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一、新型城镇化战略是中国经济"内需增长路径"的要求目前,中国经济正处在刻不容缓转变发展方式、加快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新型城镇化道路为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提供了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新型城镇化的关键是"人的城镇化",即实现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和城乡一体化。新型城镇化战略的制定和实施是中国经济"内需增长路径"的要求,因为中国经济依靠政府主导投资、政策刺激和  相似文献   

2.
《价值工程》2017,(8):51-53
新型城镇化是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也是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结合十八大报告,介绍了新型城城镇化的内涵,分析了制约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各种影响因素,并根据灰色关联理论对数据进行分析处理,得出实证结果。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新型城镇化发展的影响,其后依次为城镇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第三产业产值、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人均GDP等。最后提出了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新时期的国家战略,是保持国家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大引擎。而房地产业作为先导性基础产业,是城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二者互相影响。本文着眼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针对新型城镇化战略下房地产发展的市场趋势,房地产行业面临的重大结构调整和产业和转型,以及对未来行业整体水平的影响等方面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新型城镇化与土地制度改革中的核心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当前,推进新型城镇化已被提到了中国决策层各个层面的议事日程,新型城镇化战略将成为中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最重大的系统工程,如何系统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是当前决策层和学术界共同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入手,明确了"人"、"地"、"钱"是新型城镇化的三大核心要素,提出加快土地制度改革是当前中国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的必然选择,并从法律的角度对中国农村集体土地流转的法律障碍及实现途径进行了系统分析并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5.
中部崛起背景下的城镇化演进特征及其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部地区城镇化是国家城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国家未来一个时期城镇化的重要生长点。随着中部崛起战略实施,中部地区城镇化全面跟进,加速发展,使中部地区城镇化呈现出一些新的阶段性特征。同时,新型城镇化作为中部地区跨越转型发展的强大引擎,对中部崛起战略实施形成了有力支撑。在中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条件下,中部地区城镇化将以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呈现创新、共享、绿色、协调、开放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6.
正新型城镇化是我国经济展新阶段中实现现代化的重战略选择,也是我国经济发的重要引擎,它关系到我国济未来新一轮发展的成败。《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下称《划》)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型城镇化发展的指导思想和标,明晰新型城镇化发展的体思路,并提出实施好有序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优城镇化布局和形态、提高城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城乡  相似文献   

7.
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未来的发展重点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同时,新型城镇化也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一个方向。而丹东在实施“生态立市,旅游强市”发展战略的同时,也在积极的探讨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机制,通过新型城镇化的建设,使得丹东真正建设成为大气秀美的城市。  相似文献   

8.
城镇化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一个基本问题,也是一个大战略、大问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镇化快速发展,但是过去多年的城镇化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下一步推进城镇化,我们必须借鉴以往的经验教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走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在新型城镇化的推进过程中,应坚持以人为本、多元化发展、产业支撑、节约集约、绿色低碳、文化引领发展战略。  相似文献   

9.
中国的城市新区建设要用一种客观全面的观点来看待;强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的新型城镇化的基本原则;加深对城市群为中国城镇化主体形态规律的认知;通过各种改革来破解新区中的问题。近日,各个媒体关注144个地级市规划了200个新城新区,认为这是在打着城镇化旗号贪大求快。笔者认为,在新型城镇化成为中国经济重要战略的背景下,对城市新区进行思考,将有利于更好地尊重新型城镇化的规律,提高新型城镇化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地”城市化和土地问题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从理论论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土地城市化应该快于人口城镇化。结合理论分析和中国土地城市化及人口城镇化发展趋势,得出中国土地城市化问题本质是土地城市化远远快于人口城镇化,而不是土地城市化快于人口城镇化,指出即使土地城市化慢于人口城镇化,土地问题的严重性仍然存在。着重分析中国土地问题的根源,包括土地政策的两难、土地功能负荷过重、宏观发展目标间冲突等。最后指出中国土地问题挑战和潜在的政策困境在新型城镇化发展战略下可能变得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11.
童莹 《价值工程》2015,(6):302-304
新型城镇化是我国调整经济结构、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举措。在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如何保持文化的传承、文化的融合及文化创新,是一个必须面对的问题。"村改居"社区是中国城镇化进程的特殊产物,社区多元文化交替、糅合的过程矛盾重重。随着新型城镇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村改居"社区文化建设必须把握居民的文化诉求,做好社区文化建设规划,加快社区文化设施建设,加强地域历史文化的传承与保护,力抓文化产业的发展,探索具有地域特色的"村改居"社区文化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2.
正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有利于国民经济增长和结构升级,对国家发展和民族崛起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历史经验表明,城镇化水平往往和国家的发展水平息息相关,一个兴盛的经济体的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也相应较高。目前,国家对城镇化发展高度重视,将城镇化视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依靠和实现现代化的战略选择。在新的历史时期,走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中国城镇化转型发展,特别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国城镇化转型的主要内容和阶段特征,通过提升城  相似文献   

