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产业转移是产业升级的重要手段.近年来,东部地区大规模的产业转移,为承接地重庆产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升级注入新鲜血液,提供了难得的机遇.重庆作为西部同时具有区位优势和政策优势的老工业城市,如何把握机遇,合理有序的承接产业转移,是重庆经济发展面临的重大课题.产业转移不能仅仅依靠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仍然需要政府的合理干预,引导和推进.同时,作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重庆,不能来者不拒,应选择性吸收.积极做好承接转移的准备工作,加强基础建设,坚持创新与承接产业相结合,以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2.
陈萍 《企业活力》2010,(12):26-29
加工贸易的发展可以带动配套产业的发展,推动产业升级,扩大就业,从而促进经济发展。目前,我国东部地区由于成本增加,大批的劳动密集型加工贸易正在寻求转移,河南依据劳动力成本优势、区位优势以及产业优势成为承接转移的核心地带。虽然河南具备很多发展加工贸易的优势,却由于起步晚,外向度低等因素,加工贸易发展非常落后,对经济拉动作用不明显。河南应通过改善投资环境,调整产品结构,引进龙头企业,扩大投资主体,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加快发展加工贸易。  相似文献   

3.
王璐  次世琦 《价值工程》2021,40(34):19-21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河北省是京津两地产业转移的重要承接地,在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和协调发展方面作用巨大.由于特殊的地缘优势和发展实际,河北省环京津县域成为产业承接的首选地.文章分析了县域在现阶段产业承接中的重要地位,并从承接基础、政策梳理和承接成效三方面,对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河北省环京津县域产业承接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全球金融危机:我国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的思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和实现国内产业的转移,是我国保持经济增长、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的重要方式。在全球金融危机的背景下,国际产业转移的新变化将深刻改变我国的产业转移和产业升级路径。为消除国际需求急剧下滑而带给我国制造业的冲击,强调国内自身价值链和产业链构成,是我们未来可能的路径选择之一。推动国际国内产业有序转移这一目标的实现,首先在于东中西部地区加强自身市场体系和制度环境建设,降低产业交易成本;其次,建立和巩固与东部相关产业的技术经济联系,力争形成完整供应链和价值链的产业协同发展机制;最后,以东部具有一定技术优势的产业主体为核心,推动以技术创新带动的功能升级和产业链升级,最终实现全国产业结构的升级优化。  相似文献   

5.
范珍 《物流技术》2012,(9):33-35
论述了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西部无水港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分析了西部建设无水港的优势与制约因素,提出了推动西部无水港建设的具体措施,即保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持续性、合理性、科学性的同时,建设服务区域产业、促进对外贸易、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站式通关的西部无水港。  相似文献   

6.
论述了承接产业转移过程中,西部无水港建设的重要性与紧迫性,分析了西部建设无水港的优势与制约因素,提出了推动西部无水港建设的具体措施,即保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持续性、合理性、科学性的同时,建设服务区域产业、促进对外贸易、实现资源共享的一站式通关的西部无水港.  相似文献   

7.
产业转移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地区经济持续增长,以及保障社会平稳发展的基本保障。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一体化步伐的不断加快,我国对外开放政策力度逐步加大,西方发达国家及东部沿海地区产业正在向我国中西部地区转移。作为中原经济区建设的重要组成者,河南省需要依托产业优势和经济特色,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积极主动地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有力地促进中原经济区建设,激发河南省经济产业发展新活力。基于此,文章将重点研究和探析新常态下河南承接产业转移对策。  相似文献   

8.
区域产业优势是产业转移中承接地产业选择的重要依据。重庆市在选择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时,应结合重庆地区的产业优势,承接有利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产业。  相似文献   

