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城市气候承载力作为城市适应气候变化的核心测度,反映城市系统与气候系统之间互馈关系,其空间状态关乎城市安全与可持续发展。基于DPSIR和状态空间法,构建城市气候承载空间概念模型、气候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与评测模型,提出气候承载—空间适应方法体系;结合GIS,以厦门为具体案例城市,定性、定量、定位进行城市气候承载空间模拟分析,创建城市气候承载地图(UCC Map),判定气候承载—空间适应热点区域,进而提出城市气候承载—空间适应优化建议。以补充"气候变化"与"城市空间"相互调节适应的空白,为我国城市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2.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与"共生"的区别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居住空间"分异"与"共生"的本质区别是,"分异"体现了城市居民在居住上的不平等,是支付能力极化和居民社会特性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共生"是一种理想的居住空间状态.通过对二者的居住空间内涵和形成过程进行区分,对我国现实情况的启示是,要解决我国已经出现的空间"分异"问题要从其形成机理入手,并最终引导城市居住空间向"共生"模式发展.  相似文献   

3.
《价值工程》2016,(24):47-51
以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的8个主要城市为样本,构建了包括资源承载力和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压力两个方面的18项指标组成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利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进行综合性定量评价。结果表明: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的资源环境承载力空间差异明显,呈现为三个等级类型:西安、宝鸡和渭南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较高,咸阳、铜川和杨凌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中等,天水和商洛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水平较低。并根据各样本城市资源环境承载力的优势和劣势因素,提出优化和提升关中—天水经济区城市群资源环境承载力的政策性建议。  相似文献   

4.
王志伟  耿春香  赵朝成 《价值工程》2010,29(26):127-129
开发区是集社会经济发展、资源与环境消耗、人口集中于一体的面积较小的区域,在有限的面积内使经济得到快速稳定的发展,其资源环境必定承受一定的发展压力,探讨其资源与环境是否在社会发展的可承受范围内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将目前的资源环境承载力评价方法大致分为单因素评价法和综合评价法,以某开发区为例,将区域承载力评价的综合方法-状态空间法用于开发区资源环境承载力的评价,分别采用状态空间法与单因素评价两种方法对开发区进行分析,发现两种评价方法所发现的问题及结论基本一致,状态空间法由于考虑影响因素多,考虑问题更全面;将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一系列的计算过程,然后通过比较实际状态空间值与理想状态空间值,得出的结论更简洁明了。状态空间法用于评价开发区的资源环境承载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为了给城市水环境系统的规划调控提供基于社会、经济与环境统一框架下的定量分析模拟工具,从水环境角度为城市发展规模的确定提供依据,以DPSIR概念模型为框架,构建了定量化的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调控模型,并以调控模型为核心构建了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调控技术。调控模型采用模块化设计,包含"驱动力—压力"、"压力—状态"、"状态—影响"和响应反馈4大模块,可对城市水环境系统的驱动力、压力、状态、影响、响应等各环节进行定量的模拟计算。各大模块内又分别嵌套若干小的模块,供用户灵活选择。调控技术结合情景分析手段,采用枚举选优法和逐步寻优法,运用调控模型对城市水环境系统的未来发展进行模拟预测,对各种政策措施进行分析评估,为城市水环境系统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城市发展规模的确定提供决策支持,为系统解决城市水环境问题提供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6.
河北省城市综合承载力分析与“城市病”防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城市综合承载力和"城市病"的内涵和内在联系,针对河北省城市发展特点,选取了水资源承载力、土地资源承载力、交通资源承载力和环境资源承载力4个指标,建立了城市综合承载力的评价指标体系。通过选取2003—2008年的相关数据,以省会城市石家庄为例,对河北省城市承载力进行综合评价,得出如下结论:环境污染、水资源匮乏、交通拥挤等城市病现象是制约城市承载力的短板因素,最后提出了关于河北省提高综合承载力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7.
孔翔 《城市问题》2011,(5):51-57
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是我国引进外资和发展对外贸易的重要举措,其布局多在城市郊区,并由此带动了郊区农村地域迅速向外来农民工集聚的工业化地域的转变,从而可能使原本相对均质的城郊社会空间趋于复杂。通过对上海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社区的实地调查,主要借助人口统计资料和居民空间情感的访谈成果,初步探索了经济技术开发区周边居民社会空间的分异状况和机制。研究表明,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将使城郊社会空间出现一定程度的分异,但受限于农民工群体的文化经济状况,其影响的空间范围相对有限。但情感空间的分异比居住空间分异更为深刻,它可能影响到城市化进程与和谐城市建设,应受到足够的重视。  相似文献   

8.
低碳发展导向的德国城市规划调控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是重要的碳排放源,与之相应,低碳发展的重要空间载体是城市.世界上的城市开发调控,均无一例外地将城市空间物质环境作为开发调控的实施对象.德国城市详细规划——建造规划是德国建设许可的主要技术依据.论文基于德国规划法律法规,首先梳理了德国低碳发展相关的开发调控目标,进而分析了低碳发展导向的德国建造规划控制因子,并应用调控力评价模型,对建造规划控制因子实现低碳发展调控目标的调控力进行了评价.研究结果显示,德国建造规划拥有很强的低碳发展调控能力,其调控空间重点从主到从依次为建设许可范围、建筑地块和公共空间,调控理念是以控制排放的主动调控为主、以治理污染的被动调控为辅.  相似文献   