13.
推动海洋经济发展是新阶段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岛屿是发展海洋经济的重要载体,特别是随着中国海洋经济的不断崛起和国家新型城镇化战略的深入推进,一批沿海岛屿产业集群逐渐成型,新型城镇化建设成效斐然。如何充分考量岛屿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的特殊性,促进产业集群与新型城镇化正向紧密互动,是当前和未来较长时期内实现两大战略、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现实课题。通过对浙江六横镇岛屿产业集群与新型城镇化发展历程和基本现状的实地调研,发现岛屿经济体在自然禀赋、人口集聚、资金融通和技术创新的共同作用下,产业集聚与新型城镇化互动发展初露端倪,但仍存在工业污染导致"隔离"、资源约束形成"互斥"、低效集聚互动"乏力"等三大现实困境。应当在提高环境治理能力、促进产城人员互动、提升战略规划布局上下足工夫。  相似文献   

14.
王岚 《东南置业》2014,(6):29-33
“十八大”后,新型城镇化已成为当下国家发展战略的重中之重,是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打造经济升级版的主要路径之一。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将成为推动财政金融、户籍制度、公共服务等改革和行政区划等调整的关键平台。  相似文献   

15.
潘丽珍 《民营科技》2014,(10):253-253
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城镇化建设成为了社会发展的主要途径,如何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已经成为了城镇化建设的主要研究目标。以瑞安市为例,对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进行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16.
运用2006-2015年中国中部六省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采用倾向值匹配倍差法,分析了新型城镇化政策的实施对城乡一体化的作用。通过对样本进一步分组,分别探讨在不同经济和人口条件下的新型城镇化政策效果。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政策对城乡一体化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在人口规模较大的地区,或经济发展水平较落后的地区,新型城镇化政策的促进作用将更为有效。因此,加大新型城镇化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农民市民化进程,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升农业自身发展动力,加强农村基层基础工作,有选择地进行转移性支持,对城乡一体化发展,乃至经济的全面健康稳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快速发展的新型城镇化,正在成为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文章从经济、人口、环境、社会、生活五个方面,构建新型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并运用综合指标法对安徽省2003年至2012年的新型城镇化水平进行测度,通过构建ECM模型研究新型城镇化水平对安徽省物流业发展的影响,并依据分析结果提出对应的发展建议,以对安徽省乃至中国的物流业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进程是在二元经济社会背景下,由政府顶层设计和市场自发调节共同推动。经济新常态下的新型城镇化应全面认识政府力量(权力机制)和市场力量(资本机制)作为城镇化动力机制的可能"陷阱"。要努力培育社会力量作为影响和参与城镇化的第三种动力机制,并正确处理三种动力机制的均衡关系,对于避免因城镇化而导致的乡村衰落、市民化不足,落实"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战略,重构区域经济社会和生态发展新空间格局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9.
新型城镇化的深度发展及政策思路创新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型城镇化作为现代化的战略举措和必由之路,其深度发展对提升城镇化质量和促进经济社会效率性运转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基于"城经济"利用的高效率和"市经济"运行的高效率对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内涵进行深入解析,全面阐述了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现实状态与表现,并从需求的总动力、供给的总动力、结构转换的动力及发展中的阶段性动力四大层面对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动力机制做出论证说明。最终从实现城市基础设施均衡性的利用状态与系统化的利用模式等"城经济"效率提升方面和实现城市商流的规范化建设体系与高效率的运行状态等"市经济"效率提升方面提出新型城镇化深度发展的政策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探究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现状以及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影响,对提高新时代新型城镇化的质量至关重要。研究测度2011—2020年中国30个省份新型城镇化质量发展状况以及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空间格局演化特征,基于熵权-TOPSIS模型、核密度估计法、重心-SDE模型以及空间计量模型分析并探究空间视角下数字经济发展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影响,结果显示:新型城镇化质量整体呈现逐年上升趋势,各省份之间新型城镇化质量存在差异且差异在逐渐缩小,空间上呈现东密西疏的特征;数字经济发展能够显著促进新型城镇化质量提升,并且新型城镇化质量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机制检验发现,数字经济对新型城镇化质量的积极影响主要是通过促进经济发展、社会发展、公共资源、创新能力的提升来实现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