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3 毫秒
1.
我国的普法工作已进入第四个五年规划。深圳市宝安区认真总结”三五 普法成果,全面启动“四五”普法工作,使全区干部和群众进一步增长了法律知识,增强了法制观念,提高了依法守法的自觉性。  相似文献   

2.
2011年以来,商洛市突出抓好宪法和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工作,着力加强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农民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扎实开展"法律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活动,坚持法制宣传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入开展多领域、多层次的依法治理活动,圆满完成了"六五"普法依法治市规划确定的中期各项目标任务,公民法律素质和全社会法治化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为加快依法治市进程,构建平安商洛,实现全市经济社会率先突破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相似文献   

3.
"五五"普法即将结束,在"五五"普法活动中,结合企业实际,从提高职工法律素质入手,站在依法经营、依法维护企业权益角度,创制了一些适合企业的普法措施和手段,形成了长效的法律宣传机制,建立了法律风险防范体系,形成了鲜明的普法特色,取得了明显的普法效果。摘取制度建设、普法刊物、法律事务联络员、普法与清欠、普法与和谐社区等几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  相似文献   

4.
刘小玲 《经济改革》2011,(10):72-73
2006年以来,陕西省神木县坚持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认真实施"五五"普法规划,取得明显成效,营造了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和公正、高效的法治环境。突出重点,周密部署,努力推进"五五"普法工作全面覆盖1、突出重要法律知识的普法宣传,提高了全体公民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的宪法和法律意识,增强了公民的民主法制观念、爱国意识和国家安全统一意识。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科学发展观的深入实施,城乡一体化战略的推进,农民法律意识明显增强,尤其是农民法律知识匮乏、法制观念淡薄的状况有了较大的改观,有力地推进了农村法制化进程。但当前农村普法仍面临着诸多新情况、新问题,这对推进农村法治化进程必将产生重要影响。为此,各级必须重视问题,创新方法,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开创农村普法工作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倪育荣 《经济师》2013,(10):60-60,63
矿山企业必须依法治企,不断提高自己的法律应用能力,否则将会在经营、管理中陷于被动,不利于矿山企业的长远发展。文章对矿山企业如何做好普法和依法治企工作的基本方法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杨雅琳 《时代经贸》2010,(20):32-33
从1985年的“一五”普法教育开始,乡村的法律教育己进行了二十多年。在这一过程中,国家试图将统一的法律知识和观念推向农村,以此实现法治现代化。目前为止,我国已经完成了四次大规模的普法运动,正在进行五五普法,送法下乡、送法进村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但由于传统文化、历史方面及社会环境方面等原因,我们在农村普法、提高农民法律素质这一领域仍存在瓶颈。作为全国经济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北京市,在其国际化城市建设不断加快的背景下,切实提高农民法律意识变得尤为重要。文章主要针对《首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的法律素质培养问题的研究》课题组于2010年5月在北京市开展的村民法律意识问卷调查进行分析,对如何切实有效的提高农民的法律素质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谁是救“市”主陈华目前,新股“上市一个砸一个”的现实,有如一条无形的鞭子,打在上市公司身上,痛在广大股民的心上。面对当前股市熊气弥漫,广大股民不禁呼唤:自去年以来,上海、深圳股市节节败退,新入市的股民绝大多数被“套牢”,几乎喘不过气来,想割肉“平仓”...  相似文献   

9.
在“三五”普法教育结束之际,“四五”普法教育又拉开了帷幕。如何巩固教育工作的以往成绩,破解存在的薄弱环节,在新一轮普法教育工作中开好头、起好步,深入持久、扎实有效地搞好企业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是十分重要的。要达到普法教育工作的实际效果,须在“五个必须”对策上下功夫。  相似文献   

10.
沈刚 《大陆桥视野》2011,(15):74-74
2011年6月17日,在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江苏省司法厅组织联合举办的江苏省经信系统“五五”普法工作先进表彰大会上获悉,中国外运陆桥运输有限公司荣获“江苏省经信系统‘五五’普法先进企业”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11.
杜苗苗 《时代经贸》2011,(14):100-100
普法是一项长期而又系统的工作,全面了解现状,准确把握普法工作所受关注程度目趋上升但理论研究欠深入的现状,进一步分析当前形势下,普法环境复杂化、普法对象多元化、普法需求多样化、普法手段现代化等一系列新特点,提出转变思维、整合资源、创新手段等新举措推进普法工作。  相似文献   

