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论房地产的"热"与"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当前国家采取有效措施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并取得了可喜的实际效果。房地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它影响和带动一系列的产业。那么房地产业的态势如何?有观点认为,房地产业已经明显“过热”,而且首当其冲;持相反观点的人则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正在健康的、稳步的、有序的发展。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们认为,对中国房地产的发展不能简单地用“热”或“冷”一个字加以概括的,而必须对发展问题作出具体分析。从根本上说,中国的房地产不是“过热”的问题,而是“治乱”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美国《商业周刊》7月19日】如果不能驯服过热增长的经济“猛兽”,由于产能过剩、房地产政策的调整,以及大陆地区脆弱的银行系统新增坏账等问题,中国经济就面临出轨的风险。  相似文献   

3.
1993年的中国经济将是不平庸的一年——对于中国经济出现的种种问题,人们早有警觉,但采取政府强令加大宏观调控力度的措施,仍使国内外产生震动。应当说,这是1993年中国经济界的最重大的事件,而且它将必在未来的一段时间里对今后中国经济发展产生持续的影响。 1993年,早春的讯息是:谨慎的乐观。今年初,对于经济是否过热尚无权威人士定论。而眼下,过热已成共识。今天的过热虽然仍表现为投资过猛、消费膨胀、通胀重来,与以往似又有些不同之处;民间金融活动空前缭乱,股票、证券、集资遍地开花,当  相似文献   

4.
2002年上半年,全国房地产市场逐步升温,价格涨幅加大.媒体报道较多,说法存异,有人说"房地产市场温度过热,泡沫成份出现",呼吁要"立即灭火,防止泡沫".国家统计局城市社会经济调查总队就房地产市场是否过热?房地产市场经济是否出现了泡沫成份?导致现状的主要成因等问题,通过对浙江省和杭州、宁波、舟山市等城调队及部分房地产主管部门和房地产开发投资企业等有关部门的调查座谈发现:浙江省房地产市场具有典型性,对全国房地产市场特别是经济发达地区的房地产市场具有警示和借鉴作用,各级政府和主管部门应予以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5.
3月17日央行宣布,自3月18日起上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基准利率。对于这次央行加息,有人说是“出其不意”,但根据目前的经济数据,央行加息早就势在必行了。从2006年宏观调控后的情况来看,房地产市场价格快速上涨并没有停止。只要房价快速上涨,房地产开发投资就不会放慢增长速度,国内投资过热就不会改变,国内银行信贷扩张就不会放缓。事实上,从1~2月央行公布数据来看,新增人民币贷款9814亿元,  相似文献   

6.
1.关于经济是否过热的判断 由于今年经济增幅较高,经济是否过热再次成为经济界议论的热点话题.调查结果显示,9.76%的专家认为目前总体上经济已经出现过热现象,85.37%的专家认为目前总体上基本正常,但局部过热,4.88%的专家则认为不存在过热现象,相对而言,大多数专家对目前的经济发展基本持肯定态度,但对一些问题也给予了关注,比如投资热、消费不旺的问题,供过于求没有解决、新增长行业如汽车等重复建设趋势形成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4月下旬,国务院出台了甚为严厉的旨在打击投机、抑制房价过快上涨的房地产调控政策,正当经济界、商业界人士纷纷因此而担忧中国经济是否会“二次探底”的时候,国务院又用实际行动为中国经济的发展拓宽了另一扇门。  相似文献   

8.
最近,在两会上有人以为自己是什么意见领袖,什么民意代表,大放厥词地说什么房价下跌会危害国家的金融安全,因此,国内房价不能够下跌。如果按照这种逻辑,要保证国家的金融安全,国内房价就只能上涨而不可下跌。这样的言论不仅完全证明了我几年前提出的“要防止房地产要挟中国经济”的预见,更为严重的是这种房地产对中国经济的“要挟”言论更是提高到了国家经济安全及金融安全的高度。对于这样的谬论,  相似文献   

9.
汪涛 《发展》2012,(9):5-5
当前中国经济增长持续减速,企业效益明显下滑,许多人开始担心中国经济出现“硬着陆”。5月以来,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力求“稳增长”。对于这些措施的力度、效果和副作用,目前存在很大争议。也有人认为政府应该加大信贷支持,甚至放开房地产调控,才能保证经济较快增长。  相似文献   

