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0月15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应美国钢铁工人联合会申请,决定启动对中国涉及清洁能源的法律、政策和做法进行“301调查”。中国商务部和发改委迅即反应强烈谴责。  相似文献   

2.
梅新育 《环球财经》2010,(12):18-22
毫无疑问,这起针对中国新能源的争端会给中国新能源产业带来旷日持久的不确定性和高昂的应诉成本,一些没什么核心技术、仅仅依靠组装、又依靠出口市场的厂商会比较够呛。由于有传言称这起争端背后有某些美国企业游说推动的背景,而且相关企业还在中国设厂生产,  相似文献   

3.
王爽 《特区经济》2011,(11):104-106
2008年作为全球性金融危机的肇始国,美国经济遭受重创。2009年初奥巴马正式入主白宫,随后,中美之间的贸易数据屡创新高,但中美贸易摩擦却如影随形,愈演愈烈。本文从奥巴马政府的对华经济政策的视角入手,在政策层面探寻中美贸易摩擦频发的原因。随后,提出对奥巴马政府对华经济政策的几点思考与结论。  相似文献   

4.
方律涵 《特区经济》2011,(3):288-289
在补贴强度一致的情况下,不管补贴方式有何差异,清洁能源产品生产者和消费者获得的补贴分享是相同的。美国对消费环节补贴会流入中国生产企业,中国对生产环节的补贴同样也流入了美国消费环节。从整个清洁能源产业来看,中国是否"偷吃"了美国的政策福利取决于该产业的供求函数。  相似文献   

5.
《新财经》2011,(6):88-88
《日本经济新闻》5月22日报道,日本首相菅直人定于本月26日和27日在法国多维尔八国集团峰会期间发布一项推进清洁能源的政策,有意2030年前实现给所有新建建筑加装太阳能电池板。旨在推动清洁安全能源的普及,同时鼓励技术创新。  相似文献   

6.
张捷 《环球财经》2010,(12):23-27
从大局上讲,中国不应该补贴美国!这是笔者呼吁取消补贴的重要原因之一。但具体到微观层面情况要复杂得多,取消补贴必然对具体产业、企业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7.
美国商务部日前宣布,经过近半年的评估,去年7月发布的对华高科技出口管制政策将正式付诸实施。美方将在下个月发布所谓“授权合格最终用户(VEU)”的初步名单,在此名单之列的中国企业才能获准从美方进口相关高科技产品,具体行业主要涉及电子产品、半导体设备以及化工产品。美国商务部还将取消对在中国的部分授权用户的许可证制度,但同时要对“可能促进中国军事现代化的”一些受限制产品方面实行新的许可证制度。[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随着社会发展,常规能源的消耗量在快速增长。为了解决各国所遇到的能源危机和保护环境问题,世界各国尤其是发达国家正在大力开发替代型能源,大力发展污水清洁利用已成为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宠中英 《中国报道》2009,(11):63-65
11月12日至19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将先后访问日本、新加坡、中国和韩国。各国媒体、特别是日韩媒体对本次奥巴马亚洲之行十分关注:一些媒体在已经公布的行程安排上做文章,如日本《朝日新闻》关注“奥巴马访问中国的时间更长”的细节,认为这是重视中国的重要姿态;韩国《国民日报》甚至满怀“醋意”地指出:“奥巴马只在韩国和日本各停留一晚,但却在中国逗留3宿4日.”  相似文献   

10.
能源是国民经挤发展的基础,制约着整个社会经济运行,并且对居民生活水平提高起重要作用,所以,制定符合本国实际情况的能源政策是各国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问题。各个国家的实际情况不同,其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也有很大差异。每个国家所制定和实施的能源政策差别很大,能源政策的重点和功能也各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1.
甘肃清洁能源产业具有国内最大规模的发展战略前景,对于国家21世纪的能源发展战略、低碳经济发展具有深远的战略意义,对于甘肃区域经济转型跨越具有重大的先导带动作用。当前,甘肃正在加快实施清洁能源产业创新化发展战略,清洁能源产业创新化发展进程要求甘肃构建战略产业创新追赶政策体系,完善治理清洁能源产业创新政策体系,实施清洁能源产业集群创新追赶政策体系,全面推进甘肃清洁能源产业的产业化、创新化进程。  相似文献   

12.
1年,18起。这是截至11月23日,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还未结束,就已经成为中国产品遭遇美国“337调查”最多的一年。  相似文献   

13.
14.
1年,18起.这是截至11月23日,商务部公平贸易局的数据显示.2010年还未结束,就已经成为中国产品遭遇美国"337调查"最多的一年.10月26日,中国商务部和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在北京共同举办了"337调查中美研讨会".该委员会总法律顾问詹姆士·莱恩和首席行政法官保罗·拉肯出席. 这被看作是中美双方用对话解决知识产权争端的积极信号.  相似文献   

15.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