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按照剩余产品的分配和产出功能、分配任务和剩余产出价值形态分解,确立系统要素构成,分析剩余产出分配问题;通过对系统实现剩余产出的循环、增长和系统环境改善等目标的阐述,解析社会分配结构的基本特征。系统要素及其相互作用深刻反映出剩余产品在系统循环中分配与产出之间功能关系、分配中组织任务层次关系、剩余产出中价值形态分化关系。  相似文献   

2.
资源配置和产出效应:金融腐败的宏观经济成本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本文根据对Solow Swan模型和Ramsey模型的修订 ,把金融腐败引入生产函数和效用函数 ,研究金融腐败的宏观经济后果 ,提出四个基本结论。第一 ,金融机构通过寻租制造稀缺 ,从而扭曲了资源价格 ,导致了资源错误配置 ,由此造成金融资源使用效率的低下 ;第二 ,腐败程度与产出水平存在拉弗曲线关系 ,或者说 ,产出水平与融资腐败程度存在多重均衡 (multipleequilibria) ,融资腐败取决于经济发展中的资金需求程度和资金的稀缺性 ;第三 ,融资腐败是一种转移支付 ,是金融机构或监管部门直接或间接攫取实体经济部门的产出收益 ,这似乎是一个零和博弈 ,但是实际情况远较此复杂。由于这种转移支付的存在 ,资金市场面临进一步的短缺 ,出现“利率偏离实体经济需求的反常抬升”。因此 ,金融腐败是制造稀缺的行为 ;第四 ,我们证明了这样一个事实———由于金融腐败的存在 ,一般宏观经济学假定的从储蓄到投资的瞬间平滑过程是不符合实际情况的 ,由此才可以解释我国金融领域一个怪异而又为大家习以为常的现象 :一方面是储蓄存款余额的迅速攀升 ,另一方面是从城镇到农村持续存在的贷款难问题。  相似文献   

3.
构建以剩余产品稳定循环和增长的社会分配系统,按照剩余产品的分配和产出功能、分配功能的任务和剩余产出价值形态的分解确立系统要素构成。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特征在系统目标和利益上的体现是实现系统剩余产出的稳定循环、增长和系统环境的改善,以此为前提探讨系统要素资源配置,分析建立在要素任务、特征上的分类资源在系统与环境作用下的配置及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4.
一、绩效审计的概念 1绩效审计也称3E审计,是对一个组织利用资源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进行的评价。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是绩效审计的三个要素。经济性是指以最低的资源耗费获得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产出,就是节省的程度;效率性是指产出(如产品、服务)与投入的关系,包括是否以最小的投入取得一定的产出或者是以一定的投入取得最大的产出,就是支出是否讲究效率;效果性是指多大程度上达到政策目标、经营目标和其他预期结果,就是是否达到目标。  相似文献   

5.
邱爽 《时代经贸》2010,(12):227-228
无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产权观还是西方产权理论,都强调产权对效率的重要作用。产权残缺会影响资源的配置、产出的构成和收入的分配等等,进而影响经济的运行。人力资本产权残缺将导致一系列后果,如自贬效应与高损失性、收益非货币化严重、人力资本流失、使用及配置效率低下乃至宏观经济效翠低下等等。探讨人力资本产权残缺并进行有效的制度设计,对提高人力资本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构建以剩余产品稳定循环和增长的分配系统,按照剩余产品的分配和产出功能、分配功能的任务和剩余产出价值形态的分解确立系统要素构成。假设社会现代化进程中的基本特征在系统目标和剂益上的体现是实现系统剩余产出的稳定循环、增长和系统环境的改善,以此为前提探讨系统要素相互作用,对其结构和循环运行研究可以深入认识系统循环中剩余产品的分配、产出之间功能关系、组织科层化的任务分化关系、产出价值形态多样化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市场不完善的情况下,有一部分腐败活动虽然有损于社会公平和正义,而且造成了社会资源的损耗,但对经济资源的配置也有着一定的作用。本文通过一个经济增长模型讨论了代表社会利益的政府如何规划反腐败路径,并保证经济的增长。分析结果表明。政府是可能在反腐败的同时实现经济增长的。一旦政府开始加大反腐败力度,则社会的腐败程度将持续下降。随着市场的完善,经济资源可以更好地借助于市场机制进行配置,这时社会可以加大打击腐败的力度。如果腐败的路径依赖性更强,政府也将加强对腐败的打击。  相似文献   