10.
刘艳 《北方经济》2008,(24):32-34
近几年,我国房地产行业发展迅速,已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目前,我国房地产价格的增幅过快,极容易形成投机,产生房地产泡沫。有研究认为:“目前中国房地产存在区域性过热现象”,“地区冷热不均,真实的房地产泡沫现象已经出现”。中国的房地产究竟有没有泡沫,理论界存在着很大的争议。房地产泡沫不仅造成金融危机,而且影响房地产业长期发展,所以研究我国房地产泡沫的问题具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1.
1998年启动的房改政策,将巨大的市场需求刺激起来,房地产业成为最火爆的行业。统计数据显示:1999年至2002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分别增长为13.8%、19.5%、25.3%和21.9%,平均增长率超过20%。房地产投资占全部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近五年提高了5.6个百分点。随着房地产价格的居高不下及空置房屋的不断增加,房地产市场再次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泡沫论”、“过热论”扑面而来,人们不禁要问:中国的房地产有没有泡沫,这种过热会不会影响整个经济的发展态势及趋势。春江水暖鸭先知,房产冷热贷先治。央行121号文件在社会引起巨大反响。产生如此反响的原因除了去年下半年以来的一场房地产有无泡沫的大讨论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之前的周正毅等房地产大腕接连出事。在中国远未成熟的市场经济环境下,与房地产业的火爆增势伴生的种种问题也引起了颇多争议……  相似文献   

12.
赵晓 《开放导报》2004,(2):26-31,36
本文对于从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反转时期的中国经济的争论、走向及选择进行了分析。根据有关过热的标准判断,中国经济目前尚未“过热”,只是“预热”,2004年也不太可能过热,但通货紧缩向通货膨胀的反转已不可逆转。与此同时,治理通货膨胀将面临失业、利益分化等许多成本,因此,需要谨慎观察并考虑宏观调控的成本。  相似文献   

13.
1993年及1994年笔者有感于中国大陆地产市场之过热,曾连续写了好几篇文章在《港澳经济》及《香港商报》发表,其中的一篇是“不成熟的市场与过热的推销”(见《港澳经济》1994年第8期),提到广东淡水镇的楼宇在入伙之后竟然无淡水供应,因此有人推出一句颇为挖苦的话:“淡水竟缺淡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房地产经济形势,由于其内在的涨价机理,宏观调控总是处于“一放就热,价格暴涨,一控就冷,陷入低迷”的恶性循环之中。  相似文献   

15.
当前我国房地产经济不会发展成为"泡沫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地产市场局部地区有“过热”现象,这是市场经济发展中的客观规律,是市场供求关系的体现,不是“泡末经济”。  相似文献   

16.
沈云 《沪港经济》2004,(5):24-26
这位最近当选的“2004年度上海十大青年经济人物”.这个18个月促成房地产投资30亿元的新上海人.以自己在房地产行业创造性的运作和非凡的业绩,成为上海经济界的风云人物……  相似文献   

17.
【香港《信报》2005年5月25日】去年是中国的宏观经济调控年,中国政府出台包括加息在内的多项政策,为过热的经济特别是房地产降温,使中国股市大伤元气。今年第一季度的宏观数据公布后,又有很多经济分析师认为,中国经济仍然过热,须用加息等宏观调控政策加以遏制。中国经济真的过热吗?  相似文献   

18.
声音     
吴敬琏:中国没有失去“软着陆”最后机会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日前指出,作为一个资源紧缺、低效率增长的国家,一旦经济增长超过8%,就会出现通货紧缩与投资过热的现象。中国经济目前亟需解决的不是争论是否过热的问题,而是采取何种政策来调整经济的问题。中国经济之所以出现过热,主要症结在于投资效率太低。“不排除对现有利率作出调整可能性。”吴敬琏认为,目前央行已采用提高存款准备金利率等方法来控制货币的供应。央行的意图十分明显,那就是先通过小步微调的货币政策来观察调控效果,一旦效果不明显还会采取进一步的措施,不排除对现有利率作…  相似文献   

19.
商品房、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的经济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年来中国房地产市场出现了过热局面,但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政策并没有制止房地产市场过热局面,其原因是住宅供给不足,特别是经济适用房和廉租房供给不足,不能有效的压制需求,文章通过对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理性分析认为,地方政府追求地租收益最大化是导致房地产过热的重要原因,通过福利经济学分析认为经济适用房政策具有天然缺陷,导致地租转移到私人手中,不合理和不公平,应予取消,代之于廉租房制度,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0.
解码住房空置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今年以来,中国的房地产市场经历了从“火爆”到“冰冻”的大转折。不过,自号称“史上最严厉”的房地产调控政策出台以来,部分城市的房价始终难低下“高昂的头”。这就意味着,房地产市场的“泡沫”并未彻底消散。而近期引起民众热议的住房空置率问题,再次将房地产市场推向舆论的焦点。事实上,探究住房空置率是高是低,不仅能反映我国房地产市场供求的真实状况,还能揭示出房地产市场隐藏的风险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