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R&D政策机制对于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竞争力的提升意义重大。市场失灵的存在为R&D政策提供了必要的理由,而有效可行的R&D政策来自于科学的制定和实施过程。R&D政策及其政策过程的分析以及相关问题的考虑。是科学严谨的R&D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基础与前提。  相似文献   

2.
对上海市的R&D投入情况与国际上的主要发达国家的R&D投入情况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目前上海市的R&D投入强度的增长趋势和国际R&D强度的增长的一般规律基本相符,但投入水平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态。针对这一状况,对如何提高上海市的R&D投入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张红燕 《商业科技》2011,(21):88-89
在科技创新活动中科技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而R&D人员是开展R&D活动的基础,也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科技实力的决定性因素。在这里分析我国R&D人员状况(包括总量、增长速度、分布结构等)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有特别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战略性贸易政策理论兴起于20世纪80年代,它以不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和规模收益递增为理论基础。战略性贸易政策的理论和实证为我国在自主创新过程中实施战略性贸易政策提供了借鉴。在我国自主创新的发展战略中,首要的是要营造以战略性R&D投入政策为主的战略性政策环境。  相似文献   

5.
唐峰  黄磊 《现代商业》2007,(30):124-124
本文分别对企业R&D活动的知识溢出效应的形式、途径及其影响进行了分析,认为研发活动存在溢出效应,并对区域经济的发展有促进作用。最后对企业投资者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赤东 《商业研究》2006,(21):58-60
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可行的经济发展模式,发展循环经济是我国经济发展内在需要和必然选择。企业R&D对发展循环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它为循环经济的发展提供技术支持,是循环经济发展所需要的新技术、新工艺的来源。企业R&D加强,将直接推动循环型企业的建立和发展,推动循环型生态园和生态链的形成,促进区域循环经济体系的建立。  相似文献   

7.
周航  武志勇 《北方经贸》2008,(2):103-104
应用数据包络分析的理论与方法,通过对1995-2005年R&D资源利用效率的DEA分析,评价黑龙江省R&D资源利用效率,为黑龙江省今后的R&D资源利用提出了警示:若要继续保持目前R&D资源的高利用率,应在提高科技成果方面做出更细致的工作。  相似文献   

8.
海外投资的R&D外溢:高技术产业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海外对华R&D投资对东道国的技术外溢问题逐渐引起学界关注。本文创新地将海外R&D投资和本土企业创新能力引入经验模型,对1999—2004年13个高技术产业的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检验结论表明,海外R&D投资一定程度上有助于本土企业创新能力提升,但这种影响弱于本土企业自身的R&D投入;而外资企业过高的市场占有率则会对本土企业创新形成“挤出效应”。文章还在实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9.
论跨国公司在华的R&D投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在对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现状、进入策略进行分析的基础上,论述了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的积极效应和消极效应,指出该行为在强化跨国公司在中国和全球市场的竞争优势的同时,促进了中国技术创新能力的增强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同时也对中国企业和中国的科研机构产生了一些冲击,但总的来说,是利大于弊.文章还对吸引跨国公司在华进行R&D投资提出了一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张莹莹  赵银德 《商业时代》2007,(20):35-35,82
为了适应经济全球化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跨国公司R&D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与此同时,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具有很强的目的性。我国相关单位应深刻认识到它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积极主动地采取相应对策,以增强我国的科技创新与研发能力,提高企业的技术竞争力。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知识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开始加大对外R&D投资的力度,出现了R&D全球化趋势。与此同时,部分跨国公司根据其对中国市场潜力的判断、对中国研发环境的分析以及当地研发策略的综合考虑,开始不断在华建立R&D机构,逐步实现在华R&D的本土化。我国应增强国内研发创新实力,建立产学研联合体,提高政府管理服务水平,加强外资在华研发投资的规模和管理。  相似文献   

12.
殷瑜 《港澳价格信息》2011,(9):29-32,43
跨国公司在华R&D投资对中国技术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既有积极的一面,又有消极的一面,正确认识其影响的两面性有助于政府有关部门积极采取措施,在促进跨国公司R&D投资进一步推动中国技术水平提升的同时,能尽量减少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3.
苗傲阳 《商》2014,(4):137-137
本文以上海证交所2009—2011年度的高新技术行业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对上市公司研发(R&D)费用披露现状进行分析,并剖析其中存在的问题,然后提出相应的改进建议。  相似文献   

14.
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在华研发活动迅速发展,并呈现出在几大区位集中的特点。经济因素、科技因素、环境因素是导致跨国公司研发投资区位聚集的主要因素。地方政府可在吸引跨国公司R&D投资,获取知识和技术的溢出效应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建立三阶段博弈模型,揭示了供应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上游企业R&D投资的利益机制,阐明了供应链上、下游合作投资上游企业R&D将是双赢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跨国公司的R&D资源从封闭到向发达国家开放,再到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经历了特殊的发展阶段。目前,发展中国家正成为发达国家跨国公司主导的全球R&D网络的重要节点,本文基于UNCTAD2005年的世界投资报告,分析了跨国公司R&D资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现状.提出了发展中国家对接跨国公司R&D资源转移的比较优势理论,揭示了“推拉吸引”四个促进R&D资源向发展中国家转移的动力机制,并剖析了发展中国家利用跨国公司R&D资源方面存在的不足,结合中国实际,提出了有针对性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7.
基于R&D竞争的博弈模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虑固定的R&D预算下,在一个两个参与人的无限期博弈模型中,参与人选择波动性低或高的行动战略,参与人的支付水平为其产品与竞争对手产品的质量差异.在均衡的条件下,领先者会选择较为保守的战略,而追随者会选择风险战略.这一结论拟合了体育上的俗语对失败者而言失败已成定局.  相似文献   

18.
李洁 《商业时代》2005,(21):73-73,75
作为企业核心功能之一,跨国公司的R&D活动过去主要集中在公司总部或者母国所在地区.然而,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产业全球化的迅速推进,一些大跨国公司纷纷在中国设立R&D机构从事产品开发、实验和科学研究活动.本文首先总结了跨国公司在中国的R&D区位分布的特征,在此基础上对影响其区位决策的因素作进一步的实证分析,最后总体上阐述跨国公司在中国R&D对投资区域的影响及其对我国西部如何吸引更多跨国公司R&D投资的启示.  相似文献   

19.
罗佳  吴林海 《商业时代》2006,(16):32-33
在经济全球化步伐不断加快、国内外市场竞争日趋激烈,以及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不断完善、政策环境不断宽松等因素的综合影响下,跨国公司在我国的R&D(研发)投资的特征开始逐渐凸现。本文结合实际案例,从投资主体、投资区位、投资行业和投资方式四个维度,对跨国公司在华R&D战略的特征进行了深入剖析。  相似文献   

20.
根据高新技术企业R&D人员的需求特点,对R&D人员激励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对R&D人员不能实施单一的激励措施,要实行内部激励与外部激励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