9.
煤炭资源型城市提升生态承载力是城市面临资源环境约束下加快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黑龙江省煤炭资源型城市生态承载力进行评价,得出如下结论:由于粗放式地开采自然资源,生态系统处于过度开发利用状态,致使城市生态承载力压力较大。煤炭资源型城市应以"煤头电尾""煤头化尾"为抓手,推动煤炭精深加工,加快发展接续产业;加大对资源型城市进行常态化的生态补偿,构建生态承载力的监测与预警系统等政策措施,提升煤炭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  相似文献   

10.
中西方居住空间分异动因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中西方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形成动因不同.通过对国内外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动因的分析、比较,归纳出其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不同动因.  相似文献   

11.
对城市规划中市场体系规划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指出市场体系规划是城市规划的题中应有之义,应当重视城市集市的规划和布局,加快引场入室步伐;研究新型市场及其业态发育的时空条件,寻求与城市区域环境条件相适应的市场模式;探讨城市体系和市场体系的空间分异与整合规律,协同市场的空间组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城中村"空间形态的演化过程进行分析,认为"城中村"的空间形态是导致"城中村"问题的重要原因之一;"城中村"的改造固然重要,但更重要的是从城乡边缘村庄这个源头进行空间形态的持续控制,整合并优化城乡规划与建设管理措施。提出了要明确空间演化目标并保持全程一致性、保持村庄空间形态与所处城市地段同步演进、实行区位与阶段相结合的分异导控、协同优化城乡规划建设管理过程等主要改进策略。  相似文献   

13.
杨卓 《科技与企业》2014,(11):174-174
城市居住空间分异是城市化过程中难以避免的现象,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居民住房制度逐渐向商品化改革,同时伴随社会阶层的不断分化,城市社会空间出现分异现象,特别是居住空间分异十分明显。本文通过对国内学者关于城市居住空间分异对策已有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比较、分析,明确城市居住空间分异的应对策略,为防止居住空间分异极端状况的出现提供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4.
对生态足迹理论的"空间互斥性"假设提出质疑,并阐述其局限性。结合当前都市农业、建成环境光伏一体化等城市土地混合利用新形式,提出打破"空间互斥性"的方法:置换与叠加。以天津市为例,分别计算空间"互斥"与"兼容"两种前提下的生态足迹与承载力,探讨打破"空间互斥性"假设对既有城市生态足迹分析的影响。结果显示,空间兼容后天津市建设用地的生态承载力提高了约63.5%,生态赤字缩小了约12.4%。"空间兼容性"实质是对城市的绿色生产性复垦,将应对资源短缺的着眼点由节流转向开源,以更好地引导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5.
共享单车非理性发展引发的秩序问题越来越考验城市的治理能力。借鉴可持续管理中的"状态—压力—反应"分析模型,认为公共空间的性质既影响了共享单车的治理效果,也决定了治理策略的选择。基于此,根据城市公共空间的物理属性和社会属性将其分为四种类型,并对应提出以下四种治理模式:社区主导型、市场主导型、政府主导型和协同管理型。共享单车的有效治理有赖于综合运用多种治理手段,既需要自上而下"掌舵"型管制,也需要自下而上"自主"型治理,以最终实现城市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蔡曼姝 《价值工程》2011,30(23):295-296
伴随城市住宅产业的迅速发展,城市住区环境问题引起人们普遍的重视,城市生态住区建设成为城市住区未来发展的方向。根据建立的生态社区评价指标体系,对成都市典型生态社区进行生态满意度分析,探索其空间分布规律,探索成都市城市生态社区空间分异的动力机制。  相似文献   

17.
北京水资源承载力与承压状态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构建了包含人口、生态和经济因素的水资源承载力指标体系,使用主成分综合评价法对北京市1999-2007年间的水资源承载力进行了指数化分析,并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比较法测度了同期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压力度.研究发现,北京市水资源承载力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水资源承载状态处于"超载状态";同时,承压状态分析发现近年来北京水资源承压度出现逐年回升的态势,暗示北京市水资源的"超载"状态在某种程度上得到一定缓解.  相似文献   

18.
中国城市居住分异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对城市居住空间的研究是城市社会学的一个重要内容.自建国以来,我国城市居住空间经历了逐渐分异的历史变迁过程.如果不对居住分异加以适当的调控就会出现居住空间极化与隔离问题.城市居住空间极化是社会不公正在居住空间上的表现.城市政治经济转变与城市规划、土地制度改革与房地产开发、住房制度改革与住房商品化是转型过程中城市居住分异形成的三个主要原因.扩大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增加社会自组织力量、制定公正的社会政策是优化城市居住空间结构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9.
京津冀城市群已经成为世界范围内最具有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区域之一,但承载压力和承载能力的矛盾日益激化,其综合承载力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不足。本文以城市综合承载力为切入点,从经济、资源、科教、医疗卫生、交通和环境承载力6个维度构建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对城市群内13个城市的综合承载力进行评价,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提升京津冀城市群综合承载力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0.
经验证据表明,高房价背景下,经济因素已成为农民工居住空间决策的首要考虑因素。通过进一步的调查与访谈发现,房价大幅攀升已导致在城农民工居住空间分异并呈加强的趋势,表现为其居住区位向城郊边缘分离,和城市居民相较其居住形态呈"极化"倾向,与周边市民的居住隔离正在发展。指出纾缓农民工居住空间分异、促进农民工的城市适应及与城市居民的融合是一项长期的工作,需多方协同发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