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对按劳分配的“决定”作用(一)商品型按劳分配的产生马克思设想的社会主义社会是不存在商品货币关系的,耗费在产品生产上的劳动不再表现为价值,劳动者的劳动被直接当作社会劳动;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在作了社会扣除以后,从社会正好领回他所给予社会的一切。这是一种典型意义上的产品型按劳分配。现实的社会主义社会与马克思的设想不同,是一个商品经济的社会。那末,商品经济。  相似文献   

2.
马怀礼 《特区经济》2002,(12):51-53
<正> 一、商品的价值量与物化劳动的关系 (一)价值的本质 马克思说“作为价值,一切商品都只是定量的凝固的劳动时间。”更抽象地说,价值就是劳动。这就是价值的质。劳动,本质上具有社会性。在商品生产的条件下,这种社会性是通过价值来体现的。价值关系“只是人们自己的一定的社会关系”。换句话说,也就是人们用价值“把他们的私人劳动当作等同的人类劳动来互相发生关系”。因此,说价值的本质是劳动,也就是说价值本质上是劳动者交换劳动的社会关系。但是,在商品社会里,“劳动的那些社会规定借以实现的生产者的关系,取得了劳动产品的社会关系的形式。”由于有些人不能透过物的关系看到人的关系,对物产生了崇拜,马克思则认为这就是商品拜物教的根源。物化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其根源也在这里。  相似文献   

3.
统计信息作为社会、经济和科技信息的主体,是最重要、最基本的信息资源。在计划经济时代,统计信息主要是为各级政府部门提供无偿服务,被局限在非常狭窄的范围内。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信息是市场经济的“导向”,是连接和沟通生产者、消费者、经营者及决策者的桥梁和纽带。统计信息作为一种高智力型产品,一经生产出来并物化在载体上,就是一种特殊的可供采纳的有用性资源,可满足不同的统计信息使用者对经营、决策等多方面的需求。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一切产品实现其价值的途径只能以商品形式进入市场,统计信息既然是产品,就必然要成…  相似文献   

4.
第一节国际价值的形成一、商品的国际价值的意义商品的价值体现它所包含的社会劳动。一国某项商品的价值,即国民价值,是由该国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所决定。而“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是在现有的社会正常的生产条  相似文献   

5.
科技、知识产品是否具有一般商品的基本届性,这是需要重新探讨的问题、大家知道,商品首先是一个物,物的有用性成为商品的使用价值。商品也只有首先是一个物,才能物化或凝结人类一般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离开了商品物的实体,就根本不存在什么使用价值和价值。长期以来,我国学术界流行着一种看法,认为科、教、文、卫事业属于劳务,只提供服务,不生产有形的物质产品,从而不增加物质财富。果真如  相似文献   

6.
郑志国 《南方经济》2000,(4):20-23,27
商品价值反映人类创造财富———生产商品使用价值所付出的代价 ,因而是一个成本范畴 ;人们在劳动中消耗的生命时光构成生产商品的终极成本 ;商品价值具有信息功能、交换功能和计量社会财富功能 ;劳动价值论有利于鼓励人们通过勤奋劳动来创造财富 ,合理利用稀缺资源。  相似文献   

7.
蔡仲谋 《南方经济》2004,3(8):32-34
文章首先认为,生产与消费是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两大领域,产前准备是生产领域活动过程中一个关键性的基本环节。进而对生产领域的劳动产品二因素进行分析,认为具体的劳动与效用的对立统一的有效劳动,是在质与量上决定商品价值及其变动的规律。在此基础上对简单劳动与复杂劳动,生产劳动等范畴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如何理解劳动价值论的内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劳动价值论的关键内容包括:价值是劳动在一定经济关系下的表现,是劳动产品的社会形式;创造价值的是社会必要劳动;价值形式的演化及其与价值实体的分离;生产力、价格等因素的变动使商品价值与商品生产中耗费的劳动在量上分离;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中价值创造与价值分配的分离;三位一体公式的社会根源,等等。劳动价值论特点和优点在于其理论与逻辑上的统一性;它严格区分了价值、使用价值以及使用价值的运用;区分了劳动的具体形态与抽象内容;区分了价值实体与价值形式;它从发展变化中把握价值范畴,明确勾划出了价值从最基本交换关系中的原始形态,转化为具体的生产价格、垄断价格、以及派出生的土地价格、虚拟资本价格等范畴的逻辑过程及转化条件。  相似文献   

9.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信息已经成为一种重要的经济资源,虽然信息商品的生产和消费具有不同于传统产品的特性,但马克思劳动价值论对于分析信息商品的价值及其定价仍具有一般的指导意义。信息商品价值计算的复杂性要求其定价应更多地依赖市场需求,供应商应根据消费者支付意愿通过差别定价策略获得尽可能多的消费者剩余,以收回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相似文献   