12.
六联村是坪山镇的一个中等规模行政村,处于镇中心区域,占地面积13.8平方公里,下辖13个自然村。现有常住人口1478人,暂住人口约3.7万人。全村拥有“三来一补”和各类企业80家。 1996年至今六联村曾先后被市、区评为“文明单位”、 “文明村”,被国家司法部、普法办列为全国首批13个村级普法依法治村联系点,被深圳市评为“三五”普法先进集体,综合档案管理荣升  相似文献   

13.
一、新《税收征管法》赋予纳税人的权利1 .增加了纳税人享有知情权。新《税收征管法》第八条第一款规定 :“纳税人、扣缴义务人有权向税务机关了解国家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以及与纳税程序有关的情况”。这就在法律上赋予了纳税人享有知情权。2 .增加了纳税人享有情况保密权。新《税收征管法》第八条第二款规定“纳税人、扣缴义务人要求税务机关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税务机关应当依法为纳税人、扣缴义务人的情况保密”。3 .重申了纳税人有税收“减、免、退”申请权 ,对税务机关所作出的决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 ;依法享有申…  相似文献   

14.
镇江市今年“12.4”法制宣传活动的主题是“依法治市、执政为民”。“依法治市、执政为民”,是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是推进全市政治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更是建设“法治镇江”的本质要求。  相似文献   

15.
2011年,我国开展法制宣传教育活动步入"六五"普法,至此,我国正式完成"五五"普法活动。在这20余年的普法过程中,普法活动的对象、内容是否有了变化?政府在普法活动中采取的方法、形式是否在不断创新?而整个浩浩荡荡的普法活动又存在那些得与失?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进行深思与探讨,及时对普法活动进行回顾与反思。而在这当中,我们也应关注和研究农村社会里的普法活动。  相似文献   

16.
“依法治市”,顾名思义是依照国家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城市的一切社会活动,也就是把城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都纳入法制的轨道,真正实行城市管理法制化。 “依法治市”的主要特征是法制性、社会性和区域性三个方面。所谓法制性,是指对城市社会活动的管理应当逐步摆脱“人治”而实行“法治”,真正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是“依法治市”最主要的特征。现代发达国家的社会实践充分证明,依法治理城市是现代社会实行现代化国家管理的一种重要手段,也是加速社会民主与法制化进程的一条重要途径。所谓社会性,是指“依法治市”的治理对象应当是城市的基本社会活动,即法治精神应当渗透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从中起到调整各种社会关系,调节各种社会功能,确保社会活动正常运行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为实现社会治安状况明显进步 ,给人民生产、生活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党中央决定在全国掀起一场为期两年的“严打”斗争。公、检、法作为侦查机关、法律监督机关、审判机关担负着重要职责 ,在“严打”斗争中如何正确定罪量刑是摆在公、检、法部门面前一项亟待解决的问题。根据刑法理论 ,“严打”期间刑事犯罪应依法从重处罚 ,理由可概括为三个“需要”。一、“严打”期间刑事犯罪应依法从重处罚 ,是坚持法律必须以政策为指导原则的需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 ,我国法律建设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对依法治国目标的实现发挥了强有力的推动…  相似文献   

18.
“人肉搜索’作为一种新的信息搜索方武,是公民行使言论自由和信息自由的重要体现。本文从“人肉搜索”形成的原因入手,结合社会调查,分析“人肉搜索”对于公民隐私权的侵害状况,从隐私权和言论自由的平衡中寻找“人肉搜索”法律规则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正>蓝天、碧水、绿地,蕴含着人们对美好生态环境的向往,但要将这种向往变成现实,需要我们每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生态环境行为习惯。2023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十条》(以下简称新“公民十条”)对公民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遵循的生态行为做了明确的指引。新“公民十条”是在2018年6月颁布的《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以下简称“试行版”)上修订而成,经过5年的试行,保护生态环境、推进低碳绿色生活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新“公民十条”的颁布必将会进一步增强公民的生态环境意识,为“双碳”目标的达成奠定了坚实基础。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本质是法治经济,它要求全体公民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同时,较高的公民法律意识也是依法治国,构建和谐社会,实现中国梦的重要任务和可靠保证.然而,从我国法学教育和群众普法情况来看,公民法律意识远远达不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甚至于在某些方面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文章中曾经明确提出了“全体人民都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这个公民法律意识培养的目标.因此,有必要对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法律意识的培养方面相关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笔者认为,培养和提高公民法律意识应当根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从普及法律知识入手,在公民平等意识、诚信意识、自由意识等方面深入开展工作,对公民法律意识进行多层次、多角度、全方面地进行培养,才可以更加接近实际,才能真正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需要,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