9.
张志娟 《物流技术》2012,(17):126-128
区域物流竞争力是对区域物流的一个综合反映,决定着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承接产业转移下的河南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SWOT分析,从政府策略、外部发展策略和内部发展策略三个方面提出承接产业转移中河南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策略,为河南区域物流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科学地承接产业转移是发挥区域比较优势、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竞争力和区域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发展战略,也是加快西部地区工业化与城镇化进程的迫切要求。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优势集中体现在:自然资源优势、生产要素成本优势、产业基础优势、科研优势及市场优势等。促进西部地区承接产业转移的主要措施包括: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科学规划;优化产业转移的引资环境;加强园区载体建设、重点实施以产业链为纽带的产业集群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1.
区域物流竞争力是对区域物流的一个综合反映,决定着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对承接产业转移下的河南区域物流竞争力进行SWOT分析,从政府策略、外部发展策略和内部发展策略三个方面提出承接产业转移中河南区域物流竞争力的提升策略,为河南区域物流经济的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沿海地区通过积极承接国际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加工贸易,逐步形成了以制造业为核心、较为完备的产业体系,推动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但是西部地区发展相对缓慢,我国经济增长和区域发展不平衡现象较为明显。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加快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贯彻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这样的背景下,自东向西的产业转移政策成为了实现该目标的重要抓手。其中制造业无疑成为了该政策实施的重点领域。政策制定希望在促进区域平衡的同时,可以最终缓解发达国家“制造业回归”和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制造业成本优势凸显带来的双重挤压。而政策实践过程中结果并未如预期,有必要对该政策进行分析评估,以使“十四五”期间区域发展更加均衡、产业发展更有竞争力。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经济的逐步复苏和世界贸易的加速增长,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步伐加快,国内经济发达地区正在掀起一场产业革新和升级的新的浪潮。有代表性的地区是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环渤海地区,这些地区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同时,也在向内地和不发达地区转移传统产业,为不发达地区加快工业发展提供了一次难得的机遇。  相似文献   

14.
为了适应国际国内的产业转移趋势,推动我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整体竞争力,探索中西部地区大规模承接产业转移的新路径和薪模式,促进区域协调发展,2009年国家设立了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安徽欲借建设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契机,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相似文献   

15.
促进中部地区(河南、湖北、湖南、江西、安徽和山西)崛起已经成为我国的一项新的区域战略。使中部地区科学高效地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是提高中部经济水平,加速中部崛起的一项重要措施。本文从中部地区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实现的可能性、承接产业梯度转移具有的优势、转移存在的障碍等方面作了浅析,并对中部地区如何高效承接产业梯度转移提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国际化大都市建设与北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设国际化大都市是北京的目标,国际产业转移趋势为此提供了新的历史机遇.北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不仅推动了服务业的发展,催化了产业结构高度化,而且有效推动了高新技术产业的成长.在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目标下.北京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重点领域是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环境友好型产业及前瞻性产业、先进制造业和高级制造业.为此,比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一步拓展承接国际产业转移的发展空间.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赣州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和利用外资规模高速增长、产业结构不断优化和日趋合理,但承接转移的产业集中于制造业,第三产业比重偏低;区域过于集中,国际化程度不高;项目规模偏小,产业层次不高;转移时过度看重经济数量增长,忽视可持续发展;交通基础设施不够完善,转移载体功能有限。赣州承接产业转移应坚持可持续性原则、因地制宜原则、市场主导与政府推动相结合原则,加快城市化发展步伐,扩大市场规模;加快人力资源的开发,建立健全人才培养和引进机制;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园区建设,提高产业配套能力;扩大开放力度,积极主动承接产业转移。  相似文献   

18.
承接产业转移,是指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主动做好承东启西、贯通南北的区位优势,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巨大的发展空间以及人力资源优势,主动抓住历史性重大机遇促进产业聚集,增强经济总量,提升经济质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在广东面临产业升级的情况下,广西应利用好自己独特的区位优势承接广东产业转移。文章结合产业转移相关理论,通过对两广产业转移的可行性分析,论证了广西在承接广东产业转移中的优势,并为承接产业转移的选择提出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9.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大珠三角物流产业转移的探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大珠三角经济区的产业转移是工业化的捷径,也是必然趋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大珠三角物流产业转移既有一定的区域产业转移理论基础,同时也有自己的优势和劣势。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承接大珠三角物流产业转移的机制以及产业转移的政策与途径成为研究的热点问题。  相似文献   

20.
本文基于2010年以来设立的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的准自然实验,通过构建双重差分模型,评估示范区对地区制造业升级的影响。结果表明,示范区的设立并未有效促进地区制造业升级,且这一结论在考虑估计的识别条件及进行一系列稳健性检验后依旧成立。进一步地,示范区对地区制造业升级的不利影响是承接效应和激活效应合力的结果。承接效应导致制造业存在“低端结构锁定”,不利于制造业升级;激活效应激发制造业的内生活力,有效地促进制造业升级。针对示范区激活效应的机制探讨表明,集聚效应与创新升级效应是示范区产生激活效应的中介机制,即示范区设立能够提升集聚程度以及促进创新升级,进而推动制造业升级。激活效应的地区异质性分析表明,示范区促进制造业升级的效应在西部地区、初始技术水平较低的地区、要素禀赋较高的地区及政府能力较强的地区较为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