10.
一.对劳动和劳动价值理论的再认识 (一)正确认识劳动的内涵和外延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明确指出,劳动(指抽象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按照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以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11.
田克明 《天津经济》2008,(12):65-66
一、构建会计信息市场的基础条件分析 会计信息产品凝聚了企业财务人员知识智慧和劳动的消耗,具有价值,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会计信息所具有的使用价值:会计信息产品能满足不同类型使用者在经济决策中对会计信息的使用需求。会计信息具有价值和使用价值这一商品化特征为建立会计信息市场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2.
第三产业的劳动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原理进行分析考察,在商品交换条件下,服务同物质产品一样,也是商品,也具有二因素,提供服务的劳动也具有二重性。实际上,马克思并没有否定服务的商品性质和提供服务的劳动的价值创造作用。那种死守只有提供有形物质产品的劳动才创造价值从而否定第三产业的劳动的价值创造作用的观点是错误的。当然,为特定经济基础服务的上层建筑活动的劳动不应该被看作是提供商品并创造价值的劳动。  相似文献   

13.
王荣 《北方经济》2007,(2):53-54
劳动价值论的核心问题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问题。马克思明确指出,劳动(指抽象劳动)是创造商品价值的源泉和实体。按照传统的政治经济学观点,只有物质生产部门的以体力为主的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劳动。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以知识创新为特征的新经济正深刻地改变着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以信息技术和知识为核心的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经营管理成了除资本、劳动力和土地之外重要的生产要素,而且在生产过程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显而易见,现代社会劳动的形式已经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劳动支出由体力为主变成了脑力为主,脑力劳动的主导作用日益增强.  相似文献   

14.
巩建华 《发展》2007,(3):104-105
价值、价值的属性和价值决定基础的涵义各不相同,商品具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因而商品价值具有"二重"涵义--自然价值和社会价值.由于资本主义是"要素"和"资本"本位的社会制度,因此,西方价值理论中的价值定义在"效用"之上,强调商品的自然属性;社会主义则是"劳动"和"社会"本位的社会制度,因此,马克思的价值理论中的价值定义在"劳动"之上,强调商品的社会属性.目前,中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具体国情出发,社会主义的价值理论应该是"一主一辅"的"二重"价值理论.  相似文献   

15.
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其核心是人类的一般抽象劳动是价值的惟一源泉;价值所体现的是在物质资本的生产过程中,各个生产者以社会必要劳动量为基准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正像马克思指出的“劳动是惟一的价值源泉”,“价值除了劳动本身没有任何别的物质”。从这一基础出发,马克思论述了商品的二重性和劳动的二重  相似文献   

16.
创造价值的劳动范围问题初探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在商品生产范围不断扩大的条件下,哪些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劳动?怎样看待马克思所分析的创造价值的劳动范围?这些问题是劳动价值论中最基本的问题,也是政治经济学中很重要的问题,很有探讨之必要。拙文提一点自己的看法,以就教于经济学界的老师和同仁。一、创造价值的劳动范围随商品生产范围扩大而扩大有商品生产,就有价值的创造;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分工越来越细,生产者为自己消费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劳动越来越少,而为别人消费进行的产品生产劳动则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7.
卫东  辛万鹏 《开发研究》2003,23(6):79-80
经营管理工作是不是生产劳动 ?经营管理活动创造不创造价值 ?经营管理人员应不应该得到相应的报酬 ?本文的基本观点是 :经营管理活动不仅是创造价值的生产劳动 ,而且是工人的劳动耗费凝结为商品价值的关键性前提条件 ,是一种复杂的科学劳动。经营管理人员应该获得相应的高额报酬  相似文献   

18.
社会生产和分配的方式与人生存和发展条件的结合是人类追求全面自由发展的关键问题,也是人的发展经济学研究的重要内容。解决好这个问题要从理论到实践都做到:确立保障人生存和发展条件的思想并制度化为一种社会规定,把它作为经济发展必须遵循的原则,使人生存和发展的条件也是生产条件,并在生产成本中体现;让每一个参与社会生产劳动的人获得基本的生存和发展费用,在分配中实现其生存和发展条件的保障;让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够参加生产劳动并实现其自身的劳动力价值。用商品经济学观点来判定计划经济的效率或用非商品经济学的思想来看市场经济的效率都是错误的,是否保障好人生存和发展才是衡量经济活动好坏的标准,而最根本的一点就是每一个有劳动能力的人都能在好的生产组织方式和好的分配方式下参加生产劳动。  相似文献   

19.
我们知道,流通领域的劳动并非都仅是价值形态转化,只实现价值而不创造价值的非生产劳动,同时有着大量的能提供劳务产品、创造价值的生产性劳动(主要是生产过程在流通过程中延续的劳动,如运输、保管、包装等,还有发生在流通过程但不是延续的另一些服务性劳动,如咨询、信息、培训等)。此外,还有一部分物质生产的劳动,如流通过程中的加工(主要是农产品初加工、再  相似文献   

20.
劳动价值论认为价值可以分解为C、V、M三个部分,是可以量化的.<资本论>对价值的量的界定有三种,三种界定在量上有极大的差距,而且严重矛盾.其中,"劳动生产力同价值量成反比"是一个错误的命题.商品价值能够量化而商品价值总量又不等于财富总量是劳动价值论不能成立的悖论;没有分工的时代劳动以生产使用价值为目的,自有分工以来,劳动是为了创造效益;将价值看成实体并归结为"劳动"就等于说"劳动创造劳动",这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目的是相悖的,是方法论上的错误;成本是制定价格的基础,价值是一种抽象性假设,现实中并不存在;劳动价值论的发展过程是不断证伪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