8.
优化收入分配格局是实现共同富裕的关键,资源代际传递又是收入分配公平的一大阻碍。本文借助二阶段Stackelberg博弈思想,引入生产性和非生产性资源代际传递构建子代对自身资源进行最优分配的博弈行为选择模型。基于资源形成权力、权力决定利益分配的逻辑,阐释资源代际传递过程中起决定性作用的家庭代际权力,即子代凭借家庭优势在资源竞争和利益分配时形成对他人的控制力或影响力。数值模拟发现制度选择对代际权力、社会产出和收入差距有较大影响,政府应着眼于预分配来缓解再分配压力,在子代进入市场前合理配置经济和非经济资源以缩小代际差异。利用资源调配权力制衡家庭代际权力,畅通向上流动通道,形成兼顾公平与效率的发展环境。  相似文献   

9.
在经济学里存在两大收入分配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和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概略地讲,马克思主义的分配理论是以再生产理论为基础,强调国民收入的积累与消费的分配比例,因而过去人们通常认为它是宏观分配理论,西方经济学的分配理论是以资源有效配置为基础的,强调投入与产出、工资与利润的比例,因而它涉及的更多是微观分配理论。  相似文献   

10.
茅于轼 《经济学》2007,6(3):759-780
本文讨论在资源约束条件下如何分配使产出的效果极大。从最简单的两块土地分配化肥使增产的粮食极大化开始,在边际上不断调整,得出一般约束条件下的最优化方法,即拉格朗日乘子法。此优化原理更可以推广到动态过程,借用物理学中的捷降线问题,把落差看成资源,在逐步分配落差中使旅程的时间最短,进而把动态问题一般化,推导出变分法中的欧拉方程。择优分配原理可以将拉氏乘数法和欧拉方程都解释为资源的优化配置问题,从而给出了它们的经济学意义。本方法为一基本的优化原理,有广泛的应用可能。  相似文献   

11.
进入21世纪以来,会计信息披露违法违规事件层出不穷,已引起全社会对会计诚信的关注。由于会计信息失真,严重破坏了经济运行正常秩序,影响了经济资源的正常分配,同时也滋长了腐败行为,损害了经济正常发展和社会稳定,导致国有资产流失。因此,根治虚假会计信息已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12.
什么因素影响着公众对政府支出、以至国家权力边界的态度与选择?文章认为,公众对腐败程度的认知是影响他们对国家权力态度的关键因素。使用2006年亚洲晴雨表的调查数据,文章分析了中国公众的腐败认知如何影响他们对政府经济型支出与再分配型支出的态度与偏好,进而探求腐败与国家权力边界的关系。文章发现,公众对腐败程度的认知,显著降低了他们对腐败空间相对较大的经济型支出的支持与偏好,但对受腐败影响较低的再分配型支出领域则没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腐败在不同的时期和国度,其表现形式和程度是不同的,但实质上都是掌握公共权力资源的公职人员,为了谋取私利而滥用公共权力。正是因为世界各国的腐败在本质上有其相同性,根据我国的国情,适当借鉴国外反腐败实践的成功经验,对我们当前的预防、惩治腐败来说是极为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公共权力腐败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发展中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由于市场配置资源的功能尚不完备,政府仍拥有巨大的资源配置权力,因而往往出现以政治权力与金钱交换为特征的公共权力腐败现象。回顾我国二十年的改革历程,腐败也曾多次侵袭神州大地,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资源浪费。因此,如何有效遏制腐败、防止社会资源的进一步浪费已是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本文将腐败视作一种有第三方参与的“委托—代理”行为,在基本假设下,运用公共选择理论及博弈论分析方法对腐败行为进行分析,并提出监督治理腐败行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5.
人类的任何活动都有效率问题。经济学上所谓的效率,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经济效率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涉及到经济力度、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各个方面。  相似文献   

