大学生网络购物行为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作为未来推动电子商务成长的主要消费群,在校大学生的网络购物行为会对其今后将网络技术应用于自身管理工作的意识产生深远影响.本文调查了大学生网上购物的潜力、首选网站及主要障碍,并分析了网上购物经历对网络信任度、网络安全性等网络认知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金融业不断发展,大学生网络贷款掀起热潮,网络贷款给大学生的消费观念带来了新发展,但是也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大学生的消费观念指导着其消费行为和生活方式,探究网络贷款对大学生消费观念的影响,有助于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网络消费观.  相似文献   

5.
随着网络直播营销的快速发展,大学生的消费也深受其影响。网络直播营销发展所产生的影响有利有弊,其在促进网络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平台和政府的管制带来了诸多挑战,更是对大学生的消费心理和行为产生了诸多影响。为此,编制线上调查问卷并发放给浙江省大学生进行接触网络直播营销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的实证研究,最终从引导大学生理性消费与便于政府平台管制的层面给出针对性的对策。  相似文献   

6.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加入互联网的使用当中。大学生业已成为使用互联网的主力军。网络在给大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也对学生的生活方式、心理行为产生深刻的影响。相当多的大学生由于长时间的使用互联网而对网络产生依赖,沉溺于网络不能自拔,不仅严重影响了学习和生活,而且给身心造成极大伤害。大学生网络成瘾已经成为了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其引发的一系列问题也倍受社会关注。本文从预防和治疗两方面着手,对大学生戒除网瘾提出了几点相关对策。  相似文献   

7.
张菁燕 《江南论坛》2002,(12):46-47
随着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网络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进入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高等院校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发展前沿,随着网络信息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上网的大学生还将不断增加。网络传媒利用其独特的优势对当代大学生的行为模式、价值取向、政治态度、心理发展、道德  相似文献   

8.
当今世界正逐步跨入网络信息时代,计算机与网络技术为人类搭建了一个奇特的、虚幻的赛博空间(Cyberspace)。大学生成为赛博空间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研究大学生网络行为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笔者围绕大学生网络行为这一问题在哈尔滨工程大学进行了一次调查,根据调查结果指出了在大学生中存在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并剖析了各种网络道德失范行为存在的原因,从教育、管理等方面提出了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塑造培养大学生网络道德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9.
大学生是中国"社会网络化"的先锋队和主力军,但网络的虚拟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其不可避免的一些弊端,网络对社会发展以及人自身的发展而言是利弊并存,具有鲜明的两面性.大学生群体还未形成完整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汲取网络上丰富的信息资源时,由于其判断力的不成熟也难免会受到网络的负面影响.本文首先从理论上探讨了大学生与网络的"应该关系",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群体在利用网络中出现的错位现象,深刻探究了其产生原因,提出了一些正确引导大学生利用网络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网络社会的兴起带来大量的社会问题,作为构成中国庞大网民队伍主力军的大学生网民的网络道德失范行为逐步引起人们的关注和研究。通过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道德失范行为及其成因的梳理,从大学生主体建设、高校道德教育以及社会的控制与管理三维模式来探讨新的防范和矫治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范式,以期共建网络道德文明,指导实践。  相似文献   

11.
“互联网+教育”是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通过使用聚类分析,将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划分为认真主动型、中庸型和应付被动型三种行为方式,并构建虚拟变量模型和Logit概率模型,实证分析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与学习成绩的双向因果关系。研究发现:认真主动型网络学习行为能够显著促进大学生学习成绩的提升;学习成绩越高的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认真主动型的网络学习行为;女性大学生较男性大学生更倾向于选择良好的网络学习行为和取得较高的学习成绩。从优化网络教学平台资源、打造多样化教学方式、创新大学生学习过程的监督管理模式和提升大学生网络学习行为的自主性四个方面,提出教学策略的优化措施。  相似文献   

12.
当代大学生上网问题分析及引导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网络的社会影响力越来越大。与此同时,网络对大学生的"双刃剑"作用也越来越突出。网络方便了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开阔了大学生的视野,但是也让部分大学生因沉迷于网络而荒废学业,甚至有些学生因此患上了严重的心理及生理方面疾病。因此,主要分析,目前大学生上网行为以及如何正确引导、规范网络道德,并希望能起到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3.
大学生高频率转发微博的行为分析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航 《经济研究导刊》2012,(12):286-287
近年来,随着中国互联网的高速发展和手机、电脑等通讯设备在大学生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开始使用微博与外界进行沟通。通过对以往文献的查阅我们发现,大学生在使用微博的过程中存在着一定的行为特征和差异性。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大学生转发微博的行为进行了分析,结论证明了大学生在转发微博的过程中存在着性别差异性,而且大学生对于所转发微博的合法性问题普遍缺乏关注,网络法制观念有待提高,应加强对大学生的网络法律意识的培养。  相似文献   

14.
大学生是网络用户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进行电子商务的一个特殊的群体,其行为与社会上其他用户相比有其特殊性。大学生对网上购物的认识和看法,直接影响其走向社会后网上购物的行为。通过对广州大学生的问卷调查,得出大学生进行网上购物的一些行为习惯以及对网上购物的看法,结合这些看法得知目前我国电子商务存在的一些问题,并就这些问题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5.
随着网络时代的发展,网络普及率增加和网络用户增多使得网络意见领袖在网络舆论的引导和控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大学生作为社会群体中最活跃的群体之一,他们热衷于参与校园热点问题和社会突发事件的讨论,将自己的态度和看法通过网络进行传播.本文通过研究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内涵,系统概括这一群体的形成、类型、特性及发展趋势,对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进行全面分析,列举其正负影响,最后从不同主体提出了大学生网络意见领袖的培养路径,以使其在高校舆论引导工作中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经济师》2016,(1)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作为新的传播媒介,已成为人们沟通交流、获取信息的重要渠道。但是,在网络普及的过程中,道德失范现象也层出不穷。对大学生网络道德现状进行调查,指出其网络行为及认知的不足,引导大学生形成良好的网络行为规范,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7.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微信作为新媒体时代下的一种即时通讯方式,其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一系列的机遇与挑战.微信集通信、商业和娱乐等功能于一体,深受广大学生的喜爱与青睐,成为大学生人际沟通、获取信息与知识的重要手段,极大影响了学生的思想行为和生活态度.本文就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带来的挑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试探性地提出几点有效对策,以便相关人士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8.
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的影响及其对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世纪八九十年代网络出现以来,全世界都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生产工具的改进,劳动效率的提高,这些伴随着网络的出现加快了人们生活的步伐,同时出现了一种新的政治模式:网络政治。近年来,国家提倡建设信息高速公路,网络对大学生的政治意识、态度、情感、政治行为产生重大影响,网络促进了大学生的政治社会化进程。从网络的发展入手,探讨网络对大学生政治社会化产生的影响,在分析正反两方面之后,试图找出克服网络政治弊端的办法,充分发挥网络政治的优越性,以加快大学生政治社会化步伐,保证大学生政治社会化健康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19.
随着网络的进一步发展和高校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已经成为网络群体的主体成员,面对这样一种新型组织,掌握其利弊,引导和激发大学生网络群体的积极作用,减少其消极影响,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功能,这无论对大学生的培养还是完善思想政治教育体系都有着长远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卢琰 《经济研究导刊》2013,(16):238-239
网络作为一种新的传播媒体,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改变着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根据大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分析大学生青睐网络的原因,为探讨当前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