16.
以中国31个省区市为研究对象,运用重心模型,从地理空间视角揭示2001-2020年中国创新投入重心与创新产出重心的动态演变规律及耦合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创新资源的空间分布并不均衡,区域创新差异以东西方向为主,东部沿海是创新发展的高密度区;随着创新资源的不断偏移,创新不均衡状态有所加剧,创新产出偏离几何中心最多,其次是创新人员;创新重心移动轨迹表现为先向东后向西,整体向南偏移,并且南北方向上的变化大于东西方向上的变化,东南沿海在中国创新空间格局中的地位不断提高;创新投入与创新产出的重心在经度和纬度上的移动都具有显著的正相关性,并且纬度相关性均大于经度相关性;从位置耦合和方向耦合来看,创新投入重心与创新产出重心的空间重叠性提高,变动方向较为一致,两者之间存在明显的时空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7.
一、公平与效率的概念公 平指人与人的利益关系及利益关系的原则、制度、做法、行为等都合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同的社会 ,人们对公平的观念是不同的 ,公平观念是社会的产物 ,按其所产生社会历史条件和社会性质的不同而有所不同。恩格斯说 :“希腊人和罗马人的公平认为奴隶制是公平的 ,1789年资产者的公平要求废除封建制度”。公平因此含有较多价值判断的内容 ,基于不同的判断标准 ,就有不同理解。效率指资源投入和生产产出的比率 ,是指通过对资源的有效配置 ,包括在收入分配领域通过合理的分配方式和分配结果 ,使特定数量的生产要素投入生产出尽可能多的产出。人类的任何活动也都有效率问题。经济效率 ,是指经济资源的配置和产出状态。对于一个企业或社会来说 ,最高效率意味着资源处于最优配置状态 ,从而使特定范围内的需要得到最大满足 ,或福利得到最大增进 ,或财富得到最大增加。经济效率涉及到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各个领域 ,涉及到生产力、经济关系和经济体制各个方面。二、邓小平理论关于“公平与效率”思想的阐述在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的问题上 ,邓小平同志关于“公平与效率”的思想阐述是极为精辟的。如何准确地把握社会主义的本质 ,这是科学认识社会...  相似文献   

18.
王书华  孔祥毅 《金融评论》2010,2(3):104-112
Kuznets提出了关于收入分配与经济增长的倒U型假说,对改革以来我国经济运行中居民收入分配状况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发现,由于经济中显著的二元经济结构,我国金融资源的分布也存在非均衡性:经济发达区域占有较多的金融资源,而经济落后区域的金融资源则相对较少。对数据的分析显示,我国居民的收入分配结构与金融资源分布结构密切相关,占有金融资源较多的发达经济区域,衡量其居民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较低,金融发展对其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性的影响力较弱.而金融资源分布较少的经济欠发达区域基尼系数较高,金融发展水平的提高对居民收入分配不平等的影响力反而较大。缩小居民收入分配的差距需要从调节金融资源分布和二元经济结构等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9.
本文利用我国19782012年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经济增长和腐败对收入不平等的影响。研究发现,腐败扩大了居民收入差距,而经济增长则有利于缩小收入分配差距。因此,通过预防和惩治腐败,减少行政权力对经济和社会资源的垄断,降低行政权力对市场的干预力度,稳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强对行政权力的民主监督;同时,继续深化市场化改革,加快经济发展,提高居民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是缩小收入分配差距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文章首先论述了资源替代的基本原理,即同种资源具有多种用途,可将其使用领域划分为重要领域、次要领域与一般领域;同时,同种需求可由不同的资源来满足.此外,资源的多用途性及满足同种用途资源多样化的特点,使相关资源之间在用途上存在共同的应用领域及独立应用领域,具体可将其分成资源的通用领域、共用领域和专用领域三种状况.在此基础上,进行资源产出分析单一投入单一产出分析、单一投入多种产出分析、多种投入多种产出分析和多投入单产出分析.基于上述研究,文章重点进行了资源之间的替代分析,即同资源多领域应用分析和同领域不同资源替代分析,为充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实现资源循环利用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